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爱好

刘晓平油画中的思与诗的论文

栏目: 爱好 / 发布于: / 人气:2.65W

刘晓平是阿坝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四川省美协会员、阿坝州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油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获奖。晓平先生的成果颇丰,但是,他对追求油画艺术的脚步从未停止。

刘晓平油画中的思与诗的论文

我对晓平比较了解,他喜欢喝酒、抽烟,喜欢将自己与家人的生活艺术化,当然,他更喜欢油画创作,更喜欢思考,他常常喜欢泡一壶茶一个人沉思。他的沉思就像阿坝广袤的高原与巍峨的山。

晓平是土生土长的阿坝人,是羌族,他在大山中成长,生来爱山。阿坝高原的山很多,邛崃山系的岷山,龙门山系的九顶山,在古代称为“岷江西山”,它们集秀丽壮美、高峻挺拔、多姿多彩于一体,因此,晓平先生的性格中总是打上“山”的烙印,山的绵延不绝赋予他宽广的胸怀,山的高峻赋予他坚忍不拔,山的秀丽壮美赋予他诗意的人生。

晓平先生钟情于阿坝的山,用多姿多彩的画笔描绘着阿坝的山。面对阿坝的山,“相看两不厌,惟有阿坝山”,看山,思考着山,对山进行一次次的追问,他的油画作品系列《叩问山魂》就是这种思考与追问的结果,他用凝重的笔触表现山的纹理、色调,表现山的气势恢宏,表现山的厚重,表现生命在阿坝高原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因为对山的偏爱,晓平的油画作品总与阿坝的高山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 油画作品《寂静的山梁》表现的是山梁的寂静,在他看来,山梁因无欲而寂静,好比人的无欲则刚。山梁的寂静是静穆而不是死寂,是千年寒冰中的焰火,是历经几世几劫、沧海桑田之后的生命沉思; 油画作品《谷之一》、《谷之二》主题是“谷”,但它与“山”关系甚密。没有山,哪有谷? 你看那直刺苍穹的山的“锋刃”,是尖利,是傲岸不屈,是对命运的抗争,“谷”是大自然给“山”留下的伤痕,悲壮而不消沉,两幅作品用色彩的变化表现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油画作品《山晓》,在晓平的笔下,“山”能听见时间的声音,当阳光的色彩慢慢揭开“山”的面纱,“山”苏醒了,随日升月落扣响生命的律动,如羌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入; 油画作品《周达》、《硬岩子》等都与“山”的主题有关。阿坝的山,已经成为晓平艺术生命的最重要部分,体验山,感悟山,以丰富的“画语”表达山的诗情画意。

晓平是我辈中极为吃苦耐劳、极为勤奋好学的人之一,岷江流域的藏羌山寨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由于生于斯长于斯,因此,他对这片土地怀有十分真挚的情感,他总是以独特的视角发现这片土地的独特之美。晓平先生的这类作品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时间意识,从这类作品中,我们能感受时间的流逝、季节的变换、日月的.轮回以及生命的壮美,比如: 油画作品《铁邑之春》、《曾坡.春》、《垮坡. 夏》、《深秋中的鹰嘴河》、《巴夺春秋》、《吊水岩. 秋》、《飞鸿去尽》、《吉鱼. 冬》等等。我不禁要问,晓平为什么要刻意地、多角度地去表现这片土地的春夏秋冬? 作为客体的存在,是不能感受时间与生命的,只有审美主体赋予它情感与生命,它才会活起来,才会有灵气,才会有情感与生命。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阿坝高原,这里的自然山水、一草一木,乃至于那看似僵硬、形容枯槁的山石,它们实际上都有顽强的生命,我们从晓平的这些作品中都能嗅到强烈的生命的味道。在变换的四季中,晓平先生对“秋”的主题情有独钟,原因很简单,“秋”意味着成熟,“秋”更能表现思考的深度与生命厚重,“秋”的色彩丰富而绚烂,可以让生命与情感任意抒写,“秋”最富有诗意,在“秋”的作品中,能镌刻更多更美的诗句。

晓平的油画作品很有民族特色,这与阿坝高原这片热土有关,因为这片热土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气息。当然,晓平对岷江流域的“羌山”、“羌寨”的兴趣更浓一些,因为“羌山”、“羌水”、“羌寨”养育了他,他可以从中找寻民族文化的根脉。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个民族以它超强的生命力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本身就是对来自于自然严酷挑战的最好回应,晓平的画作则是这种回应的艺术表现。晓平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无不表现山的肌理与走向,无不表现山的坚韧与厚重,而这背后深层的创作动力主要源于对历经磨难、饱经沧桑的本民族的过去未来、死亡与生命的思考,但愿晓平在以后的油画创作中表达更深刻的“思”与更美的“诗”。

水磨的初夏,煞是清凉,缕缕清风吹来,我的思绪随风而动。灿烂的阳光,漫过悠远的青山,漫过窗外喧闹的寿江,此时此刻,欣赏晓平送来的油画作品,那是何等的快慰! 遂以寥寥数语,记下晓平画作中的“思”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