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教育考试

【必备】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汇编七篇

栏目: 教育考试 / 发布于: / 人气:2.06W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汇编七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1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孩子的想象力有时候是足以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成人感到惊叹的。

曾经有一位六岁的小姑娘因为作出一幅畅想来到月亮上荡秋千的美术作品而荣获了联合国举办的世界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

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十三岁的时候对光速问题十分着迷。有一次,他躺在山上,眯着眼睛向上看。这时,有千万道细细的阳光穿过了他的睫毛,射进了他的眼睛。

爱因斯坦好奇地想,如果能乘一条光线去旅行,那将是什么样子呢?

他想象自己在做一次宇宙旅行。想象力把他带进了一个神奇的场所,这个场所无法用经典的物理学观点来解释。

回到家里,爱因斯坦对舅舅说:“我努力想象自己在追赶一道光线,如果真能追上,我想看看这种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舅舅没有对他的奇思妙想感到惊讶,却对他的想法大加赞赏,并顺势鼓励他自己去学习,研究探索自己感到好奇的一切科学现象。

在这种想象的指引下,爱因斯坦发现了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在空间上缩短在时间上变慢的效应,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以解释他的想象。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广义相对论。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它往往脱离现实,能跨越时空创造出未来事物的新形象。幻想越大胆,可能出现的错误也越多,但是其创新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其实。幻想是十分可贵的。正如郭沫若在《科学的春天》一文中指出的:“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进行幻想,哪怕有时候孩子的幻想具有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孩子想让鱼在天空飞翔,让人在海底生活等,父母没有必要非要去纠正孩子,凶为,孩子正是缺少常识的限制才可以想出一些成人想不出来的事情来,这正是他们想象力丰富的开始,每个父母都要利用这些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正是经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我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走完全部人生旅途。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我。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我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关心体贴陌生人吗所以,必须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欢乐无忧的生活。

(二)及早让孩子学会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漠漠刚会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她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齐吃饭,虽然那个时候她还不能自我吃,可是我们坚持让他看我们大人是怎样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漠漠自我就学会吃了,并且是很早就学会拿筷子吃饭,家里只要能让他做的事情,都是坚持让他自我做,比如扫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能干什么呀,还不是越帮越忙,其实做不好是肯定的,可是只要他参与就好,如果你总是阻止他干活,他就会觉得妈妈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愿意干了。并且劳动习惯的培养会让他更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说自我玩的玩具不要乱放,垃圾不乱丢等等。

(三)多鼓励夸奖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十分高兴,还有可能去之后帮忙拖地了。

(四)找些表现好的小朋友作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之间攀比心很重的,当别的孩子做什么,往往他就做什么。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不妨试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个榜样。比如孩子经常赖床,家长能够说:小明天没亮就起床背诗了,人家可厉害了,没人赶得上他。这样孩子受到激励,会精神起来,要和小明比比谁起床早。

(五)营造孩子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一段时间家里人看电视看的多点,漠漠也跟着看电视看多了,之后觉得不能再这样,所以此刻家里人都学会看书,即使不看书也会看报纸,这样漠漠也跟着学会了阅读,虽然时间坚持不了多久,可是习惯是慢慢培养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就会好的。俗话说,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所以只要有时间还是会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更能让孩子理解。虽然教育专家都不提议孩子那么小就学唐诗古词之类的,可是我觉得虽然孩子还不懂,可是多读点这类的诗词能培养孩子的美感和节奏感。至于儿歌音乐之类的,多读多听肯定是有好处的,关键是漠漠很喜欢这些,我觉得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3

临沂市举办了家庭教育培训活动,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这次培训。这为期四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让我最难忘的是与同仁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教师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回首四天来的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在培训期间我始终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下面我添一谈我在本次培训中的所得:

首先聆听了山师大博士生导师王美芳教授的《幼儿发展问题成因及分析》的精彩讲座,其中多是涉及幼儿发展问题,如内化问题、外化问题、幼儿园适应问题、幼儿说谎问题等等。其中幼儿的内化问题是指向于自身或内部的问题,表现为情感或认知上的烦恼、压力。包括焦虑、退缩、体诉三种类型。焦虑又包括分离焦虑,躯体伤害焦虑,社交焦虑三种类型。退缩是一种社交行为问题。具体表现:避免与别人目光交流,行为与年龄不同,不能和别人说话,不能和别人一起活动等。还有体诉,它是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身体的症状,即无生理或医学原因而出现的身体问题。体诉出现的情况:父母顾不上孩子、与父母分离、家庭冲突特别是婚姻冲突、不想上幼儿园、在幼儿园挨批评。王教授说,这些都与儿童自身的气质特点有很大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在出生时就有差距,是很难改变的,但有的问题是随着孩子的发育可以解决的!外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幼儿的多动与攻击行为。其中王教授重点讲解了多动症儿童形成的原因,以及攻击的代替办法。同时王教授还讲解了幼儿在幼儿园的适应问题,分析了孩子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集体生活,心理压力大等等。在分析原因的同时,王教授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非常富有指导作用。最后王教授讲了

幼儿的说谎问题。幼儿的说谎与成人的说谎不是一回事,是因为孩子有时还不能把想象中的事物和真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因而常常把想象当做现实。教师和父母应耐心的说明情况,帮助孩子逐步分清想象与现实。幼儿的说谎,有时只是一种“托词”,幼儿常常会用这种“托词”对付成人的各种要求,以满足自己的一时之需。在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重点以行为训练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其中王教授重点讲解了正强化方法的使用。

其次潍坊学院曲振国教授的《家长沙龙的组织形式和现场观摩课》的报告,曲教授首先给我们讲了家长课堂的开设目的以及对教师的`意义。曲教授认为家长课堂的开设对我们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他要求教师要具有以下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基础,我们往往过高的估计了这类知识。

2、 社会文化知识:宽阔的社会文化知识时做好老师的重要条件。

3、 实践性知识:来自于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智慧。

4、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做好老师的必要条件。

知识结构具备了,还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心态。同时我们要认清家长课程开设的作用——促进四个和谐:

(1)促进亲子和谐。(促进家庭和谐,包括教师自己的家庭。)

(2)促进师生和谐帮助家长就是帮助自己

(3)促进家校和谐帮助家长了解教育,从而理解学校、理解老师。

(4)促进社会和谐有家庭和谐才会有社会和谐,我们对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都负有责任。曲教授说家长学校是基础教育,是沟通家长与学校的重要桥梁,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在这里,教师要扮演多种角色:

(1)学习者:教师首先应当谦虚,在对待每一个孩子方面,每个家长都是专家,至少比你更了解孩子。

(2)研究者:抱着研究者的心态,研究家长,研究孩子,教师都是教育家,只要把研究付诸行动。

(3)帮助者:起到帮助者的作用,帮助家长处理好有关孩子相关的事情,包括家庭的事情。

(4)朋友:与家长交朋友,才能更好的赢得家长的信任。

(5)专家:最后才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我们不是全才,但我们愿意研究,我们更客观。

最后曲教授给我们讲了该如何组织家长课堂:

第一步:课前准备。

第二步:课堂导入。

第三步:观看光盘。

第四步:开始讨论。

第五步:总结。

家长学校的开课形式单一,曲教授为我们今后的开课指明了方向。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4

进入小学,是孩子理解正规教育的开始。孩子的受教育过程,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在其一生的成长中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引导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我谈谈自我的几点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教师和家长们给予指正。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孩子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父母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在家里,孩子学习和作业的时间,我们就不会看电视、玩电脑。在其他的闲暇之余,也尽可能和孩子一齐看些书,历史文学什么都有,慢慢地孩子对书产生了兴趣,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孩子的知识。

其次,要引导孩子对学习有个正确的态度,不能因喜好而偏科。此刻,他们就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主课,不能因为孩子爱学语文就放松数学和英语,或是爱好数学、英语而放松语文。作为家长,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如果从小对学科有了好恶,那往后的学习就会出现偏差,单科成绩不好不说,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像赵艺樯,刚开始对学习英语很没兴趣,还说中国人为什么要学外国话。针对她的这种情景,我从她想当科学家引导她:我们国家此刻的科学家,你看有谁不懂外语呢?你此刻不学好英语,以后怎样看外国的科研资料,怎样出国留学或者和国外的科学家交流?英语可是当今世界好多国家通用的语言。经过这样的对话,使她懂得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慢慢地她对英语也不再排斥,成绩也有所提高。

再有就是要善于正确引导孩子对待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事情。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教师的依恋很重,尤其是一入学就代课的教师。中途调换教师,有些孩子就不能立刻适应。记得是数学教师的调换,当时好像很多孩子都出了“状况”。我当时对孩子说:新来的教师名叫张衡,那你明白我国东汉时期有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不等我说完,孩子就抢着说:那是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和我们新来的数学教师名字一摸一样。我接过孩子的话头对她说:那你们明白张衡教师有多大本事吗?你们仅有好好听课,和教师相处的时间长了,才能明白呀,说不定张教师厉害的本事还多着呢。这样,在简便的氛围中,使孩子对教师没有了抵触情绪,自然也就喜欢学习了。

最终,作为一名家长,要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多和他们沟通。对待处于贪玩时期的孩子,要有耐心,不能因为孩子没按要求完成作业或者其他事情,就对他发火,轻则骂重则打的办法无济于事,仅有耐心地引导,说服,让他明白做错事的不利后果。当然,看到孩子的缺点我们提出了批评,那孩子的优点,我们也要及时给与表扬,这样才能使孩子不骄傲不气馁。

以上几点,是我粗浅的看法,望教师和家长们多提宝贵意见。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期望孩子健全人格,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5

孩子是天真纯洁的,孩子的大脑发育除了受到基本的遗传作用外,还与孩子幼儿时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不让孩子认识到做出贡献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孩子在努力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孩子会认为自己成不了家长说的哪种人物,就会有沮丧和自悲感,严重影响孩子进取求知的信心。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下面就从自己的一些家庭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中,分享一些树立孩子正确价值观的方法!

1.创造逆境,磨砺孩子的毅力

不要对孩子娇生惯养,可以制造一些挫折,考验孩子的毅力。

2.让孩子从克服小困难开始

对孩子的要求要严,让孩子克服困难,逐渐加大,而且必须坚持到底,直到有效为止。

3.发挥榜样的作用,启发自我锻炼

根据孩子的特点,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参加烈士纪念馆,阅读书籍等,让孩子学习典型人物,启发自我孩子的教育,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

4.爱和严结合

正确的爱孩子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础。父母要恰当的爱孩子,必须将爱和严格统一起来。父母在行为品质方面严格要求孩子,孩子当然会苦一些,但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性格。怕孩子吃苦,过于迁就孩子,可能造成日、他们的任性、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吃不了苦。事实上,孩子将来幸福与否,更受其性格的影响。

5.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格的核心。理想是通过父母、老师、社会的启发引导,在孩子的内心逐渐形成的一种自觉追求,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规定目标,确定理想,并强加给他们。孩子单纯而幼稚,他们常常会因为读了一篇令其感动不己的文章而想长大了当作家,因参观了自然博物馆而想当科学家,也可能因为遇到一个可亲可爱的老师,便立志自己长大以后也要当老师。对孩子这些想法不要轻易否定,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雄心壮志,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不同孩子不同优势的显现,再把他们逐步引向适当的方向。

6.注意从日常小事培养

滴水见太阳。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光讲大道理事不够的,重要的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6

10月19日,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王韵嘉的妈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讲座上,张厚超老师剖析了孩子由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需要适应的N种变化、采用实例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家庭教育中的几种方法以及和孩子沟通时注意的相关事项及技巧。我发现了自己对待家庭教育上存在几个误区,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讨论。

误区一:认为孩子上学以后应该80%的教育在学校,20%的教育在家庭。

张老师说其实孩子80%的教育在家庭,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经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学习要靠自己,妈妈小的时候姥姥根本没时间管我,哪像你们这一代?可是我们忘了时代在变化,相比我们小时候,30年后的今天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孩子的学习不单单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要全面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单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更多了解相关信息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开阔他的视野和思路,增进团队合作和自强自立的能力。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学习一些科普知识,本着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原则,多问孩子问题,促进孩子多思考以及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最近看了一个报道,13岁的孩子考入了清华大学,其智力水平与正常同龄孩子并无明显优势,只是家庭教育启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误区二:总是在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忽略孩子的感受。

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巧。大人与孩子的沟通何尝不是?张老师讲在他们家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老师、儿子、朋友!该强硬的时候强硬,该示弱的时候示弱。可是我们往往只把自己当成了家长,强调孩子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我们是否真的听了孩子在想什么和孩子做这件事时如何考虑的?甚至有时对孩子产生了误解。想想自己家孩子有点不自信,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偏小,遇事不喜欢积极主动,有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自己有些盛气凌人,打消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所以要学会适当地在孩子面前示弱。原本孩子不喜欢阅读,主要是因为对拼音掌握不熟,一个晚上也读不了几段,她累我也急躁,觉得这么简单怎么就不会。不过听了讲座以后,这几天我改变了阅读方式,让孩子读一个句子,我读一个句子,比比谁读的既快又准,而且有时自己故意读错或是不会读,让孩子帮忙纠正和讲解,结果真的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拼音的熟练程度和自信心。孩子没有天生就笨的出奇或是调皮捣蛋,只要找对了方法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误区三:自己的行为习惯会对孩子有影响,但不会太大。

现在手机、电脑已经逐渐占据了自己的主要业余生活中,而自己还要求孩子不要去玩手机、玩电脑,试问我们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吗?有几天是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做游戏。想想自己作为家长还真是有些不称职。孩子对事件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大都来源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开第一次家长会时老师举得例子我至今记忆犹新,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所以给孩子做好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生活中,切实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言出必行,对孩子的承诺不管大小一定要兑现,培养孩子信守承若;安排适量的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培养孩子的自立、责任和担当;时刻注重自己的公共道德,例如不闯红灯、不随地乱扔垃圾等等,教育孩子作为一名良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积极进取、主动、热情、开朗外向的性格;时刻警醒自己我是孩子的镜子,想让孩子怎么样要先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小动作或是无意识的行为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

误区四:有些事情大了就慢慢懂了,沟通不到位,或是有些事情疏于解释。

现在的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很多,比如: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所有的女孩都能怀孕吗?你是怎么生的我?等等,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解释,所以经常用等你大了就慢慢懂了。不过现在想想其实我们不告知,会更加增强孩子的好奇感,他会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就像张老师博客里写道的孩子第一次说“我操”,其实正确的引导很重要,我们对待孩子要有耐心,不要搪塞,真正和孩子做好交流,让孩子有话愿意对你讲,把父母当成最好的朋友。

总之,自己通过听讲座还真是受益匪浅,对今后教育孩子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希望和其他家长共同交流、学习和分享,和老师携手共进,为打造孩子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7

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时我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与引导,却适得其反的现象时有发生。碰到类似的事情,我苦恼过,也思索过: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总是指责孩子,也应该自己反思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一些呢?其实,只要有爱心、有创意,家庭教育也同样可以富有情趣。

有一次,我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太过了,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以至于孩子有些伤心并抵触,当时,她写了一张纸片,递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纸片上写着“我后悔说过那句话” 。她的这个举动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过激了,于是,我把语气放低放软:“能告诉我,是哪句话吗?”她依然用小纸片回道:“就是母亲节卡片上的那句话”。我清楚地记得,母亲节那天,女儿亲手给我做了一张卡片,上面画了好多各种颜色的爱心图案,卡片上写着“妈妈,我爱你!”原来她后悔……想到这里,我的泪涌了出来。我把她写给我的纸片翻了过来,写道:“对不起,是妈妈错了!”而且,我还故意,把“妈”字右边的“马”写成了“鸟”,在母亲节的卡片中,我女儿就是这么写的,呵呵。女儿看了之后,随即捂嘴大笑,并批评起我来:“妈妈,你把‘妈妈’两个字写错了,你是怎么当妈妈的?”看到女儿发现了“妈妈”两字的错误并破涕为笑,我也笑了,紧张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我对她说:“孙老师,麻烦你帮我纠正一下错误,可以吗?”女儿欣然应许。

从这件事中,我得到的启发就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有时候用文字比用语言更方便有效。因为文字和语言相比,语言比较羞涩,有时难以启齿,文字比较含蓄委婉,更利用我们和孩子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沟通;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我们什么时候想看,都可以拿出来再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能重温一遍,印象也就自然比较深刻。与暴风骤雨式的训斥相比,用文字,不仅顾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让她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她的关注和爱心,从而更有利于父母走进孩子的心扉。如此经常一来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