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热点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

栏目: 热点 / 发布于: / 人气:1.84W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劳模个人先进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1

2路车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品牌线路,它是一条贯穿新老城区的公交主干线,全程18公里,途经xx中学、中医院、苏果超市、大润发、人民医院、客运站等30多个站点,十五个红绿灯,来回一趟70分钟,每天接送许多的乘客,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一扇传递文明的.“窗口”.我为我是其中的一员感到自豪.每天清晨,许多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我和同事们就赶到公交停车场,敲一敲轮胎,试一试灯光,和乘务员一起拭去车身上的露水,十几分钟后,一声声清脆的马达声打破了场区里的宁静,我和同事们驾驶公交车迎着晨曦开始一天的营运.

无论是菜花节、板桥节、还是节假日,我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马达一响,集中思想”,“安全无小事,责任在心中”,实践中,我驾安全车、行规范路,总结出八个字:脚轻手快,轻踩慢带.行车时,时刻注意观察上下车的乘客,遇到特殊乘客,会等到他(她)安稳地坐在座位上,再慢慢起步.行车中,我始终中速行驶,避免紧急刹车,在路面坑洼处,我会轻点刹车,避免因颠簸而给乘客带来不适;下雨天,路边有积水,停站时我尽量避开水洼地,以避免上下车乘客弄湿鞋袜;车上人多时,我就会语气温和地提醒乘客,要求他们向车厢后面走一走,以免耽误大家的时间.每次语音报站后,我总会放慢车速问一声,某某站到了,有没有人下.车辆起步时,总要关照乘务员看一下后面还有没有赶车的,争取不落下一位乘客.

作为巾帼示范岗的样板车,不光服务好,卫生也要一流.为给乘客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乘车条件,我总会积极配合乘务员作好车辆卫生保洁工作.有一次,车辆出现故障,进场修理,修好后,地板上、座椅上,到处是油污,看到这种情景,我立即找来洗衣粉,提桶水,拿着拖把、抹布就干起来,拖把拖了一遍拖不干净,我就拖两遍、三遍,看到地板夹缝的油泥没有拖干净,就找来小刀,一点一点的刮,再用布抹干净.手上划了个口子,也没察觉,汗水湿透了衣衫,经过一阵忙碌,车厢又恢复了干净、整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路车是一个集体,光我一个人搞好优质服务不行,只有所有驾驶员都做到业务过硬,优质服务,企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所以,我经常和同事们交流,把自己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的优质服务、安全行车方面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提高.每次有新司机到我车上实习,我总是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讲解业务知识和行车要领,如今2路线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服务能手,许多新的先进车组,比如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工人先锋号.由于我的辛勤努力与付出,我所在的车组先后被评为省级“工人先锋号”车组,xx市“巾帼文明号”车组,我本人接连被评为公司先进、市局先进,连续2次被市车管所评为“优秀驾驶员”.

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这个标准看似有点低,但我却乐此不疲.我常说,我们公交人就是一块煤炭,燃烧自己,温暖别人……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2

陈温福,男1955年12月出生,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水稻区域创新中心主任,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农技推广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成员、东北稻区负责人,辽宁省农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农业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多年来,陈温福院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2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水稻超高产育种及生产技术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

1.在超级粳稻育种理论与技术创新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作为农业部超级稻育种重大专项东北稻区的主持人,陈温福教授带领东北超级稻的研究团队在育种理论创立、新株型种质创新、优质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全面突破:

(1)率先建立了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在新株型创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创制出新株型优异种质20余份。

(2)育成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多个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超级稻推广计划主推品种;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顺利通过科技部、农业部联合评审,成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后补助品种。

(3)课题组选育的超级稻近三年在东北稻区种植面积均超过水稻总面积60%以上,拉动水稻平均单产由“十五”末期的424.6kg/亩,迅速提高到20xx年的488.0 kg /亩,平均亩增产63.4 kg,增幅高达14.9%。

20xx年,以袁隆平院士为主任委员,卢永根、李家洋、朱英国等4位院士和5位国内水稻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性、系统性强,创新性突出,理论与技术价值高,应用前景广阔,综合水平居同国际类研究水平”。目前,该项成果已被农业部推荐申报20xx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多次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奖励和发明专利

(1)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及超高产育种研究与应用”,在理论和方法两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提出了籼粳稻杂交育种理论与方法及理想株型理论;直接或间接育成水稻新品种2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9000多万亩,增产稻谷46亿多公斤,产生经济效益超过36亿元。该项成果于被评为国际水平,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主持完成的.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育成超级稻新品种9个,累计推广面积1300多万亩,增产稻谷9.5亿公斤,产生经济效益13.5亿元。20xx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主持完成的农业部重点项目“北方粳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在超级稻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以无纺布覆盖旱育稀植为核心的超级稻生产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20xx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主持完成的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和辽宁省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北粳南引的重新研究”,利用籼粳稻杂交穿梭育种法,育成了易脱粒型优质粳稻新品种“中粳564”,使北粳南引这一50年代惨遭失败的难题获得成功。该品种在安徽、辽宁、河北、宁夏等省区推广650多万亩,创直接经济效益6.4亿多元。该项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5)主持完成的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优质粳稻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累计推广179.6万亩,增产稻谷1.03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33亿万元。该项目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6)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2篇被Sci和CABA收录,80篇次被引用,2篇蝉联辽宁省首届和第二届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研究成果被收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选编》。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专利号分别为:ZL200710086505.4和ZL200710097754.3。

3.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他所领导的东北超级稻研究课题组在超级稻育种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已居国际地位。近十年来,项目组共育成通过部、省级认定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16个,仅在东北稻区就累计推广14721万亩,增产稻谷83.11亿公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4.67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4.教书育人成绩显著

作为博士生导师,始终站在学科前沿,为所在学科的研究生主讲学位课,传授新知识,并引领学科的研究方向,并带有博士后8名、博士23名和硕士48名。

5.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学科拔尖人才、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优秀专家;全国首届农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农业科研人员、全国农业科研推广标兵、辽宁教育年度人物、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首届十大科技英才奖、沈阳市科技振兴突出贡献奖,国家农业科技荣誉奖——中华农业英才奖。

此外,先后入选辽宁省首届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优秀年青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农业部神农计划、辽宁省首届“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培养计划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