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热点

乡镇干部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

栏目: 热点 / 发布于: / 人气:2.47W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迹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镇干部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乡镇干部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

乡镇干部先进事迹材料1

毕胜宝,男,1999年7月参加工作,2016年5月任宝石镇党委组织委员,2017年9月任宝石镇政府副镇长。

2016年5月任宝石镇党委组织委员,连续两年被评为突泉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他积极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任劳任怨、勤奋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为宝石镇作出了积极贡献,尽到了一名乡镇干部应尽的义务。求真务实,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国家和学校党委关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以身作则,履行党员义务;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达到了乡镇干部为政清廉、作风正派、办事公平的目的,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干部形象,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他坚持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平时的工作中,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乡镇干部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7年9月任宝石镇政府副镇长以来,毕胜宝同志主抓宝石镇扶贫工作,掌握宝石镇扶贫全局工作。2017年年底,由毕胜宝同志负责宝石镇动态调整工作,根据2017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实施方案,毕胜宝同志全面摸底清查,动态管理,创新工作方法,创建宝石镇“131”工作法,即“一查、三选、一表决”工作法:

“一查”:入村工作组逐户调查,核实信息,宣讲政策。

“三选”:“一选”,在入村工作组调查的同时,对富裕户和“八类人群”做思想工作,使其主动退出贫困户申请,形成第一次筛选。“二选”,制作科学打分系统。(在2016年评定低保时,群众满意度较高,所以动态调整借鉴2016年低保评定的成功经验)此次打分系统重点倾斜未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员,入村工作组和“三委”成员进行数据比对、核查后,按照农户劳动力系数、残疾等级、土地面积等信息,测算农户收入项和核减项,系统测算形成综合得分,并根据得分进行排名,由低到高依次排序,考虑各村原有贫困户数比较客观,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后,以该户数为识别线,形成第二次筛选。“三选”,入村工作组向村民代表会议(含第一书记、“三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汇报第二次筛选结果,并简述理由,会议对综合排名结果逐户进行科学研判,按程序调整“特殊户”进、出,形成第三次筛选。

“一表决”:召开户代表大会,对新识别和退出对象进行民主表决,最终确定贫困户名单,进行“两公示一公告”,程序。

并且通过科学核算,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贫困对象动态调整评分系统,评分系统是宝石镇“131”工作法中的重要一环,系统重点倾斜未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员,入村工作组和“三委”成员进行数据比对、核查,确保信息精准,为系统测算做好准备工作,按照农户劳动力系数、残疾等级、土地面积等信息,系统测算算出人均收入,并根据人均收入进行排名,由低到高依次排序,考虑各村原有贫困户数比较客观,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后,以该户数为识别线,完成“131”工作法中的第二次筛选工作。并且该系统首次引入“收入系数”概念,以贫困户收入系数为基础,设置农户收入核加项、核减项,精准计算农户收入,量化农户个人信息,做到能算账、好算账、算准账。做到创新方法,科学核算,构造“真、准、稳”系统:第一是贫困对象动态调整评分系统算帐“真”;第二是贫困对象动态调整评分系统找人“准”;第三是贫困对象动态调整评分系统保障局势“稳”。

通过毕胜宝的努力工作工作,宝石镇扶贫产业稳步向前发展,宝石镇2017年芦花鸡产业共123户,每户收益2000元,实现贫困户收入24.6万元。2018年已经完成报名任务,共计59户,养殖芦花鸡、鸭、鹅共计4698只,预计获得收益9.4万元。

鑫丰合作社入股分红共175人,每人每年分红500元,实现贫困户收入8.75万元。

天兴奶牛托管代养分红2017年共计361户,每人3000元已经全部结清,宝石镇实现贫困户增收108.3万元。2018年签订合同302户,将继续分红。

宝石镇重点工作是蒙银村镇银行贷款购畜,由于宝石镇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合养殖业,现蒙银村镇银行放大贷应贷1064户2077人,共计2042.8万元,现已经购入优质牛664头,优质驴243头,马3头,并且为贫困户购买了人身保险,为牲畜购买了牲畜保险。

2017年绿丰泉资产收益分红337户600人,注入绿丰泉564.9万元,实现收益56.49万元;尚德维康资产收益分红58户104人,注入资金100.7万元,实现收益10.07万元;天兴奶牛资产收益分红69户127人,注入资金107.2万元,实现收益10.72万元;鑫垚公司资产收益分红92户170人,注入资金165.5万元,实现收益16.55万元,宝石镇易地搬迁户也都已经完成资产收益共计42户108人。截止现在资产收益分红共计598户1109人。

2018年6月,宝石镇将2017年年底新识别贫困户进行资产收益分红,并且将因身份证件有问题等不能在蒙银村镇银行贷款的人员采用扶贫资金直接补助的方式,进行资产收益分红,共计172户254人,注入资金253.6万元,获得收益25.36万元。

主抓扶贫工作以来,毕胜宝同志经受住了考验,践行了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他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心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人心,他的以心换心的淳朴作风,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是宝石镇优秀乡镇干部的代表。

乡镇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

田庆龙,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83年8月。自2011年在乡镇参加工作以来,时时刻刻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勤政为民的扎实工作,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热忱为群众服务,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曾获得2016年度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2017年度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表彰和荣誉。

勤奋学习,完善自我。

在乡镇工作7年,田庆龙一直虚心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向工作实践和书本学习,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的基本原则,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中,他能够积极参加银号镇组织的各种政治教育和党课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理论水平。作为一名党的干部,能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行为准则,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自觉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较好地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平日里,自觉做到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无愧“清风干部”荣誉称号。

勇于担当,勤政务实。

作为党政办公室主任,田庆龙积极努力发挥着助手作用。

一是经常向组织请示和汇报工作,及时向领导反映干部职工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在各科室选用人员问题上,结合党政办接触面广的优势,能够提前对所有人员和工作性质进行分类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组织和领导用人时可以依据工作实际扬长避短。

二是特别注重公文写作,公文是传达组织声音,体现机关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到党政办任职以来,一直能以严谨的态度,严把公文制作、审核关,对结构、内容、遣词造句等各个方面总是仔细推敲,每年完成的.文字材料约二十万字左右。通过多年来加班加点的辛勤付出,公文质量明显得到提升。

三是严格遵循管理制度,党政办工作综合性强、服务面广、办理的事物繁杂,一个材料、一个电话、一件日常小事都有可能成为焦点,只有制定好合理的规章制度,协调好各种关系才能促进工作。

坚守岗位,全力抗洪。

“7.19”洪灾导致银号镇范围内交通、通讯、电力、房屋、水利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坏。灾情发生后,田庆龙与镇领导和其他镇干部连夜转移了受灾群众16户28人,为防止洪涝灾害继续发生,将地势低洼可能受灾的16个自然村257户526人连夜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及时联系红十字会、帮扶企业为转移群众和灾情严重地区群众送去矿泉水、方便面、牛奶等生活必备品,保障了转移群众的吃住等基本生活。预警过后,及时疏理了群众思想情绪,并加班加点认真做好了灾情统计等工作。

贯通政策,助力扶贫。

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兼任水泉村三定扶贫干部,2017年5月至今先后被抽调到大营子、大圐圙国贫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并先后担任18户未脱贫户的帮扶责任人,驻村期间,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吃透村情户情,找出了村里贫困的根源,有了切实可行的扶贫思路。同时,为村民家家户户做思想工作,统一认识,激励大家克服困难、增强脱贫致富信心;经常走访典型户,对村里在养殖、种植方向有代表性的农户深入家中或田间地头进行经验交流;对所包贫困户建立了完备的贫困户台帐,制定了帮扶、巩固、提高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严于律已,自身过硬。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农村基层干部,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能以一名优秀党员和“清风干部”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能经常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国法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学习上级表彰宣传廉洁勤政的优秀干部,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增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能经常性进行深入剖析,使自己心灵受到洗礼,促使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提高自觉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构筑自己的人格长城。能坚持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时时刻刻自重、自警、自醒、自励。能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与群众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当群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耐心地开导,尽自己最大力量去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田庆龙会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在日常上的工作中诠释“廉洁为民”的真谛,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乐于奉献、为人正派,争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乡镇干部先进事迹材料3

“我将倾尽全部的智慧和精力,为灵溪的荣誉而战、为灵溪的人民而战、为灵溪的美好未来而战!”这是谢磊到任灵溪时许下的铮铮诺言,一直以来,他都时刻牢记这个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

2019年4月2日,谢磊第一天到任灵溪,正逢苍南县开展村社规模优化调整之际,灵溪作为“主战场”,任务十分艰巨。谢磊在当天下午就马不停蹄召开了研判会,按照“地域相近、人文相通、血缘相亲、产业相融”的原则,牵头制定优化方案。他还把村民代表请到办公室,向他们耐心解释,逐步转变了村民的观念,重难点村都被逐一攻克,全镇村社优调工作通过率100%。

在今年疫情防控战中,谢磊担任镇防控工作小组组长,在浙江启动一级响应之前就部署防控措施、提前预留3000万元用于购买防疫物资,更在健康码推行之前实行“121”蓝绿通行证,并同步拉起一支2万余人的战疫铁军,广泛开展宣传、发动、排查、巡逻和管控。

疫情危机过后,摆在谢磊面前的难题就是征地拆迁。他立即成立老城改造攻坚专班,带队到实地调研,挨家挨户走访区域内有威望的老党员、居民代表,发动他们争取更多群众支持。同时,他又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在他的努力下,县里专门成立了县城老旧小区改建中心,还打破资地平衡给予灵溪3个亿的资金补助。在各方支持下,困扰灵溪发展20年之久的老城改造工程终于实质性启动了。

乡镇干部先进事迹材料4

马玉龙同志是谢家滩乡主抓疫情防控工作的武装部长,自疫情发生以来,坚守在一线岗位,已连续工作一个多月。在疫情防控的一线,面对严峻的形势,他没有动摇,始终保持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

他冲锋在前,疫情防控有速度

自循化、西宁先后发生疫情以来,马玉龙同志已经连续奋战在防疫一线30多天了,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一直步履匆匆,感觉在和时间赛跑,谢家滩乡村头巷尾经常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带头进村入户宣传防控知识,提醒群众少出行、不聚集、出门要戴口罩;带头开展网格化排查,登记外来人员等信息,驱散聚集人群;带头到居家隔离点探测体温、宣传管理规定,到各村和人群聚集等公共场所开展督查督办等,对上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各项决策部署都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始终冲锋在防疫一线,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主义者”。

他担当作为,疫情防控有温度

“一定要落实居家隔离,安排专人负责。”“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我手机24小时开机。”正在检查各村防疫检查点的马玉龙一遍又一遍地向村“两委”负责人叮嘱着。

马玉龙同志虽然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但自疫情发生以来,他就肩负起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为确保防疫措施落实到位,他每天牢牢坚守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不仅亲自带头参与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而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统筹协调,科学防控,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使命。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向全乡18村发出倡议,积极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动员一级响应,号召全乡广大群众共同参与防疫抗疫,积极动员20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村疫情防控工作,20多名热心人士为谢家滩防疫工作捐赠防疫物资。

他放弃假日,疫情防控有力度

自疫情形势严峻后,马玉龙同志30多个日夜吃住在乡上,虽然家住巴燕镇祥和小区,但他连换衣服的时间都腾不出来,在假期里坚守岗位,加班加点。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穿梭在医院和核酸检测现场,家里只剩一个9岁大的孩子。同事们都劝他,抽时间照顾一下孩子吧,但夫妻俩依然坚守在抗疫一线,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像一道明光照亮抗疫的路。马玉龙同志虽然年龄比较大,但是他和年轻人一样奋战在防控一线,为了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每天晚上都加班到深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和许多“逆行者”一样,牢牢坚守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着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乡镇干部先进事迹材料5

杨国文,男,汉族,中共党员,2003年1月至今任固阳县金山镇旧城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中,杨国文严格遵守《党章》等党内法规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规定,在“全面建设新农村”实施中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各种任务,受到了上级党委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办实事好事,深得民心。

近年来,杨国文示范引领固阳县旱作农业小杂粮种植“张杂谷”系列,带头种植550亩“张杂谷6号”,同时引进并示范种植“晋黍3号”130亩,示范成功,并受到市、县、镇领导的一致好评,2015年在全县试点推广。2018年走“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模范,引领示范种植白菜“霸道F1”品种成功,定单农业收入4000元,8户农民受益,2019年预计订单1500亩,进一步使广大村民受益。先后建立了三处活畜交易市场,五个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一个肉羊繁育基地,解决了村民养羊的困难和卖羊的困难,全村畜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杨国文的努力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办实事好事,被各级党委政府认可。

杨国文2015年10月被评为全市优秀嘎查村党组织书记,2015年11月被授予包头市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带头人”称号,2016年6月被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1月被固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评为优秀县人大代表,2016年7月1日被金山镇委员会评为2016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2017年3月13日被固阳县人民政府在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2017年4月被金山镇委员会评为委员会评为金山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优秀人大代表称号。这次,又被评为“清风干部标兵”。这些荣誉,即是群众的认可,也是上级各级党委政府信任,更激励其奋发向上,对党绝对忠诚,对群众负责到底。

办实事好事,公开公正公平。

党的惠民政策由过去的零星救灾、救济,五保户的办理到现在的大规模、大范围的帮贫济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杨国文严格按照上级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文件、决策严格执行。多年来,从农民的粮食补贴、救灾救济发放、低保户及五保户的办理、煤补的发放、贫困户的确定及帮扶都是严格的执行自然村开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全体村民都做到公开透明,每办一件事都让大家知晓,通过全体村民共同商议、决策,再作出决定。

他牢固树立“群众家中无小事”的观念,有事大家齐心解决,矛盾小的村内解决,大事村委会解决,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常开会、开短会、开好会是杨国文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他坚持还群众明白,让老百姓有知情权,决策权。2018年下半年,三务公开平台上线让广大百姓更加明白,更加知情,真正做到了事事公开、公正、公平。他带头做到绝不侵占农民利益,不向村民的利益伸手,自觉、自律,管好自己,守住承诺,一心一意为大家。

乡镇干部先进事迹材料6

2021年3月20日,州审计局选派到和龙市龙城镇和南村的第一书记李正日因突发白血病,不幸去世,年仅55岁。噩耗传来,和南村村民无不为失去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而悲痛万分。生前,他肩负着脱贫攻坚的重大使命,始终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第一任务、第一责任,夙兴夜寐,攻坚克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全村向前发展。

李正日,男,1966年9月出生,199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他积极响应号召,作为选派干部来到和南村。在和南村工作期间,他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更新观念,锐意进取,以改革推进发展,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加速和南村发展作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拥护。

“他心里装着和南,谋划让村子强起来”。

村子强不强,关键看支部。李正日到和南村以来,始终把党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是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根据和南村老年人居多的实际情况,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同时他还积极带领农村党员群众开展“田间学习”“炕头学习”,给他们思想“充电”。二是全面提升村干部素质。和南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村干部均为朝鲜族,且年纪较大,对于一些政策掌握得不够透彻,业务掌握也不够熟练,李正日同志就不断从返乡创业、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中选择充实村级后备干部,为和南村“两委”班子补充新鲜血液。在2021年换届选举中,和南村认真选举出了一批公道正派、致富有方的优秀同志担任村干部,但是他自己却永远都看不到这个场景了。

“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李正日来到和南村的时候,和南村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的目标,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和南村更好更快发展。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走访,李正日决定积极着手推动和南村的乡村振兴前进之路。加入和南村的一品绿专业农场合作社就是他想到让村里“富起来”的好办法。和南村党支部领办的“一品绿”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2017年4月成立,当时仅有5名社员,现在合作社不断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今已有社员79人,占全村常住人口半数以上,他们以150公顷的土地、劳动力入股合作社,最大程度地激发了群众的参与和创造热情。去年村集体经济就达到32.5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促进了和南村的快速发展。

为提高和南村村民的生活质量,李正日还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铺设自来水管道3300米,安装街道照明太阳能路灯60盏,配置垃圾箱28个,垃圾中转站1个,边沟2000米,栅栏2300米,厕所80个,公用厕所1个。为丰富村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他还争取13万元,修建了500平方米的门球场,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如今的和南村村部、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一应俱全。和南村党支部书记玄在权说“他心里装着和南,一门心思就想着让村里富起来。”

开展环境整治,塑造“魅力和南”新形象。

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来,李正日书记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安排部署,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日+”等党内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动员全体党员和村民共同携手,按照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要求和绿色低碳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的标准对和南村进行整治。三年来开展各类活动100余次,清理墙壁小广告172处,清理生活垃圾289吨,建筑垃圾320吨,乡村清洁有序推进。通过他的积极努力,现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和南村家喻户晓,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南村也因此获得延边州“魅力乡村”荣誉。

担当作为承使命,“疫”不容辞守初心。

2020年,我们进入了“疫情时刻”,大年初三,李正日就响应组织号召,提前结束假期,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在村口设防疫检查点值岗、要挨家挨户摸排宣传、要电话排查返乡人员有无异常、还要对各个卫生死角进行消毒。当朋友不解的问“天天忙的像陀螺一样,到底图个啥?”他总是笑而不答,却在心底坚定的对自己说“这种时候,共产党员,就该冲在前面,为全村人民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近一个月没回过家的他,常和家人说的一句话就是:“等疫情结束了,我一定请两天假,啥也不干,就在家陪你们吃饭、聊天……”

2021年3月20日,李正日永远离开了他所钟爱的事业,离开了他所挚爱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他一串串不平凡的足迹,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他忠于党的事业、不负人民所托,扎根基层,勤奋敬业,舍己为公,无私奉献,他的崇高品格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乡镇干部先进事迹材料7

今年32岁的郑雨薇是利津县北宋镇的一名普通扶贫干部,也是该镇的团委书记。多年来,她“扎根”黄河滩区,带着饱满热情投身脱贫攻坚,善出妙招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搭建起一个个通向小康的“致富桥”,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成为了辖区贫困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她先后荣获县、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省“牵手关爱行动”首批优秀志愿者、“齐鲁先锋”等称号。

走在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头

参加工作8年多时间里,郑雨薇走遍了街头巷尾、滩区田野,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致和柔情,推出一系列暖心举措,把党委政府的关爱送到了乡亲们的生活当中,走进了贫困群众的心里。

郑雨薇帮扶的贫困家庭中有一位崔秀英老人,她年近9旬,患有脑梗、常年卧床,因为家人出意外和疾病等原因,家里只剩她近7旬的闺女和孙媳、还在上学的重孙子,一家四口相依为命。

崔秀英一家的温饱冷暖一直牵动着郑雨薇的心。送米面油、电风扇、床单被子等生活物资,帮助老人办理残疾证,尽可能的争取福利政策……只要一有时间就到她家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尽最大努力帮衬这个不幸的家庭。崔奶奶面善慈祥,见到她总会让郑雨薇想起她过世的奶奶,郑雨薇对崔奶奶说,“您就当我是您的孙女来给您尽孝,咱家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众人拾柴火焰高,她还与派出所联合组建了120人的“枫铃义警”志愿服务组织,发动他们一同投入到扶贫志愿服务中。元宵节为碾李村贫困老人李良友送去汤圆并查看老人身体状况,进行室内消毒;陪同前林村老人林树昌村医务室打通血管点滴……疫情防控前期,郑雨薇积极组织结对志愿者多次到贫困家庭中开展关爱志愿服务,第一时间为他们送去食品、消毒液、一次性口罩等紧缺物资,并进行居家卫生打扫、体温测量、室内消毒。

除了关怀贫困的孤寡老人,她也时时刻刻关爱着镇上的贫困留守儿童,为了让困境中的孩子重拾对生活的信心,点燃对未来的渴望,她通过全面了解贫困儿童的需求,先后开展“认领微心愿”“萤火虫助学计划”“希望小屋”建设等青春扶贫工作。她启动“希望小屋、照亮未来”儿童关爱行动,确定了12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儿童并着手进行“希望小屋”规划建设,让困境少年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学习空间。她还招募大学生志愿者40余名,在假期为贫困儿童进行免费辅导,服务全镇儿童300余人次,她发起“认领微心愿”活动,发动乡镇干部、社会爱心人士帮助贫困儿童解决难题500余件,为孩子们支起了多彩的梦。

设身处地为贫困群众着想、把群众当亲人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金钥匙,郑雨薇把贫困群众难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用一件又一件暖心举动收获了辖区群众的一致赞许。

变身“带货达人”燃起群众致富梦

除了帮扶现有的贫困户,她还在工作中帮助那些可能因疫情或特殊情况致贫返贫的人员,用“消费扶贫”把特色产业做强做旺,帮助乡亲们鼓起了腰包。

“老铁们,衣带渐宽终不悔,北宋芦笋真鲜美,万水千山总是情,抓紧下单行不行……”在北宋镇坡韩村的黄河三角洲芦笋种植基地,她和同事有声有色地开直播,义务帮助农户代销芦笋。

韩其海是一名芦笋种植户,以前规模小,卖芦笋就是赶赶集,效益不错,去年他跟别人一起承包了21个大棚种植芦笋,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导致芦笋销售渠道不畅,急的寝食难安,郑雨薇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韩其海联系并到芦笋大棚了解生产和滞销情况。为了帮助韩其海一家渡过难关,在上级部门的帮助协调下,她和团县委干部、扶贫干部、青年志愿者走进韩其海家的芦笋大棚,通过“一直播”、“斗鱼”、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始了线上直播销售。为了确保直播效果,帮助农户多卖一些芦笋,她一方面做足功课,详细与农户沟通了解北宋芦笋的营养价值和种植情况,也上网查阅关于芦笋的特效、医用价值和保鲜方式等,让自己了解更多芦笋的有关知识。同时进行大胆尝试,丰富节目内容,邀请了男搭档现场当起吃播,让广大网友更真实的感受北宋芦笋的鲜美和可口。功夫不负有心人,直播大获成功,几大直播平台播放量突破1500人,更重要的是韩其海家当天就销售了1200多斤的新鲜芦笋。网络直播让韩其海的芦笋从滞销变成了畅销、脱销。郑雨薇不光帮他卖了芦笋,也帮他打开了一片销售新天地。

除了直播,她还和镇扶贫干部建立了“助农爱心微信群”,许家村鹌鹑蛋养殖户滞销严重,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爱心接力,3天就售出滞销的鹌鹑蛋3000余斤,小小的“朋友圈”,发挥了爱农助农大能量。下派帮扶干部、扶贫干部、青年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充当起了义务“快递员”送货上门。她将这一公益行动延伸到黄瓜、大葱等当地滞销的时鲜果蔬,通过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北宋芦笋、道庵黄瓜、三岔大葱、许家鹌鹑蛋等一系列带有北宋特色的经济作物陆续在邮惠东营、途瀚电商等平台上线,帮助农户销出芦笋、鹌鹑蛋、黄瓜等30000余斤。

扶贫工作繁重而辛苦,尤其今年又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加班熬夜、走访下村更是成为了郑雨薇的家常便饭。“小郑太拼了”,这是同事们对她的一致评价,然而看起来文弱的她却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由于单位离家远,为了扶贫工作,她只能忍心把孩子放在父母家中,吃住都在单位。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的贫困群众在等待着帮扶、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她把对家人的亏欠和愧疚埋在心底,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郑雨薇在基层的扶贫事业中践行着理想信念,把奋斗拼搏作为青春厚重的底色,在黄河滩区绽放着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