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热点

慈善先进事迹

栏目: 热点 / 发布于: / 人气:2.67W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慈善先进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慈善先进事迹

慈善先进事迹1

春节前夕的一天,街上行人川流不息。我和爸爸妈妈要到银行去存钱。

那天,雨下的很大,但街上的人却一点也没有减少,照样从四面八方涌到城里办年货。我们来到了银行存款的柜台前,妈妈按照排队的顺序存款。该妈妈存款了,妈妈把要存的钱递给了银行柜台里的那位阿姨,阿姨用一只手把钱放入点钞机里点数,另一只手熟练地敲打着电脑键盘,然后把存折插入了打印机,存钱的数目就印在了存折上。

妈妈存钱时,我和爸爸闲着没事,到处走来走去,忽然,墙上挂着的一个透明的小箱子把我吸引了过去,上面写着为希望工程捐款的一行大字,小箱子上面还贴着一个小女孩的彩色照片,她是一个失学儿童。她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紧紧盯着前面,充满了渴求,好象在告诉我们:她多么想上学啊!好象想让我们帮助她什么似的。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出门时妈妈给我的五角钱零花钱投到了小箱子里,旁边一位银行工作人员朝我赞许地笑了笑。

在回家的路上,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老是浮现在我脑子里,怎么也抹不掉。但是,我还在想,她怎么没钱上学呢我想只要是来存钱的人都捐一点钱,她是可以上学的。银行的叔叔阿姨可真好呀!在这里挂上一个小箱子,可以提醒告诉那些来存钱的人,都给失学的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吧!

据四川省民政厅近日透露说,根据初步统计,日前地震孤儿和暂时与父母离散的儿童已有4000多名。这些孤儿的未来将会怎样,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爱心助学”、“爱心助孤”的队伍,全民慈善的理念正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同,各种慈善义举风起云涌,从企业到普通平民,慈善的队伍日益庞大,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那些困难中的人们,慈善已成为了现代人社会责任的一种回归。他们点燃起一盏盏希望的烛火,照亮一个个苦难少年的心灵。

在很多人看来,受助者心怀感恩,是对资助者最大的安慰。在这种心理期许之下,受助者向资助者表达谢意,是合情合理的。然而,还有很多人想得比我们更加长远。前些日子看到一则报道,介绍黑龙江兰西县38位家境贫寒的高中生,两年来受到哈铁国旅集团叔叔阿姨们“一对一”的资助,得以继续学业。尽管孩子们盼望与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的好心人见面,但和为了避免给孩子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哈铁国旅人选择了“见面不如鸿雁”。他们在信中鼓励孩子们安心读书,把对某个人的感激化为对全社会的关爱。这份特殊的情怀令人心生敬仰!

同样,地震中痛失家庭的孩子们因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这份深情厚义往大里说,是一种恩德,一辈子都应当铭记于心。但就受助者当前境况而言,除了感激,没有更多表达谢意的能力和方式。面对资助者,倘若过分强调“感恩”,只会平添伤痛,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经历过地震,尤其是在地震中痛失双亲的孤儿,必然遭受了巨大恐惧和心灵创伤。当下帮助他们解决物质上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尽一切可能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维系人格尊严更是大爱的体现。大爱无声,大象无形。爱心本就不是为求“感恩”而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此献爱心,献者超然,受者坦然,效果灿然。

那么,是不是就不要感恩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唐代诗人李群玉诗中有:“益愧千金少,情将一饭殊。恨无泉客泪,尽泣感恩珠。”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不忘恩情萦绕心间的情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也是发自内心的行为。抗震救灾过程中有很多场景让人念念不忘,其中一群灾区孩子手举写有“解放军叔叔最勇敢”“你们辛苦了”等字样的条幅和纸板,自发向救灾车辆和救援人员致谢的场景,更让我们激动不已。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爱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更是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任何灾难都是不幸的,虽然我们不忍轻言“苦难砺志”和“多难兴邦”但看到当下看到我们更多关注自己对他人的责任,看到灾难面前所迸发出的人性挺立,看到我们彼此更懂得珍视亲朋、邻里和同胞的情分时,我们心中阳光闪动,才真正明白了社会和谐是由爱不断积淀而成的。

感恩之心在传递与互动中,才会生生不息……

慈善先进事迹2

一个本需要别人帮助的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却身残志坚,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财富。二十多年如一日无私奉献,拿出500余万元巨额资金,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他眼前的世界是黑暗的,可他那博大而火热的爱心却照亮了别人的世界!成就了一个盲人慈善家的梦想!在当地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水”。

一、艰难的致富历程历练出坚毅的品格

1950年,xx出生在淮河边一个贫苦的七口之家,幼年时,因发烧无钱医治而双目失明。十来岁,他就开始打包卖瓜子、数个数贩水果帮家里维持生计。后来,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用旧板车和废铁桶改装的小水车,从县医院的几十米深的大井里打水,用稚嫩的肩膀拉着沉重的水车,摸索着靠数步子挨家挨户送水,可想而知的苦难没有压倒他,相反,生活的历练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凭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睿智的头脑,以及党和政府的帮助,他开办了xx县第一家小旅社——文昌旅社。他心地善良,服务周到,而且规定“残疾人住宿不收费”,旅社生意十分红火。到1990年,他终于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回顾过去,他心存感激,感激党和政府,感激所有给他帮助的人!他怀揣用爱回馈社会的志愿者梦想走上了精彩的慈善之路!

二、虽为盲协主席但他关注的是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老水”自从担任xx县盲协主席后,他自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摸排有多少盲人,生活状况如何,需要提供哪些帮助,在我县的盲人,他几乎都关注到了,对名政部门提出很多很好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使我县的盲人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逢年过节他都慷慨解囊,给盲人们送钱送物,在慈善事业上,做到了一步一个楷模的形象。这也只是冰山一角,他更多的是帮助身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扶贫助残

“让我把眼角膜捐给你吧,这样我死也瞑目了!”这是总铺镇的王宪保对老水发自肺腑的话语。王宪保也是老水帮助的第一位残疾人。王宪保的妻子早逝,他自己因病瘫痪在床,两个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王宪保母亲年迈多病,三代人挤在低矮的茅草屋内相依为命。那低矮的草房中,一股潮湿的霉味夹杂着草药的味道,令人窒息,孩子的哭声、老人的哀叹声,令人心碎。他还听说王宪保为了不拖累家人,曾几次寻短见未果……王宪保一家的悲惨处境,让这个经历了无数生活苦难的汉子,也不禁眼含热泪,他当即表示:出资为王宪保一家建瓦房,购买生活用品,给王宪保母亲治病,送孩子上学,承担他家的一切开销,并决定长久地帮助这一家人。王宪保几次要求把眼角膜捐给老水,都被婉言谢绝。他说:“你我都是残疾人,你的生活好了,我就放心了,别的什么都不要想”。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无私的胸怀!

xx资助王宪保这一善举,不仅感动了乡亲们,也改变了他的生活观。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普天下最起码的善心和良知的一种朴素表达,自己无非就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志愿者——帮助他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对自己更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身位盲协主席,他积极支持县残联和民政部门工作,大力倡导扶贫助残,率先参与各项公益事业。只要是善事好事,他从不说二话。近二十年里,他先后资助了谢玉坤等40多名残疾人和张永珍等10余名下岗工人;他每月固定给自己的资助对象200元生活费,逢年过节为40多名特困残疾人每人发放爱心善款和生活必需品。自2005年,他每年为我县残疾人捐助50把轮椅,至今,已连续十年。 2012年,他还向定远县残疾人资助2万元用于购置50辆轮椅,2013年2月,他又向为我县刘府镇、官塘镇、府城镇的50名残疾人捐助了2万元,5月助残日又为县内残疾人资助轮椅50辆。为解决部分下岗工人生活问题,他在自家的门市部安排了十几名下岗工人就业,并给他们购买社保,让他们老有所依。如此大大小小的捐助已无法细数,慈善之举,在当地有口皆碑,诸多媒体频频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近二十年来,他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累计捐资200余万元。正如他所说的:“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大家饿着。 ”

捐资助学

xx,一个来自xx九华山农村的孩子, 2005年考取xx科技学院,他父母双亡,由叔叔借贷款供其来xxxx科技学院读书,是个生活极度拮据的贫困大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006年,xx准备利用暑假在xx打工,解决生活费用,他有幸来到了巨洋批发部。孩子勤劳朴实能干,立马获得xx的好感。在一次闲聊中,了解到孩子的苦难经历后,xx当即对xx说:“孩子,只要你好好读书,你今后读书的一切费用由我承担,你入学时借的贷款,也由我偿还!你就安心读书吧! ”他感动万分地,哽咽地说:“水总,要我怎样报答您呢? ”xx说:“孩子,安心读书,完成学业,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得到资助的xx,牢记水总的话,勤奋学习,不仅圆满完成学业,还考上了研究生。如今,他已经毕业分配到了国家某地质队工作上班,并且建立了美满的小家庭。每逢节假日,xx夫妇总不远千里,回xx看望他的再生父母——xx。他们逢人就说:“如果没有水总经理,就没有我的今天! ”

xx县武店镇的谢松、谢锦兄妹二人,父亲残疾,无劳动能力,母亲长期生病不能务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们一家也是xx资助的对象。从2008年起,兄妹俩的生活费、读书费用全有xx提供,他们母亲看病的费用也由xx全部承担。谢松今年考取研究生,当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即刻把喜讯告诉xx,他抱着老水喜极而泣,他哽咽这说:“水经理,你是我的再生父母!……”而xx却说:“孩子,我也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起你父母给你的差远了!”现在的谢松,在读研究生,谢锦在xx中学就读并立下远大的目标,他们的母亲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也能下地干活了。

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是xx的终生追求。他在用爱温暖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他是从1995年开始资助第一批贫困学生的,仅2012年,他就资助在读大学生15名,每人每月生活费500元,并提供全部学杂费,中学生15名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费,提供全部学杂费。时至今日,他资助的大、中、小学生已达百余人,每位受助的学生都资助到完成学业。二十多年来,这一方面的捐助资金已近200万元。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的xx,有过苦,有过难,但他从不因困难而退缩!他不止一次地说:“我会尽力支持想学习的学生,只要我的孩子有学上,他们就有学上,上到什么程度我就资助到什么程度。 ”多么地无私与大爱,竟来自于一名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多么令人敬佩,让人礼赞!他不仅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的梦想,而且影响着一个又一个身边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就涌现出好些集体和个人开始了慈善事业。尤其是他所资助的学子们,工作后都自愿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他们向老水保证:一定会接下老水的爱心接力棒!因此,他给予的不仅仅是贫困学子求学资金,更重要的是给予了贫困学子美好的未来,给新时代的道德观、价值观增添了新的内涵。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角度,xx不仅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新时代的好人形象,更把他作为社会志愿者的身份,提到了一个更加自觉的高度——他不仅是一个慈悲为怀的人,更是一个拥有的宽阔胸襟和前瞻眼光的人生塑造者和精神引领者,他正不间断地给予我们这个社会,以可亲又可贵的正能量!

抗震救灾 热衷公益

老水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xx的今天!”因此,只要社会有难,他总是率先垂范捐资捐物。我县地处淮河之滨,每到夏季时有洪水泛滥。每到洪期,他总是抱着收音机探听水情,如有需要也总是第一个捐款捐物,甚至亲自摸上堤坝送钱送物,慰问抗洪抢险的军民。有时遇到资金困难,他宁愿不进货也要捐款。对于别人的不解,他总是淡然地笑着说:“钱算什么,没了再挣。 ”简短的话语道出了他的大爱!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他第一个赶到xx省民政厅捐款2万元。回来后还倡导亲朋好友捐款捐物。进入秋季,他又捐出200床棉被和一些过冬衣物,委托县民政局发往灾区。 2012年玉树地震,他又一次赶到xx省民政厅捐款2万元,舟曲地震他捐款2万元,云南地震捐款3万元,2013年他又为四川、新疆地震捐款计4万元,等等。 2012年,我县大庙中学学生张冠周,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打动了他,他于2012年12月主动向县政法委捐献5万元,作为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当年,还为我县消防大队进行消防建设捐款2万6千元,为省希望工程每年捐款2万元,为县希望工程捐款2万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致富以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他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价值近200万元。这正是他践行自己的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