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文学

醉翁亭前寻醉翁散文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2.01W

幼时,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常为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等句子所倾倒。对琅琊山,对醉翁亭就异常神往。及长,便萌生拜谒的念头。

醉翁亭前寻醉翁散文

东坡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喜远足,亲自然,寻古探幽,一直是吾之癖好。欧公一篇美文,让“醉翁亭”名垂千古,好在南京离滁州不远,甲午夏日,择一晴好天气,偕友驱车来到滁州琅琊山。

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因一篇声援范仲淹的文章《朋党论》,得罪权贵,惹下祸端,从京城贬至滁州。在此结识了山僧智仙和尚。智仙慕其贤,第二年就在琅琊山的半山腰建造了一座草亭,欧阳修自号“醉翁”,以此名亭,写下了传世名作《醉翁亭记》。山以亭显,亭以文名。自欧公贬滁之后,梅尧臣,曾巩,王安石,苏轼等宋代文坛大家先后来此游山饮酒赋诗放歌,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趋之若鹜。

踏入山门,就像不小心进入了一个诗境,悠然静穆之气扑面而来。沿琅琊古道漫行,两边古木蓊郁,蔚然深秀。林中鸟雀婉转,道边溪水淙淙,果然一派清凉之地!经醉翁潭,来到一座古石桥上。桥下卵石密布,一浅溪,蜿蜒流淌。溪边有两泓泉眼,名“酿泉”。令人想起欧公《醉翁亭记》里的句子,“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泉小,然极清洌,我们掬水试饮,果然清甜无比。有孩童在水边戏耍、捞虾,十分惬意。

进入门楣上刻有“有亭翼然”的小院,古意森然的醉翁亭赫然在目。呵,这就是传颂千年的'古亭呀!它简洁古朴得像欧公的文章。绿栏红柱,檐角高翘,状如跃跃欲飞的燕子。最可玩味的是亭柱上的楹联:“人生百年,把几多风月琴樽,等闲抛却;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呵呵,为何饮酒不多,一饮辄醉?年纪不大便称老翁?这千古之问,谁来解答呢?楹联上方乃是苏轼题写的“醉翁亭”三字。亭边,摩崖石刻的“醉翁亭”篆字,极似欧公,顺山斜卧,半醉半醒,醉态可掬。

在亭前徘徊良久,想起欧阳公当年一袭长衫,苍然白发的模样,和身遭诬陷被贬一隅的苦闷。欧公曾云:“我遭馋口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长恨无娉婷。”虽有满腔激愤,但圣命难违。只能忍气吞声,藏起锋芒,佯装无为。故他在滁州,假山水而陶冶,借风月以自娱,寄情诗酒。表现一副桀骜不驯的名士风范。我们流连山亭,思接千载,依稀看到老先生“临溪而鱼”,“酿泉为酒”,用山肴宴请宾客,和众人一起觥筹交错的快乐情景。

据说,太守诗酒之余,常在此批阅公文,现场办公,一时传为美谈。坐在亭内的“美人靠”上,微闭双眼,闻花香,聆鸟鸣,听泉声,不禁欣然陶然。本来我不喜留影,此刻也请朋友帮忙连拍数张,以为纪念,算是与欧公有了一次心灵上的沟通。

出醉翁亭向北走,过二贤堂,有一小室,名“宝宋斋”。内有碑刻两方,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全文。其字丰腴跌宕,天真率性,人称“欧文苏字”。可叹的是,如此珍宝,由于文革荼毒,碑刻被砸得疤痕累累,令人扼腕。环绕醉翁亭的亭阁不少,除二贤堂宝宋斋外,还有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古建筑,院落参差,精巧雅致,或曲径通幽,或拱门相望,别有洞天。

在景区徜徉,不时见到唐宋明清和当代名人留下的石刻手迹,虽经漫长岁月的风雨侵蚀,但仍清晰可辨。它不仅向人们讲述历代文人墨客游历琅琊山的历史,同时也展示醉翁亭独特的文化魅力。

有山,有寺,有亭,有泉,有名家诗文碑刻,还有那光耀千古的名文《醉翁亭记》,文化厚重,游客如织。想起清人的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信然。

琅琊山水郁葱葱

偕友登峰觅醉翁

一山一亭一鸿文

白云千载思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