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文学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合集七篇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2.76W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合集七篇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公元前496年,吴王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吴王也受了重伤,临终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打败勾践,越国危在旦夕。勾践听从了谋臣文种的话,用大量珍宝和美女去贿赂伯嚭,以求吴王宽恕。夫差一心想称霸中原,根本不把弱小的越国放在心上,认为越国从此一蹶不振,不足为患,就答应了越国的请求。于是,勾践带领300人进入吴国称臣。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卑躬屈膝,为吴宫驾车养马,勾践的夫人也粗衣淡饭,为吴国打扫宫室,越国群臣百依百顺,惟命是从。夫差见勾践很顺从,不顾忠臣伍子胥的劝阻,把他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奋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报仇的志气,晚上枕着兵器,睡在柴薪堆上。他还在自己的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和农夫一起干活,妻子纺线织布。勾践的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了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再说夫差,自从战胜了越国之后,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狂妄自大,率师伐遍邻国。他还听信小人的谗言,杀了忠臣伍子胥。

公元前482年,勾践率师灭吴。夫差自杀。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我看来,勾践是个称职的君主,他为了越国的存亡,置自己的尊严于不顾,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为夫差守阖闾的墓,当夫差的马夫与门卫。在夫差生病时,他甚至亲自去尝夫差的粪便以辨别夫差的病况……

勾践,一个了不起的帝王,换做今天,他也是一个圆滑极致的人。他不露声色的道歉与恭维,让他的下属十分受用,从而躲过了一场残酷的吴越之间可能亡越的战争。

当然,勾践的棋仍在继续,而夫差却以为下完了。在别人眼里,勾践只是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一粒棋子,事实上,西施或者夫差,都是勾践殷勤笑容背后的真正玩偶。他要玩一场明争暗斗的游戏,暗自勾践的砝码是越国的尊严,而明处夫差的砝码却是一个吴国的存在。如果可以,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应该属于勾践,他演成了一个真正的马到成功前卒,甚至是从未有过的完美的马前卒。他的笑容几近谦卑,他的行为赤胆忠诚,他甚至去品尝夫差的粪便来赢得信任。这样一副驯服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绝情的心。他工于心计,利用夫差易于受骗的特点,报复了夫差,报复了吴国。后来吴旗倒地,吴王西去,他也许站在城楼上狂傲的大笑,笑的让人不寒而栗。甚至他从头到尾只有一言:越国人民不会忘了你!

可是我看到的还不仅仅如此!在越军与吴军交战时,勾践特意挑选了一批囚犯,命他们手持利刃冲到吴军面前,自刎而死,趁吴军惊愕之际,大肆进攻,将吴军一举歼灭;在自己的亲生父亲死后,他没有流一滴眼泪;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将当年与他出生入死的贤臣全部赐死,把自己的结发妻子打入冷宫……就是这样的勾践,圆滑世故,精明能干,巧于掩饰,猜忌人强,绝情无意,有仇必报,而且笑里藏刀。

相对勾践,夫差却是一个敢爱敢恨重情重义的人。有王者的风度,有王者的能力,而不应该的是,他拥有了普通人纯洁的感情和仁慈的心。因为这样,对于勾践他敢放虎归山;对于西施,他意乱情迷;对于自己,他反串了胜王败寇。也

因如此,才有了别人卧薪尝胆的令人敬佩和红颜祸水这亦褒亦贬的称谓。但他究竟是对是错,是否论得上一位英雄呢?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亦是。春秋时期的八国征战,一直处于上风,有正确的抉择,得民心的君主,充沛的补给,致使越国节节败退,这当然算是夫差的功绩。他善于用兵,善于使用人才,管理自己的一方土地,但却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感情,不能正确认识别人的忠恶。他似乎一直被眼前西施的美丽而迷惑,被西施的才华禁锢着,一个忘却不了儿女情长的夫差,又怎么能称王称霸呢?

驱使他们成功的都是仇恨,是复仇的信念,但夫差一时之间的妇人之仁使他成为历史有名的败者,而勾践凭借着卧薪尝胆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国君。在这卧薪尝胆的背后,谁又能真正注意到勾践的冷酷与阴狠,夫差的重情与仁慈呢?我只想说,卧薪尝胆,不只是历史,不只是故事,它潜藏着信念,潜藏着人性。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承诺的份量是无比重的,只要给了别人一个承诺,就必须尽力完成它。然而谁能把承诺演绎得十全十美?当然是那只名叫夏洛的蜘蛛,她用一张张写着字的网,通过几晚上辛苦的编织,终于完成了这个对春天出生的小猪威尔伯的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承

诺,这个承诺改变了威尔伯的一生。而威尔伯还来不及答谢,夏洛就因过度劳累和生孩子而死去。

这是一篇凄美的童话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看到夏洛织网时的耐心、辛苦时,我不禁为她担心起来,害怕她会突然从网上掉下来。看到夏洛平静地死去时,我为她能用毕生心血完成承诺而感动,流下了眼泪,对她十分佩服。看到夏洛给了威尔伯承诺后,我觉得一只小蜘蛛完成不了这个关于命运的诺言,可看到夏洛想出这个好办法时,我又体会到她的机智。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看完书后,我轻轻闭上了眼,反思自己。如果我答应了别人一件事,我会尽力做到吗?我会不顾一切把事情做得完美吗?我能做到不求回报吗?我又能真正明白”诚信“这个词的含义吗?我想,能像夏洛一样做到这些的人很少的,但我们可以时时铭记,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做一个守信用的人。在各种行为上多多想想:我这么做是不是守诺言,我这么做有没有失信。相信你做到这一点,诚信之花将永远为你绽放!

东方这个人物,幼年被父母因为是女儿而抛弃,所以长大了她要自己强过天下所有的男子。她刻意隐瞒了自己的性别,所以天下人连她是男是女都分不清楚。她为了达到最强的目标,付出了许多的艰辛,但她有机会付出艰辛的前提是她首先要假扮成男人。所以这世间对东方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当她成为天下第一以后索性恢复女儿身,世人只当她是男变女,但她无所谓,这是以一个人来对决全世界愚昧的勇气。

但她说到底又是一个女人,所以在爱情来时,她无法抗拒。她本是一个至真至纯的人,所以她对天下恨得至深,对爱人同样爱得至深。她既然以一个男子的身份成为天下第一,所以在爱情里她亦洒脱不羁,她只是单纯的爱,陪他喝酒、陪他舞剑、为他治伤,毫无扭捏,毫无小性,爱得如此纯粹,如此脱俗,与世间寻常女子相比,当真一个在天一个在地。陈乔恩演得真的不错,叫人信服,叫人相信这个世上真有这样一个身世复杂而又令人感佩的女子。东方的成功是对世间对女性不平等对待反叛的成功,东方的悲剧也是愚蠢人世对女性不平等对待造成的悲剧。即使到了今天,女性的独立已经有了根本改变,但传统的看法在一般人心中仍有残留。在眼前中国社会里婚姻观念和对女性独立地位的看法,离传统走得并不远。其实不光是女性,个人的独立精神又受到多少尊重呢?世俗愚昧的看法对个人人性的扼杀又何曾停止过。所以东方是悲剧,令狐冲不也是悲剧?电视剧虽然是天马行空编的,但也是人世的反照。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周游列国:小人国、大人国、慧骃国、飞岛国等等,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300字。

小人国,身高是我们的十二分之一,国王很恶毒,在那里有两座小人岛,每个岛上都有一个国王,一个岛上的国王想利用格列佛这个“巨人”占领另一个岛,格列佛不想发起战争,国王就怀疑他,准备害死他,但在最后,格列佛用一种奇特的方法离开那里,回到了英国。

巨人国,与小人国恰恰相反,身高是我们的十二倍。巨人国的国王,格列佛与他交谈,想让巨人国制作火药,枪炮来巩固国防,可是国王不同意,他不想发起战争,他宁愿失去半壁江山,也不愿涉足这种秘密,他要以理智和仁慈来治理国家。

巨人国,人大,但人好,就像官职小的人,人好,为人民做好事,这才叫做“大人”。

小人国,人小,但人坏,就像官职大的人,人坏,贪得无厌,那才叫做‘小人’。看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人要做个朴实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做一个实实在在为社会服务的好人,正如臧克家先生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的离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美德的慧因国国王的故事,读后感《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300字》。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样,人们更不懂他们的含义。他们不懂什麽是“怀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中,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也盼望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因国那样,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上个学期,我学习了马克、汉林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课文谈了一位父亲拼了自己的命去救了儿子,最后救到了儿子的一件事。文章比较长,但读完后却令我回味无穷,他们父子俩给了我许多体会。

首先父亲给我的体会是:父亲有守信用的品质,父亲常和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因为这一句话父亲为了救儿子,不听别人的劝说,而且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他。“就是这两句话,让父亲有了信心去挖,挖了总共38小时,最后救出了儿子,这是父亲成功救出儿子的原因。

读书笔记作文 篇5

踏入电大校门,崭新的生活迎接着我们到来了,我们已经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停止学习,什么时候就开始衰老”。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到了六、七十岁没有衰老,因为他还在努力学习;而有人在十六岁就开始衰老了,因为他已经放弃了学习。我怀着激昂的热情踏上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本科的学习历程,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据老师对电大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介绍,我了解到电大的学习方式与以前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电大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能让我通过现代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我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报电大开始,我就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定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矛盾,通过参加《入学教育》培训,解放了思想,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了学习观念,提高了认识。从认识提高方面可以理解为社会的进步是知识的进步,也是文明的进步,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与知识层次高低分不开的。对我来说,是知识层次更进一步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有不懂的就请教电大教师,在虚心听取电大老师的辅导后,努力完成作业。一有空就巩固学过的东西。平时应该积极参加电大安排的一切教学活动,按时来电大听面授课,节节不误;按要求来电大上网学习,次次不缺。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和同学们在一块研究不懂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回到家里,认真阅读书本的内容,不懂的请教别人。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领到书的第一天起,我就对所选择的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认真学习各门课程。上述是我通过入学教育所想到的,通过在电大时所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会使我思想认识得到提高,人生历程有质的飞跃。

在作业方面,考试时尽量做好,争取取得优异成绩。电大为我打开了一扇学习的大门,教会了我在当今信息社会学习的技能。这次学习是个良好的开端,我一定会倍加珍惜,争取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教育部出台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集体学习的2天里和分散学习的几天了,让我深深体会到二十一世纪,一个崭新的世纪正向我们走来,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带给我们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

方式,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

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有其鲜明的职业特征:它是理想人格的塑造者,是传统道德的汇聚者和弘扬者,是社会道德的创导者,是未来道德的启迪者。作为教师来讲,学习、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就能在个人和社会之间,体制和人性之间,国情和人情之间,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一种张力,用自己并不宽阔但比较坚强的双肩尽量抵挡一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给学生腾出尽量多一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只有自觉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人们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为这顶“花环”增光添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时时照着我们的样子,照着我们的内心,时刻督促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读书笔记作文 篇6

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心得: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 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读书笔记作文 篇7

《明日之学校》一书不是一本教育学,它只是对课堂工作的一种描述,并从理论方面作些说明。尽管这样,我在本书中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哲学的印记。因为实际上本书所描述的是“今日之学校”,称它为“明日之学校”,意味着在杜威看来,它们是代表新学校未来的共同的趋势。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对印第安那葛雷学校的详细记述。葛雷是新兴的钢铁城市,但葛雷学校不是专门为钢铁公司培养工人,或者满足工业某一类专业训练的要求。沃特认为,问题不是要传授各个人具体工作需要的知识,而是要保持和激发少年时期的自然兴趣和热情,使每个学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并保证他成功地做一个人和一个公民。葛雷学校的课程与印第安那一般公立学校所规定的一样,但是它力求把工作和社会的需要密切联系起来。“从做中学”是葛雷学校的基本要求,“所有儿童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忙着工作、学习和游戏”。

在《明日之学校》的最后几章里,杜威对通过工业进行的教育和有关问题作了广泛的论述。现行教育的许多问题和方法是在过去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在贵族制和封建制国家里,初等以上教育的课程和方法是为有闲阶级设计的;手工劳动是由奴隶和农奴承担的,对这些人的训练是一种奴隶式的教育。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关于知识和心智的观念是,身体的运用,尤其是手和感官的运用越少,就意味着这种智力活动的级别越高;真正的知识和思想完全是心的运用,而无需躯体任何部分的运用。于是,只有极少运用躯体的学科才属于自由的、高贵的学科。按照这个标准,哲学、神学、数学和逻辑是第一等的学科,其次是文学、语言、文法、修辞,等等。即使我们称之为艺术的那种东西,也被贬入下等的学科。因为绘画、雕刻、建筑的成就需要技术和手工的训练,教育应当训练人去欣赏艺术,而不是去创造艺术。杜威指出,虽然产生上述这些观念和思想的政治和工业条件已经开始消退,但是在有闲阶级对于一切劳工阶级享有理所当然的巨大优越感的时候形成的传统的东西,却仍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长期保留下来。

为了跟上时代的变化,杜威要求“学校教学的所有项目都应该在学校与维系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网络的联系中反映出来”,“除非把广大工人当做他们使用的机械上的盲目的大小齿轮一般,否则,他们就必须对他们所使用的材料和器械的整个物质和社会的事实有所了解。”他呼吁真正的问题是要对所有的教育进行改造,以适应随工业革命而来的科学、社会和政治生活条件的变化,那么已经在进行的具有这种广阔的目的的各种实验,就应被看做特别值得同情和明智的考察的。

在最后的一章里,杜威对所描述的学校的相似之点作了概括:重视所有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的品质和能力;运用自然的方法,“从做中学”;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用这些活动取代通常孤立的书本学习,以取得积极的道德效果;强调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工作,但不是在狭隘的意义上看待兴趣,一味迎合儿童,把传统的教材裹上一层糖衣,而是提出问题,使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解决问题,目的本身将提供他坚持单调乏味的工作所需要的刺激。尽管这些学校的类型、结构、课程和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可是通过分析,它们显示出上述相似之点。相似的东西比相异的东西更为重要,因为它们表明了正在进行中的教育革新的方向。

全书最后归结到了“民主的教育”这个问题上。杜威认为,在最近150年间发生了改变人类生活和思维习惯的两大变化,一个是民主观念的发展要求教育上相应的变革;另一个是通过科学发明带来的变化,也必须在课堂中得到反映。把公立学校划分开来,结果表明一部分学校追求传统的过多的书本教育;另一部分为应付从事手工劳动的人进行过多的“实际”教育,这是与民主精神完全不相容的社会宿命论的计划。杜威的结论是,以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民主教育,把学习和社会应用、观点和实践、工作和对于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的认识,从一开始并且始终如一地结合在一起。在这里,杜威再次表现出了他的教育理论中的主要东西是社会改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