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文学

课堂密码 读书笔记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7.03K

作者于春祥老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自称为草根教育研究者,他担任过中学教师、班主任、校长、教研员、区教研室副主任等职。丰富的工作经历造就了他多视角的教育智慧,善学、乐研、好写、达观是他的个性与风格。几年来,他痴迷于高效课堂的本质与规律研究,所著《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从理论到实践对高效课堂进行了解读和揭秘,读后深受启发。下文是一些笔记和读后的感悟。

课堂密码 读书笔记

那种急切切、眼睁睁地只盯着考分,并且把单纯的考试成绩冠以质量的美名,且将其视为生命者,皆杀鸡取卵之徒耳。为了考分,要舍得“榨干学生的油”、“抓质量就要抓出血来”血淋淋,凄惨惨!教育不能挑战人道的底线。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育质量常常被理解为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又被片面地理解为考试的分数。于是,为了追求高分学校和教师可以不择手段,可以牺牲一切,包括教师自身的健康与发展,而且还冠冕堂皇地自诩“为学生负责”,其实到底是为谁负责,地球人都知道。于老师将其称为“杀鸡取卵之徒”的确恰如其分,是对一些人的真实写照。我们的教育不能只见分数不见“人”,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有“分数”,只见分数的教育可能会让大部分学生“人”“分”两空。

厌学都是教的错。执著于教很容易不在意学生的学。不在意学生的学,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就会一再地衰减,以至于不想学,不想学,就是厌学。

教师常常把厌学归因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甚至上升到道德层面。很少有教师从自身的“教”去寻找根源。执著于教不仅会导致学生厌学,也会使教师厌教,看看身边那些疲惫不堪的身影,他们快乐吗?

高效课堂要达到两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到你的课堂上找不出一个不学习的学生;第二种境界就是整个一节课学完了,不管是多少人,老师一定要清楚,谁会了,谁不会,谁什么地方不会,老师能够一口清,这才是真正的“堂堂清”。

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是不人道的。允许学生学不会,但是他必须把不会公示出来,老师知道他今天没有学会,所有的同学都知道他不会。谁会了的,让班级的所有同学都知道;谁不会的,让所有的同学知道,让老师知道。我们追求的是,让知道成为一种机制。我知道你会了,你的会便会成为会的平方;我知道你不会,你的不会成为一种压力,激励你好好地投入学习。

一个导学案,所有的学生都能做,这未必是好的导学案,必须要确保,导学案上有一个或者是两个小题,只有那六七个同学他们能够做上来,别的也可以往上做,做上非常好,做不上也没关系。

兼顾优秀生的培养,绝不意味着对后进生的歧视。我们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才是教育的人道,尤其是在高效课堂的建设当中,非常容易出现优等生厌倦现象。

高效课堂的含义之一就是没有不学习的学生,没有不学习的学生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能全部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人的智能是有差异的,科学的态度是承认差异,利用差异,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能力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道理并不难懂,可总是很难落实到实际,要么搞“一刀切”,使优生产生厌倦,学困生失去兴趣;要么对“差异”产生歧视,造成两极分化,优生虽然更优,但学困生却惨遭淘汰。

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兼顾到优秀生和学困生?不妨尝试一下于老师提出的方法,“学案上有一个或者是两个小题,只有那六七个同学他们能够做上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加餐”,让他们吃饱、吃好,这种做法不但不是对学困生的歧视,反而是一种人本的关怀,充分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为了所谓的公平让学困生“消化不良”,最终导致“厌食”。

在学生一时想不明白的时候,教师能不能给予学生思维等待的时间,是教师是否真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标志之一。

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上的体现就是“等待”,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学生慢慢地理解、消化和吸收,要允许一些学生迟一些“开窍”。

数学究竟是“算题”还是“解决问题”。新课程主张学生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的价值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在于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算题”和“解决问题”反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层次。“算题”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解决问题”才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追求。

不少老师只是满足于让学生记住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至于究竟怎样掌握似乎老师并没有责任。有无方法的设计和生成,是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区别之一,也是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算题”可能只停留在记忆的层面,可能是“照葫芦画瓢”。教学中常发现一些学生当堂能很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可几天之后又不会了。这就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只是“假会”,是模仿,并没有真正形成解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在“解决问题”上多动脑筋,无论是学生的展示还是教师的点拨都不能缺少逻辑性的分析,不能只强调步骤和结果,要引起学生思维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