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文学

关于评选大师的美文:金榜题名的“大师”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3.29W

编者按:工艺协会对大师的评价引发的社会舆论,精神的高度亦不是靠依附和阿谀所谓大师来拔高。

关于评选大师的美文:金榜题名的“大师”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号角吹响,某协会罗列的二百八十位大师如雨后春笋般应势而生。有人把大师供进轿子扛在肩上,有看客戏之怪诞。总之,口舌之间,大师们占了鳌头成了热议的角儿。

曾有名家言:“明清之后再无大师。”而这次的评选无疑是在对名家唱白脸。先前烂在锅底的绿豆糕子、炒米稀饭被翻出来,换个花样成了迎合大众的特色口味。被众人吝啬目光的传统行当一夕间架进佛坛。摸不清内细的人民群众迎着风赶着潮,韵了一把国匠情深的味,熏了一道艺术创作的香。就像那些在太平洋里游了趟泳,去旧金山买了台苹果手机的人一样,认为自己因此高端不少。

而这场中国式的大师之风未免起得太过仓促,过程又实在草率。不免让人怀疑到底大师的肚囊里装的是真材实料还是猪油拌豆腐。那些手里捻着证书的大师们,又真假几何?试问,从淄水黄沙、泥陶彩釉、到水榭汀台、和田玛瑙,单就工匠而言,哪个不是耗尽千年精细积淀。所谓大师,是凌风出尘的卓然傲者,是行当的唯一泰斗。匠人手下没有死物,每一件都足以摆渡灵魂,每一件都带着风骨。所谓匠人,靠的是花鸟纸上的一盏灯,是青瓷白釉着的一滴茉莉清,是姑娘绣盘里生的一支牡丹花,而不是证书奖章上的赵四王五。国人所需要的.不是一碗裹腹充饥的八宝饭,而是一剂涤洁心境的清凉贴。

评选在某种意义上类似儿时街坊里摆台子看的花戏,戏里的武角尽耍的是些表面功夫。选出来的大师也大多良莠不齐,况且只舍得花二三个月又怎么筛得出真正镶着金的国匠?蹭一时的热度攀上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旗,不过是拿凉水泼了老艺人的心。而不带理智的一味抬高所谓“大师”的身价,则是让偏离的风向渐行渐远。而附庸和加持在“大师”名头上的褒奖和光环愈发使初衷变质,过多的物质叠加,拖垮了苦苦支撑的对于大师的内在崇敬。这种名誉和声望的奖励一方面是让没落传统工艺重获重视的方法手段,另一方面又让民俗工业病态的现状更加恶化。类似药罐,治标不治本,药喝多了反而加重病情。

评选,不应该用无知和空白去填补传统工艺的荒芜。精神的高度亦不是靠依附和阿谀所谓大师来拔高。真正的大师不应该生存在大众的口舌和刻意的造势之中,物质之下,国人心中有一颗贫瘠的石头等待抛光打磨。


【本文作者:1513班 杨梦蝶。(公众号:邓志刚语文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