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文学

有关跑步的三篇优美散文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1.04W

篇一:《用生命奔跑》美文阅读

有关跑步的三篇优美散文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百米大赛上,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那些赢得奖牌的“飞人”,而是被淘汰的伊拉克运动员达娜。

达娜自幼喜爱短跑。虽然伊拉克常年处于战争状态,但也从没动摇她跑步的决心,即使在硝烟四起、枪声不断的环境,她也坚持训练。为了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与教练一起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大学的操场,正在训练之际,却遭到了狙击手的攻击,一发子弹擦肩而过,她赶紧趴下,另一发子弹从她的脚边飞过。她吓哭了,但是,爬起来之后,她抹了把眼泪,继续训练。

谁知,正当离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的时候,伊拉克被国际奥委会取消了参赛资格。这一次,她哭得比遭到枪击那次还伤心,整整哭了4个小时,几度晕厥过去。教练劝慰她,等2012年参加伦敦奥运会吧。可是她边哭边说:“我们国家这个样子,谁知道我能不能活到2012年?”说完,她哭得更伤心了。

就在以为希望彻底破灭的时候,转机出现了,最后时刻,伊拉克被同意参加北京奥运会。得到消息后,达娜兴奋得跳了起来,她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她没有钱,就从约旦买了一双二手跑鞋来到了北京。比赛那天,她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与那些女“飞人”相比,她12秒36的成绩实

在是差得太远了。但是,她没有沮丧,而且很高兴,她说:“能站在奥运会的跑道上,就是胜利。”

4年之后,达娜又来到了伦敦,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一次,她换了新跑鞋。由于没有赞助商赞助,她不得不把跑鞋上的商标用胶布遮住。这一次,她的成绩也有所提高,跑进了第二轮。虽然她在第二轮比赛中跑出了11秒81的个人最好成绩,但却是小组最后一名,她又被淘汰了。

依她目前的成绩,是不可能进入决赛的,甚至连复赛都进入不了,但她誓言永不放弃,继续拼搏。她说:“只要还活着,我就要跑下去。”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达娜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中国人,她被称为“北京奥运会最美的人”。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被人称为“一个用生命奔跑的人”。她没有骄人的成绩,但她的精神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奥林匹克,需要这种精神。

简评:

没有骄人的成绩,却有顽强的精神。“一个用生命奔跑的人”,留给我们的是感动,也有深思。本文成功之处有:

1、一个悬念。文章开头一句“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那些赢得奖牌的“飞人”,而是被淘汰的伊拉克运动员达娜。”这在读者的心头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不仅文下文的写作做好了铺垫,也激发了

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两种手法。“细节描写”和“对比”两种手法在文中运用的非常巧妙。不同的场景,作者都聚焦了“哭”这一镜头,两次奥运会前后的对比,让我们更好地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3、三句感言。文中三句像“只要还活着,我就要跑下去。”这样的感言,是真情的流露,也构成了文章的结构脉络,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篇二:跑步着的文学之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书评

山有枢先秦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诗句文字基本相近,只改换个别词汇。一章的衣裳、车马,二章的廷内、钟鼓,三章的'酒食、乐器,概括了贵族的生活起居、吃喝玩乐。诗歌讽刺的对象热衷于聚敛财富,却舍不得耗费使用,可能是个悭吝成性-的守财奴,一心想将家产留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诗人予以辛辣的讽刺。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晋昭公,说晋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埽,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这一说法毫无史实根据,不足为信。从诗歌本身来考察,认为它该是嘲讽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的作品,郝懿行《诗问》云:“《山有枢》,风(讽)吝啬也。”可谓一语破的。

这是安妮的一本散文集。书名很喜欢。的确是诗经里的句子。编者用诗经里句子做标题,分类摘录安妮以往书里的句子,有些是散文里的,有些是小说里的。安妮小说里很多的句子,像散文一样写出来,空灵透彻,我很喜欢。但我只喜欢这些句子,并不喜欢小说,所以这本书正遂了我的愿望,可以不读那些小说,而可以读到这些句子。封面竹灰青的底子上贴了一幅枇杷翠鸟的古画,不是为了突出古朴典雅,是为了记下遥远岁月里翠鸟仰望枇杷的那一眸。于是书的主题得以显现:叙说旧了的时光,无悲无喜。偶尔发现,封面是两层,内里的封面,是满满的一幅芍药,也是旧色的黄底青灰的画,上面且以永日几个字,灰白的底,胭脂灰的字和框。花的灿烂,也是一瞬。这一瞬也在记忆里。封面做足了安妮的格调,宁可要日子蒙尘做旧,也不愿时新鲜辣。

安妮的日子里有什么呢,爱,旅行和邂逅,亲情,周边的静物,生死之感,信仰然后是消磨日子和维持生计的文字。安妮渴望日子终极宁静,她的渴望里有很多抑郁,孤独,与任何人疏离的情感。这是我喜欢安妮文字的一面,也是我厌憎安妮文字的一面。

自序

我在一九九八年,兴之所至,以一个随意的笔名开始写作。从二〇〇〇年出版《告别薇安》起,至今出了十二本书,写作的生涯已行进到十五年。这些书题材纷杂,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摄影图文、采访、与音乐摄影的合作集等等。比较集中的依旧是散文和长篇小说。

对读者来说,有些更偏爱我的小说,有些更偏爱散文,取向不一致。而我会一直把散文和小说交错着写下去,不会放弃任何一种其他形式。因小说与散文的属性完全不同。

小说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重大的舞台,人物轮番上场,虚拟出一个悲欢离合的世界。散文是小花园,有茶席,有一炉香,花好月圆,有一个聆听的人。小说呈现写作者的价值感和思考,有探索个体和世间之秘密的动力。散文轻巧许多,但需要真性情。

我的散文,写得最多的,不过是自己的生活。旅行、家人、物品、阅读、情爱观、人生观、审美观……把这些文字写给自己,以此作为一种思省、记录、整理、清洗。而当它们印刷流动之后,我就忘了它们。我会继续开始写下一本书。

一些读者在他人的散文里读到自己的经验,或感受到种种印证和确认,也很正常。文字需要真实的性情,阅读一样需要真实的性情。若其中任何一方不够诚意,这种联接无法成立。所以,人们选择自己阅读的书,书也一样在选择阅读它的人。

我的写作经验是慢慢积累和生长的,并非那些一出手就不凡的作者,所以,会更喜欢自己后期的新的作品,而对早期的一些作品产生挑剔的审视。虽然如此,早期作品里性情的痕迹压过了文字本身的技巧或表现力,无法跳过它们。它们是一路走过来的铺路石。

之前全部作品出版过一套作品集,没有出过选集。这是第一本散文精选集,由郜元宝教授选择篇目和做评注。这个尝试很有意思。看到别人如何从他的角度,来选择这些文字。如果由我自己选,那么篇目会有何区别?自己看自己,和他人看自己,终有不同。

篇三:优秀散文

跟着花朵,做一个浪漫的人

五月,跟花朵好好学习。

路过一个巷子,被一家车库上钢琴键盘花纹的雨棚所吸引,走近发现巷子里各家门口,都稀疏地伸出不少花朵来,突然意识到已是五月了。三月四月见到花朵的话,会露出惊喜的表情,一冬的寂寥被扫光,顿时变得明媚起来。五月见到花朵,则会微微扬起嘴角,有些欣慰的况味,仿佛看到一个过客,终于安顿下来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那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每日早起睡前,互道一声安好。

想起办公室新来的这一个小姑娘。小姑娘似乎并不特别喜欢收拾自己的桌面,每次经过,同事们都摇摇头。可是小姑娘有一个爱好。喜欢待弄办公室的那些花花草草。办公室的花草们已被冷落许多,塞在各种角落,压在各种箱子和文件下面,并不容易发现。有天我看到小姑娘将那些奄奄一息的花草“发掘”出来,慢慢将她们的枝条梳理整齐,有些无法继续直立的就用木棍扶着。一会儿又不知道从哪里借来水壶和盆,将花盆里面的土都松动了浇透水。小姑娘就这么待弄了很久,大概一个下午那么久。办公室里每一棵花草都得到了照顾。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显得小心翼翼,慢条斯理。

几天之后,办公室有些变了样子,各处又伸出了枝枝杈杈,像这些花花草草第一天来到的那天一样,大家眼前一亮,惊呼差点忘了这些被置于角落的精灵们。不久,蝴蝶兰开始开出花来,小姑娘在一旁静静地微笑着,似乎高兴于发现了一些被隐藏的宝藏。大家发现这些天一直是小姑娘在照顾这些花草,也像发现一些被埋没的宝藏一样看着她。原来,花朵,像举着魔法棒的仙女们,胡乱地朝着路过的人们戳戳点点,也许一个不留神,就让我们变得美好起来。

我记起自己的一件事情。有一天早上起来出门,发现门口的海棠被一夜的雨水打落,飘了满地,香味细碎,弥漫在空气里。也不知为何,我回头取了自行车的钥匙出来,将自行车停在海棠树下,用手从地上往车筐里掬那些掉落的花瓣,直到装了满满一筐。然后用包虚虚盖着车筐,飞一样骑到女朋友楼下,打电话叫她下来。

什么事,女友问。我揭开包,让她看这一筐花瓣,惊喜点亮了她的脸,海棠花瓣落了一地,我装了一筐,想要让你闻闻,我说。原来你个木头也会浪漫啊,女友说。说完,她将头埋进车筐,缓缓地嗅着。她闭着眼抬起头,眼睫毛沾着星星水滴,一脸香气弥漫开来。

至今我也不太明白为何这样就浪漫了,也许这是一个粗人的迟钝,但还好,花仙子没有失望,她会教我怎么做。

所以,五月,跟着花朵,做一个浪漫的人。这事不大,也不小。

愿你成为更好的人

近视先生说过:“一个人最悲哀的,不是看不见该努力的终点,而是把你所在的咫尺,当成你以为的远方。”

近视先生出生在城市的郊县,上的小学在他家背后,中学步行不超过五分钟,好不容易高中毕业,顺父母的意思,报了离家驱车半小时就到的艺术院校。上了大学才第一次感受到不住家的滋味,才看见市中心的全貌,也才知道沃尔玛是超市,有种特别贵的冰激凌叫哈根达斯。

不是家里穷,而是在世外桃源待久了,与时代有些脱节罢了。近视先生从小被家里惯着,三岁就开始疯狂看电视,结果小学一年级就戴上眼镜。在同龄女生开始钟爱帅哥的年纪,他却对不起自己的五官,活生生颓废了。但他没有半点危机感,因为他觉得近视有眼镜可以戴,他也有人爱,不需要太忠于学习,反正毕业可以去爸爸的单位工作。

独立能力极差的近视先生用了半个学年的时间适应大学生活,然后剩下半年则是跟室友一起全身心扑在网游事业上,选择性逃课,食堂跟寝室两点一线,把生活费全卖了游戏里的装备。那时候,四个哥们儿感情极好,他觉得,这就是他要的大学生活。

大一快结束的时候,寝室一哥们儿的爸爸出了车祸,直接退了学;一个“出了柜”,往到别的男生寝室去了;唯一剩下的一个谈了半个月的恋爱,要死不活,从此意志消沉长在了床上。网游没了战友,近视先生也自觉无聊便搁置了。大二的选修课上,近视先生认识了一个喜欢酷跑的男生,在他的熏陶下剪短了头发,晚上一起去操场跑步,白天下了课就去各个教学楼为他记录“上蹿下跳”的视频。没想到不过半年,近视先生就把肌肉练出来了,圆脸也有了棱角,因为变化太大还被女生追着讨要塑身秘方,掀起了全校跑步健身的风潮,后来受邀在艺术节演讲,被学姐鼓动,让眼镜店小妹把人生第一枚隐形眼镜塞进了眼睛。

自此,近视先生成了系里公认的男神。

近视先生从未发现自己还有这般潜力,被一口一个“帅哥”叫着,自然也就信心倍增,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他,接近他,哪怕都是没有营养的交集,也让他在鼓励和羡慕中重新认识了自己。大三还没结束,就有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份北京的工作。他跟父母僵持了一个暑假,终于获得了家人的通行证,一个人坐上北上的飞机。

直到现在,近视先生都佩服自己当初说走就走的勇气。那时的他,对帝都并无了解,刚

来第一天,就被所谓的朋友放了鸽子,工作泡汤。

这里的人走路时50迈的,而自己早就习惯了10迈匀速运动;自认身上潮到步行的杰克琼斯到了这边变成了路人范儿;因自己长相而建立起的自信心丢到国贸、三里屯等年轻人众多的地方瞬间就消失殆尽。家人得知北京租房贵,于是每个人给他一千块他们认为的巨款房租,但这也足够他在二环内租间老房子,房子小得走路都要侧着身,因为地理位置极佳,倒也心满意足。近视先生回归生活,浑浑噩噩过了半年。

第一份实习工作是自己找的,给某企业的网站做设计,工资低到北京根本活不下去。但是家人都说国企好,要耐得住寂寞。于是乎,近视先生就心安理得地花着家里的钱。上班第一周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洗头洗澡,光鲜亮丽地去公司,他深信在北京就是要交朋友才能铺开自己的关系网,于是同事对他的印象就变得异常重要。可几天后,他发现办公室里全是四眼、喜足球、好妹子、无梦想的沉闷男。话不投机半句多,受他们的影响,索性每天也顶着一头干瘪的自然卷上班,一句话不讲,一坐就是一整天。

后来还是在鼓楼小剧场看演出的时候,结交了第一个朋友圈。圈内人都是小演员、小歌手、三男两女。其中有个土豪,住在月租一万多的高档小区,几个人平时没什么工作,就集体宅在他家里昏天黑地玩桌游。那时候,近视先生认为时间就该被这样挥霍,所以辞了工作陪大家一起“家里蹲”。其间还经朋友介绍,跟一个淘宝模特好上了,他佯装有钱人和模特交往,但很快就被模特拆穿。模特控诉为什么要骗她,并以此为借口狠心分了手。

回看自己满身狼狈,近视先生终于奔溃。迫于无奈他给了自己一次旅行,在江南小镇上思考要不要继续待在北京。最后还是放不下回家被亲戚数落的面子,又回了北京,只是这次回去,他下决心要跟过去说再见。

转折的起点是大学认识的酷跑哥们儿来北京开了个影视宣传公司,叫他帮忙,于是七拼八凑了五个靠谱的好友,蹑手蹑脚在娱乐圈里大浪淘沙。从未涉足的行业让近视先生吃了不少苦,但生活一忙碌,就顾不上悲观。

公司做的一场发布会上,近视先生跟甲方一个宣传人员相见恨晚,当天就约吃饭、看电影。那女孩身上有股正气,走路带风,对生活处处充满信心,随口就是一句“心灵鸡汤”,近视先生向来习惯被人给予自信,于是两人看对眼,相处格外融洽。

他所在的公司现在已经做出了名声,快节奏的工作氛围让他把一天当两天过,却无半点抱怨。他说:“原来当初看不见的不只是是远方,还有跑在前面的人。”

前行的路上,我们不仅受远方的羁绊,还被行人影响,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接近那样的人。宇宙出了爆炸后形成了银河系,它还给了相同磁场的人,同样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