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文学

古井抒情散文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8.36K

我出生在河北省大名县一个叫做沐浴庄的小村子,人口不足千人。

古井抒情散文

关于村名的由来,有这样两种说法。一则说宋朝女英雄穆桂英当年行军打仗时,路过此处,在一个装满了水的枯死大树桩子里洗了个澡,故名沐浴庄;一则是大名县志里记载,早年村西有一条河,水浅且清,盛夏人们常洗浴于此,故名沐浴庄。后来查阅过相关的资料发现,穆桂英生平好像没有在这里走过,更不用说在树桩子上洗澡了,是一则妄谈。于是便推测县志上的说法该是正确的。但是,从心底里讲,我很乐意接受前一种,隐隐的透着些浪漫的性感。

县志里记载的那条清澈的小河不知在什么时候消失的,只留下干瘪瘪的沐浴两个字。时间长了,村民们渐渐的开始淡忘这个存在,各自寻找着下一个历史的落脚点。可毕竟这个村子实在是太小的缘故,从年少记事到现在,确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值得纪念的大事。有件事倒是可以说一下,那是在1998年长江洪灾的时节,全国多地都遭受着类似的灾害,大名县地界里的漳河也成了泄洪的渠道,那个时候,村里人都在传,洪水可能会来。后来确实是泄洪了,可结果就在离村子几公里之外,水就哑然消失了。那个时候年纪还小,也不知道洪灾的后果,觉得有水总是好玩的,所以对于这样的现实倒有些失望了,尽管这种想法有些幸灾乐祸的卑劣。但实话来讲,这件事对于这个村子的震动很大,因为各家各户好像都做好了逃荒的准备。这算是一件没有发生的大事吧。

说起了水,我想聊一聊我们村的那口古井。这里的“古”字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这口井存在的时间很长,大概挖于民国初年;二是作古的意思,早在几年前,井水就枯竭了,既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被填平了。但那片空地还在,之所以没有建房子,据说是因为土地的拥有者怕有邪气从地底下冒出来。看来它的影响怕是要很长远了,直至后人不知它的存在。

每次回乡,都能有机会路过这里,尽管杂乱的堆着些废弃的砖,但还是忍不住的看上几眼。然后在脑子里重新描一下儿时的场景。

即使那口古井还在的话,现在恐怕也打不出水来了。它的实际功能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殆尽了。总试着去留恋它的原因,或许只是那一段美好的时光而已。没有生活的压力,不用理会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也只有童年那段日子了。但我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来这口井旁是有限制的,父母最为担心的就是不知死活的.孩子们失足掉进去。但是有大人们在的时候,条件就放松了,离古井3、4米处的用石块砌成的地面上,那一汪汪凹陷的水洼,是我们的最爱。干净的时候可以用来洗手、洗脸,也会淘气的往其他孩子身上撩,不太干净的时候,可以用来玩泥巴。总之,在这片小天地里,有着无限的乐趣。年龄大点,力气大点的孩子会帮着大人摇辘轳,一圈一圈的看着水桶从底下钻出来,然后又跐溜溜的滑进井底。记得有几次试着扶着辘轳往井底里观察过,那借着亮光的波动的水面,呈现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那个时候,电视剧《西游记》盛行,受她的影响,孩子们也会揣着一个龙王和妖怪的故事,而后经过大人们嘴的润色,就成了传说了。

古井给予孩子们的乐趣是水,给予大人们的却是生活。那个时候每个家庭的用水基本都是取自这里,洗脸,做饭,洗衣服等等,一个村子的命运紧紧的附着在一上一下的水桶上,书写着坎坷的生活。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少有厌世的情绪。农村人有着城里人无法享受到了独有的优势,有了土地,便有了粮食,有了粮食,便有了继续生存的基础。吃饱喝足之后,便是娱乐。这方面农村就失去了优势,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细数起来,无非也是打打麻将,喝点小酒之类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农村,还没有广场舞之类的活动,也没有适合运动健身的场所,即使到现在,这样的村子也是屈指可数。所以有时候自己也在想,假如有了钱的话,自己肯定要为村里做点什么,当然,这只能是有了钱之后。饭后闲暇,便是一撮人晒着阳光,侃天侃地,闲聊家常的时间,而这古井边上,便是最佳的去处。三五成群,男人们抽着劣质的烟卷,女人们手里拿着纳鞋底的活计,孩子们忘我的嬉闹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便是最惬意的生活。至于聊着什么,那真的是无关紧要的,哪家的老人病的不行了,哪家的孩子相亲了,哪家的孩子上大学了,哪家的孩子当官了,哪家的儿媳妇跟公婆吵架了,哪个村子出现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了,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谈资,你一句我一句的编织着生活。这口井,在不声不响中,填补着村里人生活脚步中失掉的一些简单的快乐

仅是快乐吗,当然不是。它同样记录着人们的不幸。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有天放学回家,就听母亲讲,村里的老张媳妇死了,跳了井。好像是两个人因为矛盾打了起来,想不开,就寻死了。我愕然了,不仅仅是可伶,更多是怕是她不该在这口井里寻死,以后的水还能用吗?答案当然是肯定了,大自然有着它无与伦比的净化能力。但这个死魂灵也如同井里的龙王一样,成了阴影,而且比后者更甚。那个时候,确有想过这口井存在的意义,觉得把它填埋了能够切实减掉一条人们寻死的途径,忽略了它本身带给村里人生存的本领。这就是一则唯物辩证法的实体证明。老张媳妇死了,一个家庭破裂了,古井却还是古井。

90年代末,地下水越来越少,古井的能力渐渐的消弱了,也至于被渐渐的忽略。而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开始有了自家的水井,这口古井便在这一块一块的碎石中悄然消逝了,继而又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便成了历史。可惜是有

些,但不必为此伤心。彼时的井边的人群又开始寻找着另一个类似古井的地方,在那继续着美好的生活。古井消失了吗,它大概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而已。所以我不以为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