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文学

绝代佳人旷世才记钱谦益和柳如是散文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3.11W

1582年,钱谦益出生于苏州常熟,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钱谦益的文学思想主要概括为三个词:灵心、世运和学问。灵心即天才、志意、情感三方面;世运多指明清时代变革;学问即经史之学,学习前人的文学传统。他少年得志,才华横溢,本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然而仕途坎坷。一开始,就因为极力攻击阉党而被罢官回乡;好不容易等到崇祯上台,作为东林党领袖人物重新被起用,却再次被排挤出局。不得已再次回家,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隐居生活。明亡后,钱谦益依附南明弘光政权,任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宦海浮沉,钱谦益四起四落。

绝代佳人旷世才记钱谦益和柳如是散文

1618年,杨爱出生,浙江嘉兴人,从小就被卖到松江盛泽镇归家院做婢女,能诗词,擅书画,才艺出众。之后被妻妾成群的周道登看中,把她收为最末一房小妾。他死后,十五岁的杨爱被逐出周家,再次回到了归家院,自号“影怜”,取自“明月愁火两相映,一支素影独堪怜”。

看这两人的身世经历,一个是宦海沉浮,怀才不遇的旷世奇才,一个是坚毅隐忍,才貌双全的青楼女子,像是处在两个时空的平行线,但两人还是在命运的长河里相遇了。钱谦益那年还乡途经杭州时拜访杭州名妓草衣道人,看到柳如是题的一首小诗:“垂杨小苑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好一句“桃花得气美人中”,钱牧斋不禁对如是刮目相看,也有“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惊喜和相见恨晚的意外。次日,钱谦益、柳如是泛舟西湖,煮酒论诗,以文会友,好不尽兴。

在与钱谦益结识之前,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溥,“云间三才子”陈子龙,宦官子弟宋辕文,以及李侍问等,先后“交好”。怎奈,不容于世俗,几番羞辱,多次浮沉后,杨影怜改姓柳,名隐,自号“如是”,取自辛弃疾词《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就此诞生。的确,虽为一代名妓,但绝不是那般顾影自怜之女子。从那以后,如是的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前来登门拜访她,她都看不中。但这个大她36岁的钱牧斋,在和他几番神交之后,钱谦益也亲切地称她为河东君,彼此生发出“我爱你乌个头发白个肉,我爱你白个头发乌个肉。”这般情真意切的感叹。

那时崇祯十四年,柳如是20余岁,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学才子、大官僚钱谦益。他俩的婚礼办得可谓是惊世骇俗啊。钱谦益以匹嫡之礼风光迎娶她,随她摒弃繁文缛节。他直言在他心里,她与江山同等重要。当天钱谦益租了一只宽大华丽的芙蓉舫,设酒宴,邀好友,在热闹悠扬的萧鼓声中,高冠博带的钱谦益与凤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买回世上千金笑,送尽平生百岁忧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

但好景不长,不久清军攻破了南都,为时一年的弘光朝廷宣告结束。在目睹了清兵破城、扫荡江南的种种惨象,钱柳二人内心都悲愤不已。而钱谦益又是旧朝遗臣,必定会引起新政权的注意。柳如是劝钱谦益投河,以死表示忠贞之心,可钱谦益却从酒意中猛地惊醒过来,抬头对柳如是说水太凉了。钱谦益最终还是降了清,可钱谦益到京城后混得并不理想,不免有些心灰意冷。几番思量,他最终决定脱下官袍,辞官归乡。

刀头芒剑有贤妻,钱谦益被抓进牢里的时候,为了把他从牢里救出来,柳如是心力交瘁,不惜挺着孕肚,奔走求人,竭尽全力将夫君救了出来。在钱谦益逐渐丧失了潇洒与勇气的时候,柳如是却有着人士侠客般的风度和巾帼英雄的气概。夫妻二人同心共命,报韩复楚。不久,柳如是生下了一个女儿,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只叹“可怜同命鸟,犹逐绛云飞”。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柳如是纠缠不休。就在钱谦益去世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找来电影《柳如是》看看,全片如泣如诉,不疾不徐,书香满怀,深情款款,有一种久违的优美感,妆容服饰也比较考究。这部剧改变了我对古代部分青楼女子的看法,或许是生存之需,但在她们之中确实有一部分才貌双全,本领过人之辈,从小便沦落风尘,阅人无数。无论身处太平或乱世,她们总能审时度势,坚守自己的操守和底线,甚至有比七尺男儿更胜一筹的潇洒与无畏。正像柳如是这般的女子,除了她的美艳才名,那一身风骨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才是受后世人追捧的最重要原因。虽然沦落风尘,但是柳如是除了女子心事外,极为关心国家大事,总是处处洋溢着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以及抗争到底的决心。一个小小女子,也许并不能有什么大作为,但是她却一直在自己的能力之内,为自己的国家付出。

此去柳花入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自从赤条条的被抛入红尘,经历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岔路口,那么多无奈,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发生在我们生命当中的所有事,但柳如是告诉我们:原来,我们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

是啊,浮生若梦,“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