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文学

以爱为话题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1.13W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以爱为主题的书籍,阅读之后,相信你会有很多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爱的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

以爱为话题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爱的读书笔记篇一

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翻林徽因的《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咳......

就像看其他无法读下去的书籍一样,回来后便将那本精致的书籍搁置在了书柜中,不想再理。是不是中国有才气的美女实在太少了,怎么可能用这样一本书来愚弄我的爱好。愤一个吧。

但是,对这个人,还是喜欢的。美女嘛,谁人不爱。也难怪会有那么多至情的男人为之倾倒,而同时也对这个人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

不得不说,林徽因,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人,在她和梁思成的婚姻上,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知道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妻子,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而不是自私的只为了自己的情感去伤害另外的人。

不得不说,林徽因是个不可多得的女子,无论从容貌还是人品,都是值得男人为之倾情,也就难怪金岳霖会为她一生不婚了。

然而,这种人生,是完美的人生嘛?

对于普通人,或许会有很多遗憾,对于当事人,为了那种等待的相守,也是一种幸福吧。

  爱的读书笔记篇二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意大利小男孩安利柯用自己的日记来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爱。

这本书中的文字虽然很简单,但是,其中所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人感动不已。《爱的教育》我是花了两个星期读完的,虽然我没流泪,可我的心中已默认这是一本我们小学生必读的书。吸引我的,并不是书中的.图片,而是书中表现出来的爱,每一个故事,都抒发了作者对爱的理解。这种爱是普通的,可它的力量,是伟大的。虽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感,只是我们对事情的态度不同而已。有时候,我们也会忽略周围的爱,而没有细细地体会。但如果你认真体会,你会感到爱是一个美好的东西。

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身边,而我们不能没有它。就比如同学的爱,很平凡,但很多人都无法感觉到。这本书中讲了许多同学们。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沉浸在幸福中的。他们的性格都不同,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相同的东西,就是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使我深感惭愧。因为我都没有他们做的那么好。爱很奇怪,它小到一个简简单单的微笑,大到捐躯。

有一句歌词说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希望这部小说会将爱带给更多人!

  爱的读书笔记篇三

《南渡北归》第二部有一大篇幅是关于胡适个人的,估计作者亦是一个热血青年,用了大量赞誉的词汇来诉说这个书生在国家危难时候的所作所为,其中提到胡适在1935年给王世杰的一封信表达了对时局的认识与战略构想,并精辟的预言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抗战过程,方可促成英美在太平洋与日本开战的可能。

胡适的远大眼光,是顺势而为还是曲向促成?在英“E.H.卡尔”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说美国的参战很大程度上是胡适“阴险”的外交而成。

很想了解胡适,这个文弱书生,到底会有何种能力,对于政治,对于学问,对于家庭,对于爱情都那么的挥洒自如。于是自卓越网买了《胡适的情缘与晚境》,对于胡适,不能善加评论,于是在选择的时候很希望能读到一个真实的胡适,其实当时很想买他的那两本留美日记,想了想,毕竟不是研究他,过于琐碎的日记会让我失去读他的兴趣。

收到那本书的时候,在扉页记下了几个字:2015年3月12日,3月11日日本8级地震。那是一本黄山书社出版的书籍,没有奢华的封面制作,只用了淡雅的白色调做底色,配了一张他清癯的照片。

我很少在扉页记录,这并不是个好习惯,然而,改不了所以就凭他去。之所以记录,是真心的希望人类少一些争端,多一些和谐,天灾如此,人患怎么还可以继续。

这本书,读了四天,依然没读完,其中是穿插读了一点《不负如来不负卿》。

是我选择的问题?还是人们就是喜欢探寻别人的隐私,特别是让人不能道明的感情?作者搜罗了胡适和韦莲司的一些书信。

从书信中能看出韦莲司爱了胡适一生,且最让人心酸的是韦莲司晚年后要把自己的积蓄用来做胡适一些著作的英译本。然而,胡适对于韦莲司呢?

文后,作者做了这样的一番感慨,说中国人的爱情观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其实这是自私的表现.......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牵强的说这就是爱情。对于韦莲司来说,这是她一生的爱,而对于胡适呢,是他的爱,还是曾经爱过,还是只能爱不能承担?还是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爱,也就是说,爱对于胡适来说是漂移的。

而实际上,我更关注的是他在美国做大使时候的一些事情,文中亦是用胡适大量的书信和日记来佐证,胡适说自己到美国做大使,是“过河小卒”,这是一个何等悲壮的形容。

在这本书中看到这样的文字:

一:胡适本人一生未入党,也就是说,他从政完全是为了国家危难,是战时征用,而不是个人自愿。

二:胡适结束大使的工作后,退还了国民政府拨用的资金6000元。(现代人贪污之风是不是该学习一下)

三:胡适在美期间曾有包括哈佛在内的己所知名大学发出邀请,而都被婉拒。(国内战火纷飞,在一个安逸的国家呆着,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

四:胡适离任后扔滞留在美,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葛思德图书馆做馆长。(一个国际知名的学者却屈尊做了个馆长,旨在这个图书馆中的一些藏书,胡适是为了做学问)

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到这个民-国时期书生的一种气节。

气节

在那个年代之所以民族不毁,更大程度上是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