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文学

优美的游记散文欣赏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2.41W

俗话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旅行能开拓视野,所见所闻最吸引人的则是每次的惊艳,它的好处及意义更是不胜枚举,所以是如此的重要。以下是优美的游记散文欣赏,欢迎阅读。

优美的游记散文欣赏

  优美的游记散文欣赏1

去朝鲜旅游时,在只对外宾经营的纪念品商店买了一幅画。

朝鲜旅游商品单一,价格也很便宜,除去品种极少的几样烟草、化妆品,还有高丽参、铜餐具,以及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外,几乎没啥东西可买。

但好多旅游商店都或多或少悬挂、摆放着一些大大小小未经装裱,画在宣纸和画布上的无名画师的作品,可见朝鲜人对文化的重视。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板门店”景区商店,信手翻看着一叠画作,领略其中情趣。一幅题为《路中相逢》的画,让我的目光停滞下来:两对背着包袱的男女相遇途中,站立道旁随意寒暄着,远山、近水、遍地衰草、一棵站立风中的树,成为陪衬的背景。

这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貌似平常的场景瞬间打动了我。虽然语言、着装不同,但渗透其中的美好情愫却一样感人。艺术无国界,人性是相通的,无论走到哪里,“相逢”“缘分”这些美丽的字眼,总令人浮想联翩,在不同肤色的人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人生行路,岁月无声,几番相逢与别离;此去经年,花落闲庭,烟雨红尘任漂泊。世间万般皆缘,有缘便会相逢。缘起缘落,自有定数。蓝天之下,大地之上,有多少可歌可泣,欲说还休的相逢故事在流传?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旅思正茫茫,相逢此道旁;樽酒相逢地,江枫欲尽时。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此类句子太多、太多了,这些至真至切传达相逢的美好与惆怅,饱蘸离愁别绪的文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咏三叹,荡气回肠,让人不忍卒读。

很喜欢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里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我们无法预料人生的际遇沉浮,所走的路和看到的风景。曾经同欢同醉难分难舍的人,消失于茫茫林海。无可奈何也好,难以释怀也罢,皆无补于事。

一如抒情诗人徐志摩感叹的那样:“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缘深缘浅,早有分晓。世上的一切,大抵都逃不过四个字:事过境迁。但转角处,永远有奇迹!所以佛家说要去掉执着,放下便是自在。“只有守好当下念头,意志才会是自由的。”

别了!那些曾在旅途中出现,陪我走一程的匆匆过客;那些在生命中留下或深或浅痕迹,注定在森林里相逢又别离的人;那些无法绕过的过往,渐行渐远的青涩年华……

繁华都将落幕,晦涩亦会退隐,只剩下余音袅袅,流年继续风依旧。

时间会覆盖时间,记忆将掩埋记忆。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何妨携泰然之心游走世间,以悠然之态修行红尘。

我在,爱在,梦在,飞过去的只是时间而已!

  优美的游记散文欣赏2

将车停于路边,听班长兴奋地介绍八棱山。远远望去,八棱山浓雾升腾,阴云盖顶,如一层厚厚的灰纱覆盖着,墨褐色的山恋犹如处在月夜之下,只有长长短短的山脊线与阴云分开,显得神秘莫测。这次去关山,一直被班长和他的事迹感动着,思绪忽断忽续,跳跃着飘飞……

永红是我们高中文科班的班长。豪爽,大气,粗门大嗓,雷厉风行。高三参军去了**,没有了消息。工作十多年后,高中同学在兰州聚会,见到班长在组织,也知道他转业到地方,在省高院工作。

再后来,时不时看到他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发的关于关山乡的相关情况和联村联户的图片。知道他是省高院派到帮扶点的村书记,还在微信群联系远在广东的同学,以期打开关山百合在广东的销路。

他多次邀请老师和同学们到关山观光,大家多次商量去看他,由于种种原因耽搁,没能成行。

今年8月初,接到班长扶贫即将结束的消息,我们白银师生及两个编外队员共8人,乘坐两台车,在高中文科班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于8月5日下午前往关山。

从白银进入京藏高速,在兰州西口出来,沿着永靖方向前行,经过七道梁桥洞后向左拐,进入通往关山的道路。两山夹一沟,道路基本上在沟边,弯弯曲曲。抬头向左右张望,两边的山上一片生机,郁郁葱葱。用张老师的话说,在白银到兰州的路途中,特别是兰州西固那一段,看着光秃秃的山和石头,那种荒凉让人心中一阵阵冰凉,进入永靖通往关山的道路,周围一片翠绿,让人心里重新升腾起了希望。

在接近沟底的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之后,车子开始缓慢爬坡。随着前行,左右两边一级级的梯田向下、向后退去。由于早晨下过雨,雨过天晴的梯田格外迷人,好像被镀上了一层亮色,深深浅浅的绿色布满一层层、一片片的梯田,在同一绺、同一块梯田中,绿色就有好多种,嫩绿、墨绿、翠绿、黄绿,再加上夹杂其中的黄色,让人目不暇接,遐想不断。

接近山顶时,听苗苗兴奋地喊“妈呀,我感觉伸手就能摸到天,能够抓住那朵云。”是啊,蓝天就在头顶,白云就在眼前,我们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融在蓝天白云间。突然想到那句著名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赏风景的人眼中,我们何尝不是融于云雾僚绕之中虚实相兼的风景?俯视脚下的山峦,高低各异,远近相宜,全部被梯田覆盖、分割,装扮成了绝美、壮观的自然画卷。

前往关山乡政府的道路两旁,每隔一段就有一块清晰的红底黄字标牌竖立在显眼的地方。“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高院情”,诚挚表达了关山人民对省高级人民法院联村联户,帮助其脱贫致富的浓浓感恩之情。“美丽田园有情,魅力乡村有请”,则说明关山美丽的田园风光,独具魅力的乡村,以及好客的关山村民邀请游人前来观光的热情。

沿途看到的村落不多,相对而言,农家乐较多,面积较大。

由于路上排队加油耽误了一些时间,到关山一农家院见到班长时,快六点了。

这个农家院坐落在一山湾处,三面被大山环绕,门前是略低于院子的公路。坐北朝南,红色瓷砖面的大门柱格外醒目,门外灰色墙面上田园风光衬托下的红色“百合农家院”更加耀眼。进入院子,北边是栋二层楼,东边一排平房,西边是一个无墙园子,里面长满了各种蔬菜,西边靠北处是铁丝网围起的鸡圈,里面养着鸡,北边院子里凉棚下,摆着两三张圆桌和一张乒乓球案子。

在院子里一圆桌前坐定,一大盘新鲜的安宁水蜜桃和新切的西瓜就上桌了,同时自制的三泡台也飘出淡淡的清香,吃了几口鲜桃,浓浓的师生情语刚刚登场,回头一望,老师的小儿子银银已经跑向了西边的园子。不知谁说了一声“先看看园子里的东西”,顾不上品茶和吃瓜,一群人像孩子般涌向园子。站在园子边上,看着湿漉漉的土地,抑制住想跑进去的冲动,听一口临夏腔的班长如数家珍般介绍园子里种的植物。

园子里面主要种的是百合,一行行百合整齐地排列着,有不多的几株上面还有百合花,橘黄色的百合花打苞时,和黄花一样,呈棒形,比黄花略短,盛开的百合花朵六瓣,花瓣向外翻翘,像极了吊金钟。第一次见到地里面生长着的百合苗和花朵,大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都想进地里去瞧瞧,甚至用手抚摸一下,以亲自感受其特有的质地。好奇的峻邦经请示班长同意后,用铲子挖出一株看了个究竟后又重新种好。听班长介绍,省高院在关山乡帮扶点投放和协调资金1.2亿,帮助种植百合,建立百合保鲜库,修建公路等。除了百合,园子里还种有萝卜、生菜、香菜、番瓜、甜梗等等,鲜嫩的苦苦菜在菜畦中自由生长。园子边上,生长着一株株的绿色植物,长长的茎杆上长着一个个圆圆的类似花苞的东西,有的花苞上还顶着一丛红色针尖状物,见多识广的老师说是红花。

晚霞斜照,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陶醉在如画的关山美景之中。菜园里,温度刚刚好。一群人像淘气、顽皮的孩童般,摆出各种造型摄影留念。寂静的农家小院顿时充满了生机与喧闹,等到夕阳落山,余晖尽敛,大家才将阵地转移到房子里。

晚餐是纯绿色食物。一大盘土豆炖鸡,一盘煮苞玉,外加炒鸡蛋、炒番瓜,还有凉拌苦苦菜和油麦菜,都是就地取材,纯绿色蔬菜。鸡肉是地地道道的自家养的土鸡,鸡蛋是自家土鸡产的,蔬菜更不用说了,都是当时从园子里摘的,无与伦比的新鲜。土豆炖鸡味道醇美,只是还欠火候,稍微硬了一些。炒鸡蛋是鲜艳的嫩黄色,一块下肚,是小时候的味道,唇留余香,意犹未尽,恐怕再上三盘还不够。主食是浆水面,浆水是苦苦菜做的,比自家做的浆水还要地道。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啧啧称赞,感叹在城市里花高价钱也买不到绿色环保的食材。

饭桌上,听班长详细介绍帮扶的情况,也向老师汇报他的工作情况。他是省高院联村联户的驻村书记,具体是关山乡南堡村。他从2013年底到现在,已经在关山工作了3年零8个月。关山乡共有村民8600多人,种植百合15600亩。关山海拔2400米,属二阴地区,种植的百合比兰州百合还要好,含糖量比兰州百合高出4个点……谈起关山,谈起帮扶的关山百姓,他的话滔滔不绝,言语间流露出对关山的留恋之情、故乡之情。猛然想起以前报纸上报道过,说他是“省上派来穿胶鞋的书记”,看来不是虚夸报道,是真的。

吃饭间,好像是老天特意安排,停电了。我们找来蜡烛点上,享受了一顿别具特色的烛光晚餐。烛光下,觥筹交错,猜拳行令,祝福与感谢的话语不绝于耳,幽默风趣的老师不断将气氛推向高潮。沉沉黑夜里,淅淅沥沥下着雨。班长说,如果第二天不下雨,就带我们去参观养鸡场和榨油厂,再到关山广场转转。

关山夏末雨后的夜晚,是秋天的韵味,高温消退,凉意渐深。晚上住宿在乡政府宿舍里,盖着厚厚的被子,不热也不冷,再舒适不过。

第二天起床,发现下着雨,看地面积水量,估计雨下的时间应该不短。等洗漱完毕去吃早餐时,雨正好停了。吃完早餐出来,香草的味道扑鼻而来,带着泥土的气息,空气湿润得好像要滴出水来。娟梅情不自禁说“好香啊,泥土和青草的混合味道。”

8月6日,夏季的最后一个早晨,我们漫步在美丽的乡间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心中有说不出的愉悦。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此时来说最贴切不过。在一片树林里,高大的树木沉浸在清凉之中,喜鹊在枝头喳喳叫着。林旁,一条不知是平时就有还是雨水形成的小溪缓缓流淌,无声滋润着万物。好多野生植物,如灰苕、谷莜、苦苦菜和蒲公英等将我们拉回童年,打开封存多年的记忆,开始了植物知识大搜索。由于水源充足,这儿的蒲公英长得硕大、娇嫩,朵大根粗,药用价值高。用班长借来的铲子挖了好多蒲公英。银银也学会了用铲子,挖得不亦乐乎。在路旁,碰到一个羊倌,与班长很熟,聊家常的同时,帮着挖了几个蒲公英,并且介绍说药用主要在根部。

大家都惊奇班长与村民之间的那份默契和熟络,无论田间地头还是街头巷尾,路过的每个人他都认识,都会亲切地攀谈几句。凡是见到班长的村民,像多年的朋友似的,都与他打招呼、聊家常。3年零8个月的时光流逝,班长已经深深融入当地村民之中,受到村民的信任和尊敬。

转过树林,有一个大型广场,中间一个是足球场,广场北边靠树林的地方,是个大舞台。前一天,关山乡第一届广场舞大赛刚刚落下帷幕,青春、动感的旋律依然留在舞台上。秀芳老师和玉荣用手机放音乐,在台上翩翩起舞,激情澎湃,舞姿优美,或飘逸洒脱,或轻巧有动感,节奏、韵律配合得天衣无缝。我们站在舞台上学演员手拉手谢幕,合影留念。

转回途中,班长抽空去看望村里的两位老师,与他们告别。午餐时间已到,正等他吃饭时,班长电话打来了,原来热情的主人挽留他吃饭,实在脱不开身的他让我们赶紧吃饭,不用等他。午餐是两盆土豆炖排骨,外加几个素菜,主食是百吃不厌的浆水面,均清淡、馨香。

吃完午饭,班长回来了,我们启程回兰。他的行李已于前一天被单位的车辆接走,所以东西并不多,最重要的莫过于他的几卷书法用的宣纸。我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选择近路,听说从关山乡政府到兰州西固只有20多公里,但是道路较窄,弯道较多。

刚开始出发,就有关山村民送他的小蒜、或生或熟的苦苦菜等进入后备箱。记得前一天晚上班长安排我们住宿时,有人就在楼道内等他,与他话别。他与当地干部、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棵棵小蒜、一把把苦苦菜,浓缩了村民对扶贫书记诚挚的谢意,没办法拒绝,一一笑纳。到关山看望班长并接他回兰,一直被感动着,我们为这位曾经的班长、脚踏实地帮扶群众的村书记感到骄傲和自豪。帮扶干部很多,真正能够扎根基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设身处地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恐怕并不多,用老师的话说,要为班长赞一个。

沿着弯曲、仄逼的道路行进,不能有丝毫的大意,班长上车前专门叮嘱,在每一处拐弯前打喇叭,提示对面来的车辆相互让道。确实,道路很窄,会车必须选择一个比较宽的地方,其中一辆车停下让道,对面的车子才能顺利通过。

……

介绍完八棱山,他指着像条带子样环绕于半山腰的公路,说那是省高院协调了1300万元修建的富民路。“要想富,先修路”,这条富民路打开了当地村庄通往外界的通道,是村民走向小康和幸福生活的希望之路。

途经神树岘和金花娘娘庙,听班长讲述关于金花娘娘的美丽传说。金花娘娘原是兰州七里河的姑娘,美丽善良,心灵手巧,以纺线为生。有一天,她带着纺锤离开家,当来到关山一山坡处休息时,看到风尘仆仆来追寻她的哥哥,就对哥哥说“你不用追我,我已经成仙了。”哥哥不信,说“你如果能够证明真的成仙了,我就不找你了。”金花拿起手里握着的烧火棍,在面前一插,一棵茂密的大树就出现在山坡上,这就是现在的神树。神树旁边的庙宇,就是金花娘娘庙。在金花娘娘庙的后山高处,有座纺锤山,那就是金花娘娘的纺锤。进入庙内,拜神仙所赐,我们每人吃了一个又甜又大的仙桃。望着金花娘娘所处的两边大山,森林覆盖,苍松翠柏,别有一番景致。果真是神仙住的地方都是好地方。站在神树岘的公路上,西固城尽收眼底。仅仅隔着一条公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不得不感叹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吃完仙桃,沿着山脚继续前行。拐过两三个弯道,公路左手有一空地,地面泥泞不平,停着好多车。道旁有正在施工的设备和人员。下车一看,“关山森林公园”几个大字赫然在上。

班长作向导,我们拾阶而上,进入关山森林公园。左右两边的长廊里,几十个人围成几桌,悠闲自在地打牌、喝茶。在靠里边的走廊中间地段,由一段木质栈道向前伸出一个圆形的观光台。听班长介绍,好像是安放玉观音的神台,阻止游人向前。

左右两边的大山,陡峭险峻,茂密的森林一片苍翠。两山之间,是一条峡谷,不见潺潺流水,全被浓郁的绿色覆盖。沿着左手的木质栈道前行,山腰处的栈道忽隐忽现,恐高的人有些胆怯。走到山前,栈道平缓,并不陡峭。栈道外边临山崖处,有几道粗壮的银色铁链围着,保证了游客的安全。一边前行,一边欣赏森林风光。在安全链外边的陡峭处,有好几棵杏树,树上的杏子泛出淡淡的黄色,秀芳老师说杏子稍色,是正好吃的时候。可是我们只能望杏止步,为拒绝诱惑,急匆匆往山顶爬。

接近山顶的凉亭上,有几个驴友打开帐篷,支起牌场,玩得正起劲。我们继续爬向最高处的凉亭。身后,输牌的埋怨声、赢牌的得意声隐隐入耳,给寂静的森林增添了凡尘的气息和乐趣。在最高处回头眺望,对面,金花娘娘的纺锤山好像比我们所处的山高出很多,没有游人,没有喧闹,安祥、静谧。在亭子的南边,森林嘎然而止,俯视脚下,高高低低的山坡上,又被梯田装扮得生机勃勃。

下山的道路依然弯曲、狭窄,须小心驾驶。

将班长送到家,然后返回白银。在回银途中,风云突变,白昼瞬间成黑夜,天幕像被撕裂了一个口子,暴雨倾泄而下,雨大的程度前所未有,让人心惊肉跳。慌乱之中,差点将车开上前往武威的路口,又是一阵后怕。

2017年夏季的最后一天,老天爷好像要将储存了一季的雨水洒向苍茫大地,也好像提醒我们记住关山之行以及来自关山的感动,也记住惊艳了我们目光的世外桃源――关山。

  优美的游记散文欣赏3

抬头仰望,遮天蔽日的古树下,一条石阶山道天梯般向上延伸,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句子会立即浮现在你的脑海。低头看路,每一级石阶的周边都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植物,毛茸茸的,似绿色的地毯把褐色的石头紧紧拥入怀中。默默无语的阶石,你在这里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接受了多少山民草鞋的亲吻,你把多少山货送出村庄,又把山外的物品送进山上?你和兄弟姐妹站成有序的队列,把山里的世界与山外的世界连接。岁月悠悠,斗转星移,离合悲欢,惟有你淡定从容,笑对变故,岿然不动。

拾级而上,一棵棵苍劲的苦楮树列队迎接我这个稀客,真的是不敢当啊。这一棵树干魁梧,仓枝屈虬,树心已空,老枝上却嫩芽丛生,鹤发童颜,让人觉得可亲可敬。那一棵,树根裸露于地表,树干弯曲,却绿叶如盖,老当益壮。曾记否?你那包着褐色坚壳、富含淀粉和微量元素的果实,味先苦后甘。荒年充饥,你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丰年作食,或磨粉作饼,或制成豆腐,成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你不会忘记吧,你也曾见证了山乡巨变:担挑肩扛的村民被访古探胜、登高锻炼的市民取代,扁担被康庄路上的农用车取代,轿子被轿车取代……

穿过苦楮林子,康庄路盘旋而上,路后是一个新建的风雨亭。单说这个亭子的本身,与别的风雨亭并没有特别之处,也是飞檐翘角、八面临风。但说到它与周围环境的映衬配合,就有独特之处了。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风雨亭所处的位置,你会感到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般的满足。站在风雨亭里,前面是青翠的苦楮林海,左右均碧绿竹林,后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这样,风雨亭就成了沟通线与面、青与绿、曲与直的焦点。其实,这个亭子,与其说是风雨亭,不如称作听风亭更为确切。一阵阵山风从林间穿过,不同的季节,你能听到不一样的自然之语。春天,竹林间的暖风拂面,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脸,风过之处,尽显青翠。我听到了竹笋拔节的声音,野花绽放的声音,万物苏醒的声音。夏日,热风经过苦楮叶子的过滤竟然变得清凉无比,各种野花混着树叶的清香幽幽,沁人心脾。秋天,松涛阵阵,果香弥漫,让人神清气爽。冬日,山间红梅怒放,梅香四溢,疏影横斜。

离开风雨亭往上攀登,古道边立着一排伟岸高大、直刺苍穹的松树。轻轻地抚摸你的身躯,我似乎读懂了你的思想。你根扎贫瘠的山脊却冠顶蓝天,严寒酷暑不改色;你置身坚硬的悬崖却咬定青山,风霜雨雪不乱心。你伸出铁臂迎宾客,昂扬向上不媚俗;你仰望苍穹树正气,坚贞不屈展铁骨。

走出松林,迎面是一畈梯田,走过梯田是一个桃花源似的村庄——鞭篱村。村子不大,村前是一片高大茂密的风景树林,树林边是飞檐翘角、红墙青瓦、画栋雕梁的庙宇,三面竹林怀抱,一泓清泉穿村而下,农舍顺着山势呈梯级分布,桃树、梨树穿插其间,翠绿的竹子、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黄色的篱笆、白色的墙壁,还有农家、鸡舍、庙宇、回廊等等组成一幅水墨山水画。置身其间,你一定会觉得来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站在整洁的村道上环望四周,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的轻微响声和偶尔的一声鸡鸣,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在这里,我呼吸到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空气中也充满了竹的清香。走进一家农家乐,放眼望去,凳子、凉床、茶几、摇篮、鸡笼和兔笼,还有斗笠和各种用具,全部是竹子制成的,甚至接山泉用的水管也是竹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绿茶和吃尖笋干更更有情调的了。

我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游人的欢笑声。那声音隐蔽在竹林深处,看不见人,声音却愈来愈近,原来是一群游客在竹林中留影呢。

不知不觉,竹林间掠过一群归鸟,我挥一挥手与美丽的鞭篱告别,带回了一颗刚被洗涤过的心灵。

  优美的游记散文欣赏4

今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来的稍迟些,但来势却更猛烈,连续的高温燥热,扰的人茶饭不思,睡不安宁。忙碌的一天又将结束,回家吃完饭,顿然想起那汉城湖的丝丝凉爽和夜晚的灯火阑珊。

汉城湖位于西安市西北,原为团结水库。东岸紧邻北二环、朱宏路,西岸紧靠汉长安城遗址,南起大兴路,北至凤城三路,全长六至七公里。素有“南有曲江池,北有汉城湖”之美誉。

据史料记载,汉代,这里是长安城的漕运河道,西起今西安三桥镇车刘村,北至郭家村,负责当时京城的货物运输。当时的漕运繁忙,湖光荡漾,风景秀丽,每到盛夏之夜,许多王公大臣都在漕运河两岸观景、乘凉和游玩。

近年来,随着西安市水景观的增多,市民亲水近水变得更方便。今年三月底,市政府完成了汉城湖以大风阁为主的景观灯光提升工程。

大风阁是汉城湖景区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位于景区的核心地带,且紧邻北二环和汉长安城遗址东南角角楼遗址,承载了景区的精神立意与文化象征。看着通体闪亮的大风阁和满目的水景灯光,正如好友所言,“太漂亮了,白天感受浓厚的汉文化熏陶,夜幕降临又可以感受汉城湖独特的美。”

夜是城市最好的语言,是都市最好的皮肤。

五光十色,灿若星辰,水灯相映,美轮美奂。

傍晚,西安汉城湖被夜景点亮,变得灿烂璀璨起来。夏日的夜晚,携亲朋好友来汉城湖赏景,别有一番滋味,伴随着景区的音乐,迎着徐徐凉风,此时的汉城湖已经成为了一片光的海洋,宁静而幽远。

日落,点亮之后的汉城湖流光溢彩,融合了古今的各种情愫,伟岸的大风阁在金色和火红色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威严,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光彩。

子夜,登顶大风阁,鸟瞰汉城湖全景,广阔的湖面、闪烁的.水光、银白的拱桥,透出流光溢彩的层次感。伴着朦胧的月光和清凉的夜风,望着东南角汉长安城遗址,恍惚间仿佛置身于大汉。

灯火阑珊之时,西安汉城湖在金色和火红色灯光映衬下,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光彩。夜幕降临 ,一片静谧。

景区亮起的灯光犹如点点繁繁星落入汉城湖湖中 ,绿树、碧水 、小桥、灯光将汉城湖装点得犹如江南水乡般诗情画意,余韵绵长 ,仿佛回到千年前的汉代,灯火阑珊的汉城湖给广大市民又增添一处新的夜景景观,奉上了一场视觉上“夜景盛宴”。

汉城湖湖水面积有八百五十余亩,相当于五个兴庆湖那么大,湖面长七千多米,从空中看像一条玉带嵌在城中。水旺城兴。汉城湖的水,水质清澈。夜下,无数的游人,游园、纳凉、消食、锻炼,络绎不绝,是多么惬意......

汉城湖两岸有众多汉代历史景点,有著名的汉武帝刘彻的雕像,在天汉广场有用雕刻工艺展现的汉朝的著名历史典故,如“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等,还有彰显大汉中兴的中兴阁……

伴着皎洁的月光,漫步在汉城湖景区,仿佛穿越两千多年回到大汉王朝。游览汉城湖,就如同在读一本关于汉代历史的教科书。

汉城湖的夜景十分迷人。每当夜幕降临,在霓虹灯照耀下,湖面如同身着汉服的美丽女子王昭君在轻舞飞扬,令人如痴如醉。在音乐声中,喷泉水柱此起彼伏,无比壮观,让游人在品味历史中流连忘返。

此情此景,无不让人想起了十几年前,宝鸡广播电视台夏明老师的《灯火阑珊》节目的片头来,那声音是如此熟悉,如此深邃。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气象宏大,雄奇壮美之势如江河横溢,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不管大浪怎样淘沙,不管历史的风云如何变幻,祖先留给后人的这个“汉”字却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融入我们的血液。游览汉城湖的夜景,体会汉文化精髓,想象汉唐胜景,大概是花巨资建设汉城湖古文化遗址公园的用心所在。我们能够感受得到吗?

  优美的游记散文欣赏5

题记:许多人都喜欢去远处旅游,却对身边的美景置若罔闻,岂不知身边的美景并不比远处的差,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会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段时间因公下乡,就被家乡的几处美景震撼到了,那就是羌白湖、红旗水库和镰山寺。

羌白湖

原创/李跃峰

羌白湖位于羌白镇羌东村东头,被新旧108国道夹在中央。不大,约有普通乡村涝池的四五倍,不到十亩的面积。它不像其他涝池的单调与赤裸,而是九曲而温婉,如同二十一二岁的美女,羞怯而满腹秘密。

湖东西阔而南北狭,呈曲环状互通。湖中有土山一座,新植紫罗兰、木槿、樱花等树,稀疏的各色花朵在人的鼻翼间氤氲着若有若无的香味。五米余的山巅建有朱红八角亭一座,复檐。围绕厅柱,修有连椅可供游人休憩。亭西用连椅封闭,亭东有一米余砖砌台阶,蜿蜒而下,穿绕花树,与东南一座圆月型拱桥相连。

湖水在亭北被堤岸和土山束为三米余,直至东面稍阔,渐至五六米,围山坡东脚下南行。拱桥就建在东湖水偏南的水面上,与湖东岸相接。爬上拱桥,手扶栏杆东望,如龙的108国道上车水马龙;南眺,如屏的秦岭及如莲花般的华山历历在目;西视,越过眼前的吊桥,两株岁月久深的榆钱树淡然地分站道路两边,把前面文化长廊、图书室及羌东村广场朦胧了起来,越发增添了无数魅力。此时,所有的疲惫及烦忧都一扫而空,眼前心内澄明一片,就像头顶的天空,洁净的蓝天上,悬浮着几缕若有若无的小小白云。突然,一缕缕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的古琴曲度水而来,钻进了我的心田,把我从空无的境界里拉了出来。

下了拱桥,沿着蜿蜒小道左转三五步又前行五六步,即是横跨东西向两米余狭窄水道的吊桥。桥高四米余,用核桃粗的绳索做桥骨桥栏。桥骨上铺木板成桥,宽有六米余。走在桥上,颤颤悠悠,甚至还会左右晃动,非常好玩。为了好玩,我有意识地边走边左右晃动桥身,吓得雷宁侠老师花容失色,紧紧扶住桥柱不敢移步,直到我下了桥,她才小心翼翼地扶栏而过。

过了吊桥,湖水渐渐开阔。五六只小燕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盘旋飞掠,更增添了湖面的幽静。

沿着弯曲的湖堤西行,绿荫匝地的银杏及波光粼粼的湖水,把幽雅的琴曲幻化成了美丽的仙乐。我们被仙乐牵引着,绕过绿地、房屋,转向南,来到羌东村办公室前的小广场。有十几位身着太极服的男女群众,正循乐打着太极拳,舒展大方,神采奕奕。感染地马行健老师也加入了太极队伍,舞动起来。

羌东村太极拳队是大荔县乡镇仅有的三个太极拳队伍之一,上有七十余岁的老者,下有三十八岁的媳妇。除过家里有事的人,他们每天都按时在村广场打拳,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优美的游记散文欣赏6

七月,正是新疆最热的时节。但是在新疆西北部,伊犁河上游,中天山西段喀什河河谷地带,却有一处幽静的世外桃源。它,就是安宁而静谧的尼勒克县。

很多人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处人间仙境,就连很多新疆人也未必知道它,更不要说领略它的风采,欣赏它的美了。有着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尼勒克县城并没有多么大,当然也许就是因为它小,才掩藏得比较深刻,不为多数人知道吧?在七月流火的酷暑季节,这里却有着凉爽适宜、沁人心扉,让人舒服的温度。要知道,尼勒克的年平均气温只有5.7摄氏度,如果此时此刻你置身在南北疆40度的桑拿天气里,听到身边还有如此的避暑胜地而你自己却一无所知,该怎么样的责问自己无知呢?可能会迫不及待地想赶紧投身到尼勒克的凉爽中美美地享受一番吧?

尼勒克小到精致,街道短小干净,楼房不高但是规划得比较整齐。摊位集市都井然有序,没有人声鼎沸的吵闹,也没有车辆拥堵、川流不息的情景,人们走路的时候都很遵守交通规则。在尼勒克县城中,最宏伟的建筑当属尼勒克县政府的大楼,它看上去巍峨雄壮,气势恢宏,要说这座建筑是大楼实在不是因为它有多高,而是这座大楼建在半山腰,好像布达拉宫俯视着拉萨一样,平地里就增加了不少威严,大有些震慑人心的威力。

清晨,尼勒克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恬美静怡。远山之上绿草萋萋,啾啾的鸟鸣声是这样的早晨最动听的歌,“林静鸟鸣兮相得意,举手浮云兮露和散”。如果你是一个要早起的出行者,一定要在头天晚上自己准备好早餐,尼勒克人还没有很早就起床为你做早餐的习惯。大约太阳很高了,八九点钟的时候才会有几家店开门迎接客人。不过,尼勒克人的实在还是很让人称道的,肉包子有肉包子的样子,实实在在的纯肉。菜包子包得也很饱满,个头也比较大,一蒸笼即可饱腹,可见尼勒克人的厚道。

白天,人们三三两两从家中走出,街上开始热闹起来。也许是人口比较少的缘故,就是这份热闹也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午饭时节便又安静下来,连出租车也跑得比较少了,大概也是回家吃饭去了吧。下午三点以后还有大概两个小时的热闹,到了七点钟又慢慢平静下来,而且这份热闹很集中,主要集中在商业街附近。也许是在这里停留时间比较短的缘故,我还没有来及感受市场交易的高峰期便又默默的归于沉寂了。

夜幕降临之后,尼勒克更显现出它的宁静来,似乎有一点落寞的神情,大凡久居在宁静之中也心驰神往的想要热闹一番却又无可奈何只有被高高挂起。路灯散发着清幽幽的光,这光芒就显得有几分无奈和宿命来。站在街中央,山就在眼前,月亮默默在头顶注视着我,心变得空旷起来。这时候,就觉得自己置身于超现实的情景当中,一切都是自然本分的,没有了竞争也失去了压力,身体轻飘飘的。不知不觉间就有一股诗意涌上心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静人”,更有“月亮走我也走”的歌在心底轻吟慢唱起来。

只有在文化广场上,显出一点热闹的景象。广场右边老年人在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音乐的声音并不大,老年人的银发在月光下飘忽闪动,很是好看。舞步很整齐,不时有人加入到舞者的队伍中来,也不时有人离开,但一切都是自主自发,加入的没有干扰,离开的没有影响。左边则有一个小小的夜市,夜市上的食物比较丰盛,羊杂碎、凉皮子、烤羊肉串、哨子面,椒麻鸡等新疆的特色小吃基本上都有,客人们吃饭时比较安静,只有几桌年轻人偶尔发出欢畅的笑声。广场四周的店铺大多数已经关了门,只有个别几家的超市门还开着,零星有几个顾客走进去买一盒香烟或者啤酒,需求量也不大,但是店主还是认真的招呼着,似乎并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排遣寂寞。

尼勒克的人很热情,你要打听点什么,他们一准会很详细的告诉你。你要是打听的路途并不十分远,他们还会亲自带了你去,也不会问你要什么报酬,完全是一副热心肠。而你,也完全不必担心这样的热心里面会不会掺假。

尼勒克虽然小,但是住宿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只说唐古拉大酒店。这家酒店干净整洁,房间价格合理,观景、吃饭、停车都很方便,而且对面就是广场,休闲娱乐都很便利。

清凉的尼勒克,静静的尼勒克,可能你还不知道我这个匆匆的过客已为记下这么许多,还为你流连忘返。但尼勒克已经镌刻在我的心里,让我在酷暑中能想起它的凉爽,在喧嚣中能想起它的静谧,在纷争中会想起它的从容。

  优美的游记散文欣赏7

走进嵩溪,就是走进一幅画,一幅旷世长卷。

群山环绕,正是大地母亲伸出宽厚、有力、温暖的双手,把这个数百户人家千余间浙中民居的粉墙黛瓦搅进怀里,村后是巍峨崔嵬的鸡冠群峰,穿村而过的嵩溪从村尾一分为二,明溪暗渠,斗折蛇行来到村前,合二为一,又蜿蜒东去,几百幢高挑马头墙颇具浙中民居特色的建筑,在翠峰如屏的山谷间岳峙渊渟。正如村中邂逅的老头老太太,尽管满脸的皱纹盛满岁月的记忆,依然不离不弃的坚守在这块数百年前嵩溪先人择居的风水宝地上。

一个暮春的傍晚,我来到了嵩溪村,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牧歌唱晚,从村口抬眼望去,嵩溪村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一幅村居风情的巨幅长卷。

纵观嵩溪村八百多年的历史,我发觉自己正站在记载这八百多年村史的画卷的末端,把目光望上追溯,画面清晰,脉络分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南宋都市繁华城市生活的风情画,顺着画面的经络我们后人可以全盘了解南宋都市生活的习俗和风情。从始祖建村到今日的盛世华年,把八百多年嵩溪村历史画面连缀起来,俨然就是一幅“千年村居风情画”。

画的顶端是嵩溪先人筚路篮缕、垦荒挖土的拓荒图。当年先人们来到这里,看到群山环抱,碧水潺潺,风景绝美,俨然桃源故里。两山之间又有可开垦种植的平地,卸职后就决定在此定居下来,上山开荒,下溪疏流,筑土为墙,垒石成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繁衍生息。至今村里最早的房子是宋朝的,大部分是明清建筑。各种浙中特色的民居顺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掩映于房前屋后的碧树翠竹之间,如诗似画。有的干脆凌空建在嵩溪水的上方,看屋外是诗意村居,听屋下的潺湲溪水,形成特有景观。村后是浦境内第二高峰鸡冠岩,有诗为证:“冲霄突兀号鸡冠,岩下云山纵大观。仿佛钱塘江上水,潮头一线白漫漫”。山高为嵩,水始源于鸡冠岩,蜿蜒而来,到村中分为前后两溪,村前又合二为一,水为嵩溪,村以溪名,整幅长卷的首帧画面就跃然纸上了。

夕阳朝晖,寒暑交替,时间很快如村前嵩溪水一样哗哗流走了,整个画面也日渐丰富益见多姿多彩。人口增多了,村子扩大了,原先的平房住不下增加的人口,村前屋后的田地增多,无法赶得上人口的快速繁衍,聪明的嵩溪人坐不住了,安居才能乐业,稳定才能繁荣。

嵩溪先人发现山上的石头可以烧成石灰,没有水泥之前,石灰是江浙农村造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于是,农闲时节,村里看不到闲人,勇敢的嵩溪先人上山凿石,砍薪,烧成石灰,又把石灰挑到几十里外的集市卖掉。小孩的新衣、学费,必须添置购买的家用品,年头节尾走亲访友的礼品,孝敬长辈的礼金,还有造新房、买田地的余钱,都在石灰这项副业里赚取。这段画面纵向看,前后贯穿嵩溪村数百年,这段漫长岁月里,保持这个穷乡僻壤山村的百年繁华,其主要经济支柱就是石灰。从横向看也非常壮观,不惜攀岩下涧,开凿石灰石,再或抬或挑,把石头搬到石灰窑前,进行煅烧成石灰。正如村人徐永源在写嵩溪十景之“东壁石斧”,对村人攀岩采石的描摹,“东山石壁献嶙峋,凿破岩头惊煞人。盘古开天留一着,故教锤击响频频。”可以想象得到,嵩溪人在东壁凿石的动感画面。

“嵩麓灶烟”也是嵩溪十景之一,写的却是嵩溪人把石头烧成石灰过程的画面。还是徐永源的诗,“烧丹无计觅崆峒,炼石成灰妙化工。嵩麓模糊浑不辨,轻笼淡抹趁芙蓉。”一段时间连日连夜的辛苦劳作,终于把石头烧成了石灰。或趁着“溪桥月色”出门,或沿着“屏山拱翠”“西岭秋阴”,穿过“样畈禾浪”,顾不得欣赏“石潭龙映”或“庵岩晴雪”这远近闻名的嵩溪十景秀美风光,出门去卖石灰。有的用双手挑,条件好一点的,用独轮车沿村前的石板路,风尘仆仆十几里路,近则到白马、岩头陈集市,远则到几十里外的县城,甚至有跋涉百来里,或拉车或挑担,到邻县义乌、诸暨县城的,去时一担石灰,来时一担日常生活用品。这样的场景,在浙中这块丘陵平原间的山间小道、石板驿道上,每天蚂蚁搬家一样演绎着,这就是聪明、勤劳、勇敢的嵩溪人。经济的支撑,带来了其他方面的繁荣和发展,嵩溪村一度有“小杭州”之美誉。

把酒享欢,举杯吟诵,这样的画面,很容易让人想到人才济济的京城省府,或者羁旅客店等。就是这样文人墨客的雅事流韵,在浙中偏僻山乡的嵩溪,居然是寻常村景。这里有一首村人描写春日里村中燕诒堂诵读的场景,“春风飘忽燕诒堂,水色山光映两廊。时雨栽培桃李笑,一家诗礼绍书香。”恰如其分的描绘了嵩溪人白天烧石灰或忙于桑长麻短、家里家外,夜晚几位同道秉烛谈诗作画的场景,这就是耕读传家门风的嵩溪人,又一活色生香的画面。

农忙莳弄庄稼,农闲时吟诗填词,挥毫泼墨,写字作画,嵩溪八百年村居的长卷里不可或缺的就是文风鼎盛的热闹画面。清嘉庆年间由村人徐敬臣发起创立了的 “嵩溪诗社”, 承传数代,垂百二十年不衰,代有书画俊彦享誉乡内外及郡邑,成一时之颂。清人徐希仁的壁画,至今仍在他故居的墙上,画面清晰,人物酷肖,栩栩如生,墨迹犹新,惜故人早已乘鹤归去。嵩溪人拿起锄上山下地,提起笔写诗作画,这样的村风民俗一直沿袭下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嵩溪人在诗社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包含如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门类更多的“嵩溪学社”,历经二十几年,人才辈出,硕果累累。纵向看到的依旧只是文脉代代相传不绝的画面,横向更让人叹为观止。嵩溪诗社这颗深植于嵩溪古村落深厚文化底蕴的大树,开枝散叶,文学、书法、美术等代有才俊,不仅有名满京京师的,还有飘洋过海名扬海外的。

几百年来贯穿至今的画轴里,有一处墨迹犹新、气势磅礴、视野开阔的画面,这是近些年来嵩溪村、嵩溪人的蟺变。智慧超群的嵩溪人炼石成灰,点石成金,后来又烧制水泥,终因市场地域性的限制和受资源的影响,使延续几百年这条经济命脉发生质变,于是,许多嵩溪人纷纷走出了这条流淌千万年的嵩溪水,出县跨省,秉承嵩溪人聪明、勤劳、拼搏、超越的祖德遗风,先后在贵州、湖南、云南、青海等多个省市,组建了十几家水泥厂。嵩溪人农樵耕读传统家风的精神版图,渐渐遍布了全国各地。我们仿佛在嵩溪这副长卷里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根根粗硕绵长的风筝线从嵩溪村放飞,飘飘悠悠飞向无垠的碧空蓝天,大江南北、塞外草原,甚至漂洋过海,凤舞九天,筝翔四海,到处留下了嵩溪人的身影和足迹,嵩溪人的奋斗风骨,嵩溪人的耕读传家,如水泻地,在四面八方,在各行各行,不断书写着新的传奇。

随着这幅演绎嵩溪八百年历史的长卷舒缓展开,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跃然纸上,粗粗的浏览了这幅记载嵩溪千年古村落的发展繁衍长卷,不难看出嵩溪人一脉相传的勤劳聪慧,敢于创新,不甘人后,其间还贯穿几千年中华文明中齐家修身、求学精艺、耕读传家等优良传统。

我在村里欣赏着那些颇具特色的古民居、旧院落时,不时有一辆辆高级轿车从身边驶过,村里告诉我,这些大多是定居县城及更远地方的嵩溪人,隔三隔五地回家看看房子,小住几天。不仅县城,近则义乌、金华、杭州,远到上海、北京、广州先后有嵩溪人举家迁居。走出嵩溪的嵩溪人,在浙江,在青海、新疆、湖南、贵州等多个省市经商创业,生意做得风声水起。这些成年在外的人就是嵩溪村放飞的风筝,一到逢年过节,村里村外停满了各式汽车,有钱没钱,他们都回到了嵩溪这块至死也无法割舍的生养热土。

我从村里人对未来发展的描述,看到了千年嵩溪村居的续章,这幅在继续描摹不断更新的长卷,无论从纵向延伸还是横向展开,我分明看到,在当下嵩溪人眼里手中,这幅巨画描摹得更加得心应手了,恣意挥洒,画面也益显壮观且气象万千了。

  优美的游记散文欣赏8

旅游,俗称游山玩水,单从字眼上看,就让人心旷神怡,游的对象是山,玩的对象是水,的确是一项十分高雅和有情调的活动。

旅游是旅者思想与异地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对接和交流,是一份眼睛的盛宴、精神的大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游让旅者思接千载、纵横万里。

旅游曾是文人墨客的专利,达官缙绅的时尚,黎民百姓的美梦,而今旅游已逐步成为一项大众化消费。

旅游给现实以憧憬,给紧张以舒散,给身处暗地者以光明,使低沉者变得昂扬,闭塞者变得开放,浮躁者变得沉稳。

旅游激发了人性之美,让人积极投身社会,热爱生活,创造财富。旅游稀释了人的不一良情绪,让人走出颓废,远离污垢。“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旅游让人融身自然,超然物外,坦然面对人生。

人称旅游业为黄金产业,其实旅游业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都要讲究特色,没有特色就做不大,做不强,做不长。

旅游开发像写一篇散文,在拥有大量素材之后,就看规划者的手笔如何,是“大江东去”的豪迈,还是“浅斟低唱”的雅致。也像雕塑,高明者能因势造型,巧妙利用缺陷,化腐朽为神奇。

旅游开发需要有长期规划,因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何况一切都在变化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会形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旅游产品更需要策划、包装和推介。“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自然经济下小作坊主的心态。看景不如听景,没有开发者的精心策划、包装,没有媒体的大力渲染,很多景点是平庸的。

旅游产品就是要经过开发者的魔术手,让平淡变得离奇,让虚拟变得可信,让不可思议变得现实。最高明的旅游包装便是:让听者入迷,来者沉迷,走后思迷,将旅游产品打造成一个个倾国倾城的美一女,让好游者神魂颠倒。

小旅游应当有选择,准确圈定固定的消费群,大旅游应当有层次,能满足不同口味者的需求。

旅游不是考古,沧海桑田,真假难辨,旅者更多讲究的是情趣、氛围,楼台亭阁只是烘托气氛的道具。

世称“三界”,说白了旅游是人类对天堂的向往:无衣食之虞,无车舟之忧,无工作之扰,游山玩水,逍遥天地间,何等惬意!

我忽然想起元代杂剧名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当代歌星陈星的《流浪歌》,作者时差七百余年,作品中的主人公一个是远在天涯的“断肠人”,一个则 是浪迹天涯的“追梦者”,他们也在游历天下,但更多是为生计所迫,这也许就是有憧憬必然有缺憾吧,像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最终只属于有闲、有钱、有力的人 群!

Tags:游记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