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文学

描写冬瓜营养的美文:冬瓜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1.12W

编者按:刘宏江,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随笔学会常务理事、省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省旅游文学协会常务理事、省地方志学会理事,合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丰县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散文集《村路带我回家》《几度芳草绿》《乡愁入梦》等。

描写冬瓜营养的美文:冬瓜

我至今也没完全弄明白,分明是夏季里长出来的瓜,为什么偏偏被人叫作“冬瓜”。

冬瓜最初的皮色是青绿的,身上布满细密的绒毛。就在它渐渐老熟之际,浑身上下生出粉一样雪白的颜色,像是冬日里凝结的一层白霜。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有了“冬瓜”的名子。

冬瓜,和南瓜一样,体型硕大,憨憨傻傻地躺在地里。春天,一粒小小的瓜籽种到泥土里,到了夏秋季节,长长的瓜藤上,竟然结出这么个圆滚滚像枕头一般的大家伙来,简直不可思议!

冬瓜,只可以拿来当蔬菜吃,不像南瓜那样可以当粮食、作主食。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吃冬瓜。无论是炒食煮汤,还是腌着酱着吃,我都是喜欢的。记得小时候,中午做饭前,母亲笑呵呵地说:“今个杀一头肥猪给你们吃吧!”小孩子都明白母亲的意思,她是在哄我们玩呢。不过年不过节的,哪来的猪肉可吃,平白无故的,别说杀一头猪,就是割一斤肉都不舍得。其实,母亲是告诉我们,今天又要吃冬瓜了。因为冬瓜憨态可掬的形象,就像一头肥壮的猪。而冬瓜切成片,滴一点打色的酱油或加一勺黄豆酱烧出来,简直可以和肥肉以假乱真了,让人垂涎欲滴。只是,吃到嘴里,根本没有猪肉的油腻和醇香,一点也不解馋。

过去,我的家乡流行一种“送冬瓜”的古老风俗。哪家娶了媳妇,进门几年还不开怀,肚子上看不出一点动静。家里的老人,因为抱不上孙子也着急上火,整天愁眉不展。这种情况下,村里那些好事者,就会想出“冬瓜送子”的招数来。

中秋月圆之夜,一群年轻人跑到村外的冬瓜地里,挑选一只又大又圆、形状周正的冬瓜,拿一管毛笔蘸上墨汁,在粉白的瓜面上勾勒出小孩子清晰的`五官,眉是眉眼是眼的。立刻,这只冬瓜就变成立一个样子可爱的大头娃娃。接着,将冬瓜用几尺崭新的红绸布抱着,乘着一片清朗的月色,一路嘻嘻哈哈地送到那户盼着抱孙子的人家。进了院子,只听领头的口中念念有词:“小冬瓜,毛呆呆,八月十五来投胎,今儿吃个大冬瓜,明年抱个大胖娃。”领头的人高声大嗓,把这句吉祥的话连说了三遍,让送瓜的场面充满了仪式感。

求子心切的主人家,早已眉开眼笑,急忙把送冬瓜的村人让进屋内,小心翼翼地接过冬瓜。接着,又是递香烟,又是冲红糖水,又是打荷包蛋,忙不迭地招待这些好心的村民。这只冬瓜,一定要让那对小夫妻一同吃了,保不准就能怀上孩子。如果来年这家媳妇真的怀孕生子,送冬瓜的人还要被主人家恭恭敬敬地请过来吃喜面,好吃好喝一番招待。过去在乡下,就有很多被人家背地里叫作“小冬瓜”的孩子。

“送冬瓜”也有送错对象、闹出笑话来的。小时候,我们村子西头住着一对年过半百的老夫妻,膝下无儿无女,日子过得凄凉。有一年中秋节,村里几个愣头青小伙子临时起意,将一只大冬瓜送到他们家里来。一向和颜悦色的老夫妻俩,立即变了脸色,将送冬瓜的人一顿臭骂,拿笤帚疙瘩轰出门外。等到一帮看热闹的人走后,老夫妻俩伤心不已,老泪横流,控诉说这帮不安好心的家伙,分明就是在看他们没儿没女、断了香火的笑话!

我知道,“冬瓜送子”的说法,其实是没有半点科学道理的,不过是为了表达一份祈愿、一种祝福罢了。几十年后的今天,伴随着村民们思想的解放,见识的增长,“送冬瓜”这种沿袭已久的古老风俗,在我的家乡差不多已经消失了。

冬瓜,富含营养,而且有防暑解热、利尿消肿的功效,减肥效果尤其明显,是一种有益健康的优质食物,被称为“夏季养生第一瓜”。只是,今天的人们,在菜肴的做法上,尤其讲究食材的搭配和营养的合理性。作为时令蔬菜,不是冬瓜炖排骨,就是冬瓜肉丸汤。炎炎夏季,餐桌上一份冬瓜老鸭砂锅汤,更是人们的最爱。吃起来,既有瓜菜的清爽,又有鸭肉的醇香,营养搭配真是恰到好处。


【本文作者:刘宏江。(公众号:大作家牵手小作家)】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