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高二语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1.27W

对知识的掌握源于不断的练习,在大脑形成反射弧,就达到练习的目的了。以下是YJBYS网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专项练习的阅读理解 ,欢迎阅读。

高二语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荣新江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好的时候,文化的交流会通过官私渠道,畅通无阻;有的时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断绝了关系,但文化是流动的,并不因为政权的敌对而完全断绝交流,文化的因子会通过其他途径输入或传出。

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代表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波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在唐朝交融产生的成果,比如唐人制作的波斯纹样、仿金银器制品,又从长安传到新罗、日本。

文化交流所能达到的深远程度常常是出乎今人意料的,唐朝有个叫杨良瑶的,在德宗贞元元年,受命出使阿拉伯半岛的黑衣大食,他从广州出发,走海上丝路,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完成联络大食、夹击吐蕃的政治使命,返回唐朝。杨良瑶聘使大食更为重要的结果,是给唐朝带回来珍贵而完整的海上丝路的航海日记,这应当就是贾耽记录下来的《皇华四达记》中从广州到缚达(巴格达)的路线,而晚唐入藏法门寺地宫的一批伊斯兰系统的玻璃器,或许也和杨良瑶的聘使大食有一定的联系。

杨良瑶从海路出使大食的背景,是吐蕃乘唐朝“安史之乱”,攻占了唐朝的河西领地,并向西域进军。由于吐蕃和唐朝的敌对关系,像杨良瑶这样的政治使节很难经陆上丝路去往西方。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贞元六年沙门悟空从天竺回到长安之后,中印之间的交往就完全断绝了,晚唐五代时期西北兵荒马乱,中印之间也没有任何交往的记录。许多历史没有被传世文献记录下来,但我们今天可以通过出土文书再现某些历史真相。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告诉我们,从晚唐五代直到宋初,中印之间僧侣的往来、经本的流通等佛教文化的交往始终未断,因为吐蕃也同样信奉佛教,所以僧侣的往来并没有受到阻碍,他们仍然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奔波在陆上丝绸之路上。

文化的流动性极强,它不仅在中国与西方之间传播,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东渐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由于奈良正仓院和韩国、日本古寺院收藏品的大量保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们也不断从传世典籍和新发现的石刻史料中找到新的印证。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学术研究的训练和背景不同,中国学者关注更多的还是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虽然我们目前在更遥远的中亚、西亚没有看到类似新疆古代遗址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但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文、阿拉伯文文献中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都起到了沟通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的作用,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由丝绸之路实现的文化交流还能以某国为基点发散传播,如唐人学习的波斯文化又会传到其他国家。

C、唐代的杨良瑶从海上丝绸之路到达黑衣大食完成政治使命,其背景是当时吐蕃与唐朝是敌对的,政治使节很难经陆上丝路去西方。

D、目前研究丝路文化的中国学者关注较多的是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所以如今还不能肯定中国当年对更遥远的中亚、西亚有无文化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它们之间是否友好没有关系,因为无论关系好还是不好,文化的交流都会畅通无阻。

B、中国与萨珊波斯关系友好时,有着较多的使者来往、政治声援以及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等,而萨珊波斯文化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C、唐朝的杨良瑶出使大食有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带回了从广州到缚达(巴格达)的路线,贾耽的《皇华四达记》中记录了这条路线。

D、在奈良正仓院和韩国、日本古寺院的收藏品以及传世典籍和新发现的石刻史料中,都有证据证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东渐现象的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程度深、角度多,如中国与萨珊波斯的文化交流不仅有以金银器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也有以景教、摩尼教为代表的精神文化。

B、晚唐入藏法门寺地宫的一批伊斯兰系统的玻璃器,有可能是经过海上丝路出使大食完成联络任务的杨良瑶带回来的东西。

C、沙门悟空从天竺回到长安后中印间的交往就完全断绝了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目前的传世文献、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等能够证明,从晚唐五代直到宋初,中印之间僧侣的往来、经本的流通等始终未断。

D、丝丝路上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即使目前在中亚、西亚没有看到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波斯文、阿拉伯文文献中对中国物产等的记录也都印证了中国文化西渐的事实。

【答案】

1、D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如今还不能肯定中国当年对更遥远的中亚、西亚有无文化影响”错误,原文“虽然我们目前在更遥远的中亚、西亚没有看到类似新疆古代遗址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但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文、阿拉伯文文献中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说明中国对这些地方是有文化影响的。新课标全国卷第1题的选项的信息一般都出自文本的开篇,但为了让考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我改变了命题策略——从全文的角度出发进行设置,将四个选项的信息分散在全文中,并且四个选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考生阅读论述类文章。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无论关系好还是不好,文化的交流都会畅通无阻”有误,文中说的是关系好时文化交流的官私渠道都会畅通无阻,而关系不好时“文化的因子会通过其他途径输入或传出”。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传世文献”错误,原文是“许多历史没有被传世文献记录下来,但我们今天可以通过出土文书再现某些历史真相。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告诉我们……”,由此可见,能够证明中印还有文化交流的是“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而不是“传世文献”。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最后一题的信息容易片段化,这就要求考生关注文中的剩余信息。我命制这道题目时,比较注重信息的连续性和片段性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谕以祸福,群胡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4、下列对第一段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B、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C、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D、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借指边防重镇。

C、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车马。

D、出,古代称地方官调任到京城为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

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剑南道巡省大使等三个重要职务。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2)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答案】

4、B

5、D

6、C

7、(1)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

(2)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语意,“侵寇”的主语是“盗贼”,所以应在“盗贼”前停顿,排除A、C两项;“大亮”是卖马的主语,所以应在“大亮”前停顿,排除D项;“巡抚北境”的意思是“巡视安抚北部地区”,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出:指的是京官外调。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剑南道巡省大使等三个重要职务”说法在时间点上错误,“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贞观八年”的事情,晋王成为皇太子是“贞观十七年”。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诸:之于;持:抱住;遗:赠送。(2)亲戚:内外亲属;为……所,表被动:定语后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