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语文教案集合8篇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3.02W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说明: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4单元第一课《小狮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6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及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学会自立.

3.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人.

教学突破:

通过播放《狮子王》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戴头饰分角色表演中,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其口头表达及表演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狮子王》。

2.提问:你喜欢影片中的小狮子吗?为什么?

3.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很喜欢这只小狮子,那么,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个故事,你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学习《小狮子》这篇课文.

4.板书课题:小狮子.

学生活动[1.观看影片.2.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3.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掌握认字方法

教师活动

1.(初读课文)请2、3名学生概括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2.(多媒体演示)请丁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难字标出来.

3.指导认字方法:用你学过的识字方法去学习那些不认识的字.

4.纠正学生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注意,或有什么识记方法,请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进行适当点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引导学生把读得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后,要求同桌互读互评,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请你帮帮他.

6.丁丁考考你: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请学生领读.

学生活动

[1.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将生难字画上符号.

3.用所学的方法识字.如:拼一拼、猜一猜、查一查、听一听等.

4.当小老师强调读音、识记字型.

5.同桌互读、互评.

6.自由读、领读.]

三.细读体会,读中感悟

教师活动

1.齐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

2.大家看:丁丁把课文分成了几个部分(课件出示)初生的小狮子懒洋洋的小狮子**的教导(爸爸的教导)努力学习真正的小狮子(引导学生结合课件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齐读第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初生的小狮子的照片.

4.提问:小狮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说出懒洋洋)

[拓展:小狮子除了懒洋洋,还很贪玩]

5.提问:一棵大树看见后,对小狮子说了什么?小狮子是怎样回答的?

听了小狮子的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引导学生体会自找苦吃饭来张口、天天享福的意思)

6.引导学生体会大树对小狮子的担忧之情,和小狮子怕吃苦的享乐主义.(全体参与二人分角色对读)

7.引导学生自由读7-8自然段.思考:小狮子的话被妈妈听到了,她说了些什么?

[拓展:看图,想象爸爸对他说些什么?]

(1)解**的话:什么叫劝告?依赖是什么意思?从**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小狮子听了**的话是怎么做的?

8.引导学生模仿小狮子的动作,以此体会小狮子学会了滚、扑、撕、咬的本领.

学生活动

[1.用单的语言概括段意.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3.看小狮子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自渎课文,回答问题.

5.读一读大树对小狮子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小狮子行为的看法,并对小狮子谈出自己的看法.6.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读后评议.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朗读.

7.自由读7-8自然段,回答问题.

(1)理解词语,交流从**的话中明白的道理.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8.模仿小狮子的动作,体会小狮子的本领.]

四.回归整体,扩展思维

教师活动

1.丁丁给我们提了问题:

*你喜欢什么时候的小狮子?为什么?(板书:原来:懒洋洋、晒、吃、睡、说

后来:努力学习、滚、扑、撕、咬)

*你认为真正的小狮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2.总结并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收获和体会?

3.引导学生戴头饰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活动

1.自由回答问题.

2.戴头饰表演]

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小狮子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学习小狮子努力学习的精神,不依赖父母和他人,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孩子.

语文教案 篇2

课型:

新授课略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3、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4、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能训目标:

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情感目标:

学习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能概括所选的典型事例,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设想: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袁隆平的资料。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分析写作特色,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4、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含义。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文体简介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的特点是:真实性、典型性、新闻性、生动性、评论性。

三、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1、读准字音

籼(xiān)稻 黔(qián)阳 衣钵(bō) 矢(shǐ)志不移 兵不解(jiě)甲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鉴于:考虑到。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夜不能寐:深夜了还不能睡觉。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四、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齐读前三段,熟悉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标题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的人,所以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作为一则人物通讯,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了袁隆平的简介,体现了写人物通讯时首先要交代人物简介。

2、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略读课文,并在略读过程中思考:本文报道了袁隆平的什么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3、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脉络清晰,按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历及贡献。

第二部分(第4—28段):选择典型事例介绍袁隆平培养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历程。

第三部分(第29—40段):袁隆平研究成果的优越性和世界影响与地位。

4、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事件?

明确:第一件事(第4—12段):看了向福财翻山越岭,心里非常沉重,激发了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

第二件事(第13—21段):写袁隆平确定研究课题“杂交水稻”和初步展开研究,提出“三系配套”理论。

第三件事(第22—26段):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第四件事(第27—28段):写袁隆平的三系配套研究成功并且投入新的战争。

  五、解读探究本文写作特点

1、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

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阅读一遍,概括一下,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

明确: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

尤其是写他在文革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生动的细节描写

于细微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请同学们感受,文章在叙述典型事例时,哪些细节描写最生动、最感人?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文革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3、数字说话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通讯中,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运用了数字的句子画上记号,并谈谈你对文章中多次用数字说话的体会。

明确: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总结:

1、典型事例可以充分的表现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加强了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

3、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

  六、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在语言方面,消息概括性强,而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表现手法不同,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而通讯还可以抒情和议论,文学色彩比较浓厚;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七、全文总结归纳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八、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词和通讯的特点。

2、完成这篇课文的基础训练。

  九、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文章结构: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

事例精神

思考“怎样使人们不挨饿”社会责任感典型事例

提出“三系”理论严谨态度、执着的精神细节描写

文革中不寻常的遭遇不畏艰难、矢志不移、献身精神运用数字

成功后投入新战斗奋斗不息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巩固字词的课件。

2.文中的两幅插图。

3.《乌鸦反哺》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字眼,谈话质疑

1.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疑问教师梳理: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实现心愿了吗?)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感知。

(1)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2.识字。

(1)小组内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翘舌音装,后鼻音另、病。

(2)组内自主交流:这些生字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等)

(3)检查字词(带拼音读、去音读、环境中读)。

3.书写。

(1)重点指导女。(了解女字和女字旁在书写上的区别:太写竖撇时要先竖后撇,气写好最后一笔,弯处要像一张弓,钩处要有力)

(2)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1.读议。

(1)默读思考:自己提的问题哪些能解决?哪些还有困难?

(2)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2.交流月亮开始的心愿:(出示图一)

(1)边观察边读找一找:月亮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2)理解自言自语,仿照说一句话。

(3)应怎样读这句话?试着读一读。(指名读,生生评价,自己评价)

(4)明天有个好天气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孩子们可以高高兴兴地郊游,想象着当时情景说一说)

四、课后小结,留下思考

1.教师小结孩子们如期去了吗?我们将继续学习第8课。

2.布置作业巩固生字词。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图一)明天有个好天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出示词卡,读准字音。

背包天气装着照顾另一家(背字是多音字,应强调)

离开生病太累医生悄悄地

2.集体抽读,巩固记忆。

3.导入:月亮让明天有个好天气的愿望实现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

二、深入体会,角色朗读

1.师,月亮看到小女孩准备好了行装,就决定明天有个好天气,它的心愿发生变化了吗?(出示图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

2.细读二──八自然段。

(1)读懂了什么?小女孩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看到这一幕,它会想什么?(指导学生读书,启发说出小女孩的心愿是照顾妈妈;大胆想象月亮的想法)

3.朗读母女对话。

(1)你觉得应怎么读?

(2)同桌练读,互相评价。

(3)指名读──分角色读。(说一说读得怎么样?)

三、精读课文,熏陶情感

1.轻读课文,想想月亮的心愿为什么前后不一样?

2.小组合作交流。

3.月亮是怎样让每个孩子都开心的?(读最后一自然段)

4.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文中的谁。请你夸一夸。

四、课外拓展,活动实践

1.故事《乌鸦反哺》,《乌鸦爱妈妈》。(要学生清楚乌鸦在妈妈老的时候,能处处照顾妈妈,多令人感动啊!自己也应体贴照顾家人)

2.为他人再许个心愿。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图1:明天有个好天气

图2:还是下雨吧

(照顾妈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什么?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四、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从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B、小十岁的丈夫C、工钱

旨在引导

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描绘目的何在?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屋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寿终正寝)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明确:

1、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2、对于中心的表达上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语文教案 篇5

但凡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会对周伯通印象尤深,这位身怀绝技,傲视群雄的武林前辈,却怎么也正经不起来,整天嘻嘻哈哈,跟什么人都打打闹闹。郭靖明明是他师侄的徒弟,他偏偏要与之称兄道弟,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不知怎的,最近总喜欢将于老师和老顽童给扯在了一起。

其一,大概因为于老师也是没大没小吧!你看他在课堂上全无一点师道尊严,十足一个大孩子。观摩于老师的课,只感觉是在享受一位出色的大演员和一群天真的小演员之间精彩的表演——那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极富变化的表情,似乎真的将你带入了神奇的语文艺术殿堂。瞧,《狐假虎威》中,于老师成了那只“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的老虎,你听他气急败坏地喊道:“我也没到退休年龄,也没有犯错误,凭什么叫我下岗?”多有趣!而在《荷花》中,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头又翩翩起舞,显尽“婀娜”身姿。只晓得他京剧唱得好,谁料他还有这个本领?唉,一旦到了课堂上,到了孩子中间,他就和“老顽童”一样,全乱了套了。可是,孩子们偏喜欢这样的乱,乱得没有距离,乱得没有压抑,而这不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课堂吗?

其二,于老师也是一位“绝世高手”,他处理文本,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小语界恐怕无人出其右(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知诸位赞同否?)。于老师曾坦然自言,其“鬼点子”很多。确实,于老师的教学设计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绝”。大到整节课的结构,小到具体的读文习词,他总能变着法儿让孩子“进圈套”。他极会煽情,似是很随意地就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欲罢不能,积极自主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身心和智力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说到这儿,大家都会忆起于老师最拿手的经典之作——《小稻秧脱险记》。虽然过去了好多年,可如今我们在处理“有气无力”这个词时,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于老师当时的做法,你说怪不怪?

周伯通之所以有如此惊世骇俗的武功,完全得益于被困桃花岛的潜心修炼。在人迹罕至之处,他终日以涛声为伴,山石为友,排除一切干扰,始成大家。我想,于老师肯定没有这样离奇的遭遇,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于让他心醉的语文教学中,却是不容怀疑的。几十年的探索,几十年的研究,几十年的积累,也终于造就出了于老师这位“武林高手”。

他们二位,都属于“山还是山”的世外高人,做他们的弟子应该是很幸运,很幸福的。“笨拙”的郭靖尚且被老顽童调教成一代宗师,于老师肯定早已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了。写到此处,顿生奢想,何时能得于老师亲自指点呢?

语文教案 篇6

如何设计导语呢?我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经验总结下了以下几点:

  一、情境导入法。

教《社戏》一课时,我首先运用浓郁的抒情语调朗诵了一首小诗:

如果我是一棵树

妈妈再不会责骂我弄脏了衣服

小麻雀会柔顺的在我臂上

挂一串音符

顽皮的蝴蝶啊

悄悄滑一线尘土

松鼠则在我身上左右跳跃

编一网树荫

嘻!还有可恶的啄木鸟

用他的尖嘴阁阁向我搔痒

是啊,我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鲁迅笔下平桥村的孩子们又是怎样度过美好愉快的童年生活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社戏》。这样导入就激发起学生的感情和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解题导入法。

从分析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接触教材的中心内容。例如教学《变色龙》一文时,我对学生说:“变色龙是一种动物,这篇课文是写变色龙这种动物吗?”学生回答说这篇课文是写人的。“既然是写人的,为什么要用‘虫’来命题呢?这个问题不太好办。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解题导入法,可以迅速牵住文章的主线,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设置了悬念。她说,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我们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于漪老师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巧设问题,造成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往下讲述效果自然会好。

  四、讲述故事导入法。

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声中,把学生们引入新的教学情境。

  五、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

在教学《陋室铭》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了刘禹锡的唐诗《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达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尤其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更能表达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而《陋室铭》一文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和节操?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导入语的方法有很多,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导入语。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学习和研讨,一定能设计出好的导语。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

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 评选最佳展示员。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进行我的发现、读读背背的教学。

3、 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 读读背背

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让学生再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试着背背对子歌。

三、 总结: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会填、趣味语文的教学。

3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口头填空“匆匆地( )”“快活地( )”。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各人在书上填写。

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绕口令比赛。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评比后授奖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下一次比赛中再大显身手。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部首的方法。

2、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部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课件出示部首,填写几画。

2、课件出示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二、谈话激趣

1、课件出示“庞”,学生认读。

2、如果遇到一个生字,你不认识,也没有拼音,那怎么办呢?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想不想学这种新本领?

三、学习部首查字法

1、让已学会部首查字法的同学介绍的方法。

2、以“庞”字为例,介绍的步骤:

⑴ 确定要查的部首。

⑵ 在“部首目录”里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和页码。

⑶ 根据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和要查的字。

⑷ 再按页码在正文中找,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3、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专项训练:

⑴ 从字典的“部首目录”里查出所给的部首在“检字表”的第几页。

⑵ 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有几画。

⑶ 进行比赛。

四、展示台

1、讨论决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2、分组进行准备。

3、正式进行展示。

Tags:教案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