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8.13K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1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比拟: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手法常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例(xx年全国高考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案:(l)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比拟的特点是作者凭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它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所以它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有助于读者或听众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对事物的鲜明的印象。比拟的修辞效果主要有三点:

1、运用比拟可以鲜明地表达爱憎之情。

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使之栩栩如生,让人倍感亲切。

运用比拟表现讨厌的事物,可以使之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厌恶感。

2、运用比拟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这一种修辞效果多见于拟物的句子中。

3、运用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总结: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2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参与讨论:初一语文阅读题的方法汇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3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4

在实践当中,“驳斥”和“反驳”两词是可以互换的,但在教学性辩论中每位辩手的第二次发言被称为反驳发言。

驳论的方法,最基本的仍然是摆事实、讲道理,立论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在驳论中使用。

驳论的一般方法包括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

驳论点是就文章的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与相关基本原则冲突的部分进行反驳。

驳论据是对文章的支撑——论据进行反驳,既可以直接反驳,也可以通过归纳论据中的谬误的办法反驳。

驳论证是对文章的论证方式进行反驳,针对举例论证可以是找出例子与事实,情理不符的部分,针对排比论证,可以指出

排比中不合理的部分,针对道理论证(马克思主义原理)可以采用哲学知识指出其错误的方法进行反驳。

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 (与立论都属于论证方式)

(1)直接反驳

就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2)反证法

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例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就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然后运用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从而驳倒了反面论点。

(3)归谬法

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例如:如果按那些政治“精英”们所述的理论来分析,只会产生这样一个现实:即凡是走上资本主义私有化道路的国家,全部或至少大部都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但可惜的是,这种现实还不存在,这种材料在现实的世界上还没有。

总结:

在教学性辩论中,辩手们只需对对方辩手所提出的个别论据和论点进行驳斥。在应用辩论中,辩手们则有必要对任何有可能对决策者产生影响的证据和论证进行驳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5

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身边发生的各种感人的小故事。

《爱的教育》讲述了小学生安利柯的故事,那么小学毕业后的安利柯怎样了呢?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续爱的教育》叙述中学生安利柯因体弱休学后,跟随舅舅父到乡下去生活的故事。舅父巴辛以严格的教育使安利柯在自然环境中体味到不同于社会人情的另一种更为宽阔博大的爱令他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认识到对人格的尊重,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从舅父赠给安利柯的原稿中,我们能体会到独特的洁净与平和,同时书中像诗一般细腻优美的文字,包含着生命之爱的激情,及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续爱的教育》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多年畅销不衰,并且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连环画,以不同的形式影响了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续爱的教育》给我们提供了素质教育的典范。安利柯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长,他有诗人般细腻优美的语言、哲学家那样敏锐的洞察力、生物学家那样渊博的知识、绅士般的风度与品格。他把安利柯带到广阔的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他时而严厉,时而温和,时而兴奋,时而低沉,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续爱的教育》则是意志教育。其中看似心平气和的对话,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

总结: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本书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读本,是老师、父母、青少年必读的教育经典。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6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12国策,共33篇。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周贞定王十六年,下迄秦二世元年。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写唐雎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赵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

《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

如苏秦始以连横之策劝说秦王并吞天下,后又以合纵之说劝赵王联合六国抗秦。他游秦失败归来时,受到全家人的蔑视;后富贵还乡,父母妻嫂都无比恭敬。于是他感慨道:嗟夫,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作者以欣赏的笔调,描绘了苏秦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不值得赞赏,但在当日的历史条件下,原本受贵族压抑的平民的心理就是如此,这样写比虚假的说教更富于真实性。

总结:由于策士以一种比较自由、可以择君而辅之的身份,在当时的政治与外交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7

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赋的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其中汉赋最具影响。

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

赋比兴是诗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之一。赋是铺陈排比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南宋的'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总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8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 1卷),北宋以后就已散佚。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竑刊刻为《谢康乐集》。

诗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楼》等。

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说过一句很狂放的话: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

总结: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9

通过对聪明人和木头人的对比,表达了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构成一个世界的观念。告诉了我们,只要用心倾听,就能发现许多被我们忽略的内容。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叫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妙的声音,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受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了吗?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了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把玻璃纸揉成一团,然后聆听它缓缓舒展的声音。

听一听雨点打在玻璃窗上的声音。

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录下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一首歌或一段话,仔细听一听。

你开始微笑,轻轻的笑,大声的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你欢笑。

总结: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描述,巧妙的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阅读时,我们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们谈心,亲切随和,娓娓道来。本文的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10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

张九龄的诗文创作在精神上和张说有一脉相承之处。他高度评价张说以王霸之气充实诗文,在他的诗里,也不时可以读到中览霸王说,上徼明主恩(《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叙怀二首》之一)之类的句子。

但是,和张说的诗歌重在讴歌功业抱负不同,张九龄的诗歌更多地表现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在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以后,这种态度尤其鲜明。他一方面希望切入社会政治,追求经国之大业和不朽之盛举,另一方面又力图持超越态度,把仕和隐这一对矛盾和谐地统一起来,不愿为追求功业而屈己媚世。这种进退裕如的生活追求,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其中包涵以主动姿态设计自我人生道路的欲望。而功名事业和自由人生,也正是盛唐诗的两条主要轨迹。

在艺术表现上,张九龄的诗歌不像张说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兴寄为主,显得委婉蕴藉。例如他的《感遇》十二首,均以芳草美人的意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所信守的高尚品格。

其一云: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以芬芳的兰、桂喻贤者不随俗、不求悦于人的内美。其七咏橘,在屈原《橘颂》赞美独立不迁之人格的喻意中,又增之以用世济人的衷怀,立意更见丰厚。组诗之八、之九又以美人托喻: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用来抒写恋阙之心和矢志不渝的操守。这些诗篇受楚辞的影响较多,但情辞委婉,在古典传统上,可以说是兼有风、骚的情韵。

张九龄夙好山水清赏,喜表现风清月朗的江山与孤高清莹的襟怀的契合。他在艺术上着意追求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题画山水障》),即重在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理想,这就使他的一些写景诗突破了前人多注重极貌写物、工于形似的表现手法,而在主客观的交融中大力加强抒情意味。

总结:总之,在张说的诗歌中表现出鲜明的英雄性格和倜傥意气,这正是盛唐诗歌最显著的精神内涵。考虑到他的领袖群伦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其诗作的意义就更显得重要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11

标点符号是新增加的考点,也是难点。其中尤以引号的考查为最难,下面给出一则规律的总结,以飨读者。

  规律: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情况1.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

①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情况2.间接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注: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②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③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④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⑤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的标语。

情况3.表示着重指出或突出强调的词语,可以加上引号。

⑥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情况4.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如:

⑦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⑧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⑨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⑩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