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如何提高聋校的数学教学效率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2.14W

有效的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聋校的数学教学效率

1、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如在讲《认识时间》这一课时,通过在黑板上标出时针和分针位置的练习,部分同学能正确的读出几时几分,但B类生却总是容易出错。无奈之下,我就带他们用硬纸做起了简易的钟表,让他们在自己的钟表上标上数字、时针、分针。然后听老师说时间,在自己的钟表上拔出正确的时间。就这样,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再用自己做的钟表拔时间,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快就能正确的读出时间。通过这一教学实例,我深刻的认识到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于数学课堂是多么的重要!

2、教学语言要条理清楚,准确规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因此聋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条理清楚,准确规范精炼。这就要求聋校数学教师口语与手语的转换,手势语的手形、位置、形象性等要更加规范,才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3、教学板书要精炼。数学课上既要写例题又要写概念做练习,一般板书较多,学生既要听老师讲,又要看板书,很多问题必须通过板书才能得到解决。所以板书是否精炼,对提高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关系。课堂板书应做到格式规范,字体正确,内容精炼,具有启发性、重点性。通过板书便于学生对所讲内容一目了然,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同时通过板书,学生还可以得到领悟,得到启发,自己得出结论。因此,成功的板书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找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我做了以下板书:要求最小公倍数,倍数关系取大数,两两互质取乘积,一般关系怎么办,列表集合两个法。

课堂教学要突破重点

1、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老师在讲课时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适当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如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采取直观演示法,讲解“数的组成”时,用线穿珠讲解,分就是从线中间把珠提起来,合就是从两端把珠拿起来,这样讲简单易懂,学生便于理解。中高年级学生同样可以采用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演示与线段图相结合。如图书馆有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80本书,一共放多少本?在黑板上出示书架图画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聋生对文字的理解源于形象、实物,而线段图是一种精炼高度的表达形式,聋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若恰当地把两者结合起来,会取得好的效果。

2、教学语言要条理清楚,准确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因此聋校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条理清楚,准确规范,精炼。这就要求聋校教师口语与手语的结合,手势语的手形、位置、形象性等要更加规范,才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课堂板书要合理科学。板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关系。数学课板书较多,板书格式规范,字体正确,便于学生对所讲内容一目了然,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板书,学生还可以得到领悟,得到启发,得出结论。

4、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对于没有语言环境的聋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需要引导聋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时间的认识”时,给每个学生准备表模型,带领他们一起认识时针、分针、秒针,一起拨表,让他们知道不同时间时针、分针的位置不同。难点不攻自破,教学相对容易了许多。

提高教学效率策略

新课程实施不到位造成无效或低效

片面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合作交流,师生互动,表面对话激烈,热热闹闹,实则虚假交流。既无宽度,也无深度,乃为表面互动。或单一对话:交流无味,效果不佳。学生以“无语”的学习方式参与学习,学生木然。教师一对“一”把学生集体做为一个交流对象,忽视学生个体存在,忽视学生差异,单向对话,简单回答。此类“监督型”教师眼里不存在个体,交流渠道单一。(“我是监督这个群体学习的”。)另类教师对话,每个同学的发言都要回到教师那儿之后,又才能面对另一个学生。教师将学生发言串联,而生与生之间处于隔离状态,没有其真正生生交流。这类“顾问型”教师,“有什么问题跟我讲,他们都不知道”。

交流渠道仍是“互动单一”,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前者有整体无个体,教师放不开,不敢放(特别是大班额教学)。后者是有个体无整体,教师也放不开。这两种表现,教师把话语权紧紧握在手中,都没诚心交给学生,把“讲授――接受”作为唯一教学方式,课堂对话当作形式,装点门面。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关系倒置。打着学生主体的“幌子”,做着教师是主宰的“勾当”

面面俱到,课堂环节没有主次,教学没有重、难点,造成无效或低效

教师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教材(文本)。忽略“钻研教材”,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科学、难以操作,机械地将目标分为三个维度来表述,课堂教学结构没有明显的线索,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各教学环节平均使力,面面俱到,学科知识被肢解,支离破碎。有的过早过多补充拓展,过多进行非本学科的活动。虽然新课程强调课程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课本仍是教学的首要选择与凭借。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机统一,重点内容要舍得花时间突出,难点要舍得花功夫突破,各环节要有起伏。现实不少课堂教学环节复杂,美其名曰“增大容量”。

常常有这样的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生字也认了;课文也读了;内容也理解了;能表演的还表演了;要求写的生字也写了。听者一片哗然,称其教学之“高效”。由于公开课,一篇课文教学的所有任务就在一节课里,全被“公开”了,完成了。这样的教学要么课前准备过头(甚至预演),课堂(公开课时)再“演”一遍;要么贪大求全,浅尝辄止。结果只能“蜻蜓点水”,没有“实效”。可谓环节“量”上的复杂,在某一环节“质”上也存在过于繁杂的现象。其表现有:一总是不放心,反复“强调”;二为思路不清,反复“表述”;三为线索不明,东一榔头西一棒,生怕哪个知识点被遗漏;四为口头习惯。长此以往,课堂只有教师一人“孤芳自赏”,见不到学生“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