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翠湖心影赏析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2.37W

“翠湖心影”是指翠湖在作者心目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翠湖心影赏析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翠湖心影赏析
  翠湖心影赏析一

翠湖之所以为作者青睐,除了它是昆明的标志性景观,还有深层原因:它是作者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旧游之地,作者在这里感受到了诗书唱答与自由追求民主科学的文化气息。汪曾祺所眷恋的山水,一般是沾上人文韵致的。而这样一篇将自身情感与大自然景色融会贯通的独具韵味文章不禁是我心旷神怡,正直夏季,在昆玉河边,清风拂来,在我的心上留下丝丝波痕,仿佛将我带到了翠湖边上与汪先生一同欣赏那翠湖的美景,照应出我的心影。

这篇文章以对话形式作为开头,使人很快能进入到作者的意境之中,让人感觉清雅秀丽,好似一位江南水乡女子袅袅地走了过来。不是传统观念中的“丁香般结着怨仇的”女子,相反,给人一种谨慎平和的美。文章的开端讲述了昆明当地的一个笑话段子。它不是像现在速食时代的那些需要让人扫一眼便能立刻爆笑的笑话,它是需要人再回过头来细细品味的。文中说“当时觉得很无聊,现在想起来得很亲切”。我有同感。文章由此便自然地过渡到了翠湖。文章的主体部分描写了翠湖及其周围的景观,叙述了自己与翠湖有关的生活,其中不时夹杂着作者自身的感受。虽然记叙的都是些看起来算是琐事的日常情况,但不知怎的,却使人看过之后还愿回头再去看、去品味。这使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连续剧《渴望》和之后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虽描写的是平常老百姓的生活,但很吸引人,想是因为人们对这些生活有同感从而发生共鸣吧。现在的翠湖与当时相比自然是不同了。文章写于1984年。但它的作用与带给人的感觉却是不变的。“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生活在21世纪的我,颇有同感。家住在昆玉河边的我因为学校与昆玉河相距不远,平时无事,会跑去昆玉河做一个名符其实的“游人”;有时需要去一个地方,也甘愿从昆玉河中穿过;心情烦闷时,也会想到昆玉河。因为“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作者将翠湖的“翠”展现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将那“万丛中的一点红”描绘的别有韵味,使人在耳目清爽的同时也心情愉悦。而从作者对于翠湖那难以遮掩的喜爱中又不难看出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与理想的不懈追逐。

文章最后说自己一别翠湖已38年,除此之外,还记录了作者关于最近的一些有关翠湖的情况。其中难以掩饰对翠湖的关心。如今翠湖的水质实在不能与往日相比。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朴实的愿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当地人的'希望吧。文章通过对往事的缅怀,对那些宁静、平实的日常琐事的描绘,使我感受到了平实而琐细生活中的缤纷色彩语言平白、朴质。不失为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文。

  翠湖心影赏析二

翠湖是昆明的眼睛,城市中心的地理位置是十分少见的。虽然在汪曾祺先生的口中:“把某某湖比作某某城市,是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可是在翠湖在昆明,这就是最恰当的修辞了。阴雨霏霏的季节,昆明的柳树绿得像要滴下来似的。湖光树影,碧波荡漾,顿悟这是个多么宁静的地方啊!心神恍惚之余,也只能为汪曾祺所说的“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而向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在翠湖边,有如此的人们。一个就是那个计时“以意为之”的古典图书管理员,全凭感觉来控制挂钟。相比这个,那种已经绝迹的借书方式更独特。翠湖图书馆的藏书位于阁楼上,于是楼上的地板开个“书洞”,之间吊着滑轮,上面做成类似小木盘的东西,叫做滑车。滑车把木盘拉上送下,上去时是单子,下来时就变成书。而借书的人呢?最享受的应该就是看着托盘渐渐升起,然后注视着书落到自己面前。

汪先生说“翠湖的好处是景物少”,路东有个两层阁楼,楼上是茶馆,其特色不是茶,而是那些客人和堂倌。因为瓜子、花生同价,按小白碟算的。正好便宜了某些人,靠窗喝茶,把碟子往外一抛,“啪”一声就进了湖。可堂倌的职业素养真是没话说,也不跟你“碟碟计较”,有几个就算几个,就算晚上清点时发现少了不少,第二天照样微笑,从不因碟子的事和客人吵架。

再往后读,我心中一惊———翠湖没有水了!那叫啥湖啊,真心希望可以保留那片净土,不然,那座凭湖而建的茶馆有什么意境可言呢?再后来,翠湖被“平反”了,它又重新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可是那些人所说的“蛇展”是翠湖不需要的。原先的一切,足矣。

不知不觉间读完了汪先生的这篇散文,却发现到最后还是不知翠湖的结局,不知道它是否真的举办了蛇展,不知道它是否恢复了葱茏生机。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绝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