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关于百家讲坛的读后感范文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2.31W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看完之后写一篇读后感要怎么写呢?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百家讲坛读后感,仅供参考。

关于百家讲坛的读后感范文

  百家讲坛读后感篇一

看于丹的《庄子》,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由王立群老师为我们解读《史记》———秦始皇之唐人论秦。

本节主要讲了唐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他们评价秦始皇有什么特点。

通过王立群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秦始皇在唐朝人的心目中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评价,有批评也有肯定,但从很多评秦的史料来看,秦始皇备受唐人的关注。但他也成了一个警示皇帝教育的反面教员,王立群老师说,皇帝是需要人来约束,没有约束的皇朝都很短命,而皇帝都怕失去皇权,正是因为这点,大臣们才有机会教育皇帝,于是,教育皇帝的最佳人选,便是秦始皇。

在秦始皇对许多皇帝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晚唐大诗人杜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提出,秦国的速亡,是因为秦王太过于骄奢淫逸,太重视自己的享乐了。而且,一个帝国的灭亡自身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只要对他的臣民不施仁义,不爱自己的老百姓,心里没有老百姓,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会抛弃这个君王。在后人感叹秦国的速亡的时候,没有吸取到秦国速亡的经验,结果自己又亡国了。在秦朝,还有一件大事——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有两种记载,一是司马迁,二是卫宏,在卫宏的记载中,秦始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君,而在司马迁的记载中,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事出有因的。但唐朝的四位学者——颜师古、张守节、李善、李贤在为古书作注释的时候都选择了卫宏的说法。由此可见,在唐朝人的心中,秦始皇是一个及其阴险的暴君。

在唐人对秦始皇的评价与王立群老师的讲解中我明白了:事情是有多样性的,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不一样。

  百家讲坛读后感篇三

五一长假在家,暂时结束了出差的生活,可以好好陪陪我的妻子,闲暇之余,翻看起了我岳父给我的一本杂志《百家讲坛》。

这是一本合集2006.10-2006.12。初读此书,的确还给了我一个历史真相,让我看清了很多历史上许多不明了的事情,让我更深的体会了一句话“读史可以明智”。但随着深入地读,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百家讲坛,更多的是揭露了史上某些著名人物的另一面,或者说是相反的一面;杨家将并不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是名将,潘仁美也不是陷害杨家的罪魁祸首;海瑞并不是一个清官,而是一个有着低俗私德的小人;魏忠贤也不是祸国殃民的奸臣,等等。

最近一段时间,百家讲坛的确很火,有点像百家争鸣的味道,不过是史学家的百家争鸣。给我的感觉是,只要你能拿出与人们头脑中印象相反的事例佐证,就可以大行其道,一鸣惊人。可是,这样好吗?

首先,中国的文化基础是人民,人民心中有一杆公平的称,孰好孰坏,人民心中自有定量,传说就是称量的结果。杨家将为国捐躯,一门忠烈;海瑞不畏强权,敢于公正,等等。这些事情,与其说是赞颂历史的人物,我倒觉得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他让后代人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通过赞颂这些典型人物,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向后代讲述做人的道理。

其次,人无完人,我相信历史上的每个名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可这些缺点相对于他的事迹,也许并不重要。而人们需要的是他的著名事迹,也就是可以教育后人的事迹,也许会给他夸大,但夸大的效果,是让后人们知道做什么样的人最好。

我对百家讲坛的定义是:以历史为基础,进行分析辩论,让人们更加清楚历史的走向。而不是揪住某些人物的小辫子,大谈特谈,引经据典,显摆自己的文化,推翻人们心目中历史英雄的形象。如果百家讲坛中太多的涉猎某些历史名人背后的低俗庸德,颠覆了人们心中英雄的形象,我觉得这书不看也罢。你还给了人们一个历史真实的人物,却湮灭了古人希望传给后代的精神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