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虫师续章》观后感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1.07W

《虫师 续章》观后感(一):禅韵杳杳

《虫师续章》观后感

在生物学上世界被划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人本身就是动物,植物也是随处可见,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其实我对微生物原来也是没什么了解的,也并不关心,很多致病菌属于微生物,所以很希望自己不要跟微生物打交道。当然这只是傻话,每个人的手上都有大肠杆菌,即使是不长青春痘的人脸上也会有螨虫,微生物与每个人关系紧密,只是因为肉眼看不到,所以不被大多数人注意。

漫画神作《虫师》就是一个讲人与微生物之间发生的故事的作品。《虫师》是漆原友纪于1999年创作的漫画,在2005年被Artland公司动画化,当此作一出,惊艳动漫界,被称作是近些年最有诚意的作品。这部作品不卖萌也不卖腐,只是安安静静的讲述人与自然与微生物的关系。2007年大友克洋执导同名电影,大友克洋的动画非常棒,但是这部电影个人认为不如动画好。2014年4月4日《虫师》第二季正式放映,依然由Artland制作,保持了第一季清淡幽然的风格,没有让期待已久的我失望。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人才是高等动物,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这一套学说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一位苏联生物学家提出按繁衍与对环境适应能力来划分等级,微生物才是高等生物,在动物界老鼠的排名要优于人类。这是一种学术上的分类,并没有被广泛接受,我是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听生物老师介绍的这种学说,老师只是顺便提到这么一句,但对我的世界观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原来人类并一定是被上帝选中的物种啊。

日本神道教是主张万物有灵的,人类并不凌驾于其他生灵之上,对于一草一木都应怀有敬畏之意。在日本神话传说中随便一个物件用的时间长了都可以转变为付丧神。《虫师》并没有延续神话的体系,而是转化用微生物的存在来解释一些“灵异”的现象,比如第一集中微生物与酿酒,掌握发酵的程度就是人与微生物的一次合作。

《虫师》有一种禅韵杳杳的气质,故事并没有正方与反方之分,有时也并没有说清故事的结局,很像禅宗讲究的顿悟。每每看完都让人回味良久,作者并没有想灌输什么道理,只是想要平静的展示一种人与环境相处的方式,跟随银古的脚步,在虫师的世界旅行,确实是非常享受的过程。

《虫师 续章》观后感(二):【续章 观感】荒郊之宴&啼唱之贝

原野尽头的宴会是原作漫画第六卷中的最后一个故事,也是自己的vomic计划在被官方的续章计划“搅黄”之前,打算做的.故事。

很写实的味道,很写实的风格,有趣的是,这集之中的故事联结的关键,既不是虫,也不是人,而是生命的本源,光酒。其实虫师的色彩并非仅是绿色,但第一季中绿之座中的色彩实在过于沁人心脾,甚至直接就为这部作品的底色奠定了基调,虫师的世界,就是一片青翠。长滨监督对于作品播放顺序的用意,应该有出于商业化的考虑,相比按部就班地交待好作品的世界观而言,留住除了漫画粉丝之外的观众是最为主要的任务呢。事实也证明绿之座这一话的意义对于虫师这部作品而言功不可没,甚至比原作中实际的首话《睑之光》更为重要。

相对于第一季第一集肩负着对整个系列的基调进行铺垫的重任,续章的第一集则无需再如此浓墨重彩,毕竟虫师的人气已然注定了其不愁销路,AB站的点击数与弹幕量也非常可观(顺便说下,我是肯定会入BD与ost的~)。那么所需的便是让新的观众们深入地了解到虫师世界观的本源便足够了。此酒非彼酒,人宴对虫宴,守护与传承,与《绿之座》遥相呼应的这些因素,若只是漆原先生在下笔之时的无意而为,还真是无巧不成书,估计漆原先生在看到续章首集的编排时,也会有会心一笑的感觉。

按理说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写,不过若是有别人有更出色的见解的话,我也不排斥偷懒的说~啼唱之贝,其中信息量相比首集而言确实大且晦涩,不过有吧友也给出了非常到位的见解,原句如下:

大概是说那位父亲终于释怀了。不再责备他人和自虐般的自责,坦然的正视痛心的现实。在原谅他人的同时原谅了自己,放下了过去的重负。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重新去相信他人,为了不再看见牺牲。

寄居鸟这种虫子上岸用声音呼唤同伴躲避灾难,互相扶持,灾难散去才返回大海。最后一幕那里有一只飞得特别慢的寄居鸟,即使是这样它也因为同伴的帮助获救了。

该童鞋对于最后一幕的见解,我看了之后也才有“原来如此”这样的感叹呢,可见我自己看片也只是在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惭愧惭愧~

《虫师 续章》观后感(三):怅然若失,才是爱的本尊

虫师算是05年的番,而我第一次看虫师,却是在两年前的夏天。这种拖延或许源自于虫师的海报给我的感觉:苍茫的雪地,枯败的枝桠,还有隐隐约约的、一个人徘徊的白发男人。我想那样的片子一定太寂寥、太寡淡,那时整日寻求鸡血、向往着外面世界华丽多彩的我,一定是不可能明白它的,于是数次点开,却又作罢。两年之后,自认为有了些许沉淀,懂得了一些情怀,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出来一话一话看。一开始,爱的只是水墨画一样清淡悠然的画面,还有隽永冰凉的配乐。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却越发被这些因“虫”而牵连起来的故事给吸引住了。感情至浓之时,所有的表现反而平淡。更多的时候,恩怨相了,我们能看见的,或许只有相视一笑而已。

银古就是这样一个一路旁观的人,带着我们,去看一个又一个的“相视一笑”。虫师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从不用任何夸张的、带有色彩的手段去渲染人之间的羁绊;它采取的方式,只不过是描述。就好像银古每次向普通人讲解“虫”的特性一样,它用低沉的、没有什么起伏的嗓音,告诉我们,谁,在哪,和什么人,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仅此而已。但是,这些被“虫”串联起来的故事,明明就是那么光怪陆离;有些故事的结局,摧枯拉朽一般让人绝望。虫师带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眼睁睁的看着狂风骤雨朝我吹来,却被面前的一道无形地力量化成了簌簌白雪,落在地上,就那么消失。银古不会在任何一个地方多做停留,《虫师》也就像这个独行的男人一样,只有看到他的背影时,才让人发觉什么叫做怅然若失。

对于《虫师 续章》,我在看第一话的时候,还觉得是热身,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而第二话《啼之贝》则完全让我感受到:银古,你回来了。爱都是有两面的。在《虫师》带给我们的世界里,“痛”往往才是情感的正面。就好像啼之贝里的船东,他对老友的爱,是他一直深深根植在心里的悔恨和愧疚,也是他拿到那颗珍珠的时候几近崩溃的痛哭流涕。每一个懂的爱的人,一定都是承受着痛的人;因为这样的痛,才让爱的另一面,显得更加珍贵。

所以,每次看《虫师》,都会觉得勇敢地爱着这个傲娇的世界的自己,虽然孤独,但是很美,也很潇洒呢。

Tags:观后感 师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