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3.09W

中考试是检测上半学期得学习成果,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复习,本站小编为大家提供以下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lí)歌 (lán)语 深(suì) (jì)妒

盔( )甲 炽( )痛 澎湃( ) 讪( )笑

2.改正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四个错别字,然后尽你书写之能,将改正后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宠,黑玉的眼睛,班斓的山雕,奔弛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3.请写出三个与“马”有关的成语,选出其中的一个说说它的意思,并用它写一句话。

与“马”有关的成语:

大意:

写一句话:

4.按要求答题。

①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树,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呻吟”在句中的意思是 。

②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用一个成语解释“妇孺皆知”,恰当的是 。

③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根据“迥乎不同”和“一反既往”的意思,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人一个恰当的成语: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简直 。

④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用一个准确的词语形容先生读书的神态:

5.用准确的词语解释下面的文言句中加点的词。

①愿为市( )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泯然( )众人矣。

③卿言多务,孰( )若孤?

④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6.句子含义理解。

①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对这种似乎矛盾的说法,你是怎么理解的?)

②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互换一下,他们就不可能成功,为什么?)

③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的含义是什么?)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根据课文内容或按要求默写填空。

①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

②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默客咏叹的对象,请写出两句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不同诗歌中两句):

  二、阅读理解

  (一)

(A)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B)我几乎还不合作文呢!(C)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乌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合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zhuàn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jiāo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1.这段文字节选自 国作家 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2.文段开头标A、B、C的三个句子表现了小弗郎士

的深厚感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它既表示了小弗郎士 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 的决心。

4.当小弗郎士背诵不出分词规则时,韩麦尔先生不再责备他,而是批评

和 。这是韩麦尔先生民族责任感的表现。

5.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句中的“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 。

6.今天听讲,小弗郎士感到他“全都懂”,而且“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这是因为 感染了小弗郎士,激励他 。

7.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也写到了他小时候的老师,下面是对这两篇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文中所写到的都是一位有声望而且受人敬重的老师。三味书屋中“我”的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宿儒;《最后一课》中“我”的老师是一位具有强烈责任感和爱国心的乡镇教师。

B.两文都写到了“我”的贪玩,反映了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但写玩的方法不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采用的是具体描写,《最后一课》中采用的是概括叙述。

C.两文都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老师形象,但文中蕴含的作者对老师的感情却完全不同。

D.两文都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是指作者本人,《最后一课》中的“我”则不是作者本人。

  (二)

  向生命鞠躬

(1)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

(2)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索。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落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得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置身在这空旷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苍凉。

(3)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的指给我看时,我也惑到十分惊讶。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活着的蚂蚱了。

(4)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蚂蚱因惊惧和愤怒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有力地蹬着。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他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候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摸刮着,那是它的血。

(5)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

(6)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的,或许他还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7)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

(8)“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的叫起来。

(9)我扭头看去,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已受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又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蚂蚱。我要看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竟能逃脱。

(10)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的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难以想象如此孱弱和受着重伤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一点缩短,而已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则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11)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这悲壮逃生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我正在目睹着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着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然后无疑地,它将慢慢死去。

(12)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再没有动,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如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13)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14)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

(15)我明白儿于的意思。他其实是说:“它太顽强了!”

(16)儿子大概永远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第(1)段中,作者说带儿子爬山的目的“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但又没有从正面说明这一目的,你认为作者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初冬山上的环境特点并结合下文说说这一环境描写起了怎样的作?

3.第(3)段中加点的“惊恐”和“惊讶”的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述。

4.第(10)段详细的描写了蚂蚱逃生的情形,作者详写这一内容的意图是什么?

5.第(11)段说蚂蚱逃生是一个“奇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奇迹”的内容。

6.第(16)段中加点的“下意识地”可否删掉?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