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读书与做人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1.19W

看完季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这一书,你都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读书与做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读书与做人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篇一

我叹服于季老的读书精神及治学态度。文中季老虽无惊人之语、骇听之言,但字里行间、文墨深处无不彰显一代大师笔书不辍的研习精神及孜孜以求的学术素养,书中季老对求学经历的描述朴实平易、感发真情;对治学之道的阐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看似素简的语言中屡屡道出实言真语,给人以彻悟之感、发人深省,甚至令人心向往之,篇篇皆佳文。

季老以学者自居,梵学成就近乎泰斗之尊,国学修养等同大家之范。听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问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笔调发之,给人以启迪与心灵的抚慰,实为当今世人之典范。

季老爱书、读书、做学问、作文、做人都堪称典范。无论是做学问、写文章还是做人,但求一个“真”字。

比如学外语,一切奇技淫巧、速成法门过后,最终还是靠勤学。基本语法弄懂以后,就可以拿着词典、拿着语法书读原著了。(德国式的实践教学法)

比如做学问写文章,拒绝一切空话套话、言之有物。最好能做到每一句话都有根据。

比如做人,不要过分谦虚,人贵有自知之明,过分的谦虚也算得上虚伪了。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每一代人仅仅是历史上很微小的一环,虽然微小也有其价值和作用。

对于一个人来说,精神领域的归宿原本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关乎心灵和信念的方面内涵似乎被淡化了。社会到处充斥的拜物欲和贪享欲,并正在同质化一批又一批心智不坚的人们。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许不具备传播道义和维护真理的能力,但至少自己应有所认识和警醒,做到洁身自好、出淤不染。

读过季老的书后,灵魂仿佛得到净化和升华一般,使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重新的审视。季老的研读精神和人文风骨深深的打动了我。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以致于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就以一首季老书中引用的诗来描述吧: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篇二

打开季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一书,首先就被季老独特的自序吸引了。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怀着对大师的敬仰,我一个月内读完了此书,颇有感触。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季老文笔朴实,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如与读者面对面娓娓道来,介绍了季老一生的读书求学经历,在国外十年寂寞的留学苦读生涯,对学问的.苦苦追求过程,及为一部分别人的著作作的序。因为这是个读书交流会,我就把自己得到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第一部分读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多读书。现代社会的人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离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却越来越远。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季老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就是在于他对书籍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总是抱怨工作忙或是琐碎的家庭事务缠身,没时间看书,这就是我们的时间利用有问题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而且时间是一个常数,对谁都一样,谁每天也不会多出一秒半秒。这就看我们如何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了。第二,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的作风。我们虽然不会都成为学术专家,但是第一文库网季老做学术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应当学习借鉴的。这一点和他在德国留学十年有关系。德国人一向以严谨、细致著称,一篇好的学术论文要用几年的时间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写出提纲,成文,最后还要将论文从头到尾认真核对,把论文中引用的大量出处重新核对一遍,不让它发生任何一点错误。读到这,我想到了我们的礼宾接待工作,也是要求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还有我们的调研工作,一篇好的调研文章的出炉,离不开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筛选、类比,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字。第三,外语的学习。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季老一生熟练使用英语、德语,并掌握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多种在我们看来是天书的古代语言,兴趣是第一位。至于有何捷径,还是勤奋。同时,要尽快接触原文,勤查字典,并且要随时注意语言的变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要广泛地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精读自己本专业的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浅尝辄止。让我们在读书中找到乐趣,为自己的教学需要而读书,为提高自己的素养而读书。做一位学生喜爱的老师。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篇三

金山镇石埠小学 韦玉华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道,朴实中透露着一位学术大家的睿智。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中,精选了季先生对读书、做人、治学以及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和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六十余篇,反映了季先生的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初读全书后,我在第一部分“读书”的浅薄体会是:

  一、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季老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他拥有对书籍孜孜不倦的追求,养成了终生读书、常年学习的良好习惯。当今,随着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依赖网络、手机、iPad等电子媒介,却越来越远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为此,像季老那样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无疑是我们摒弃“人浮于事”的当务之急。

  二、合理分配好读书时间。

时间对任何人是一个固定的常量,绝不会厚此薄彼。我们经常抱怨公务繁忙或家庭琐碎等事务缠身,没时间看书,其实只是我们回避问题的托辞和惰性在作怪,关键在于看我们要如何合理分配好读书时间,尽一切可能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必将有所收获,仰望守住属于自己头顶的一片晴朗星空。

  三、培养治学严谨细致的作风。

季老做学问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学习借鉴的。他的学术论文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从事资料的搜集、整理等基础性准备,然后再写出条理化、系统化的提纲,直至立论成稿,最后还要反复校对,不让它出现任何差错。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应如同治学,不断修炼好“严、细、实”的作风。

  四、养成勤奋读书的良好习惯。

书中,季老借用鲁迅先生一篇文章中的一则笑话:一个江湖郎中在集市叫卖治臭虫的妙方,有人出钱买下妙方纸卷,剥开多层外包装后打开一看,妙方只有两个字“勤捉”。一笑之余,颇为耐人寻味,任何事情都是相通的,那就是“业精于勤”。

读《读书与做人》一本好书将会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书带给我们无限的勇气,带给我们奇妙的智慧,带给我们悠远的憧憬。在有限的时间内,一种思想的渗入、一种精神的感染不会终止,当我从文字中走出来的时候,我仿佛成为一位智者了。逝者已去,精神与思想犹存,当放下这本书的时候,我相信有另一本书正在开启,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