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童年与解放 读后感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3.06W

怎么来面对一个真实而具体存在的人呢?(如何超越理论和概念而回到自然状态或人的本身?)——除了一种对事情分析和描述的文明能力之外,人还有一种对整体辨识和洞察的能力,即自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文明能力增加的同时,也往往意味着自然能力的降低或消失。有一天,当我们完全丧失自然能力而只剩下文明能力时,我们将因为失去对整体洞察和辨识的能力,转而丧失对文明的辨识能力。这时,文明会变老,甚至异化而变成对人的压迫和宰制。因此,我们需要自然能力,借此调节文明能力并与之辩证。)

童年与解放 读后感

我们怎么能增加文明能力的同时又继续保有自然能力?——要学习小孩子的无边好奇、无限勇气以及没有偏见的宽容之心,主动地干扰外在事物,使外在事物的秘密一层层地同化与人的认知图式之中。这样我们就可以突破各种文明枷锁,达到思想解放的目的。

成年人怎样学习小孩子的无边好奇和无限勇气呢?——知识是经验的拓展,任何客观知识如果没有经过主观的体验、印证、观察或思辨,这种知识永远不能变成人的一部分。要让知识变成人的一部分,一定要经过主体的转化,知识才会变成经验的一环。因此,真正的知识就是经验的拓展,而教育就是拓展人的经验。经过这种拓展的过程,个人可以将过去那种静态的、分割的、碎裂的经验联结起来,进而建构起更宽广的经验之网。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下,知性才能不断成长,并影响人格的成长,进而让人自由而通达。否则,非主体化的知识,也就是客观化的知识只会造成异化和压迫,这是为什么启蒙的理想会落空的原因。

目前的教育,太偏重文本的教导和传颂。我们都知道,文本是一种套装知识,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文明能力虽然获得提升,但是自然能力却会相对下降,主体的独立和自由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为了维护主体经验的自主,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回到自然和真实的存在之中。只有在这种真实的存在基础上,我们才能得以继续保有自然的认识能力。

在这个意义下,学生们出了文本的`学习之外,一定要多多接触真实的生活,地理课要让学生真正地踩在土地之上和山川河流、社区城镇对话。社会课要让学生进入真正的社会之中,接触工人、农民和平民区。生物课更要让学生摸索真正的自然,感受花草鸟兽的喜悦或惊恐。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和真实生活对话,只有让大家看到也确实听到社会真实的声音,只有在不断对生活整体的接触、摸索和参与的过程之中,人类的自然能力才不会退化,也才能保持对现实/整体生活的洞察和辨识。也只有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得以保有儿童无边的好奇和宽容,进而主动地与外在客观世界对话。

教育要回归自然,让学生能亲身经验自然的生活,借着与自然的共处对话,滋养我们身体的整体感知能力。因此,在教育课程的安排上,除了上述的地理、生物课程之外,像露营、野外求生、户外教学、生态旅游等,都有其非常实质的意义。通过这些安排,慢慢发展人和自然的亲密关系,进而建立人与环境的内在联结。这时,人的存在根基就大大拓展了。他不再是孤独的存在,或不只是和某些人建立一些脆弱的人及联系。只有当我们建立起和自然的永恒关系,只有当我们的双脚踏踏实实地站立在土地上,我们的存在才真正安稳下来。这时,我们不会有恐惧,也不会担心。这样我们才能主动地、无畏地干扰外在事物秩序,进而建立起以主体经验为主轴的知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