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心声》课文赏析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2.24W

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心声》课文赏析,欢迎查看。

《心声》课文赏析
  《心声》课文赏析一

1、双线交织是本文最突出的结构特色:

课文的明线是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学校要上公开课,内容是小说《万卡》,非常喜欢这篇小说的李京京要求朗读课文,遭到老师的拒绝。李京京心里很不服气,他不仅自己努力练习,而且还去纠正被安排朗读的同学的错误。最后公开课时别人怯场,给了李京京一个机会,他终于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借此发泄了心中积郁的块垒。小说的暗线是李京京的家庭,他从小和父母分离,和乡下的爷爷住在一起;后来回到父母的身边,目睹父母时常吵架,而且经常成为父母不和的牺牲品。这样的家庭境遇使他很容易和《万卡》中的小主人公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要朗读《万卡》的原因。所以小说的暗线是推动明线发展的动力。两者存在逻辑层次上的因果关系。

2、两相映衬是本文最精妙的写作手段:

小说以朗读《万卡》为契机,带入情节和人物。万卡和主人公李京京的活动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由朗读《万卡》,带出李京京的家庭和他对爷爷的思念:他不喜欢这个家,总是想念乡下的爷爷。就像可怜的小万卡盼望爷爷接他回家一样,京京也盼着爷爷哪一天来看看他。由万卡的小女伙伴想到妮儿最后朗读时他仿佛和万卡心心相通,现实和小说《万卡》在李京京的心里已经交融了,李京京悲凉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现在读者眼前。

3、浅显通俗是本文最重要的语言风格:

这篇小说的语言十分符合儿童小说儿童化的要求,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没有一句艰深的话,作者就是靠平平常常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催人泪下的伤感故事。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小说的句子以短句为主,三五个字一句的话比比皆是,长句却极少,这也是儿童化的语言表达特点和要求。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描写充满情趣。这样的描写形象生动,让人忍俊不禁。此外,诸如小说中丰富多彩的儿童化的心理描写,逼真细腻,情趣盎然,极有个性和特色。

  《心声》课文赏析二

《心声》是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作品。它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典型的环境烘托,精妙的语言、独特的构思、深刻的主题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绽放出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这篇《心声》的赏析文,其独到的鉴赏角度及剖析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读者去学习。

1、巧妙选取叙述视角。

小说通过对叙事人不同的安排形成不同的叙事视角。叙述人的安排,往往是小说艺术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叙述故事,“我”就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旁观者。“我”似乎目睹了故事情节的整个过程,面对了老师对京京的不公正的对待,同学们对京京的讽刺挖苦,见证了京京的难过、委屈、矛盾、坚毅……我的心里感受,我的思想倾向提醒着读者和感染着读者。我就像是一个天使,又像是一个影子,我时刻与京京相伴,能体会他的痛苦,分享他的快乐,能读懂他的心思,感受他的渴望,理解他的爱憎。“我”的叙述角度,使得文章更显得真实,不仅具备了以第一人称“京京”的身份叙述的感染力,同时又更能引起读者理性的思考,更能突显文章深刻的主题。读者不单单是被京京的苦恼、京京的遭遇在情感上感染着,更主要的是可以沉下心来从社会历史角度去看当今社会比较普遍的这个社会现象,从而深入思考当今教育界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一个人看到一类人,由一件事看穿这件事背后所掩藏着的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虚荣的老师、虚假的公开课对于一个敏感的学生将造成多大的伤害呀!

2、细腻描摹心理活动。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细节描摹。本文成功塑造了李京京、程老师两个典型的主要人物形象,描写方法非常丰富:语言、动作、外貌、心理一应俱全。其中,尤其是对李京京大量地细节地心理描写相当成功,充分展现了京京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造就了小说创作的艺术美。京京对读课文的渴望,对乡下爷爷的思念,对儿时伙伴的想念,对现今不如意的家庭生活的厌倦,对老师不给自己朗读机会的不满,对同学误解的难过,对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万卡的同情和感同身受,还有得到读书机会后的矛盾……大量的精雕细刻的心理描写,都实实在在的拨动着读者的心弦,撞击着读者的心海。儿童小说如此多的心理描写,非常少见。而本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京京。京京就是这样,总是一个人心事重重,似乎周围知心同学极少,倍感孤独。他自尊心强、敏感,容易受伤害,但是,他又非常勇敢、坚强、刚毅,不气馁,不屈服。他孩子气,但是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又使得他比一般孩子懂事、宽容。正是这些心理描写突显了京京的典型的性格。

3、细微语句寓深意。

小说家的许多真实的意图往往就隐含在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中。作者黄培佳就是非常善于将自己对于小说主旨的揭示蕴于文中人物 普通的语言之中的一个小说家。比如:“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言外之意成绩的提高不是靠压堂实现的,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于老师压堂行为的不满,当然,其中所隐含的作者的态度就不言而喻了。“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很显然,言外之意是朗读课文决定因素是感情,不是音色、音质;公开课不应该是虚假的表演,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体的课堂,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同学的教师,应该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舞台的教师,这里的谴责意味是相当浓厚的。“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对呀,只有老师才有资格说这个话。”“要是程老师说:‘不对。’那就是真的错了。京京说的又算个什么呢?”虽说,小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大多崇拜自己的老师,但是如果这个老师平时就是个尊重学生意见,和学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见解的老师,学生会有这种思想吗?这种唯老师独尊、盲目服从和崇拜的现象何时才能真正避免?小说京京话语的分量在这样一个集体里是多么微不足道啊!就是透过这么几句话,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显而易见了。

4、故事情节富波澜。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须在情节的流动过程中完成,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起着决定性作用。凡是优秀的作品,总是善于以出人意料的情节,以突然变换的场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由此形成跌宕美。作者黄培佳对于小说情节的设计更是波澜起伏,匠心独运。

小说四部分其实就是四个场景,四个情节。第一部分写京京喜爱《凡卡》,要求朗读课文遭到老师拒绝,是故事情节的开端,这原本就让人心生一凛;第二部分写京京的伤心和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小树林中的宣泄朗读,是情节的发展的第一个低潮;第三部分他纠正同学朗读中的错误,未被接受反被嘲笑,是情节设置的第二个低潮,给读者山穷水尽之感,胸中充满无尽的压抑。而到了第四部分,情节急转,京京临危受命,读得非常好,程老师临时改变主意,让他把剩下的课文全部读完,这是情节的高潮。读到这里,给读者的感觉就好像瀑布之水直泻涧底又来了个翻身大逆转,溅起浪花朵朵;又像空中雄鹰俯冲到谷地,又来了个回旋上升,直冲霄汉,携起落叶片片……故事情节大起大落、张弛有度,魅力无穷,再加上悬念迭起的情节设计,再一次增强了本文的艺术魅力。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姜峰教授说:“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心灵。”在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们跟随着主人公李京京的情感去体验,感同身受他的苦痛;我们跟随作者的眼光去审视,不难发现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从李京京身上,从程老师身上,我们都能获得一定的启发,获得一些关于为人、关于人生的感悟。黄培佳女士的《心声》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

  《心声》课文句子赏析

1、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

这句话作者用具有童趣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对程老师经常拖堂的一种不满的情绪。这是作者对当前教育现象的一种委婉而含蓄的批判。

2、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的,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这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从侧面写出了李京京的性格,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男孩,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学生。也间接地写出了李京京与万卡有着惊人相似的身世和遭遇,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他心灵上的共鸣,其中一个“缠”极其有力地写出了他对小万卡的形象挥之不去的那种情形,从而表达出了他对小万卡这个角色的喜爱之情。

3、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作者并没有干巴巴地对李京京的心理作太多的描写,而是对他进行逼真传神的动作描写,将李京京的复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自己想竭力做的事情却不能做的难受,有努力争取朗读机会的激动,有一种不受老师重视的失望,有一种欲言又止的无奈。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真实地凸现了只有儿童所独有的特殊的心理。

4、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呀!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要唱歌的嗓子吗?

此句通过李京京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李京京的一颗纯真的童心,表现了李京京想要朗读课文的强烈的渴望,以及他能够把课文念好的无比自信和对程老师这种不公正的做法的控诉!从而体现了他执着、倔强的性格。

5、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全句紧扣“难受”一词,连用两个“难道”,构成一组反问语气强烈的排比句,写出了他对老师的意见和郁积在自己心中的愤怒。

6、“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他满怀真诚地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他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也不是出于妒忌,他是为了寻求感情上的宣泄,可是面对同学的误解和嘲笑,他内心的委屈通过“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的想法形象地表现出来,非常切合孩子的心理,读来令人感动。

7、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的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多么真实而富于夸张的一笔,这正好从侧面表现了李京京的朗读征服了大家,同时也征服了自己,尽管他的嗓子不是那么甜美,却读出了真情实感,可以说,他此时不是用嗓子在读,他是用心在读,万卡的身世遭遇打动了京京的心弦,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他融入了课文,融入了万卡的生活,所以他读得投入,读得忘情,以至于泪珠坠落的声音也令他吓了一大跳。

8、他叹了口气,悄悄地坐了下来。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

这是作者精妙的衬笔。首先,此句属于典型的以动衬静笔法,用赵小桢轻轻的哭声来衬托教室里的寂静,正因为教室里十分寂静才能够听得见赵小桢轻轻的哭泣声。其次,这一句还运用了反衬手法,用她的因怯场而哭泣来衬托李京京在关键时刻的勇敢和沉着的救场行为!同时也说明他的朗读征服了所有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