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考研调查选择考研理由多样化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2.21W

我们在进行考研的调查时,选择考研的同学们理由是有很多多样化的。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调查选择考研理由多样化,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调查选择考研理由多样化

  选择考研理由多样化调查

选择考研的多样理由

在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记者遇到了一些正在紧张备考的考研学子。肖安琪同学的专业是旅游管理,今年跨专业考金融方面的研究生,对于她来说,每天15个小时学习,压力更大一些:“可能金融的就业前景比较好,专业课也不一样,难度差的比较大。”

另一位左胜同学从大一开始就决定要考研了,他说考研就像是重温高三备战高考的模式:“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寝室、教室、食堂,习惯了也就那样。说实话跟高考比,应该说是旗鼓相当。”

不管是考本专业,或者是从基础学科跨向应用学科,还是跨专业考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考研初衷,安徽财经大学的黄朔表示:“感受已经就业、没就业的和那些准备就业的和考过研的相比,考研究生在就业上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本科生现在特别多,大家就业一开始想飞上枝头变凤凰,这是不现实的,大家都要从基层干起,不如有个考研做跳板。”

安徽财经大学的左胜认为学历基本上可以证明个人修养素质:“在本科专业的话,本来教学条件就有局限,学到的东西在社会上用到的并不多,考研可以看得更远一点吧”

在河南大学,记者遇到了紧张备考的一位大四的学生曹阳,他提出希望借考研进行“缓冲”:“因为我现在特别迷茫,没找到实习单位,也不知道我现在到底要干什么。希望能用研究生这几年时间来想一想自己到底要什么。”

同时,由于近两年一些专业就业前景不景气,“红牌预警”专业频出,很多学生把考研当成换专业的新希望。本科学计算机、研究生学金融投资的王帆说,本科时他们班里100个人,有60多个学生选择考研,而其中近半同学选择了跨专业:“高中上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对很多专业都是一知半解的,可能去了之后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跨专业考的利与弊

记者来到了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采访了多位学子。大多数学生认为,考研是找工作的需要,一是单位硬性要求,二是收入也会更高。此外,也有一些人表示,考研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出发,想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继续深造。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受访的12位考生中,有近一半的人都是跨专业考研,而选择跨专业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不喜欢原专业,有的是认为新的专业更加实用或更有兴趣,还有的是因为本科没录上,想在研究生弥补一下遗憾。

记者专门联系了陕西省研招办,工作人员表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正在进行,报名人数处于变化当中,暂时无法提供详细数据,但预计今年的竞争仍然非常激烈。

在吉林,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大四学生卢慈也是其中一员,由于所选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属于热门专业,由此她也觉得有些压力:“一年比一年考研的都多。我们整个系100多人,我身边应该有30多个,包括复读的,去年没考上今年二战,还有那种已经工作了,回来再考。”

卢慈告诉记者,虽然面对更多的竞争,但她还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继续选择大学时所选专业,不愿意跨专业报考:“因为跨专业第一感觉比较难,第二自己的专业毕竟摸索了四年,最开始选择的时候就是因为喜欢,所以还想学本专业。”

对于跨专业报考,今年的确有一大部分考生有这样的选择,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考生认为,无论是从胆量还是从自身的情况,都不适合跨专业考研。安徽省皖西学院大四的贺玉环告诉记者,她胆子小,可不敢跨专业考研。

小贺告诉记者,她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考研报考的是安师大的语文教学专业,她的同学们也都是在文史类专业里选择研究生专业,大多数都没有文跨理的这种报考法。不过小贺也有很大胆的同学是跨文理报考的研究生专业,但是那种辛苦程度和心里压力是外人很难理解的:“我有一个同学他是学旅游管理的,他跨到管理方面了,现在要考高数。但是他不像平时上过高数的人,基础知识都打扎实了。但是他很多基础、公式都看不懂,需要借助网上的一些课程重头再学,比其他的同学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对于这种跨文理报考研究生的做法,小贺直言她不赞成:“我不赞成跨太大。因为就算再多的时间,你相比其他学生来说,心理压力也会更大一点,而且你的优势也不太明显,还不如考自己的专业。”

在职新政:学历含金量提高

今年研究生考试的招生政策有一些新变化,尤其是在职研究生方面。安徽黄山的市民杨建国是黄山市某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今年打算报考在职公共管理的研究生。他告诉记者,他本科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与公共管理类似,现在毕业已经有四五年了:“研究生的学历学习可能对提升我自己的工作上的理论素养,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我们也不论是在哪个岗位上,都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

杨建国说,他特别关注今年考研政策的一些变化,尤其是前期社会上有一些对考研政策的变化的分析,增加了他考研的动力:“总体来讲还是有利有弊,今年取消在职联考,可能纳入国家统一考试,整个来讲考试难度可能相对来说要提高一点;但是整个来讲以后在职研究生转变为非全日制的,学历层次和法律效力方面与全日制基本是相同的,所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杨建国也坦言,除了学历含金量提升对他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是今后可能在职研究生的学费会大幅提升,他想赶上在职研究生低学费的末班车:“今年是最后一年,学费还是比较便宜的,大概是从明年开始,费用就要大幅度提高。”

  考研如何搜集和使用资料

一、考研资料搜集

1、网络来源

考研论坛上经常会有热心人贴出真题,除了考研论坛,还有一些专门的网站会提供专业课真题下载。在网上找真题对于文科的同学很好,因为文科的题目多数是叙述性的文字,在网上发布比较容易,而且有时候还会有热心的网友做出参考答案。

然而对于理工科的同学可能就不方便了,因为真题往往有不少图片,所以导致网上找到的真题往往不是完整的。当然还有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网上找到的真题拿不准真假。在没有亲眼看到纸版真题前心里多少会有点忐忑,所以在网上找真题是下策。

同学也应该好好利用报考学校的BBS,上面都会设有专门的考研版块,同学们可以找相关的院校和专业版块搜集信息。还可以发帖询问,一般都会有热心的师哥师姐给你提供信息,往往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信息也是最为可靠的。

2、联系学长学姐

找学长学姐借复习资料的时候,他们都会比较大度地送给自己的小弟小妹们,尤其是对于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而言,一般在这个时候还处于成功的`喜悦当中,对于学弟学妹们的要求当然是来者不拒,更会主动介绍自己考研的经历以及报考专业的情。这对于考研的同学们来说那真是一举两得。每年毕业前,各大高校都会有跳蚤市场,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逛逛,运气好可以淘到学长学姐用过的考研资料,更能因此认识学长学姐。

如果是跨考的同学,不认识学长学姐,也可以查到学校公布的录取名单,然后进行搜索,利用人人网或其他方式,找到学长学姐,借复习资料。现在这样的信息时代,想找到一个人,应该是不难的。

3、目标院校附近的旧书店和复印店

旧书店里的二手书是最合适的复习资料,已经考上研究生的高年级前辈,他们一定下了很刻苦的努力,所以书上会有笔记和注解,去年的考试重点也会标准,可以说是最好的教材,如果能淘到一套成功前辈的书,可以说是连经验一起买了过来。而且通常所报考专业的参考书是本科生大二大三的课程,二手书店通常会有这些旧教材,书上勾画标注的重点就是你考研的重点。

所以这个时候弄到老师的课件尤其是出题老师的讲课的课件很重要,每个学校每个学院哪门课哪个老师出题,其实基本上变化不会很大,所以可以去复印店购买他的课件还有本科生的期末考试的试卷。

4、联系目标专业的导师

去目标院校的论坛上问问,一般都会问到所报考院校专业这一学期的课表,混进去听几堂课,能大概了解某位老师的学术观点之类,可以趁课间休息的时间跟老师套个近乎,问问哪些书是必看的,一般老师不至于完全把你当空气,这一招如果用好了的话可以说能起到一本万利的效果,别忘了后续的复试有多少考生想联系导师都联系不上呢。很多学校都有各位老师的联系方式,手机号码不一定,但是邮箱一般还是可以拿到。发邮件给要报考的导师,态度诚恳地请教,说明来意,一般导师都会友善地给予指点的。

5、和身边考同一地方的同学多交流

经常跟同学互通有无不仅可以巩固关系,更能在复习资料及专业课的复习上得到帮助。有些同学可能喜欢闭门造车。但就普遍来看,往往是热心分享的同学最后能有不错的结果,保守和封闭对自己是弊大于利的。

6、辅导班的免费讲座

不管你想不想报班,辅导班的免费讲座都是不容错过的选择。辅导班的老师,帮助一届届学生考研,他们对于学生的需求和考研的了解,自然比刚刚开始准备的考生多。免费讲座一般有全年规划、赠送资料等内容。

二、需要搜集的资料

考研备考资料大致有这么几部分:

1、报考院校指定的参考教材,若未指定,则咨询该校师兄师姐或去该校相关论坛(BBS等)获得备考用教材的信息。

2、考研大纲,这是官方发布的唯一对考生复习内容有指导意义的权威材料。它可有效矫正考生复习方向偏差的问题,让复习方向化零为整,提高效率。

3、英语相关材料,包括词汇、翻译、写作、阅读等等各种相关辅导书。

4、政治材料,包括教材、辅导书和一些不错的辅导机构的讲义、习题。

5、历年真题,包括考研各科的历年真题,用于摸索出题模式、做题技巧,演练实战。

6、其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特殊情况,搜集一些有利用价值的讲义材料、总结材料、经验介绍材料、模拟训练材料等。

三、考研资料使用

真题:

1、把握命题风格

因为每年的同一章节往往是由同一位或几位命题人命的题,从而可以藉此洞察他们的命题风格,例如是重能力、重基础、还是重应用,书本知识还是延伸扩展知识等等。如难易程度、考查趋向,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以及是否存在偏、难、怪等现象;

2、明确考试的题型

例如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类型;通过分析真题,就可以分析得到历年考试什么题型最受关注、什么题型最难答等,从而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提请注意,并在实际练习中,有所侧重关注。

3、预测考试范围和考试的高频考点

通过对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些知识点同一个学校隔几年都会考,甚至每年都考。相同专业同档次的学校专业课也会反反复复考。这些反反复复考的知识点就是老师容易出题的地方,需要考生高度重视。

预测题、模拟题:

1、切忌贪多求快

预测题的完成上切忌贪多求快。由于近年来考研大军逐年增加,冲刺期市面上的模拟题可谓鱼龙混杂。考生首先要擦亮眼睛选择优质的预测题来帮助巩固知识点。

其次就是不能贪多求快,不要一口气做完,模拟题买来就想赶紧完成检验自己的知识,打乱了以往的学习规律,其实这是对整个考研备考是很不利的。

模拟题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做一套总结一套,弥补知识点的漏洞、不足,争取每套都有所提高,这才是完成模拟题的最终目的,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不利于知识的吸收。

2、以题为教材

模拟试卷解析题中的许多材料都是命题老师精选的、与最新最热时政相关的,有些模拟题中材料部分的精华内容还会做高亮,因此考生们在题目完成之后可以当教材直接学习、记忆。由于热点时政是各个考研辅导机构老师和真题命题老师同时参考的,因此重要时政背景材料是共享的。考场上涉及时政的真题材料考生们一定在模拟题中见过。

3、视频辅助

随着媒体的高度发达,考研辅导书、预测题试卷中视频的辅助学习更为直观,视频学习可以增加考生感官刺激,多样形式的学习,更利于知识的吸收。

大纲:

1、新旧考纲需对比

建议大家都依照最新的考纲和大纲解析,再对比去年的考纲,把增加、删除或修订的考点整理出来,要做到不遗漏任何一处的变化。

不要机械地归纳,而应该在整理中逐渐领悟考纲新变,同时结合自身的水平,对自己所需的复习进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2、细节变化勿忽略

面对细节变化,我们应首先弄清微调的类别范围。是针对内容,还是体例。是只有表述字句变动,还是数量上的增加。接下来,我们应该注意这种细节变化是单独存在的,还是前后有所呼应。如果在几处细节变化里,能够找到同样的调整逻辑,可能意味着此处考点或考察重点发生了变化。

最后,我们一定要明确细节变化的最终影响,换言之,就是这处变化对于考试的最终影响。帮助自己更好地做出复习上的应对,熟悉考试方向与命题思路。

3、用考纲制定策略,用练习落实考纲

所有的对考纲理解,最终也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看书与练习之中,用练习检测自己的考纲复习状况,找出忽略的、没完全弄懂的,或者理解错误的知识点,让自己的复习效果达到最优。以上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大家应把这一原则充分融入自己的考纲梳理过程之中。

教材:

建议各位考生不要忽略教材的重要性,仍要以课本为中心,熟读课本、背诵名词解释、背诵课后题为复习方略,着重记忆重点章节的相关概念,对课本要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对课后题必须要掌握,很多专业课的题都出自课后题,因此着重提醒各位考生注意课后题,假如没有正确答案,可以联系专业课老师,进行问询。

  考研如何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

一、专业范围选择

(一)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例:某考生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10个专业。对于该考生而言,这10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二)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例:某考生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该一级学科平行的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6个专业。对于该考生而言,这6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三)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不属于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则为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二、硕士类型选择

(一)类型说明

中国提供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供考生进行选择: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

学术型硕士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两种硕士类型均为全国统一考试、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

(二)应试难度说明

1、绝对难度:从初试科目、试卷难度、分数要求三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绝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2、相对难度:从报名绝对人数、报名录取比例、实际录取分数线、复试差额录取比例四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相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三、意向专业选择

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前面两个步骤,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确定是否跨专业考试。

四、意向地区选择

(一)就业原则

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

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工作竞争相对激烈。例如,如果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考生将回到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业,则选择在本省省会读研为更好的选择,既利于人脉积累,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

(二)安家原则

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组建家庭,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

这是读研选择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未来每位研友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并照顾父母。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买房压力大,如北京房价动辄2-4万元每平,成家安定下来相对非常困难;而其他的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相对轻松。例如,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富裕,原则上不建议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杭州作为安家的城市。

(三)经济原则

相比较而言,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固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读研的学费、生活费、其他开销,将远远大于在武汉、成都等其他城市。

(四)一区、二区选择

按照地域原则,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二区,每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分为一区线和二区线。相比较而言,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10分,单科分数线也更低。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递增和招生的结构性转变,考研的总分线也是年年居高不下,让很多学生与成功失之交臂。有鉴于二区省份对于总分线和单科线的要求更低,更加适合不愿意承担考研风险、基础较弱的考生选择。


Tags:考研 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