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集锦八篇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3.22W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集锦八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算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 “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关于百分数,我们已学过那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应用

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 引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百分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 新知探究

问题引入: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1、 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找出题中的条件与问题。

2、 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多)的部分是水的百分之几

3、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巡视,个别指导。

4、 合作交流: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 50 ÷45 ≈ 111%

=5÷45 111%-100%≈11%

≈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5、 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试一试”。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几”的意思是降低的价钱数目占原来价钱的百分之几。

三、 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 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四、练习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第24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百分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很少关注农业中的成数,贸然地与数学知识、课本中的百分数内容联系起来,欠缺知识间的沟通,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特作如下设计:

1.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复习旧知,达到与新知间的贯通。本节课在学习新课之前,设计了三道复习题,其目的是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把分数和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巩固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法。通过复习为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2.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由于有百分数的应用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而是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的有关成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2 1.36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百分之几?

3.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农业收成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有时也可以用另一种表示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成数。

(板书课题:成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索新知

1.成数的意义。

师: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增产两成”“减少一成”等描述,这里的“两成、一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成数。

(1)质疑:什么是成数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3)教师明确: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4)举例说明:“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二成五”就是十分之二点五……

2.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1)课件出示:把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三成 三成五 七成 九成四

(2)小组探讨,找出改写方法。

(3)指名汇报:先把成数改写成十分之几,再改写成百分数。

3.教学例2。(理解成数的含义,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3)节电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4)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板书解题过程:

350×(1-25%)

=350×0.75

=262.5(万千瓦时)

答:今年用电262.5万千瓦时。

师: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掌握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再出示实际问题,很自然地就能把成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百分数问题。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V=1/3Sh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教学例1

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

1、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7--16页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掌握一般方法,学会用常见的几种形式表达。

2.经过多次的求解经历过程,在事实面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是可数的,自然得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自己;而倍数是无法写完全,也就是说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也是自己。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常用方法及常用的几种书写表达形式

教学难点:

完整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答】

根据下面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4×9=36 25×40=100032×7=224

【解答题】

18的因数有哪些?10是哪些数的倍数?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教学:

(1)你还能找出18的因数码?并说出你的找法(要板书)。

(2)小比赛。看谁既快又能完整地把30和36所有因数找出来(基础练习)?

(3)分享冠军经验(介绍方法)。

(4)咱们再来一次寻找32和48的所有因数的比赛(基础练习)?

(5)请你试着把18所有找出的因数表述出来。(如果学生能用常见的两种表达最好;如果不能需要教师的引导)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有可能是乱的):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

(6)通过眼看,自我感觉调整这些因数最好按序排列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按大小顺序):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

(7)做基础练习第2题

【小结】1.寻找的方法

2.能否找全?

2.教学

(1)让学生自己尝试找

(2)有没有发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3)如何表达?

(4)找出3和5的倍数

【小结】1.寻找的方法

2.能否找全?

(三) 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用尽快的速度找出30、36、32和48的所有因数?

2.填空。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32的因数有 48的因数有

3. 5的倍数有: 3的倍数

【提高练习】

1.分别写出17的因数和倍数,再写出28

2.找因数和倍数相同吗?

【拓展练习】数学小知识:了解完全数。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2—3题)

课后反思:

有的学生认为某个数的最小倍数是0倍,因此最小倍数是0。要向学生强调,小学阶段学倍数不涉及到0,因此,某个数的最小倍数应该是它的1倍。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比赛场次这节课借助画图策略和列表策略解决比赛场次问题,但教学的重点策略是从简单入手策略,即当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以退为进,先解决几个简单的同类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解决这些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归纳出一般的原则、方法、规律等,再解决原来较复杂的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国家大事,因此,切合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国乒乓球兵团囊括乒乓球项目的全部冠军,利用情景导入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同时为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提供探索的平台。在设计中要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注重人人参与数学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动手算,并适当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使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赛场次与球队数量之间的关系,会画示意图,会计算比赛场次。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通过小组交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在他人的鼓励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通过观察、推断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3、在谈话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体育锻炼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6、想想算算,练习十三第5~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连续退位减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算:312-2612312-905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笔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6:612-261=

2、提问:怎样列竖式?

3、让学生试着在书上完成。做完后让学生

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计算的。讲解完后学生集体说说计算过程。

4、提问: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指出:像这样从个位起,每一位上的数都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后再减的计算,叫做连续退位减。计算连续退位减,要按照笔算减法的法则,细心计算。还要特别注意,某一位上退了1,到这一位计算时不能忘记已经退了的'1。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第2题,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和验算过程。

2、做练习十三第7题,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然后改正。

指出:笔算减法,有时要连续退位,有时不要连续退位。计算时要注意退位一般要在前一位上记退位点,防止忘记已经退去的1,哪一位上计算不够减,就该从前一位退1。还要注意,够减时就不需要从前一位退1。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5、8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6= 72 8= 72 4=

7 6 = 8 9 = 18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 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xx 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173

684 1386 3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