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心得体会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栏目: 心得体会 / 发布于: / 人气:3.15W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心得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

最近几天被感冒纠缠的昏天暗地的,鼻涕眼泪充斥着每一天。不过还是看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前段时间在网上买的一批书中的一本,刚看了几页,就没有看下去。于是我又拿起了没有看完的《呼兰河传》。有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对比,莫言的书是带着一股肉味的。直接冲击人们的最敏感的器官,总是有一种大多快意的感觉。就好像是在最寒冷的腊八天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之后在来两瓶啤酒那样舒畅。

可是羊肉也不能总吃啊,手里拿着《呼兰河传》,好像拿着一份东北的土豆丝卷饼一样,清爽自然。这部小说是萧红在1940年香港写完的。我看过关于她的电影,那时候的她身体极端不好,在贫困交加中完成了这部清新自然的自传体小说。就像她在尾声说的那样,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呼兰河地区的风俗人情,也浓墨重彩的描写我和爷爷的祖孙情深。同时也描写了下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以及对生的希望和执着。在这里我要说的一个人物就是他们的家的租户冯歪嘴子,他是一个拉磨的,做点粘糕。挣扎的生活着。和村里的王大姑娘生活在一起了,并且有一个孩子,在文中描写的真是凄苦,房子四处漏风,四周的水什么的都已经结冰了,墙根地下的耗子吱知乱跑。孩子只是盖着面口带,孩子一哭,从孩子的嘴里冒出了雪白的白气。后来搬到了草房子里,小孩睡到了草堆上,好像一直喜鹊睡在了窝里。总之,我似乎能感受到那种生活的恶劣情况。后来王大姑娘因为生第二个孩子死了,冯歪嘴子没有颓废下去,一个孩子才四五岁,一个才出生。大家伙都想看他的热闹时候,他没有绝望,因为他看见了自己两个孩子,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的牢牢的。于是他照常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照常的负者他那份责任。到最后他还是没有让人看到笑话,还是顺其自然的活着。也许在他的心中希望总是孩子渐渐长大的脚步中。

文章里也充满着对女性的同情,在那个年代,被汉子打,被婆家打,是再正常不过的。老胡家的两个孙媳妇,大的聪明灵力,有一手好女红,这也逃不逃被男人打的命运。可是她还是很满意,用她的话说,女人啊,哪有不被汉子打的。到时候还得该做饭,做饭;该干活,干活。她努力的伺候着家里的每一个人。也很孝顺,在给小孙媳妇治病的时候,偷偷的切下一块好肉,给几个月没有尝荤腥的奶奶婆婆做了一碗嘎达汤。最后在看这妯娌小孙媳妇被这家人活活的折磨死了,也跟人跑了。她真的心寒了,不跑在这个家里同样是等死。

在说说可怜的小孙媳妇。她卑贱的有没有名字,都叫她小团圆媳妇,比作者大几岁,还是个孩子,才12。八岁就被老胡家用八两银子买来做媳妇,12岁接近胡家,也开始了了悲惨而屈辱的短暂一生,她本是一个脸膛黑黑,爱说爱笑的孩子。在胡家一段时间,变得脸黄黄的。天天从他们家里传来凄惨的哭声。这下婆婆找到一个撒气同了,自己把碗打碎了。抓过小团圆媳妇就一顿毒打:自己卡摔了,把小媳妇也要打一顿。是不是把媳妇掉在房梁上打,没有啥过错,用她的话就是,给她一个下马威。以后好听话,孩子的练越来越瘦,不吃不喝,闹起来病。在东北都流行跳神,跳过无数次的神,吃过很多的偏方,都不见效。最后最惨的是,把孩子当众扒的一丝不挂,放在开水里洗澡。孩子痛苦的昏了过去,醒了之后,在继续按在装满开水的大岗里洗澡。这哪里是洗澡,分明就和地狱的下油锅差不多。孩子在那个夜晚死了,找张铺盖卷雇几个人挖个坑就埋了。女性的凄苦在作者的笔下描绘的令人心碎。

鲁迅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了中国人的看客心里,也提到了中国人对苦难的麻木不仁,人们就爱热闹,越出乱,才越好看。在这里,我也看到了那个地方人的一种围观,热闹的心里。那个年代的人们是不分地域性,因为他们都是那个苦难中国的苦难中国人。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戏,人们凑热闹,去看看,无可厚非。可是对于人家来了团圆媳妇,一对对的跳到墙里去看,看谁家死个人,糟了不幸。更是好像有什么大戏的。争先恐后的,有点说出来不好了。在中国,那也许是成为了一种习俗。不幸的人表演的更加不幸,看的人到是有的笑的,有的沉默的,心慈的,拽其衣角边来擦擦眼泪。极大的满足了人的各种情绪的表达。

萧红此书也许是写给自己的,我想也是写给所有想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历史总是呈现给我们血淋林的带着耻辱的画面,所有的一本本书拼接出一个上世纪的苦难中国,尤其是那个被日本沦陷多年的苦难东北。我的家在松花江畔,是的,我的家也在松花江畔。同为东北人,虽然时空相隔,怎能不了解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描述的画面里,我还能看到我的童年,也能看到那寒冷的东北带给人的永远是最酷的严寒。在苦难中,我又看到了你伏案奋笔疾书的样子。最后也没有叶落归根,两年之后,你病逝在香港。那屡香魂也飞到了呼兰河上空,看看曾经的家,看看故乡的人。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2

《呼兰河传》从第一眼就给我展现了一种全新的风貌,它与我平常读的书截然不一样。以前读的书再怎样悲伤也不像它所描绘的那样荒凉,再怎样荒凉也不像它描述的那样死寂。生活在呼兰河的人们,是彻彻底底的杯具。

我为萧红笔下的人物感到悲哀。他们每一天忙忙碌碌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成不变,没有色彩和花样,仅有脆弱和枯槁。那里的人是如此的冷漠,应对他们好比应对一堵厚墙。他们一生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可那样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萧红的童年是灰暗的,她身边的人一个个像被抽去灵魂的木偶,早已对生活麻木了。他们固执而又愚昧,唯一不一样的仅有萧红的祖父。祖父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从来没有绝望过,成天开开心心的,并且他还保留了一颗童心,萧红每次调皮地做“恶作剧”,祖父发现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和萧红一齐哈哈大笑。如果换作别人,恐怕早已把萧红教训一顿了。所以,萧红算是幸运的,她有一个令她骄傲的爷爷,关于祖父的记忆是她极少有的幸福回忆。

比起萧红,我们不知要幸福多少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喝玩乐无一不全,时常还能得到零花钱,城市里有好多公园,里面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五花八门、妙趣横生,和那灰头土脸、死气沉沉的呼兰河没法比。此刻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呼兰河传》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描述了作者萧红童年时代的人间冷暖,萧红用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看待这个世界,我们能够听见萧红在哭泣,在呐喊,在试图唤醒人们的心灵……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3

这几天天我读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书里讲了好多萧红和祖父有趣的故事。

我记得这本书里有一段特别有趣的故事,讲了萧红与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如:萧红在后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却浑然不知,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从这能看出祖父非常疼爱萧红。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在那个大坑里淹死过许多人、猪、狗、猫、马。那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没有说把这个坑填平。

在那个年代,人们不管多么善良,心里也有那些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和土方法。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非常好的。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越来越沉重。在结尾的时候,萧红写了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的主人也不见了,让我读了,觉得更加难过、悲伤。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4

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这就是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腐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小团圆媳妇刚来胡家的时候只有十二岁,因为长得较高,怕别人说她谎报年龄,便说是十四岁,但尽管如此,人们还说她有意隐瞒。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们便说她大大咧咧,一点没有媳妇的样子。不久她的婆婆时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说是可以让她更懂事听话;还认为她身上有病有鬼,于是用尽了各种迷信办法:请“云游真人”抽贴、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开水中煮……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无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绪欢快起来是在祖父出场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园尽情玩耍。锄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皆描写得妙趣横生,意兴盎然。这一幕幕,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竟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美丽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

读这本书时,愉悦伴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很庆幸那只是萧的童年。但,这是无法逃避的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5

进入大学,在闲暇时光,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最开始时,并没有感觉它有多好看。等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觉得它越来越精彩精彩。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极力想表现孩童眼中未知而灿烂的世界,她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刻骨的忧伤,笔下的人物和风景无不带着一种忧郁的美。她这样写请神的鼓声:“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的难舍。”而她眼里秋天的后园是这样一番景象:“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作者笔下的人物有着凄哀的命运,原本天真活拨的小团圆媳妇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围观的人都抱着猎奇的心态,从未有人对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头;有二伯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害怕死后没有人为他送行,成为孤魂野鬼;冯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妇却早早的离去,剩下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

萧红静静的叙述着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这种平静带给人不安和绝望的心态,故意去压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给人无尽的伤感。其实令人伤心的不仅仅是这些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更让人苦闷的是他们周围那些人的冷酷无情,在这些人的举动中我们看不到怜悯的存在。小团圆媳妇被热水浇头,浇一次昏一次,却没有人去阻止这种暴行,而是围在旁边看热闹。这场景让我不自觉的想起那让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一幕:一群中国人在木然的观看自己同胞被处死的电影。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兰河城里的人早已见惯了贫苦百姓们颠沛流离的命运,于是他们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殆尽了。关于冯歪嘴子的故事就更令人伤心,大家得知他成家之后,不但不关心他如何养活一家人,反而热衷于寻觅他自杀的蛛丝马迹,在他床上发现一根绳头,便有人传言他要上吊,他新买了一把菜刀,很快他要自刎的消息就传开了。看到这里我非常怀念沈从文笔下温暖的湘西风情,那里的人们似乎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而不像萧红笔下的人们如此的冷漠和残忍。

我想是萧红本身的命运造就了她作品中的这些人物,一部优秀的作品总能够体现作者的心怀,一个历经艰难困苦的人,即使写欢乐也必然将其镀上一层沧桑。萧红一生经历的尽是破碎的感情,来到香港的时候,心中大概还在介怀那些悲苦无依的年年岁岁。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种心绪,写出的当然是苍凉的作品。

萧红借着这些人物写出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她含着眼泪在唱属于自己的歌。她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孤寂的心境:“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这句话暗合李后主“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慨,一个是漂泊女子,一个是亡国之君,这悲凉千载不灭。

在小说中,萧红写到:“大人总喜欢在孩子的身上去触时间。”在香港的时候她已经疾病缠身,大概也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才想要用一个孩童的口吻来触碰那被时光的洪流冲得老远的童年岁月,尽管并不美满,但比起飘零的壮年时代,总还是有那么些值得回味的东西。她笔下的“我”是纯真可爱的,有那么一段让人至今难忘,就是祖父将落井的鸭子烤来吃,“我”以为只有落井的鸭子才能裹在黄泥里,于是费尽力气想要把鸭子赶到井里去,即使祖父同意烧活鸭子来吃“我”也不愿意。一个心智未开,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禁不住想抱起来亲一下那粉扑扑的脸蛋。

这部《呼兰河传》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同样是回忆童年,同样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它们有着许许多多的共同点,但是萧红的文字更显凄凉,给人一种孤独幻灭的痛楚,这种带着一点病态的艺术美感,是《城南旧事》所无法比拟的。

读完这部小说,我又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序言,他用他的文字祭奠了年仅32岁便孤独在异乡逝去的萧红。据说萧红的遗言是:“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想想她的生平,我们就不难理解漂泊者萧红在文字中透出的凄凉和幽怨。

世间难得才女萧红,凄凉孤苦半生愁。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6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所著。“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矛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萧红以自己小时候的回忆为线索,写成了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小说。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萧红的一本自传,更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她所看到的呼兰河的风土人情。萧红用精湛的笔法再现从前呼兰河的情景,勾勒出了一个个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描绘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使我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其中。读到萧红儿时和她祖父的趣事,我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但读到小团圆媳妇被婆婆害死,我的心如同针扎一般痛。等我在书中读到曾经学过的课文片段,如《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时,更是激动不已,使我每时每刻都期待着未知的惊喜。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片段便是萧红儿时和她的祖父在园子里玩耍的情景。她一会儿吃黄瓜,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又去捉蚂蚱……五月玫瑰花开,她摘了一大堆玫瑰花,插在祖父的草帽上,逗的一家人和祖父都哈哈大笑,我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大笑起来。这样天真可爱的童年趣事,怎能让人不喜爱呢?

而读到第五章小团圆媳妇被婆婆虐待时,我真是气愤极了!小团圆媳妇才12岁,跟我一样大,就做了童养媳,每天被婆婆虐待。她的婆婆对家里的牲口都不舍得打,却唯独对小团圆媳妇毫不留情,每天打八场骂三场,还美其名曰“不打成不了好人”。最后小团圆媳妇得了病,婆婆还把她活活折磨致死。我非常庆幸自己现在生活在和平民主的时代,庆幸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呼兰河传》带给了我许多,我阅读了它文字的优美,也领略了它深刻的含义。珍惜当下。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7

在那遥远的呼兰小城,住着小萧红和她的祖父。

祖父给了童年的萧红许多温暖。萧红幼年丧母,得不到继母的欢心,父亲持家很严厉,祖母是缺乏爱心的人。幼小的萧红借以庇护的,只有她的祖父。小萧红和祖父在他家的园子里,度过了许多轻松愉快的时光。祖父也经常给她念诗,使她得到了启蒙,小萧红因此很快乐。遇上掉井的小猪或鸭子,祖父总会要了来,烧了给她吃。作品中,温暖可爱的词句处处可见: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面,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祖父戴大草帽,我戴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

《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境遇是悲凉的,叫人同情。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只有十二岁大。做婆婆的认为她“太大方”,不像个媳妇,所以成天成夜地打她,还觉得自己“做得很对”。文中提到:

气得想要打人了,打鸡呢,怕鸡下不出蛋来,打狗呢怕狗跑掉,打猪呢怕猪掉了体重。还是打她吧,她又不会下蛋,掉一两斤也不要紧。

在婆婆看来,小团圆媳妇都不如鸡、狗和猪呢!而邻居们充当看客,所有人都觉得这很正常。

可怕的还不只这些!那婆婆一有气就打团圆媳妇,把她打出了病,最后用开水烫的方法,来给她“治”病。围观的群众不但不认为残忍,还帮着婆婆把小团圆媳妇按进水里,以至于小团圆媳妇当天晚上被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最后被活生生地烫死了。

“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本是一个美好又健康的小姑娘,就这样活生生地被“送回老家去了”。而小团圆的婆婆也可怜,她只是“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生活”的一个牺牲者。当时的人们是多么愚昧和麻木啊,这一切又是多么残忍又悲凉。

合上书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彼时的呼兰城是刻板、单调又寂寞的,一切都按照几千年来的传统去做,没有一点改变,这是多么的可悲。幸好,此时的我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年代,现在的美好生活,值得我去好好珍惜!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8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萧红写的《呼兰河传》,便沉醉在这本书中了,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呼兰河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夹杂着悲凉。这里有东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被当地愚昧和无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里卖麻花、粉房里挂粉条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洁癖的祖母,更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种地。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童真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童年在作者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

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9

《呼兰河传》更像一部自传,萧红回忆着出生小城的每条街每间商店,自家的每间屋子每个摆设,当然还有那些人那些事,好的坏的,不好的不坏的,好的不见得怎样优美,坏的也不会有多可恶,总是命当如此,哭也由不得人,笑也由不得人。东大街的泥坑,陷了多少次马,也没有人说要去填;漏粉人家的草房歪得一塌糊涂,也没见人说要去修;七月十五呼兰河上的水灯慢慢向下游漂,漂着漂着就灭了一盏;邻家人的歌声,像一朵红花开在墙头上,越是鲜明,就越觉得荒凉。竟是生也由不得人,死也由不得人。

萧红的文字,总是无止尽地沉落下坠,看着让人又喜欢又心疼。这样的女子纤细敏感偏偏缺少足够的爱,她童年时,母亲父亲都不喜她,唯一亲厚的爷爷没有多久也去世了,当诺大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人,她却还有一生的路要走,而这一生,荆棘满路,无人相伴,究竟要怎么走。

满篇满纸,都是回忆,满眼满心,都是萧索。这书不该看的,看了要有心魔。佛家说,你若望向深渊,深渊也会回望你,我只怕,萧红她已在深渊。芸芸众生,各有自己的无奈挣扎,保不准什么时候一个念头就放任自己坠落,跌进无边黑暗里,永远永远都不想醒来。而我绝对不能这样,我连那个崖边都不可以靠近。一切脆弱,就只在今夜。

但,蚀出的大坑,可以填上;松动的围墙,可以修补;悲凉的人生,却有什么方法补救?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0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这本书讲述了呼兰河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回忆式的笔调表达了对旧中国扭曲人性的强烈控诉。

《呼兰河传》共有七章。第一章描述了呼兰河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人情,重点描写了那个给人们带来灾害和热闹的大水坑,以及旁边的扎彩铺、染缸房等多处风俗景观。第二章谢了人们的各种盛举:跳大神、放河灯等等,表现了呼兰河这个地方的风俗。第三章写了萧红那美丽快乐的童年和她那有金子般童心的祖父和那有着美丽风景的后花园。第四章写了院中那些养猪的、漏粉的人的贫困、凄清的生活。第五章说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团圆媳妇(童养媳)被活活折腾死的悲惨而荒.唐的故事。第六章写了一个以偷盗为生、贫困、可爱又可怜的乡下老头---有二伯的生活。第七章则写了王大姐不守妇道私嫁磨倌儿而被人们的流言蜚语吞没的故事,和磨倌儿在丧妻的情况下仍顽强生活的励人故事。

《呼兰河传》给我了很大的震撼,尤其在第五章和第七章。第五章那可怜的小团圆媳妇!旧社会居然那么可怕!一个好好的小团圆媳妇被她的婆婆折磨成了那样!旧社会害人不浅啊!第七章让我体会到了那“唾沫星子淹死人”的社会,人的流言蜚语居然有那么大的作用!使人不假思索就相信它!

《呼兰河传》一本让我难忘的书!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1

《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所写的一本侧面感谢祖父的书,她以轻松自然的笔调写了自己童年的事情。

萧红小的时候家里有重男轻女的习惯,所有的亲人当中,只有祖父一个人疼她,她童年的玩伴也只有祖父一个人。所以,萧红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她和祖父之间发生的事,而对其它事情几乎只是一笔带过,在萧红心中,也许永远记住这些事,就是对祖父表达感恩的最好行动吧。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要学会如何感恩父母,感恩亲情。有时,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能表达感激之情,也能让父母欣慰,因为她们需要的回报很小,就是要让我们从小学会感恩。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2

《呼兰河传》这本书故事情节很普通,主要讲了发生在乡下的事情,发生在呼兰河这个小镇上的有趣事情,大概人物有:作者、祖父、团圆媳妇、有二爷、冯歪嘴子和老厨子,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个故事:作者喜欢吃,有一次,一户人家的一头小猪乱跑掉进井里了,大伙把小猪抬上来的时侯,小猪已经死了,祖父立即拿了钱,买了这头小猪,回家以后,祖父把小猪贴了泥,放到了坑灶上烧过了一会儿,便可以吃。有一次,一只鸭子又掉井了,因为鸭子比猪更好吃,所以作者要把鸭子赶井里去,被作者的祖父给看见并阻止了。

这个故事就透露了作者天真无邪的心和热爱乡村生活,思念乡村生活,也告诉了我们作者小时侯发生在呼兰河镇上的有趣故事,这本书比较独特,它虽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全书共七章各自都有特点,但是又是一个整体。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3

近期我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

萧红,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2号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的一个封建地主管理家庭。因其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被称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一声命途多舛,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曾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和生活窘迫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因此,萧红才能深刻体会到底层人民的艰辛和无奈,并自觉的以平民和女性的视角来写作。

1940年,客居香港期间,她创作了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着是一部奇异而独特的书,以抒情的笔调、散文化的结构、诗话的语言以及直率朴拙的情趣共同构成了令人痴迷的"萧红体"。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茅盾先生曾评价道:《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有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中的一些章节由于描述精彩、抒情优美,曾被节选入课本,如《火烧云》《祖父的园子》等。

我很喜欢《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4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作者萧红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民国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小说从头至尾充满了悲伤的人、悲伤的故事和悲伤的情绪。正如小说中所说:“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苍凉,幽眇,真不知今生何世。”小说中的呼兰河有着诗一般的平静和质朴,在这个平静质朴的小城里“我”、有二伯、冯歪嘴子和小团圆媳妇等任务却上演了一个个悲伤的故事。小说中最让我悲伤不已的故事就是小团圆媳妇之死。一个十二岁的女孩,本该在家里和父母撒娇,却千里迢迢来当童养媳。因为她生性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婆婆一天打她八顿,有时还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她,还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脚心。不仅如此,婆婆还三番五次地通过跳大神、请狐仙来折磨她,最后将她折磨致死。其间各色人等的愚昧和麻木真是让我如坐针毡。正如萧红在书中所说:“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

小说中唯一的亮色来自于祖父。这位祖父经常藏孩子们的帽子,而且每次都故意藏在同一个地方,让孩子们来找。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诗,经常和“我”在后院里玩耍,一起笑个不停。然而这无拘无束的欢乐只是呼兰河巨大悲伤的一个衬托。正如书中所说:“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可见,年老的祖父即使再慈祥,也终究难逃这悲凉的结局,他带给“我”的温暖终将被悲伤取代。

文笔优美却悲伤异常,小城幽静却生活着一群麻木愚昧的人,这样的搭配所带来的悲剧意味,正是《呼兰河传》的独特魅力。放眼作者萧红所生活的时代,如同鲁迅先生一样,她并不只是在描写小城呼兰河的悲剧,她更是在揭示民国初年的整个中国社会的悲剧。呼兰河居民病态的国民灵魂正如同小说中的“大泥坑”,既让他们深受其苦又让他们心安理得,不填平这精神上的“大泥坑”,悲剧就永远不会结束!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5

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这本书的情节十分精彩。萧红写了她的故乡:呼兰河。

80多年前在东北的呼兰河边住着许多村民,这些村民没有意义地活着,生活平平淡淡,普通普通。但在这个村庄里住着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萧红,小姑娘生活十分快乐,萧红童年时和祖父在后院里生活、劳动。祖父种地,萧红在挖泥土,生活十分快乐。但不久萧红却被卖给了别人家做妻子,她还会被婆婆打骂。没多久,萧红就死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萧红的死亡不单只是婆婆婆婆的残忍,还因为呼兰河人民的生活态度。

这篇课文来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本文叙述了作者儿时的家有一个花园,作者和她的祖父整天都在那里转,祖父铲地,作者不会铲,就趴在地上用锄头乱捣一通。作者把水洒上天,装做下雨……还有许多事,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童年时代的天真和活泼。

我也有我的快乐,那是我童年记忆中在老屋的一段回忆。我的老屋坐落在学宫旁边,每天早晨我都去学宫里的眼镜池喂鱼,那里老婆婆也很欢迎我,直到现在那老婆婆见到我还是问寒问暖的,其关心程度决不比以前少一点点。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真的很美

Tags:呼兰河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