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演讲稿

教师交流讲话稿

栏目: 演讲稿 / 发布于: / 人气:5.81K

今天有幸能跟在座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我们学校开展经典积累即课外古典文学阅读的情况,我很高兴。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来谈谈我们的措施方法和经验教训。

教师交流讲话稿

一、 学生的情况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读书的侧重一定是不同的,所以虽然我原来的老师会给开具一些应读书目的书单,但我也只是选几本自己有兴趣的读,没兴趣的书别人再说好看,我也总是买了却读不了几页便扔在一旁了,而且到现在我也并不觉得少读几本名著是一种人生缺憾。所以我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过担忧,毕竟我也是从那个时期过来的,而且初中也是在一所普通校学习的,当时的阅读量也不大。不过是凭着兴趣把金庸的武侠小说看全了,也涉猎了极少一部分世界名著。但教书没多久,我就发现现在的学生和我那会儿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他们其实也有读书的兴趣,只不过大多数更喜欢科幻穿越类的小说。这本来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他们买书的地点往往是停靠在路边的某一辆横七竖八摆满盗版书的三轮板车。里面的书刊往往都没有正式发行过,内容难以保障。有些就是包裹着奇幻的外衣,内里却有很多过分渲染的暴力和色情内容,我曾没收过几本,翻了两眼,不过是一种自大的幻想,实在没有丝毫价值可言。即便是有一些属于有正规发行的书籍,也是盗版的粗制滥造错别字、病句连篇,对于本身语文水平就有限的初中生来说,绝对不属于开卷有益的那类书。

当然,这还属于有阅读习惯的学生。更多的学生由于生长在网络时代,从小最中意的玩具、最忠实的朋友都是电脑。网络游戏占据了学生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虽然还没有到嗜网成瘾的地步,不过在上学、课间和放学路上跟同学讨论的话题里,网络游戏也一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现在的网络交流居然都渐渐摆脱了文字而改用语音了,所以学生连最基本的拼音和字形都不用顾忌,更不用说完整的句法段落了。加上有些家庭也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学生难以养成读书习惯也是情理之中的。

简而言之一句话,我们学校每班除了三五个学生有比较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外,多数学生对教科书之外的书是懒于染指的。当然,这是乐观的说法,其实如果不是强迫,学生对于教科书更是没有兴趣读。那么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才能让他们踏下心读一些有益的书,甚至是半懂不懂的古典文学呢?这一直是我们学校语文组成员思考的问题。

二、 曾经的尝试和如今的措施

为了让学生能够读一些课外经典,我们曾经尝试过多种方式。也让学生尝试自读《西游记》,然后在课上与学生一起探究其中所隐藏的奥秘,让学生更有兴趣继续读下去。然而《西游记》原文的艰深程度让从小看动画片《西游记》的学生望而生畏,而且前几回的实际内容与动画片出入很大,失去了熟悉的参照,这让几乎没有跳读能力和古文基础的学生硬着头皮读了两三回后就纷纷开始放弃,最多的也就是读到十二、三回唐僧故事结束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现在,我们不但有提高学生在经典文化积累方面的水平,促进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的任务,而且中考内容的改革也督促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这方面有所行动。所以有了前车之鉴,和当下的挑战,本学期我们在制定学生经典阅读积累的方案时就更有的放矢了。我们确定了从两个方面抓经典阅读积累,一是名著的阅读与欣赏,二是古诗文的鉴赏与背诵。我今天主要说我们学校是如何开展学生的名著阅读活动这一方面,只在最后提及一下古诗文的鉴赏与背诵。不论是名著阅读还是诗词背诵,我们都以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为依据展开。在初一,我们首先确定了相对于神怪小说《西游记》更容易阅读的《水浒传》作为阅读书目。从后来的调查反馈来看,学生普遍表示《水浒传》要比《西游记》容易看懂,虽然也有一些地方不能轻松理解,但是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及人物的语言情感还是可以比较准确的把握的。而且《水浒传》的电视剧版本比动画片版本要著名得多,里面的对话本就是半文半白,学生以电视剧做参照,也就比较理解原文的内容了。其次,我们没有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丛书系列中的《水浒传》,而是让全年级统一从网上订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绿皮的《水浒传》。选择这一版本的原因有二,一是这一版本有很多必要的书下注解,方便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二是摆脱删减版的人为痕迹,培养学生读原著的习惯。这样我们就做到年级一致,完全忠于原文,也让学生感受正版书的魅力所在,甚至可以说是为学生的家庭书架做了一个值得留存书籍的奠基。同时我们放弃了进行全文阅读的奢望,改为阅读经典章回。经过年级组老师的探讨,我们将三山聚义作为故事的节点,舍弃后面招安和征方腊的内容,再从前面的回目中选择了17个有重点人物出场或者有经典情节故事的章回让学生进行阅读。100回的《水浒传》缩减到只读17回,正好这学期每周读一章(每一个章回有6000多字),到期末考试前读完,这样的进度要求让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而对于这17回之间的故事,则由老师每周在课上进行简单的串联过渡,让学生大体明白从自己本周读的章节到下周读的章节之间又发生了哪些事,人物的命运经过了怎样的起伏波动。也是通过老师的串讲,所留的悬念,让学生对水浒原文更有兴趣,以期促进更多的人去读原著。

三、 检查的方式和成果的`展现

既然是要求学生读书,自然要有检查的方式和成果的展示,而展示的方式又跟读书的方案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这次对于如何展现学生的读书成果我们也很是动了一番脑筋。曾经我们为了让学生愿意读书,每学期会提供给学生四五本书的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的一本去读,也就自然形成了同读一本书的几个小组,再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其中一组的同学派代表介绍自己组所读的书籍,以及小组的读书进度和对于书中内容的一些看法。这样就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读书成果,也让其他组的同学间接了解了那本书的内容,算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方式。不过学生在多快好省方面是相当聪明的,他们会把任务推给组中的好学生,而自己落得逍遥自在。而且这个任务甚至都不是读书任务,而是搜集整理任务。因为要求读的都是举世闻名的著作,所以有关于那些书的内容简介、观后感悟和问题思考在网上早已俯拾皆是。本来是想让学生能够有一点时间远离网络,静心读书,结果反而让学生更有理由亲近电脑,网上漫游了。学生虽然知道了有这么一本名著,也约略知道了些故事梗概,甚至对其中应有的感悟有了一些认识,然而这些都不足以取代自己去阅读所得到的收获。

所以这回我们选择了更贴近阅读本质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阅读质量。首先是在串联故事的课上先给同学时间,让学生来复述本周所读的故事内容,要求是将原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细节讲的越多越好,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进行补充。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学生用从网上找来故事梗概进行简单复述,也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原文内容。从检查的效果来看,初一的学生在复述的时候会有离不开书的现象,即使不看书也脱离不了背的痕迹,而且对于其中一些细节,尤其是人物的语言难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比如在杨志卖刀一段,书中原文是:“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在这一段里有两处学生在复述时出现困难,首先多数学生不知道大虫就是老虎在古时的称谓(其实不讲解,等看到武松打虎的章回,学生也就明白了),所以在复述时也只能直接说大虫。其次是“快躲了”和“好作怪”极少有人能够转化成“快跑、快闪”和“瞎说、胡说八道、忽悠起哄”等现代词语。但也正是这些特点可以让老师很容易判断,学生是通过读原文复述故事还是从网上下载的故事梗概进行复述。

其次是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尝试着像说书人一样讲故事给同学。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把需要讲的故事提前全文转化成现代语言,写成稿子,再将之表演出来。在讲的过程中暴露了许多学生的短板,比如面对众人的紧张,语言的零碎惯语过多,缺少表演成分等等。但这对于学生的要求本就是更进了一步,所以也不强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发挥展示的平台。

最后是定期,以一到两个月为期做一次手抄报。内容都取材于《水浒传》,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已读文章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然后全年级进行手抄报评比,并将优秀的手抄报张贴在学生大厅的黑板上以示表扬。

四、 经验和不足

古典文学相对于我们这类中学的学生来说仍然属于佶屈聱牙的一种文体,即便《水浒传》早就被写白话小说的第一人鲁迅先生认为“已经精彩的运用白话了”,但对于学生来说不论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还是古典的白话章回小说,仍旧有很多内容难以在通读时明确理解。所以读法的指导和内容的讲解是让学生能够读下去的必要辅助。我们这回在选材和读法指导上就是选用的跳读法,17回的推荐章节相对于120回的全本《水浒传》是一种跳读,告诉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略去书中众多的诗句只读故事情节也是一种跳读,甚至让学生在读不动的时候快速掠过,继续往下读仍旧是一种跳读。当然也要向学生明确那些内容被跳过的原因以及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够不跳读的读完全本书的期待。在这样的读法指导下,多数学生能够比较自觉的将《水浒传》读下去。而对于内容的讲解,主要依靠老师对故事的串讲和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复述时出现的问题两个方面,这也是让学生有兴趣读下去的因素之一。

忘了哪位大家说的,好的习惯所带来的好处往往超出想培养这一习惯时的初衷。同样,基于期望学生在经典文化积累方面有所进步的名著阅读活动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生在经典文化积累上的进步,同时在阅读技巧、阅读水平甚至是写作水平(改编成以自己的语言风格讲故事)等方面均会有所提高。从这一方面来讲花一点儿课上的时间来帮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还是很值得的。

当然,有收获就会有遗憾。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制定的经典文化积累方案最大的不足其实也是优势本身,就是跳读法的运用。故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跳读的过程中被破坏,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节出现在第七章中,然而要讲这个故事显然需要第六章到达大相国寺的前情交代。但由于没要求学生读第六章,所以学生在改写片段时就出现了事件没有前因的问题。可见跳读法的运用还是需要再商榷再琢磨的。

其次就是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在我看来是目前我看到的最好的版本,但却不是学生认为最好的。相反他们倒是对同样是人民文学出版的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系列中的《水浒传》版本更有兴趣。我研究了一下,课外阅读版内容删改幅度较大,在忠实原意的基础上将很多暴力情节和诗句全都删减了,大大降低了学生读文言白话的难度,确实更方便学生阅读。所以两者可说各有利弊,我现在觉得对于文言水平略高的学生还是应该看全本,但如果想普及的更好,可能还要依赖于课外阅读系列。

最后一点也是教师最难以避免的一点就是:这本书毕竟不是学生自主选择愿意读的,而是教师强迫读的。而这一不足造成的缺憾是一系列的,第一点就是大多数学生读《水浒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那其实就跟学生只读教科书的悲哀如出一辙了。第二点也是因为他们把读《水浒传》当做一种作业,所以课外书占据的时间不是学生的游戏时间,而是其他科的课堂时间甚至是作业时间。虽然这不是一种普遍行为,但我仍旧收到了不少投诉,例如上某科课时在底下看《水浒传》或者没交作业的原因是看《水浒传》看的太晚了。有可能只是个别学生为自己不写作业的借口,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读书对部分学生来说是负担。所以第三点就是因为是个负担,好逸恶劳解脱负担是人之常情,所以真正读书的人还是会越来越少的。

虽然有种种的不如意,不过这一方案仍旧是近两年我们探索出相对可行的也是在学生中效果最好的一次。而且要想从根本改变强迫的特点也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就是绝不会把读书当做一种爱好的这一类学生。况且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可以达到的。只能说给学生创造一个读书的平台,推荐几本学生时代值得一读的好书,剩下的由得学生自由发挥去吧。读几本书容易,养成读书习惯不易,且教且珍惜。

五、 古诗文的鉴赏与背诵

最后简单地说一下有关于另一方面:古诗文的鉴赏与背诵。方式比较简单,就是从课程标准中摘选10篇篇幅适中的诗文,连同解释和大意翻译印发给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督促学生扩大诗文阅读,并争取将10篇名家诗文背诵下来。开展一次诗歌背诵比赛,以抽签的方式进行参与考察,并给予小奖品以示鼓励。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Tags:讲话稿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