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演讲稿

教研活动会议校长讲话稿范文

栏目: 演讲稿 / 发布于: / 人气:2.53W

在学校举办的教研活动上,校长都为老师们准备了哪些讲话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教研活动校长讲话稿,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教研活动会议校长讲话稿范文

  教研活动校长讲话稿篇一

老师们,大家好!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主阵地,语文教研组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每周定期开展活动,力求做到每次活动有准备,有成效。我们今后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了活动。

一、不断学习,吸收新思想,开拓视野。

1、继续加强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讨论、交流,教研组全体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立足教育。一开学,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让老师能更好的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我们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和案例评比,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平时正常开展备课组活动,师徒结对活动,每位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的公开课、研讨课,积极听课、思考,努力做到跨学科听课,通过上课、评课、听课,努力提高了教学水平。

2、利用光盘,学习特级教师的报告。本学年,我们全体任课教师听取了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教授的报告“新理念、新教材、新策略”,对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生是主体”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还分二次学习了窦桂梅报告《为生命奠基》。她讲到了语文教改的三个方面: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听了她的报告,我们语文老师都深有同感,那就是教材是载体,作为语文老师,要通过这个载体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语文老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教师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师要引领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

二、充分进行研讨,从更高的层次上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 由于我们的认识有限,平常的教研活动我们更多的是就事论事,以课评课,这样的活动对我们的提高帮助是有一些但不是很大,为了使教研组活动的质量更进一步提高,我们尝试着“跳出语文看语文”,试着站在更高的层次重新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来不断地超越自我。

1、针对现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费时多,但收效甚微。对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语文老师花了很多时间来读、讲,但到最后,许多学生却不会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应达到40万字,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资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分析、探讨,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讨论学习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办法并进行实施。第一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一整套的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办法。通过将零碎的语言文字列成表格式,使我们看到了现在语文考核评价的一些弊端,如一张语文试卷,从字、词到句、段、篇,看似完整的,其实并不能真正代表学生的实际的语文能力。因此,如何来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值得我们思考。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办法可以说比较全面、公正、客观地来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实践运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交流,使大家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家在各自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勇于尝试,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抓住契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研讨。三年级王彩霞老师上了一堂语文课。这堂课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在评课中,许多老师对教材是个例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堂课对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上好校级挂牌课和备课组试验课(一课三议)。大家都能认真对待,备课组里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每位老师上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老师们都能认真听课。从上的一些公开课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些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探索,更能感受到一些老师课堂教学的进步、提高。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校整体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3、积极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语文案例的评析比赛,二位老师上了学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课,二位老师认真备课,参加了“五优”评比之一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这学年,组织学生开展了写字比赛,现场作文赛,成语接龙等,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即“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三、教科工作。

本学年,我们语文组以《创新性课堂教学的研究》为教研组的主课题,各备课组都确定了相应的子课题。课题的研究贯穿于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大家能围绕课题搜集资料,结合教学工作展开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阶段小结。许多老师有强烈的教科意识,能认真写好教后感、周记,积极投稿,积极参加各种论文、案例的评比活动。本学年,多位教师的文章在全国级、省级、市级等获得一、二、三等奖。

四、努力方向。

1.语文老师在学科方面的文章还要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有更多的文章发表。

2.引导更多的老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科研队伍。

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年工作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下学年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教研活动校长讲话稿篇二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刚刚结束的`新生适应性训练,再一次宣告了今年从数量到质量的喜人招生形势,犹如阳光般灿烂。这是每个教职员工恪尽职守、齐心协力的结果,是对大家几年来辛苦劳动的奖赏。但我们在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因为慕名而来的学生、家长不仅仅是受到应试佳绩的吸引,更是基于我校的办学理念。

从华一确定“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信念那一刻起,华一人也就郑重地向社会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让每一位华一学子在自砺教育的熏陶中成长为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

当我们在描绘学校的宏伟愿景时,我从不认为它的实现是一帆风顺的。来自于学生、家长以及教职员工的各方反馈说明了教学、后勤、德育、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尊重和责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尊重,不愿意受到委屈或伤害。传承文明薪火的教师,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这一意义上说,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任何一位有着职业操守的教师,都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信奉着“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但良好的初衷是需要良好的表达方式来传递的,包括和学生谈话的语调、语速、措辞。不遵循自然规律、不讲求科学方法的严厉与苛责,只能事与愿违。不进行甄别的武断结论、不经过思索的极端批评,带给学生的羞辱和伤害,是稚嫩的双肩难以负重得起的。其中一些学生,会找心理老师咨询或通过写日记等方式,给痛苦一个流淌的出口,(我的手头上就有这样的心理案例)即便如此,那种伤痛仍然难以消弭;更多的学生则是把痛苦埋藏在心里,成为培养健全人格的阻碍。今天他们是孩子,可明天他们是成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若干年后,重演的历史造成的是更多更深的苦痛,它们的源头,或许就是当初那伤人无痕却痛入骨髓的一个武断的结论、几句粗暴的批评。而这些人为制造的痛苦,本是可以用尊重和爱心避免的。

自砺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自砺精神,在它的实施中,学生定然会遇到诸多挫折和磨砺,但这种挫折和磨砺绝对不能来自教师对生命不尊重的言行。

寄宿学校的学生,除了会受到上述伤害带来的痛苦的侵袭之外,还会在与同学、与室友相处中,遭受到由排挤、欺辱却无法得到解决的痛苦。各位班主任,当学生第一次怯怯地向你反映此类问题时,你是认真地倾听给予积极的帮助还是敷衍搪塞甚至斥责学生无能?当家长来校问责时,你是与对方真诚地交换意见还是推卸责任甚至借故回避?各位老师,当学生情绪反常时,你是耐心询问予以安抚还是视而不见匆匆而过?

几年前,我们还在为生源的数量而忧心忡忡,那时我们要求“颗粒归仓”;如今,我们的危机不是生源,而是教职员工的言行举止是否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举手投足之间是否显现出人文素养和自砺精神。

尊重和责任是我们摆脱危机的关键。

当课业的负担使学生不堪承受、不得已占用活动、休息乃至睡眠时间的时候,当不明真-相的我们凭主观臆测给学生贴上负面标签的时候,当我们把竞争的焦虑与压力化为对学生的伤害与体罚的时候,当我们的斥责与教鞭带给学生的是学习、生活上的不安全感的时候,当我们对学生精神上的消沉、学业上的困境熟视无睹的时候,我们就没有真正地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当同行之间的竞争让彼此对教学信息封锁的时候,当资深教师不能给予年轻教师真诚具体的教学指导的时候,当备课组长让备课流于形式、不能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的时候,当班主任不能切实履行班级首席管理者义务的时候,当后勤人员不能将“服务”二字落实到行为中的时候,当各级管理者不能带领群体奋发向上,提供效率、质量。

  教研活动校长讲话稿篇三

老师们:大家好!

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20xx年我校教代会讨论确立的,并被写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成为今天北京四中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具体可以概括和表现为“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养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树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教师工作的职业特征,也体现了四中对教育的理解。“以人育人”不仅是指教师育学生,还包括学生育教师、前人育后人,即用四中校友和他们留下的精神文化来培育在校的学生。有了家长、学生与教师的相互支持与促进,“共同发展”则是“以人育人”的必然结果。因此,这里所说的发展,不仅包括学生的发展,还包括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家长的发展,并在我们获得发展的过程中努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需要教师的智慧。但是教师的智慧从何而来?书本中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我相信今天的同行们都会认为,仅仅照搬书本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没有亲身的实践和对实践的深刻思考,就不可能产生智慧。

我们的展示活动试图对教师智慧以及智慧如何产生的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我们用三部分内容来模拟和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过程。

首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们认为,教师的智慧首先表现为教师的魅力,教师失去了魅力,教师的智慧就无从谈起。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的智慧可以用教育的效果来衡量的话,那么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为对学生的感染力。从认识过程来看,学生了解教师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教师的感染力首先来自于他在学生面前的外在表象,如仪表、举止、谈吐,进而是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师的情感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等等。大家也许要问,四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怎样形成的?社会上不少人可能不太了解四中教师的工作。前不久,我阅读了化学组教师刘银写的全班学生的家访记录,从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生,也知晓了这位年轻母亲的假期生活;在初中我曾看到过许多本这样的家访记录,它记录了四中教师为了解学生而奔波的足迹;年级组长田军也是一位年轻的父亲,他几年来坚持每周利用下班后进行家访。面对一个散居在几十平方公里的拥挤都市中的学生群体,教师家访所付出的辛勤是可想而知的。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四中教师为什么还要坚持进行家访?我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缩短师生之间

的情感距离,这是使教育取得实效的基矗还有语文教师黄春,他谢绝了大量的校外授课和家教邀请,全身心地指导学生社团和编辑社刊的工作;还有语文教师寒露,他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编写话剧剧本,我想他一定是全国不多的能编写专业话剧剧本的中学教师之一;还有化学实验员时新华,她也很可能是唯一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的中学实验员,这基于她多年来对化学实验的潜心研究和不断的探索创新;还有李京燕等一批科技教师,他们几乎每个双休日都带领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活动,用自己对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还有多年如一日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手领小学生横过马路的教师武丕显,他当之无愧地被学生推选为感动四中人物,等等。教师的人格是最大的教育力量。尽管这些看似是表象的东西,但却是四中教师人格自然而真实的流露,这些是“以人育人”最鲜活的教材。

从更深的层次讲,教师的魅力来自于教师的智慧。但是,没有对教育的正确理解,教育者的智慧就无从谈起。所以在第二部分,我们用几个故事来具体说明四中教师如何处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的,并利用这些故事来说明四中教师对教育的理解,确切的讲,是对教育价值的追求。这是教师智慧的核心。我们常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这种境界的教育,需要教师抓住契机,创设情境,有的放矢,正确引导,这就是教育的智慧。在准备这部分内容时,我想起了许多体现教师智慧的故事:数学组教师程国红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自己去认识和解决学习价值的问题,使得全体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英语组教师阎婕使学生在沟通中学会共事,学会合作,学会相互欣赏,学会相互支持。我所知道的这样的故事在四中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故事的普遍性说明了在这所学校已经形成了一种群体性的工作行为。尽管今天在四中还有着一些说教式的教育,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能够运用平等、尊重、启发和守望的方式来引发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些无不透射着四中教师智慧的闪光,无不体现着四中教师对教育规律的高超的把握和运用,无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我时常为教师们这些堪称艺术的教育作品感到惊叹,但遗憾的是,这些不可能全部在今天以这样的形式向大家呈现。

谈到群体的行为,我们就不能不触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这就是学校的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在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群体行为。在四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流传着许多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这是四中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些故事被一代代四中人传诵和模仿,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经验,一种原则,一种传统,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这就是四中的学校文化。从这一点上讲,今天所讲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中所体现的经验、原则和理念,也将是我们留给后人的财富。正是从四中文化这片沃土上,产生了四中教师的智慧。从上述的几个故事,大家也许已经体会出四中教师的价值追求,这就是培养学生善良的人性、科学的理性、健全的人格、严谨的态度和崇高的精神。我们认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前不久,我从电视中看到一所医院的急诊医生将一位冠心病患者误诊为喉咙发炎而延误治疗致病人死亡的事件,我为这位医生的冷漠和草率感到震惊。这使我想起了四中2003届的毕业生惠尚懿,也就是当年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团长韦尔布鲁根的那个女孩。她毕业后考进了协和医科大学,据说在医院实习时,她对每一位病人都极为负责,无微不至,每份病例记录都达到4000字以上。我想她这种职业精神一定不是凭空生成的,你也许可以从四中教师如何去绕制线圈的故事中找到这种精神的痕迹,从四中教师为家访而在拥挤的街道上奔波的情景中找到这种精神的痕迹,从四中大力倡导的以“敬业、爱岗、爱生”为核心的“北京四中职业精神”中找到这种痕迹。四中提出的“以人育人”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将教育描述成一个十分简单的过程,其实教育本来就应当是简单而质朴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首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受教育者身上所体现的获得性品质一定会来自教育者。就在几天前,退休多年但仍默默无闻为四中工作的老教师陈颖对我说,非洲紫罗兰是非常名贵的花种,世界上共有35种,我们通过组织培养已经成功繁殖了20多种。繁殖的技术很简单,成本也很低,建议让学生去教会一些残疾人,并提供一些材料,使他们能获得生存的能力。听到这番话,我心里异常感动。这就是四中教师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的教师的行为和信念才形成了四中的文化。当你真正体会到了这些之后,也许就不会再对丁艺莎、李赛、王倞、惠尚懿他们所表现出的大气、善良以及严谨负责的精神感到惊奇了。

今天的教育还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怎样的管理才能使教师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智慧的教师也同样需要管理,管理智慧的教师需要智慧的管理,而智慧的管理需要管理的智慧。这其实是一个看似复杂但却是十分简单的逻辑。通过今天的展示活动,大家一定会认为四中的环境是宽松的。的确,四中的文化环境是宽松的,我们努力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成功搭建平台,使他们从工作中享受到快乐与幸福。我们的管理理念是努力使每一个四中教职工成为学习型的四中人,发展型的四中人,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四中人,幸福的四中人。而幸福的四人中就表现为他能够享受工作,取得成功,赢得尊敬,获得发展,衣食无忧。在要求每个教师都能达到较高的职业操守的前提下,四中没有规定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多少作业,没有规定每月必须安排多少次练习或测验,没有规定教师必须坐班,也没有要求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必须采用同样的教法使用同样的素材或例题。四中鼓励教师在教学上积极探索,百花齐放,形成风格,各具特色,这些都体现了四中环境宽松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我们却采用强迫的方式要求教师必须深入思考教育,理解教育,强迫每个教师必须撰写《我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必须承担课题研究,必须完成学术论文,等等。四中也不能容忍价值观不同的教师,正所谓“同道不同术”,“道”就是一个教师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与追求,“术”就是具体的教育方法。我们提倡“敬业、爱岗、爱生”的北京四中职业精神,就不能容忍不敬业、不爱岗、不爱生的行为;我们提倡尊重学生,就不能容忍损伤学生人格的行为;我们提倡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就不能容忍只抓考试分数而不顾其他的行为;我们要培养学生做一个真诚的人,就不能容忍教师有任何欺骗的行为,等等。在这方面,四中又显得很不宽松,很不人性,很不讲情理,似乎很不“以人为本”。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的智慧深深的植根于学生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精心培育学校的文化,就成为学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学校文化的培育,在于倡导,在于挖掘,在于提炼,在于传承。如果用操作性的语言来描述,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教育的价值。自己的语言就是自己的教育实践,自己的教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和书写历史,但我们今天所作的事情能不能成为学校的文化,关键是看我们今天的故事有没有精神的内涵,有没有传承的价值。我总想,30年后或50年后,我们的后辈子孙也许不会记得今年有哪些学生考进了哪些学校,但他们会记得今天发生在学校中的那些闪耀着教师智慧之光故事。这些故事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在一所学校里发生的教育故事,就是一所学校独有的教育语言。这才是学校特色或差异的本质。一所学校的教育故事所诠释的是一所学校的教育者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与追求。刚才的画面中有四中学生在奥运纪念石前讲述申奥故事的场景,这块奥运纪念石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就是四中人勇于承担国家责任的崇高精神的象征,它会形成强大的精神的场,使得每一个从它旁边经过并了解它的人都受到感染和激励。

最后,我想用我校教师安迎的一段话作为结束:每个四中的教师都有许多让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的技巧,但这不是四中教育的唯一追求。我们首先培养的是人,因为他们的道德、他们的善良、他们的人格,都会深深影响着未来的社会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