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作文

择友高中作文3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33W

择友高中作文篇一

择友高中作文3篇

这些日子来,随着考试的日渐临近,自己的心情波动特别大。因为一直以来,我对这次考试都很重视,总觉得万一考砸了就完了。于是越是这么想,越是觉得压力大。每天奔波于三点一线:家——学校——食堂,每天埋着头只想着学习,但是知道自己的心情很不好。不过还是很庆幸有朋友在身边。在他们的支持与鼓励下,我渐渐走出了心理的阴影,成绩也有了提高。所以朋友是很重要的。

交朋友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泛泛之交,这一类朋友路上见面时心情好就打招呼,心情不好时就视而不见,友情指数10%;第二类是“狐朋狗友”,但此处不是贬义,只是强调这一类朋友是那种形影不离型,整天在一起嘻嘻哈哈,一起起哄,一起破坏,友情指数40%;第三类是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之人,这样的朋友不超过十个,友情指数80%;第四类就是闺中密友型,两个人几乎无秘密,对方的心事一清二楚,即使在教室,这两个人一个坐第一组,一个坐第八组,但她们也会同时形成统的默契,这样的朋友仅限于1人,友情指数99%。

我希望我的朋友——她:不是冷漠的,而是能时时牵挂着别人;不是武断的,而是能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是懦弱的,而是能为我挺身而出的人;不是愚蠢的,而是一个能为我出谋划策的人;不是呆滞的,而是一个充满幽默感的人……他还不能是狡诈的、贪婪的、虚伪的、吝啬的……他应该是诚实的,不曾或曾善意欺骗我的人;应该是直率的,能大胆对我提出有根据的批评的人;应该是正直的人,是光明正大,刚正不阿的人;应该是勤奋的,能和我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人;应该是豁达的,大方豪爽的人;应该是勇敢的,敢于面对任何现实的人……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别对朋友过于苛刻。在你要求人家的时候想一想你自己能否做到呢?

择友高中作文篇二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只是朋友能“益自己”和“损自己”,至于具体所指,不甚了了。所谓的“友直友谅友多闻”“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那是孔子周游列国,阅人无数,其中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自然不得不观察、评价和选择。而现在,我们平常人所交接的`圈子有限,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壁垒,如同围城内外,夏虫不可以语冰。其实,你择与不择,朋友就在那里,不多不少。

我们常把朋友定义为能够经常晤面交流,或者彼此共同度过一段光阴有着共同的回忆,或者在生活工作中能够彼此照应。而真正的朋友更应是高山流水似的知音,或是肝胆相照的同志,或是一段情不自禁的挂系。

身份卑微而后来者居上的蔺相如得以和战功赫赫的将军廉颇成为刎颈之交,源于二人都能“先国家之急”,廉颇不满蔺相如的飞黄腾达很能理解,但志同道合者都能求同存异,彼此欣赏。廉蔺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宰相肚里能撑船和知错能改的故事,更是一个牵起手来,共同对抗强大秦国的威胁的故事。友谊就在这里诞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只有战友般情谊。

刘禹锡《陋室铭》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知识分子的清高自赏可见。张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每个人交友都有自己的禁区,禁区的对面就是他们的胜地。豪放旷达如刘禹锡,只有鸿儒方能跟上他的节奏;淡泊名利如张衡,汲汲名利之徒哪里能入他的法眼。只有刻意隐藏身份,用欣赏的眼光观察着田园生活的王维,方能“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复相疑”。

《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夜访友人戴安道,经宿方至,过门不入。他的解释是“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后人欣赏的是他的潇洒和格调。而我欣赏的是王戴之间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它完全不同于那种觥筹交错,礼尚往来,誓生死不相负的“友谊”,只是某个时间的突然想起,突然想要见面的冲动和无论见与不见他都在我心中的一种自足。若能如此,夫复何求?

也许我们真的无需择友,但我们可以历练自己,成为别人的最佳选择。一位古人这样说过,如果自己不善,有什么资格选择别人,如果自己善,朋友自会来临。

择友高中作文篇三

由于朋友能够在学问上相互切磋,在品德上相互砥砺,在事业上相互支持,我国古代有见识的学者常能突破长幼、“贵贱”等的限制,广泛地结交朋友。

在封建社会,长幼之分是严格的。但是善于取友的人却能置年龄的悬殊于不顾,于是就有所谓“忘年交”。如三国时的孔融与祢衡就是“忘年交”。那时孔融已年届“不惑”,而祢衡年方“弱冠”。孔融感到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跞”,便引为知已。

在封建社会,“贵贱”之分是严格的。但是善于取友的人却能置“贵贱”悬殊于不顾。如后汉时蔡邕之交王粲就是这样。蔡邕当时才学显著,贵重朝廷,有名的学者常常要他家里聚会;门前常常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把整个巷子都填满了。他听到王粲在门口,就慌忙倒屣出迎。王粲走进来,原来是一位年纪很轻、衣着寒伧的小伙子。在座的宾客都很惊奇。这时,蔡邕郑重地向大家介绍说:“这位朋友有杰出的才能,我不如他。”

凡是善于取友的古代学者,没有不是抱着虚心的态度的。有一次,顾炎武到了济南,在街上闲逛,偶尔听到有人在谈《仪礼》,引起他的注意,不自觉地停下来听。只听得那人侃侃而谈,见解精辟,条理清楚。他大为惊奇,赶紧向别人打听这人的身世。从旁人的介绍中,顾炎武知道他是当地的一位塾师,名叫张尔歧;他的父亲被清兵杀害,他怀着亡明之恨和丧父之痛,立志不做官,精研学问,有很深的造诣。于是,第二天一早,顾炎武就登门去拜访他,同他讨论《仪礼》,谈得十分投机,真是“相见恨晚”。于是,两人便成了亲密的朋友。后来,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有关《仪礼》的问题时,便采用了张尔歧的意见。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交友不仅要广取,而且要审慎,也就是说,不仅要有取友的虚心态度,而且要有择友的正确标准。墨子把交友比作染丝,他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己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孔子也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入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什么是古代学者心中的正确的择友标准呢?《论语》上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直”是正直,“谅”是信实,“多闻”是见闻广博。同这样的人交友,便有益了。“便辟”是谄媚奉承,“善柔”是当面恭维、背后毁谤,“便佞”是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同这样的人交友,便有害了。“友直、友谅、友多闻”,这代表了古代学者理想的择友标准。

Tags:择友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