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作文

【精华】感动心灵作文10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02W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心灵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感动心灵作文10篇

感动心灵作文 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但生活中有些记忆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有一件小事情,至今历历在目,让我深受感动。

那是两年前的一次换座位,老师把刘明轩调到了我的旁边,做我的同桌。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儿不喜欢他,看他随手丢垃圾,不按时交作业,脏脏的校服和黑黑的脸,讨厌极啦……。我实在忍受不了他,便在我俩的桌子中间用铅笔划了一条“三八线”——谁也不能超过这条线,碰对方的东西。

可就在划了“三八线”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事,令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有一天上数学课,可能是晚上睡觉着了凉,我的肚子忽然疼起来,痛得我脸都青了,我手捂着肚子,很难受地低下头。就在这时,一只手悄悄地伸到我的面前,我抬头一看,看到是刘明轩的脸,他关切地对我说:“这是万金油,擦了以后感觉会好一点的,试一试吧”。我的鼻子一酸,说了一句谢谢。“不用谢,忘记我们是好朋友了吗?”刘明轩微笑着对我说。“啊,朋友?我一直以来都不把他当成朋友,对他爱理不理的,他却一直当我是好朋友!我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我心里想着,嘴里没说出来,觉得惭愧极了。

第二天早晨,我回到教室,放下书包,无意中发现桌子上那条粗粗的“三八线”不见了。刘明轩跑了过来,对我做了个鬼脸,然后说:“让我们做一回好朋友好吗?”。我故意摇了摇头,看到他眼神里流露着失望,我说:“我们不做一回好朋友,我们要做永远的好朋友!”,“耶!”他高兴得跳起来。

刘明轩那纯洁的心灵使我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我希望,我俩桌子间那条惹眼的“三八线”是第一次出现,也将是最后一次出现!

感动心灵作文 篇2

桃子哥儿爱笑。

他喜欢朝每一个人笑,他的笑特别阳光,我们都喜欢他的笑。

小时候,我们喜欢拿竹棍打架,其中就数桃子哥最厉害了。他从来不怕被棍儿打,而且一开打就一个劲儿地往前冲,扑天盖地全是他棍影儿,我们只好不断后退。

我问他,打棍的密诀是什么?

他说,帮我个忙儿我就告诉你。我欣然接受了。于是他把我带到小区后的山上,让我同他捡山上的垃圾。

看到他捡破烂时开心的笑,我感到十分不解。我问他为什么,他用手抹掉脏兮兮的脸上的汗,朝我一笑,没有说什么。

终于,忙了大半个上午,山上基本上是干净了。我又缠着他问打棍的密诀了。

他说,你明天还陪我来清理,我就告诉你。

我答应了。

于是他说,实际上也没什么,只要你别向敌人低头就行了。你不能畏惧困难,要勇往直前。只有你不断前行,敌人才会后退。

我记住了这话。

第二天,桃子哥来找我去拾破烂,我随便找了个理由回绝了他。拾破烂做什么?又累又苦,我才没那么无聊呢。于是他没来找我了。

之后,我凭桃子哥教我的,打败了很多人。可是我再也没见过桃子哥了,再也没看到他那阳光的笑脸了。

我问妈,妈说,哦,那个清洁工的儿子啊,他们交不起物业费,到别处去了。

我吃了一惊。

妈又说,那孩子还真是可怜,父母离婚了,与母亲捡破烂为生,原先还有个小区的杂屋间可以睡,现在却又被赶走了……我推门冲了出去。

我又走在了小区后的山上,好像又看出了桃子哥的身影,他正弯腰拾起那个瓶子。

他的日子会好起来的,他说过,他从不畏惧困难,他永远会勇往直前……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

桃子哥将手中的塑料瓶放进袋子里,那脏兮兮的脸朝我转来,和往常一样:

他仍在笑。

感动心灵作文 篇3

一种无言的爱,解脱一个在黑暗中挣扎的背影,请相信,爱可以改变一切。

——题记

今年七月,我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大会,在返程的北京西站——重庆t9次列车13号车厢上,发生了惊人的一幕。

像晴天霹雳,一个疯女人搅乱了旅客们的兴致。

她一上车就说个不停,开始,人们似乎没有察觉到她的反常,不一会儿,就发现她是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有人报告了列车长,列车长带着两名乘务员立即来到了13车厢,并在13车厢的旅客中找到了一位医生,那位医生很乐意地为这位病人看病,并将自己随身带的安定药给那位病人服下。

为了照顾好这位疯女人,列车长决定,派两名乘务员日夜守护在她身边,以确保病人和乘客的安全,那位医生也把自己的下铺让给了那位病人,自己就睡在那位病人的中铺,以便随时照顾她。

就这样,乘务员、医生、乘客他们并没有嫌弃那位疯子,而是用爱心演绎了一段人间真情。

列车长和乘客们开始为这位疯女人的命运担忧起来,她是哪里人?家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人护送?列车长说:“从她的行李中没有找到可以证明她身份的证件,她既然上了我们的这次列车,我们就要对她负责,保证安全地把她送到重庆站,然后再想办法联系家人。”

乘务员轮流照看着这位疯子女人,他们既要耐心地听她说个不停,又要防备她对乘客的伤害,列车每到一站,乘务员都要特别小心,将她紧紧地拉住,以防她下车跑了。一位乘务员阿姨说:“我当了二十几年乘务员,遇到这种特殊的旅客还是第一次,我们要尽力照顾好她。”他们为她买来了方便面、面包等。

乘务员们的爱心深深地感动着乘客们,几位好心的乘客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看护那位疯女人的队伍中,他们有意地去和她说话,然后给她东西吃,给她水喝。在他们爱的呵护下,那疯女人似乎有一些清醒了,她说她叫穆仕晴,三十三岁,在北京做清洁工,家在贵州,其它什么都不知道了。

夜,深了,端茶、喂水还在进行着,疯女人还在不停地说着。忽然,她对着一位二十多岁的乘务员叫了一声“妈妈”,那位乘务员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着,就是这一声“哎”,却深深地感动了一个神经不正常人,它让一个疯女人说出了一声久违了的“谢谢”。

爱是多么伟大,她可以让没有正常思维的人心灵感动。

用爱抚平寒冷的心扉,让心灵去感动心灵,使黑暗的世界打开一扇光明的大门。

——后记

感动心灵作文 篇4

氤氲的夜色浸染着紫色的窗棂,梦里似乎又闻到槐花淡淡的幽香,感动似一道澄清的柔波慢慢地荡漾开来……

——题记

月下,小路,老槐树……

又是一个有月的夜晚,风渐起渐落,吹乱了人们的头发,吹乱了人们的思绪,只有那颗心依旧格外温暖。

槐树在小路的尽头,树下有间馄钝店,店主是一位慈祥的老伯,年已过半百。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积蓄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那双深邃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慈祥的光芒。他的店铺虽然在小路的尽头,但生意格外好,常客新客不断。

我独自骑车在回家的路上,黑暗袭来,寒冷袭来,我便哼着歌为自己壮胆。但无边的落寞还是爬上了新月,高挂在心头。

终于挨到了槐树下,我下车缓解压抑,正值老伯收摊,忙了好一会儿才看见我。他笑眯眯地冲我招呼道:“小姑娘,吃馄钝吗?”我摸了摸瘪瘪的口袋,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老伯仿佛猜出了我的心思,硬是拉着我坐下了。

老伯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钝,又递上一杯水。我悄悄地抬头注视着他。那炽热的目光中包含的,无疑是一个老人对学生的最无言的温情。我的眼眶不知不觉中湿润了,赶紧低下头匆忙接过水杯。手无意间划过他的手指,凉凉的。而这杯茶却是滚烫的。仿若是他用手心将茶焐热,也用那炽热的目光将我的心焐热。我凝视着这杯茶,透过一层淡淡的雾气,两颗红枣静卧在水底,轻呷一口,一股枣香环绕于我的身心,感动的心绪涌动着。

这老伯我认识,生活仅靠这家店维持,生活的担子压得他好累。但每当乞丐乞讨之时,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学生放学晚归时,也总是他护送着他们远去。也许,感动的心绪不止一次涌动……

月下,槐树与老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深秋晚景图。我吃完馄钝,卸下寒冷,抛下畏惧,带上感动,带上这份爱继续后面的征程。

老人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越发高大,这份感动的心藏在老槐树下,也永驻我的心灵!

感动心灵作文 篇5

9月的一个清晨,一辆轿车急促地停在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门口,车上匆匆地下来了一对夫妇,表情焦急。一名痛苦状的十来岁的孩子使劲捂住腿部被抬下车连忙往外二科送,“医生,医生......急诊”一位亲属急切地在过道上呼喊着。

正在医护办公室等待交班的王主任和贺护士长听到呼喊声,立即冲了出来,他们一边娴熟地用外科探查手式认真地检查着,一边仔细地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体格检查、体温测量、血压测量等一系列临床操作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痛疼剧烈,患者李某一直呼喊个不停,王主任一边安慰着李某,一边又仔细地进行了检查,根据王主任丰富的临床经验,确定小腿腓骨骨折,必须立即进行血液检查并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随即血液送到了检验室,与此同时立即给李某进行了给液处理,做好了术前准备。

四十分钟后,患者李某顺利从手术室推出来,因王医生的准确判断,减轻了患者李某的痛苦,有效地阻止了病情的恶化。这样的事例在外二科数不胜数。

科室的护理人员每天面对要100多名患者的打针、输液、配药、发药……她们从未喊累,偶尔遇到不理解的患者也毫无怨言,都是以包容的心态给予了宽容。

贺护士长带领她的护理团队严格落实病人的基础护理,严格护理管理,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对于生命垂危、病情多变,随时需要进行应急抢救或大手术后的患者,都按照特级护理要求,实行24小时监控;对于瘫痪在床,不能自理的患者按照一级护理要求,加强预防褥疮等护理措施;对于年老体弱的慢性病患者,按照二级护理要求,加强平时的巡视和健康知识教育;对于病情较轻的一般患者,按照三级护理要求,掌握患者病情及思想情况,注意患者饮食及休息。每天都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和同样的问候语言,虽然简单但是厚重。

患者赵某因股骨头坏死入院,还身患高血压、癫痫、类风湿、哮喘等多种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发作有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所以当疾病发作时,抢救治疗不及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家庭困难和亲属的抛弃,赵某产生了悲观的态度,多次感到自己活不久了,有时还拒绝治疗,认为自己是负累,连累大家,浪费了国家的医疗资源。

对此,贺护士长每次巡查时抓住其心态,鼓励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还号召科室医护人员为其捐款。赵某从最开始入院时的以泪洗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有明显好转,还可以下床做有限的活动了,到后期赵某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并坚决表示积极接受治疗和检查。正如他在感谢信中写道:这里的医生护士尽职守业,以医德为本,以生命为贵,真情呵护,无私奉献,百问不烦,处处解难。

通过一个甜蜜的微笑,抚慰着患者为疾病烦恼焦虑的内心;?

通过一句温暖的问候,感化着患者为疾病而压力重重的冰冷的心堡;

通过一句真诚的祝福,让患者体验到人性化服务的温暖、朋友般的祝愿和亲人似的关怀……

这些都是外二科白衣天使们永远恪守的服务诺言,他们秉承“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服务宗旨,在服务病人的道路上,力求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把真情服务做得更深,这也是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的真实写照。

感动心灵作文 篇6

号称魔都最梦幻的地域--外滩。此时正被一股股人声鼎沸、霓彩流光的热浪侵蚀着。晚霞混杂着阴霾,透出危险的血红色。正如暗处那个少年疲惫却硬睁着的双眼,两道充斥着物欲和焦躁的目光正射向不远处那个朱红色的募捐箱,似乎只需要再多盯一会儿,它就会燃烧成灰烬。

终于,他犹豫不久后锁定了他要下手的目标--一个包裹在粉红泡泡裙里、怀抱着一个大号存钱罐的可爱女孩。她装作不经意的走到了女孩身旁,环视一周,确定女孩是只身一人之后,伸出手迅速的夺过了女孩手中的存钱罐,然后朝街道深处狂奔而去,身后传来了女孩稚嫩的声音:"哥哥,你是怕我够不着募捐箱吗?"话语中的柔甜与谢意,让少年禁不住一个趔趄,却还是惧于谴责与辱讽的加快步伐跑开了。

残酷的月光在晚风的催促下,化作寒刃铆钉深深刺入少年的胸膛。苏州河畔那栋因少年久远而残破不堪的老排房里,传出阵阵碎裂的声响。少年瘫软在床上。身旁满是酒瓶的玻璃渣。女孩的话语似乎唤醒了那个内心深处早已麻痹了的他。满腔的愤懑和疑惑不断翻滚着。少年再也抑制不住痛彻心扉的泪水夺眶而出,残窗外马路对面那一座座华丽纷奢的大厦的剪影;渐渐模糊直至晕开了去。"究竟是何时,我落入了这污浊的深渊?"少年合上眼,往事渐渐浮现。

"小叫花子,走开走开!""真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他就是在这一系列厌恶或怜悯的话语中长大的。作为一个孤儿,他不得不怀揣着那与生俱来的自卑度日。他栖息在早已人去楼空的老排房里,瓦砾的颤抖和朽门的吱呀"夜夜奏着交响。随着马路对面那商务区的竣工,随着越来越多"纸醉金迷"的景象在他面前一一展现,随着日益强大的物欲吞噬了他纯净的心,她变成了金钱的裙下之奴。由于年龄、教育等种种原因,求职屡遭碰壁的他就此沉沦了。酗酒,打架,甚至偷盗抢劫,现实让他本来就稚嫩的他面目全非。他懊恼过,挣扎过,自责过,痛哭过,可每当经过那一面面玻璃橱窗,他心底枯萎的小牙又会疯狂的滋长,直到女孩那句温柔的话语出现在耳畔。从未有人用那般甜美柔丽的声音与他交谈,也从未有人用饱含信任与肯定的语气对他做出评价。依稀还记得那双灵动的眸子,透出的是无尽的感动与谢意。少年的心弦为此悸动,擦干眼泪的他暗暗决定:"要改变自己!"

又是一夜华灯初上,晚霞杂糅着月光,却已不见了那片阴霾,而是彻亮. 透过铁丝网,少年品悟着这被分成格子状的暮色,心底也豁然开朗,就在这一天的清晨,少年自首了,并亲自将存钱罐还给了那个女孩。那一刻,他难掩会心的微笑。

少年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曾深陷物欲的泥沼,不能自拔,但我庆幸自己抓住了泽畔那棵看似单薄的心灵的救命稻草,那一瞬,拯救的暖风吹入了我荒芜的心,正是那句话语的牵引,你们看吧!我的世界,正在苏醒。

感动心灵作文 篇7

感动是生病时父母的一句关爱;感动是失败时朋友的一句安慰;感动是成功时师长的一句夸赞与提醒……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有太多的感动。

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黑乎乎的一片,太阳的光线无法透过厚厚的云层,我颓废的拖着沉重的书包,有一下没一下的挪动双腿。整个人就像被黑气笼罩了一般。

“怎么会考这么低……?居然会考这么低?”我半睁着一双朦胧的眼睛,走在回家的路上,嘴里还不停地喃喃自语。在不知不觉中我走到了家。

我的脚步突然慢了,看着这近在咫尺的家门,我突然不想进去了,我不想看到父母那一脸期待的样子,“可是又怎么能不进去呢?”我自嘲的摇了摇头。伸出手去轻轻的拉开门,看到爸爸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等我的“好”消息。我不自觉的脸红了,我主动向爸爸妈妈坦白了。

我本以为会惹来他们的一顿教训,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没有责骂我,而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考砸了没关系,失败了也没关系,只要你懂得爬起来,只要你找到了原因,那么,下一次失败的绝不是你。”

他们给了我鼓励,给了我感动。听完他们的话,我的脑海里浮现了许多画面,我回到房间躺在床上,不自觉的闭上眼睛,缓缓地,我感到有一股温暖的液体从我的眼角流出原来这是泪水,是感动的泪水。我在也控制不住了一串一串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流了出来。

父母的鼓励是我动力的源泉。

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充盈而生动,让我们的精神丰足而高尚。让我们一起传递感动。

感动心灵作文 篇8

感动是心灵一种美好的触动,生活中的感人之事为数不少,我才上初中不久,便有许多令我感动的事情发生.那是一个星期天,正巧作业写完了,便出去转转,走到小岔道时,见路旁有一只大狼狗,我不敢往前走了.它全身是黑的,大约比我低俩个头,正舔着嘴巴.我有后退的意思,碰巧一对爷孙要过岔道.孙子说:"爷爷,我怕它."爷爷笑笑说:"好孙子,别怕,爷爷在."于是把孙子藏在背后,盯着大狼狗,慢慢的朝一条路挪去.可想而知,他也怕大狼狗嘛.狗突然叫了俩声,爷爷马上往后退了俩步.望着爷孙俩的背影,我愣住了,我被这种亲情而感动,爷爷"奋不顾身"保护孙子,不让孙子受到伤害.回想我们的家长不也像这位爷爷一样爱护关心我们吗?我想到这里,勇敢的走了过去.亲情使我们感动,关怀更让我们充满力量.我的老师很普通,并不是什么教授 博士,但是他与千千万万个教师一样,为了我们不辞辛劳.

记得我在一堂生物课上不守纪律,老师在办公室批评了我,使我深受启发,更是那关怀的话语令我难忘:老师怕我冷,问我怎么穿这么少.老师的言语是知识的甘泉浇灌进我的脑海,老师的言行是我们的榜样镌刻在我们的心里.我再一次被感动,被深深的感动了.刘翔跨栏成功的瞬间是感动;田世国捐肾救母的孝心是感动;父母给儿女送伞的小事也是感动.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并不一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往往是平时我们生活中的小事.珍惜这份感动吧,让我们化感动为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感动心灵作文 篇9

20xx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蔓延开来。这次传染病让无数个病人徘徊在生死的边缘。人们天天大门紧闭,柜台里的消毒液被抢购一空。而这时,无数个白衣天使在与死神作斗争。然而,就是在这次SARS中,涌出无数个感人的故事

韩月玲,一个普通的不能再通的小护士在这非典期间,她的妈妈也因有病一直卧床不起。她因为得照顾那些被非典折磨到极点的病人,所以她看望母亲的次数就很少。有一天,她正在给一位患者输液,医院传来了她母亲病逝的噩耗。她的泪水猛然划过她美丽的脸庞。她伤心的双膝跪地,面对蓝天,悲伤地说到妈妈,原谅您那不孝的女儿吧!

梁世奎医生,一位自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医生。他明知自己血压高,但仍然奋斗在非典型肺炎斗争的第一线。后来,他不幸的感染上了非典,光荣殉职,终年57岁。

思绪的翅膀带我走进了这次5.12大地震,这次大地震使无数人鲜活的生命被吞噬了。可你是否知道,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许多个白衣天使也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陈雅露等一些白衣天使都带着自己的魔棒第一时间奔赴重灾区。她们翻过重重山,跨国条条河,终于来到了重灾区。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着尸体的臭味,那里尸聚成山,救援人员不断从废墟中抬出一具具尸体。那景象—真让人惨不忍睹!而这时的白衣天使是疲惫的;她们刚经过长途跋涉,她们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喝一杯白开水,

就投入到了救援当中,这时的白衣天使是最美的;她们顾不上自己梳妆打扮,正在救援时的她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心灵美才是最美的,这时的白衣天使是勇敢的;她们敢于从死神嘴里夺回一条条宝贵的生命。

这两件事解释了《生命》这本书中深奥的文字,我被那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其实,平时,我们逃脱了病魔的魔掌后,总会露出甜美的笑容。然而,换来逃脱了病魔的魔掌的轻松微笑的悦耳,是医生给我们的,换来了逃脱了病魔的魔掌的轻松笑容的甜美,是白衣天使给我们的。你是否记得,当你生病时,当你痛苦的呻吟时,医生仔细的为你整段,希望你早点逃离病魔的控制,护士小心翼翼地为你输液,希望你做一个不被病魔液缠绕的孩子。这一切,很普通。但是在这一个平凡动作的背后,是一颗颗盼望你早日康复的心!

棉花得了病需要七星瓢虫来医治,大树得了病需要啄木鸟来医治,我们得了病需要医生、护士来帮我们。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把人道、博爱、奉献演绎的淋漓尽致。他们的信念很普通,而且始终是这样的:尽我天职,还您健康。尽力救回每一个被病魔控制的病人!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份沉甸甸的博爱、人道与奉献吧!!!

感动心灵作文 篇10

原以为这次采访的只是一件普通的好人好事——白方礼,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从74岁开始,用蹬三轮车攒的钱捐献给社会。十五年来,他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走近人物,还原本真后,感动油然而生。这种感动,冲刷了贪婪,过滤了自私,汇聚成中一条叫作真善美的河流。它承载着人性中最本质的善良和纯真,潺潺地流向的远方,也强有力地激荡、叩问着我们的心灵。

乡亲们说,捐了钱,还千方百计求人收下捐款的事,真是闻所未闻。

原本他攒这几个钱是为了养老的,好不容易攒了这么些。5000块钱在八十年代,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所以他当时一说,把钱都捐给学校,我们都懵了。不光我们难以理解,凡是知道这事儿的人都奇怪:「这老头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

——女儿白金凤

白方礼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老人。和许多从旧社会闯荡过来的老一辈人经历相似,13岁时,他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来到天津卫。为了糊口,他每天起早贪黑蹬三轮车,遭受欺凌,吃尽了苦。1949年解放,穷苦百姓翻身当主人,白方礼成了一名运输工人,一直干到了退休。

1986年,老人已经73岁了,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虽不富裕,但也不愁吃穿。然而,一次回老家河北沧县的经历,了他的生活。

大白天,白方礼看到一群孩子在村里跑来跑去。他惊讶地问:「你们怎么不上学?」得到的回答是「没钱」。

顿时,白方礼心底泛起了苦味——自己从旧社会滚打过来,因为穷,上不起学,吃够了没文化的苦。而现在,这些孩子就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一连几个晚上,白方礼翻来覆去,没睡过一个好觉。

几天后,他把儿女们叫到一块,宣布要把自己攒下的5000元钱捐给老家的小学。

儿女们一下子愣住了——几十年来,老人节衣缩食,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现在好不容易存了点钱,不就盼着让老人晚年享享福?况且,5000块钱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目。

老头的犟脾气发作了。他手一挥:「我已经决定的事,你们谁也甭管。谁要不同意,我就跟谁断绝关系。」

就这样,老人一意孤行,捧着钱来到学校。

一个颇有戏剧性的情节出现了——校长掂量出了这捐款的沉甸甸,怎么也不肯收:「孩子们需要钱是不假。可这是您辛辛苦苦攒下的棺材本钱哪,我们怎么好意思收?」

可是,白方礼满心满眼里只有那些失学的孩子。他四处奔波,托亲戚、邻居向校长「说情」,最终说动了校长。

乡亲们说,捐了钱,还千方百计求人收下捐款的事,真是闻所未闻。他们打了一个「德高望重」的匾额,送到了白方礼家。

一页页记载的是,一般每天只能赚二、三十元钱。最多一次,也就赚了五、六十元钱。

有时我在街头看见他蹬车。看着那身影,心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说不出。就是心疼他,日晒雨淋的,别人看着还以为是无儿无女的孤老头。你说他到底为了啥?可他说:「你甭管,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我这样活着,我觉得特别自在。」

——女儿白金凤

回到天津,白方礼把搁置了几年的三轮车重新牵了出来,除锈、上油,随后宣布了一个更让人震惊的决定——74岁的他要重操蹬三轮车的旧业,把劳动所得捐给社会。

儿女们的反对更强烈了。老人说:「我自己的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你们别管了。孝顺孝顺,你们就以顺为孝吧。」

于是,天津的街头出现了一辆牌号是「北站出租37号」的三轮车,大街小巷出现了这样一个苍老的蹬车人,他低着头,偻着身子,蹬着车,一条毛巾搭在瘦弱的肩头,擦汗的时候,双脚仍在不停地蹬。近了又远了,消失了又出现。

每天早晨六、七点,天朦朦亮,白方礼起床,咬几口馒头,推三轮车上火车站,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天擦黑了才回家。

冬天,最低温度徘徊在零下十几度。老人裹一件破破烂烂的军大衣,不是在火车站广场的寒风中等客,就是在街头顶着大风奋力地踩车。天气炎热的夏天,特别消耗体力。老人累了就在三轮车上打个盹,也不管苍蝇、蚊子叮。

有天晚上,直到十一、二点,老人还没回家。儿子、女儿分赴火车东站、西站找人,就是不见影子。第二天一早,老人才回来。原来他拉了近一吨的货,连夜赶到50多里外的杨村,一宿没睡。「70多岁的人,不要命啦!」家人的埋怨兜头兜脑地上来了,老人笑笑,啥也没说。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是休息天。白方礼不光周六、周日照常出门,逢到「五一」、「十一」,火车站客人多,更不休息。就连除夕夜、大年初一,他也照样出去蹬车。平时有个感冒、发烧,家里人都劝他,老人说:「没事,出身汗就好。」从1984年到1994年,连续10年,无论刮风下雨,老人蹬三轮没有休息过一天。

他克勤克俭,不抽烟,不喝酒,从头到脚穿的都是捡来的衣衫鞋帽,一日三餐经常就是馒头加凉水,常常一个多月不沾肉味,有时候东西馊了坏了都吃。他也没有什么爱好,打牌、搓麻将……都不感兴趣。唯一的「爱好」,就是辛苦一天后,坐在灯光底下,将赚来的纸票一张张摊开,硬币一枚枚点清,一笔一划地记在一个小本子上——

那里一页页记载的是,一般每天只能赚二、三十元钱。最多一次,也就赚了五、六十元钱。

一枚枚的硬币点清了,500元,老人捐给了养老院。

有一次,一所学校搞了捐献仪式。绝大多数捐献者不是公司,就是白领。只有他一个是自己特别穷的老人。我们一走进教室,学校还没怎么介绍,底下学生就感动得鼓起掌来,特别热烈。那场景,真是挺震撼的,对我也很有意义。

——女儿白金凤

对捐钱的事,老爷子心里有本谱:1997年,天津要举办世乒赛了,老人捐献了一笔——咱是东道主,得捐;过一阵子,得知附近的红光中学藏族学生多,其中不少都是贫困生,白方礼就把钱捐那儿去了;得从娃娃抓起,下一次的款就捐给了某个小学;后来,老人得知大学里贫困生也多,1995年以后,白方礼就集中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里捐。

然而,对于钱捐出去以后的事,老爷子毫不关心:

八十年代刚开始捐款那会儿,有的学校连个捐款证书都没给,有的收下钱后就写一张条,白方礼一句也不多说,捐完就走。久了,自己也忘了曾给哪里捐过多少。资助贫困大学生,他更不会问学校,自己的钱帮了哪几个学生,也不希望受助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名字。老人说:「我不图什么,只要他们好好地做人,为国家做贡献,就可以了。」

进入九十年代后,有些学校开始组织捐献仪式,开座谈会。常常,一批慈善捐助者中,不是公司,就是白领,三四十岁,衣着挺刮。只有白方礼一个白发苍苍、一脸皱纹的老人,身上穿的还是蹬车时的旧军大衣。一看见他,底下的学生立刻鼓起掌来,热烈,持久。

渐渐地,白方礼做好事出名了,陆续获得了「全国支教模范」、「中国消除贫困奖」等荣誉,请他上台,采访他的也多了起来。然而,这些对他并没有任何。脱下红绸带,藏起奖状奖杯,白方礼仍旧是那个本色质朴的白方礼。每天早晨六、七点出门,他依旧蹬着自己的三轮车,风里来雨里去,一心要把捐献进行到底。

1995年,白方礼82岁了,一双蹬三轮车的脚再也蹬不动了。他把家乡的两间老屋卖了,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个铺位,和几个贫困大学生合伙,卖起了水果、食品。老人给铺子起名叫「白方礼支教公司」。为了支教公司,他干脆从家里搬到这个只有三平方米的小铺子里,起早贪黑,把赚来的钱继续捐出去。

女儿白金凤下岗了,提出要到支教公司工作,却遭到了老人的一口回绝。女儿和他吵了两次:「最起码现在您有工作,您有退休费,您儿女下岗没有工作,您却都不过问,世界上哪有这样的爹?」白方礼回答:「你下岗,你自己找出路,下岗的人多了,你靠我干嘛?你别来,你一来就为私,我不要自己的家人搀和。」一番话把女儿气得哭着走了。

20xx年,老人将近89岁了,脑力、体力衰退得厉害,一双摆小摊的手再也摆不动了。他把摊位退了,每天端着一个铁皮饭盒,在火车站附近给人看自行车。饭盒里的硬币,在他眼前一天比一天模糊,数不清楚了。直到最后,他只能求助路过的小学生。

这一枚枚的硬币点清了,成了老人的又一笔捐款,500元,捐献给了当地养老院。

这种感动,交织着,弥漫着,传递着,将朴素的情怀延伸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他经常跟我们说的就是,我帮助别人,就是我的快乐。说实在的,这几年他捐出去的35万元,真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这点钱在早些时候如果买几套房子,我们也不会到现在几口人还挤在朝北的屋子里。不过我现在也觉得,他没给我们留下什么钱,可留下了好多精神,这就是最大的。

——女儿白金凤

十五年来,白方礼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5角钱计算,15年来,白方礼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在这些令人惊讶的数字诞生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在火车站拉客时,白方礼老人在自己的破三轮车上挂起一面小红旗,上面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这「乱规矩」的事情,自然惹得同行们很不高兴,有的当着他的面就拔了他车子的气门芯。白大爷也不生气,拿过自带的打气筒就打气。

一日,老人正蹬车回家时,见路边躺着一位昏倒在地的妇女。他赶紧下车将这位40来岁的妇女扶上自己的小三轮,直奔医院。

有一天,老人在火车站看见一对父女,姑娘拄着双拐。迎着呼啸的北风,老人蹬了一个多小时,约三十多里的路,终于把他们送到市郊的亲戚家,最后只收了两元钱……

天津人被白方礼感动了。

20xx年4月,92岁的白方礼心肾肝功能日渐衰竭,不得不住进了医院。老爷子仅靠每月600元退休金和儿女各掏的百余元赡养费维持生活,这医疗费怎支付得起?消息传出后,立刻成为津城市民街谈巷议的热点。

在感动的暖流中,人们在叩问自己,拿什么来奉献给奉献者?

行动是最好的回答。

询问老人病况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进《今晚报》,几乎将热线打爆,「逼」得报纸每天连续报道老人的情况;接受过老人捐助的学校、学生,素不相识的热心市民,纷纷来医院探望;社会各界积极捐款,在天津红十字会为老人专门设立的账号中,汇款额在短短几天内达到了11万元。在医院的积极救治下,在社会各方的关怀下,白方礼的病情逐渐稳定。

在感动的暖流中,人们在叩问自己,拿什么来告慰奉献者?

行动是最好的回答。

曾受到白方礼捐助的张杰、赵涛,是两名在校学生。在白爷爷的帮助下的他们,又积极帮助身边遇到困难的人。课余,他们一直在照顾一位退休患病老太太,坚持上门服务。

已经工作了的李志安,当年在受助仪式上握住白方礼那异常粗糙的手时,就把白大爷当成了自己的榜样。如今,每年他都向福利院的孩子捐赠,他说,今后在公益上投入的财力和精力都要增加。

经对17名获得白大爷捐款的受助者的调查发现,为公益捐过款、出过力者达100%,资助过其他贫困学生、困难者占80%,60%目前是多种形式的社会志愿者。这种感动,交织着,弥漫着,传递着,将朴素的情怀延伸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记者手记 本真是感动的力量所在

93岁高龄的白大爷,卧床已有5年,生活无法自理。

见记者来访,躺在床上的他费力地支起身子。女儿白金凤凑近他耳边,大声说:「上海的记者看您来了!」老人的眼睛似乎亮了一亮,喉咙颤抖着说:「哦……上海,上海……远来是客呀。」

「远来是客」。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鲜明地传递出老人的善良、淳厚,让人心头一震。

临别时,记者提出给老人拍照。家人拿来一幅红绸带披在老人胸前。绸带上,密密麻麻地别着几十个校徽,全都是老人曾经捐助过的大中小学校。披着沉甸甸的绸带,老人露出了欢欣的笑容。

一种感慨油然而生。

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老百姓,忘我地倾其所有,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温暖别人。这种朴素的执着和坚韧,感动了所有人,也发人深思。

从来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但他一定要这样做,哪怕用尽自己后半生的精力气血。为什么?93岁的老人说不出什么崇高的道理。他只说,「我帮助别人,也就是我的快乐。」于是我们恍然:在他的世界中,别人的就是他的快乐。他通过付出获得了拥有,而且拥有了很多。

于是,这位孱弱的老人,从人性中最本质的善良为出发,以坚韧的毅力为铺陈,忘却物质的贫瘠,伴随着一路舒畅、一路快乐,一步步通向无私忘我的境界。所有的过程,也最终升华凝聚成感人至深的博大力量。

我们明白了——感动并不一定需要慷慨激昂的舍生取义,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的舍己为人。感动,更多地来自平凡和普通。它是一种善良的情怀,坦荡的心胸,真诚的相助,忘我的境界。感动的力量,来源于本性,是节操,是精神,是人格的力量。

所以,一个普通的人同样能因为他的行动和他的精神,而成为可敬可爱的楷模。白方礼布满皱纹的脸上,苦难已经积淀为慈祥。他一路艰难行进的车轮,已在人们心灵深处辗下了深深的痕迹。「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终于成为一种民族力量的象征。

感动的力量,最终作用于叩问自我。

一些怀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念追逐私欲的人,是否能够理解、体会到老人那种高尚的快乐与?一些哀叹自己并非没有为善之心只是没有为善之力的人,是否也该想想,我们难道不比白方礼老人富裕,我们难道不比白方礼老人强壮?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商业化泛滥的时代,我们是否还应该坚持什么?

叩问心灵,我们期待更多美丽的回答。(采写/本报记者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