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作文

关于节日习俗作文集锦7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2.52W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日习俗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节日习俗作文集锦7篇

节日习俗作文 篇1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下面让我介绍一下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一些习俗。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下面让我介绍一下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一些习俗。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到处洋溢着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其实吃豆腐渣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接下来的习俗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那就是发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节日习俗作文 篇2

小年是指腊月二十三这一天。通常在这一天里,人们会进行扫年和祭灶的活动。当然,这一天的到来也意味着春节即将到来,人们要开始准备春节所需要的年货了。所以,小年在很多人眼中也是很重要的节日,有着属于这一天的特定习俗,尤其是在饮食方面。那么,小年吃什么呢?好吃又符合节日习俗的食物有哪些呢?现在就来瞧一瞧吧?

一、灶糖

小年这一天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就是祭祀灶神,在这一天,制作灶糖不仅仅是用于祭祀,人们食用灶糖也有很好的寓意。灶糖又被很多地方的人称为糖瓜,这种糖使用起来酥甜,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

二、吃年糕

在我国南方地区,在小年这一天,通常会吃年糕,寓意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取得进一步的高升。

三、吃麻糖

麻糖也是为了祭祀灶神所用,但人们也会食用麻糖,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四、米饼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还会食用米饼,这种米饼外形为圆形,有着“团团圆圆”的`寓意。

虽然小年这一天是重要的一天,但是不同的地方对待小年的方式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一点从人们吃食的不同便能清楚地看到。那么,小年马上就要到了,你打算小年吃什么呢?

节日习俗作文 篇3

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中国的节日习俗非常有特色,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节日,每一个节日的习俗都有不同的含义,下面,我就说说我们汉族的节日习俗吧!

我们汉族里有端午节,提到端午,总要与爱国诗人屈原联系起来。据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泪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现在人们把五月五日当成端午节,端午节有赛龙舟,悬艾,吃粽子等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追到洞湖时就不见踪影了。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以划龙舟来纪念。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吃粽子,这也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浸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很多。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插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把菖蒲、艾条插入门中,并把它们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我们中国的节日习俗有特色吧,要不,你也来体验一下吧!

节日习俗作文 篇4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短信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少数民族有他们独特的习俗,各国的习俗也不一样。

节日习俗作文 篇5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23或24,它是庆祝整个春节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23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24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每家每户黎明升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先民驱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就是一扫而光陈旧的东西,这既指庭院里的陈年老垢,也指旧岁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了控制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节日习俗作文 篇6

在中华传统上,节日也包括在这儿里面,中秋节就是其中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节等等,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举办一些活动,如:猜灯谜会、走月、赏月、玩花灯、祭月、做灯笼、吃月饼……

说到中秋节,还有一个非常动人的神话故事,我想你们也应该知道,那就是《嫦娥奔月》。嫦娥非常的美丽和勇敢。她很想去天国,有一天她吃了仙丹后就飞到月亮上去了。

当然,在中秋节人们少不了吃月饼,大家欢聚在一起品尝各种口味月饼,说说笑笑,开心极了。我国古代宋朝时期,月饼还有其它的雅称,如:荷叶、金华、芙蓉等叫法。月饼真是由来已久啊!关于好吃的月饼,正如一位诗人诗句所描绘的`那样“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所以月饼的美味真是可想而知呢!

中秋节的美丽传说和神话让人神思,关于中秋节的优美诗句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深情,如《水调歌头》。这一天更是亲人相聚团圆的时刻。中华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啊!

节日习俗作文 篇7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忙碌的一年也将随着春节的临近而结束。

腊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从这天起春节的气息就已经在人们身边弥漫起来了。在腊八节这天,人们纷纷都拿出家里这一年剩下的一些谷物熬粥喝;还会腌制一些腊八蒜,留着过年吃饺子用。

过年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我们穿新衣、放鞭炮、拿压岁钱、看花灯。而大人们就不能像我们一样了,他们要忙活着准备过年所需的各种各样的年货,还要扫除家里的尘土。

腊月二十三,我们的小年到了。这一天家里的人都会祭拜灶王爷,还要吃芝麻糖。

过了小年离春节那句不在遥远了,所以一过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这扫除屋子里这一年的尘土、擦洗各种物品来迎接新的一年!

俗话说的好:“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贴花。”这腊月二十八就是人们开始贴对联、窗花、福字的日子了。

最热闹的莫过于除夕了,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看一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守岁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当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候,外面美丽的烟花爆竹也随之绽放,到处都是鞭炮的响声。

大年初一的早晨,人们早早的起来吃饺子,吃完了饺子好去走亲访友的拜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给他们带来好的福气。而更让小孩子们高兴除了穿新衣,那就是可以拿到压岁钱和放鞭炮了。

还记得,有一次过年,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的来到了爷爷家,我向各位“财主”们理直气壮的所要压岁钱,钱财收进了荷包,我便和哥哥姐姐们到爷爷家那宽敞的小院子里去放鞭炮了,可是意外在我们的玩耍终究悄然发生了,哥哥在雪堆上插了一个鞭炮,点燃的鞭炮在“飞天”的时候没有按照预定的轨道前进,撞上了墙壁,可鞭炮仍不死心的转弯向我这边飞来,我慌忙逃窜,躲到了姐姐的`身后,可还是躲闪不及鞭炮蹦到了我的脸,跟我来了个“亲密”接触。不过还好没有蹦到重要的地方,不然这个年过的可真是倒霉啊!我至今想起那天的场景还唏嘘不已呢。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亮点,早晨吃过元宵,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走到街头观看各种表演,晚上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美丽而新颖的花灯。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我都会和家人来到就近的公园观看花灯,花灯亮起,把整个公园装扮的犹如古代的“紫禁城”。

这年过到正月十五就算是告一段落了,过完这一天人们就又回复了往日的生活,大人们纷纷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孩子们也回归了他们的校园生活,都开始了新一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