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2.78W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1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论起习俗,可谓“一地一样”花样繁多,单新年习俗,就五花八门。但亘古不变的是那份喜庆和热闹。

在我的家乡,新年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二十九家家都准备好年货,门上贴好了“福”,有的人家还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这天中午,照例要吃顿好饭,还要拜神家。下午就该大扫除,门窗擦得亮亮的,屋顶扫的净净的,桌上摆满了瓜子和糖。小孩子们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们也已经在准备新钞,用来装红包。年前这几天热闹的很。

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饺子的,一般是肉馅的,吃完了饭就去看看春晚。因为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顶不住,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早早就睡下了。别以为一睡就着,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么震天雷、窜天猴、笛音炮,声音此起彼伏,整整响一夜。

大年初一,凌晨三四点钟,就被妈妈叫起来了,睡眼朦胧的,一看见新衣服立马精神起来。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再给爸爸妈妈拜。给家人拜晚年就该吃饺子了,正月初一不让动刀,不让说不吉利的话,还不能吃荤。不过白菜馅儿的饺子还可以凑合的。

吃完饺子就要去给本家的亲戚们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给长辈磕头。女人就要轻松多了,鞠个躬说句吉利话,就完事了。爸爸领着弟弟去拜年,妈妈带着婶婶们去拜年。我做为家中的长女也只能在家待着。爷爷奶奶也不闲着,在门口放好席子,铺好垫子,一拨一拨的人来拜年,贼热闹。我呢,更不闲着,我守在大门口,见有人来,先给他们拜年,坐等红包拿来了。

渐渐的东方泛起鱼肚白,天上还残留着花炮的烟雾,来的人也渐渐少了,大火都困了,来不及吃午饭,一个个倒头就睡,连小孩子也被赶回家睡觉。晚上又是一顿大餐。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当家要去请新媳妇来吃饭,表示这个大家庭接受了她,而当院的老媳妇要做陪客,带着新媳妇认当院人。初二,媳妇们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过了这几天,年也算安静点了,等过了十五,吃完汤圆,年味也就渐渐淡去了。

新年那么热闹,那么让人留恋,不知多年以后这些习俗是否还能保留。但我想,不论怎么变,家人不变,一家的和乐不变,幸福就不变。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2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在我的家乡,这一天,人们会祭祖、上坟点灯、拜祖先……但最热闹的要属“迎龙灯”了。

元宵节甚至比大年初一还热闹。当夜幕降临之时,各个村庄就伴随着锣鼓声沸腾起来了。一阵响亮的锣鼓声远远传来,代表“迎龙灯”的队伍就要来了。果不其然,一盏点着蜡烛的竹灯先冒了出来,一长队的锣鼓手跟在后面,依然在“咚咚锵”地作着喜庆的伴奏,接着是一条威武的长龙。龙头是最重要的部分:只见这条龙的龙头栩栩如生,它张着鲜红的大嘴,嘴里点上了一盏灯,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旁边用红色、绿色画了许多瑞云。龙头顶上有一个龙冠,上面缀着一朵洁白的白云,上面画着当年的生肖。龙冠的顶上站着一只云鹤,它活灵活现,浑身的白羽毛,用布条装贴的,口上一抹鲜艳的红更是惊艳。龙头上画着绿色的鳞片,显得威武高昂。龙鹤相伴,更是别具一格。龙头后面则跟着几百个龙节,每个部位都点上了蜡烛或灯,用竹子相接起来,最后是龙的尾巴,这样便组成一条完整的龙灯。村里每户人家都会派出一个人抬龙节。龙头,则由一年中添了男丁的人家抬,为了讨一个好兆头。

看,龙开始舞动了。它跟着龙珠灵活地摇摆,一会儿高高抬起,一会儿俯下龙首,飞快地追随龙珠。举龙珠的长者走着台步,绕到了广场中央,长龙随之围绕,首尾相接。不一会儿,便“盘”了起来,龙头高仰着,凝视着耀眼洁白的龙珠。龙节龙尾还飞快地绕着圈,举着的人们喘着粗气,飞快地奔跑着,但脸上却扬着愉快的笑容。“砰”,一支烟花冲破云霄,整条龙盘成了一个紧紧的小圈,驻足凝望。“锵——”一声锣起,邻村的龙灯也加入了进来。两条龙盘绕在一起,龙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壮观,盘旋得令人眼花缭乱,分不清哪儿是龙首,哪儿是龙尾。“砰砰砰”,五彩的烟花,拨开了云雾,双龙共望明珠,共望明月,共望新年新希望。

在鞭炮声中,妈妈拉着我的手,从龙灯头的下方钻了过去。我不解地询问了妈妈,妈妈笑着说:“龙在中国人的心中有很高的地位。迎龙灯,代表前一年的结束,也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大家会借龙灯,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迎龙灯也是为了增加各村村民之间的交流,让关系更融洽。”“那为什么要钻龙头呢?”“这也是为了讨个彩头,为保佑小孩子身体健康,平安长大!”哇!迎龙灯还有这么多意义!

“嘀——咣咣锵”,锣鼓合着唢呐一同奏起,龙灯飞向了下一个村,下一个镇,飞向了下一个元宵节。于是,元宵节噼里啪啦热闹地离去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3

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飘飘迎新春。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每个地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习俗,我的家乡安徽是怎么过春节的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在春节前的一个星期,父母开始购置年货:鞭炮、烟花、食材、新衣……那么多需要买的年货,万一现金没带够怎么办?今天可流行二维码付款了,扫一扫码就可以直接付钱,也不需要担心钱包丢失。妈妈每次付钱都会感叹:“真是太方便了!”买完年货,大大小小的年货全堆在客厅,看上去好不热闹,也就有了一点年味了。

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打扫房间,这一天被称作“扫尘日”,也叫“迎春日”。妈妈说,扫尘有驱除病疫、祈求新一年安康的作用,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寓意。打扫完房间,大家会贴几个倒挂的“福”字,还会贴春联,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盼星星,盼月亮,可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这一天大家都起的很早,来准备忙碌又喜庆的一天。刚起床,耳边就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与烟花声,热闹极了。大家穿上新衣服,吃完饭,就准备去拜年了。所谓拜年,就是要走街串巷地给亲戚朋友送祝福。长辈们在拜年前都会包好红包,递给小孩子们,当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红包。但是我的小叔在外地出差,不能与我们分享这份喜悦,怎么办呢?打开手机,就看到了小叔的朋友圈:“祝大家新年快乐!”嘿!科技可真方便啊,让远在他乡的小叔也能送来祝福。在大家互相祝福的声音中,拜年不知不觉地结束了。

晚上,就该吃团圆饭了,团圆饭的桌子上最不能少的菜有鱼和饺子。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鱼),而饺子作为中华传统食物,有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的寓意。一家人围在桌子旁,谈笑风生。一道道菜被端上桌,弟弟看到心爱的肉丸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接着爸爸就让弟弟把筷子放下,弟弟十分疑惑,爸爸笑着说:“要让老人先动筷哦!”爷爷说:“没关系的,让他先吃吧!”弟弟听了以后,认真地把一个肉丸子放进了爷爷的碗里,说:“爷爷,这个好吃!”“爷爷咬不动这个哇!”大家都笑了。

吃完饭,一家人开始看春晚,在大家的欢笑声中,奶奶感慨:“我们那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电视啊!真好!”老人们仿佛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从前的生活……

你们家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来分享一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4

我的家乡在达州市达川区西部的石桥镇,那虽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翻山铰子”和“烧火龙”,更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夕早晨,一起床,就闻到了一股糯米香,我到厨房望了一下,才知道是一锅白白的大胖子汤圆,在水里翻上翻下,似乎想跳出来。

我舀了一碗,六个,夹一个上来,咬一口,红红的汁就流了出来,甜甜的,黏黏的,使人吃了回味无穷。

吃完汤圆,妈妈和奶奶准备年夜饭,而我和爸爸在准备祭祖时所要的物品,准备好了一块四四方方的腊肉,一块色如雪花的白豆腐,还有一瓶老白干,这是一瓶酒。带着这些物品,我们来到了后山进行祭祖。眨眼间,就到了中午,香喷喷的饭菜排满了一桌,有糖醋排骨、盐菜扣肉、红烧肉、粉蒸肉、辣子鸡、蒸羊肉、憨酥(酥肉)、糖醋鲤鱼。老人总说,年夜饭上必须有鱼,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晚上都要守岁,而爸爸则张罗着给小孩、老人发红包。

大年初一,正式翻山铰子的开幕式。翻山铰子高台由由3张桌子,1张长椅子搭成,一张桌子一个人,人在上面相互配合。人在桌上的动作有很多,如:翻击,左右击和反击等。桌旁也有人在那里打铰子,边打边绕着桌转。一旁有人边走边打鼓,为此助威。四周还有吹唢呐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表演动作,如:白鹤亮翅,风吹杨柳和团鱼晒壳等等。其中风吹杨柳就是人把脚搭在桌子上,身往后仰,往后仰的同时,铰子又响了起来,他们的身体如杨柳,随风摇摆。

据人们的介绍,翻山铰子有高台,也有地台。据传,它是由清咸丰年间达州石桥镇的一位民间艺人,冯白仁创立的,历经五代传承,至今有150多年历史

正月十三,烧火龙正式开龙。整个活动贯穿了请龙,龙点睛,龙请水、烧火龙、送龙等民俗风情,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来年平安和丰收,是全国各地的一种风俗。特别是到了元宵节晚上,数条火龙游街走巷穿梭,居民家家用硝磺、柴炭等原料配成烟花,尽情地对火龙燃放,使之火花四溅,让人喝彩不已。举火龙的人只穿一条内裤和戴一顶帽子。然后用水泼道,以免皮肉被烟花烧伤。从一开始,人们就将火龙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放着烟花,这时,整个小镇灯火通明。直到结束,人们才缓缓散去。

啊!家乡的“翻山铰子”和“烧火龙”,你们已经成了石桥人们生活中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们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不同,我家乡更是别具一格。

在广东潮汕地区,一直以来,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举行一个成人仪式——出花园。也就是说,你从今天开始,就从花园出来了,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具体礼俗是这样的:有十五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孩子举办一次隆重的仪式,是个人生的转折点。还要用三牲果品(鸡、鸭、鹅和水果类)拜别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上红皮鞋、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因为传说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大钦小时候没钱,但在路边对上了对联,得到了一只公鸡和红皮鞋,父亲为大钦烫了鸡头吃。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还有的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十二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

在我们普宁市,当天要吃炸猪肠和肚,并且邀请小朋友于地下围着竹箕,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了成人的肠与肚”,和童年告别。

潮汕人有着与众不同的食俗,日常生活中特别喜欢喝粥,有着皮脆肉嫩的“炸豆干”,有着以大米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酥香的饰品,而且非常喜爱腌制的佐餐小菜(主要用于喝粥时),如,咸菜、菜脯,以及精致的小食蚝烙、肉丸等。尤其是牛肉丸,令我吃完后仍然回味无穷。

潮汕都非常注重“吃”不过最出名的还是潮菜以及潮州的功夫茶,潮菜远进闻名,是由潮汕原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的菜式构成的一个开发体系。潮菜中不仅有名贵的燕窝、鱼翅、鲍鱼烹制的精品,也不缺少粗菜的特色菜。如地瓜叶做成的“护国菜”芋头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等许多。

潮州功夫茶十分富有地方特色茶艺。小到用水,大到冲泡,品尝都很讲究。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样式很多各有着生动形象的名字,例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爬狮”。简单介绍一下吧,“四点金”是潮汕独特的村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州农村较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个突出特点就是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和“潮汕百姓家”之说。

不论是潮州的“出花园”、饮食、民居还是功夫茶,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6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那儿没有千古遗迹,但有鸟语和花香;没有奇特景观,但有和煦的阳光;没有神秘活动,但有美好的习俗。我们那儿的“拔拔灯灯会”就是一个令人神往,陶醉的风俗······

大概在宋元时期,英都镇便是富庶之乡,里面有一条河,名叫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运送货物只能使用驳船——就是那种不能自己游,需要人们来划或拉的船。到逆着水行驶的时候,便需要船夫来拉纤,俗称“拔船”。后来,这种劳动被人们融入到了民俗活动当中,百姓以拔灯代替拉纤,祈盼平安,年丰兴旺,一直延续到今天。

过完年没几天,便到了正月初九,母亲开车,带我和堂哥来到镇上。天还没暗,但是街上已是车水马龙。为了节约空间,多数人把车开到了别处,这才不会占位子。路两旁,他们已经开始,摆卖灯笼了:有红的,,有黄的,有圆的,有方的',有三楞的,有有流苏的,有有提绳的,有有挂钩的,多种多样,形状也不同,真是惹人喜爱,我为此挑选了好久,终于挑了一个红的,圆的,既有流苏又有提绳的,拿在手上,一边逛灯会,一边等着黑夜来临。

好容易等来了这黑色的帷幕,尽管还没到时间,那些小贩便把摊子收进去,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人的手里都拿着灯笼,各种样式的都有,之前那些小贩卖的样式,现在几乎全都有了。“开始了!”我等了一个小时左右,终于迎来了灯会的开始。我把手伸进我的灯笼里,打开开关,那黄色的光芒透过红色的纱布,散发出红色的光芒,大家都亮着,一切都有如过年时分,街上满是红色,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步一步的走着,在一幢大房子前停了下来——那儿已经开始拔灯了,那些人,穿着红色的衣服,提着灯走,人们纷纷让出路来,让他们过去。我挤到前面去,看着那些叔叔在走,他们显得那么有精神,但脸却不很严肃——本来嘛,在这个盛大的活动上,都是开开心心的,没有人会愁眉苦脸的。我退出了人潮,一摇一摆的提着我的灯笼,灯跟着一摇一晃,我的影子也一摇一晃的来凑热闹,这下可好玩了,我和堂哥,弟弟便边随着人潮走,边享受着拔拔灯灯会的乐趣玩得不亦乐乎······

天已破晓,人们陆续回去,含着睡意的我们,尽管还想再玩会儿,但也必须得回去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7

民风民俗各地都有,捕鱼的民俗可不常见。

每年秋夏交际之时,黄山弄的鱼塘中按理就该展开一场激烈的捕鱼大战按习俗。这时候全村人都会在同一天约定来到鱼塘一起捕鱼,把去年已经长大的鱼苗捞上来鱼塘旁有几间小屋子,因为捕鱼是好几天的大工程,所以这是为村民们捕鱼期间住宿用的。捕鱼前几天堤坝上会晒上一张巨大的渔网,这就是捕鱼时用的渔网,到了约定捕鱼的日子,男的穿着防水背带裤,女的则戴着橡胶手套,等漏网之鱼跳上岸时,便一把抓住,年年这时候,一大群孩子会跑来围观,整装待发,只等下水。

到了下水时,一大波穿着防水鞋的男人们齐刷刷踏进鱼塘,一大片水花齐溅,刚一下水,岸上的石头便湿漉漉。那张巨大的渔网一寸一寸被打湿,一点一点沉入水底。男人们有规律地在水中站成三角阵,用娴熟的手法卷着渔网,张开,收拢,陆续看见几条鱼跳入渔网,男人们的三角阵形逐渐变小,更多的鱼如安了马达一般地跳进渔网,过了一会儿男人中传出声音:加油!一二三!加油!一二三!慢慢地口号逐渐传了开来,每个人都卯足了劲,死命地把渔网往岸上拖,一群孩子往鱼塘里扔石子,噼里啪啦,水花四起,水中泛起阵阵波纹,第一批鱼运到岸上,数量多得吓人,渔网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几层鱼,活泼乱跳,有许多只身上装了弹簧似的,跳着跳着又跳回了塘里,女人和孩子们欣喜地把鱼装进一只大大的木桶里。紧接着,马上开始第二轮的捕鱼,每个人都拿着一根两三米长的细木棍,下了水后,用细木棍串起每个人手中的一摞渔网,再将木棍深深插入塘中湿润的泥土放开手。渔网会自己慢慢飘开,笼住大半个鱼塘,到时只需流到鱼塘边,轻轻收拢渔网的边,许多鱼便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我们收入网中,一年长成的鱼捕成后,还要进行最后一步;播种鱼苗。尽管塘中还残留着些许鱼苗,但也是寥寥无几,所以要将培养好的鱼苗放入鱼塘。待明年秋夏交际之时,再将它们通通收入囊中。

一年一度的捕鱼活动结束,全村人拎着大桶小桶来取鱼,晚上家家户户都传出鱼肉的鲜香,这也许便是节日民俗中的温馨之处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有这样一种风俗。农历二月半,人们会在这天举办庆典迎“伏虎禅师”,并且邀请亲朋到家中做客。

这个节日的来历啊,可是个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个罗伏和尚,他心地善良,有一天下山取火,碰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他取火回来,便以身饲虎。他舍己的精神感动了上苍,观音菩萨点化了他成为“伏虎禅师”,老虎成了他的坐骑。人们也把二月半这天定为伏虎禅师的纪念日。

农历二月半这一天,是我除了过年外最期盼的一天。早上,太阳才刚掀开云彩,探出头来,庙会里已排起了长龙,人山人海了。年长的爷爷奶奶为我们化妆,有扮成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有扮成肥头大耳的猪八戒;有扮成忠心耿耿的沙和尚……而我扮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脸上化着大青衣的妆,身披红衣,头戴帅盔,英姿飒爽的样子!

最激动人心的时候来了,庆典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请出的“伏虎禅师”;后面紧跟着声势逼人的军鼓队,鼓声如雷、震天动地;腰鼓队的奶奶们鼓槌飞舞、彩绸翻飞,极富感染力;还有一支由小朋友组成的小号队,号声嘹亮、意气风发;再后面就是我们了,我们这个方队最有意思,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腾云驾雾的唐僧三徒被大人扛在肩上,当然还有我的穆桂英挂帅。我和“花木兰”、“楚霸王项羽”一起坐在特制的车上宛如骑在马上,后面还跟着坐轿子“大家闺秀”……最后一个方队是由全村人舞着彩旗、举着香组成的,有年过七旬的老人、有血气方刚的少年、有活泼踊跃的小孩……游行结束后,会向村民们分发水果、礼物,这还有多层意义呢!希望大家平安长寿,这是第一层,第二层是纪念“伏虎禅师”的舍己精神,第三层是希望每个人在这一年都能得到守护和祝福。

这时候在村民的家中,男主人们在舂粿,女主人们在做美味的菜肴:烧牛肉、红烧鱼……客人们一边帮忙,一边聊着天,大家在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一天。

这风俗节日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家乡特色和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建设更美好的家乡,把家乡的风俗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9

哇,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又到了,人们是多么高兴啊!新的一年来了,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和新裤子,还换了新鞋,洗好脸,怀着兴奋的心情和大人一起去燃放喜庆的烟花炮竹。之后,就是吃年早餐了。

过年的早餐与平常的不同。心情自然是很高兴的,再有大人们是不让我们乱说话的,否则不吉利。记得前三年,妈妈还用纸擦过我的嘴,那样,说错话也就百无禁忌了。现在我长大了,昨天,妈妈提醒了我,所以我今天早上特别地乖,每吃一样都说了一句好话。吃一颗红枣,说句“上学天天起得早。”吃上圆圆的鸡蛋,说句“今天我们一家大团圆。”端着肉丝长面,说了“吃了长寿面,长命百岁。”哥哥也是和我一样乖巧。其实不只是我家,我们这儿家家都一样。就算今天小孩犯了错,长辈都原谅了,决不会骂,更不会挨打。

今年的春节,有外公、外婆和我们一起过的。吃好了早饭,外公和外婆都给我和哥哥每人一个红包,说:“你们大一岁了,又比以前更懂事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我和哥哥早就准备了一对喜娃,回敬给两位老人,以示双双对对,和和气气,幸福百年。堂前的桌上,摆着在苏州工作的舅舅为外公捎来的水晶玻璃酒杯和水晶玻璃的酒罐子。我仿佛看到了舅舅全家人对我们的祝福。

喜庆的快乐充满了整个大年初一。人们都穿着崭新洁净的衣物走家串户,三五成群地诉说一年里劳动的收获;有的玩牌,打麻将取乐;有的听音乐,唱歌;我和村子里的小朋友们点放鞭炮、爆竹为节日增添快乐的气氛;各家各户的彩色电视机都全天播放着精彩的节目,有全国各大剧种的戏曲,有各省市的联欢晚会等等,我最爱看中央一台重播的《春节晚会》了,那精彩的小品,常常逗得我捧腹大笑。我在这一天里发现有些人家里,来了陌生人,那些肯定是来拜早年的客人。

到了晚上,妈妈和外婆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有年年有余的红烧鲫鱼、带鱼、鳜鱼;有红烧肉片、清炖猪肉;有烤鸡、腌鸭肉;还有做成我叫不出菜名的各种豆腐品,各种各样新鲜的蔬菜看得我眼睛都花了,津津有味的美食填饱了我的肚子。

欢乐喜庆的夜宴结束了,大年初一的夜空也正别有一番景象。明明是繁星满天,然而四周围的夜空确是“闪电”不断。我看不见其它村庄人们快乐的情景,可他们的祝福的火花和我们这儿庆祝的焰火却一起腾向蓝蓝的天空,普天同庆这欢乐无限的春节。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10

最近总听奶奶遗憾地说:“我的老朋友下个礼拜就要过火了,可惜我去不了。”过火?那是什么?于是,我就带着问题一脸懵地问奶奶:“啊?他们家以前着过火吗?”奶奶听了我这问题,捂着肚子笑起来:“哈哈哈,不懂了吧。不过没关系,我来给你讲讲。”

“过火也就是搬家的意思,是我们老家湖南衡阳特殊的一个习俗。搬家那天,要在旧房子里生一炉子火,然后和其它家具一起搬到新家。”

听奶奶这么说,我忽然也有点印象了。对了,我们家好像经历过这个习俗。奶奶点点头,说是我七岁的时候。哦!我一拍大腿,想起来了。

按老规矩,要先按照黄历,选一个黄道吉日。爸爸可是好好挑选了一番,俗话说得好“良辰安宅,吉日迁居”。搬家的日子选得好,也就能讨个好彩头。

搬家前一天,我们一家人又把新家打扫了一遍。只有房子干净了,才能将东西搬进来,而且必须一尘不染,不能有任何一点污秽。

接着才轮到“过火”这个重量级嘉宾登场。早上5点,公鸡刚打鸣,我们就要起床了。全家人一起在火盆里烧一团火,火焰不时跳动着,橙色火心蓝色的边。像个精灵,在为我们家的乔迁舞蹈。烧到旺的时候,火星子一个接一个地蹦出来。这个时候,就要把火盆和旧家里的东西搬到新家了。爸爸端着火盆走在前,我扛着两根甘蔗跟在后。甘蔗,在我们家乡寓意着节节高。我们一起坐上搬家车去往新房子那里。中途火盆里的火绝不能熄灭,这可是最禁忌的了。爸爸把看火盆的重任交给了我,我第一次干这样的事,自然又兴奋又紧张。我需要定时往火盆里添钱纸。烟的味道很呛,熏得想咳嗽。

车就这么轰隆轰隆地开了过去。路比较陡,车里颠簸得厉害。火苗一上一下的,弄得我心神不宁,生怕它灭了。我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拜托拜托,一定要越烧越旺啊!可能真是显灵了,火势喜人。一到新家,热情的新邻居们已提前作好了准备,迎接你是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浓烈的烟味还有邻居们的笑脸。鞭炮放完了,我们把火放入正堂,然后依次对着火恭恭敬敬做几个揖,这火就算过完了。

最后,我们请亲戚朋友还有邻居们都来吃乔迁宴。搬家的所有流程就热热闹闹地完成了。

这就是“过火”,一个我们家乡湖南衡阳独特的习俗,一道中华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美丽风景线。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11

北方喜面,南方喜米。又到了春节,从懵懂稚嫩的小孩子,到满头白发的老孩子,提起春节,第一个想起的便是饺子。想起饺子,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鲜美的、令人馋涎欲滴的感觉呢!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北方人民对于饺子的喜爱可见一斑了。包饺子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温馨与和睦。剁肉的,切菜的,和面的,个个分工明确。把冷水与面粉倒入瓷盆中搅拌均匀,然后放到炕上发酵。这期间大人们通常会去和馅,孩子们会在一旁打下手。将韭黄切成丝放入碗中备用,然后把已经剁好的肉糜倒进去,加入适当的酱油,花生油,还要加入少许生粉,提高馅料的口感,最后搅拌均匀即可。

馅料和面都准备好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擀皮儿了。

将面团分成几部分,然后将其中一部分取出,放在面板上,撒上一些面粉,听奶奶说,这是为了防止面粘在手上。把它们搓成长条,再揪成一个个小的,然后揉圆,就可以开始擀了。我对擀皮一点也不在行,怎么也擀不出那种薄薄的感觉,但奶奶就不一样。她把面团用手按成扁平状,一手拿着压好的面团,另一手拿擀面杖擀,手还要变换饺子皮的方向,中间要厚,两边要薄,这样,一个个白色的像在湖面上泛起的“涟漪”似的饺子皮便擀好了。

我和家人坐在桌旁,面前是已经擀好的饺子皮和调好的肉馅。挑些馅儿放在饺子皮中间,使劲一捏皮的中间,把两边的皮向中间捏褶,元宝似的小饺子便完成了。

夜幕降临,奶奶在厨房里煮起了饺子。饺子一个一个滑进水里,不一会儿,厨台上便溢出了饺子的香气。水已经烧开,我的口水已经不知道流了多少了,肚子里的馋虫一阵一阵地往外拱着。这时候奶奶出来了,她说道:“再过三道水就差不多了,不要急啊!”我过去看了看,锅中的饺子上下翻滚着,被一道道的雾气包裹着,香飘四溢。很快,饺子煮好了,被整齐地排列在了盘子里,晶莹剔透,让人一看就口水直流。

端上几碟陈醋和一小碗酱油蒜泥,摆上几盘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着桌子,酱油蒜泥香、饺子香混在一起,令人食欲大振。原本就秀色可餐的饺子再蘸上一点醋,一进嘴里,一股酸味散开,紧接着就迎来一股甜味,接着便是咸,回味起来又有一丝丝苦味。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饺子在牙齿的碰撞之下,很快化为一堆碎末,浓郁的鲜香在嘴巴里散开,吞进肚子,整个胃都是暖洋洋的。

北方的饺子,暖的不止是胃,还有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12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家乡,不管是柔情似水的江南,还是粗犷豪迈的东北,不同地方都有不同民俗民风,傣族有泼水节,彝族、白族有火把节。而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小县城,它就是具有“千年古县”和“三圣之乡”之称的——汤阴县。

可能大家并没有听说过这座小县城,没关系,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去感受一下我们家乡的乡风乡俗吧!

说起庙会大家都并不陌生,相信每个地方都有新年庙会,而我们家乡每年都会为了纪念岳飞在岳庙街,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在这一天整条街上都会热闹非凡,这么热闹当然不会少了民俗节目,跑帷子、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背阁、抬阁、小车旱船等各种民俗表演活动让你眼花缭乱。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也会携亲伴友走上街头品美食,观赏节目,在充满快乐的节日氛围中感受民俗文化独特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当属汤阴“帷子舞”。它是活跃在豫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舞蹈表演,又称经纬舞,家里人都叫它“跑帷子”。听家里老人讲,跑帷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将士为纪念齐桓公的爱妃长卫女而举办的祭祀活动,这一王室祭祀活动不断发展而演变为模仿排兵布阵的娱乐活动,而后又被发展为宽泛的乡民求神拜庙,欢庆节日的娱乐性活动。

跑帷子活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表演者会手持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杆,顶端扎上帷帽,周围挂上五彩缤纷的彩带及铜铃,100名舞者随着鼓声不断变换出百余种阵势,气势磅礴。舞蹈表演时,帷子手踏着鼓点屈膝、微蹲做小步跑,有节奏的来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彩带河铜铃就会颤动一下,发出叮铃叮铃的响声。舞前“龙头”开道,舞后“凤尾”告终,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呈祥”不谋而合。20xx年以来,汤阴县加大了对帷子舞的保护力度,并且于20xx年2月“帷子舞”被河南省政府批准成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便是我家乡具有特色的民俗节目,只是听我讲大家肯定无法感受到它的魅力,如果有时间,希望大家能够走进我的家乡,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在清明这一天里,各地都有地方特有的习俗,比如我的家乡——胶州,除了扫墓、踏青,还有不一样的节日习俗,比如荡秋千和吃蛋饼卷大葱。

我最先知道荡秋千这个习俗还是爸爸告诉我的,我十分疑惑,清明节为什么要荡秋千,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清明节荡秋千,古时女人最爱。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树,在劳动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民间最早的秋千活动,人们称为“千秋”。传说是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时只是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汉武帝时因为它与“千秋万寿”这个祝寿词冲突,而改为“秋千”,后来就改为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妈妈还对我说,他们小时候,每当到清明节,街道上的大树都挂着秋千。那个没有电视、手机和电脑,只能在街上找乐子,寻乐子,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这些可爱的习俗吧!

那高高的秋千挂在高高的大树上,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被吸引过去,忍不住都要坐上去,并要晃悠几下,大人们寻的是童年的记忆,而小孩子是在寻找实实在在的乐趣。当我看到这高高的秋千时,首先得反应是:哇!好高的秋千呀!玩起来一定很刺激。当我坐上这高高的秋千时,双手分别握住两边的铁链,爸爸走到我身后,先轻轻的推了一下,秋千荡不起几米又回了来,我着急得让爸爸把秋千使劲往上推。只见他使劲一推,在一瞬间,我迅速地“飞”了起来,刹那间,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鸟飞翔在湛蓝色的天空,无忧无虑地“飞翔”。

清明荡秋千让我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吃单饼卷大葱又让我品尝了美食的滋味。单饼卷大葱是用玉米面、小麦面粉、土鸡蛋及大葱制成的一种食品,是山东省的地方传统名吃。它的吃法也十分简单,是将大葱洗净蘸上甜酱黄豆酱用刚烙好的煎饼卷着吃,辛香辣伴着甜酱的味道,好吃又开胃。

眼看今年的清明节就要到来,待疫情消散,让我们一起去体会民风民俗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14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吃团圆饭是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原来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长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久而久之,过年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了。当然,过年吃饺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实饺子蕴含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一是过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吃腊八粥是我们这儿过年的前奏,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这不,我们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腊八粥。一出锅,香气四溢,我这只小馋猫一眨眼间,从十米外跑到了这儿。口水都馋的流下来了,实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气充满口腔,刺激着味蕾,我从来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们杭州,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出去”。就是在清扫的时候,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思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杭州对来年家中吉祥、财富不断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节的由来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吧。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岁寒将尽,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于是就高高兴兴地互相表示祝贺,拿出丰盛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欢乐的节日——“过年”。

过年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15

又是一阵淡淡的艾叶气息萦绕在我的身边,一个个绿绿胖胖的小团子展现在我的面前。咬一口糯唧唧的,丝丝香味沁人心脾。

没错,这就是青团。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食品。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每当清明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包青团。我们家也不例外!在我的记忆里,外婆是无所不能的。每当清明清晨,外婆就会去菜市场买来新鲜的艾叶,用来给糯米“上色”。

艾叶在我的印象里用途可广了,它是我童年时夏天里的解暑神器。记得每当酷暑来临,外婆就会骑着她那早已生锈的自行车去买艾叶。回家后把艾叶洗干净,烧一锅水,水开后把艾叶放进去。煮好后的艾叶水掺和着洗澡水一同倒进我专属的洗澡盆里。你可别小瞧那艾叶,在外玩得大汗淋漓的我一头扎进盆里,那滋味凉丝丝,又飘着艾叶独特的清香,令我抛去了一切的暑热。

我的妈妈一直被我称之为“甜点达人”,这次她将和外婆强强联手,制作出我认为世界上最美味的青团——没有之一。只见妈妈先把艾叶榨成汁,当然外婆也没停歇,把粥放在糯米粉里一搅和,就成了一个大白胖子。妈妈把艾叶汁倒进并没有完全和好的糯米团里,并加上一点最重要的调料——抹茶粉。加入抹茶粉是为了让青团的颜色更鲜绿。

接下来的一步——调馅。妈妈先把黄油放入锅内,再把肉松和咸蛋黄一同放入锅内翻炒,炒好后把它们分成一个个小方形,馅料就调好了。

我认为的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把它包在一起。妈妈负责来把糯米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外婆负责把馅包进去,我呢,只能在旁边看着,几次想帮着一起包,都被外婆给拒绝了,因为我包的不是太厚就是太薄,唉……只见心灵手巧的外婆把小剂子托在手上,像做陶瓷碗那样,那大拇指犹如电钻,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个薄厚适中的“小碗”。

上锅蒸完,我们家的门似乎快成了扇“假门”,街坊邻里都知道我们家做青团了。隔壁王阿姨说:“哟,顾姐,又在做青团呀,人老了手艺未老嘛!”我外婆得意地笑了笑,拿了几个青团分给邻居们。

我爱我家乡的青团,我爱我家乡的风俗,但我更爱我的家人们!

Tags:风俗 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