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计算机 > office办公

PPT教学

栏目: office办公 / 发布于: / 人气:2.73W

PPT教学1

25. 望月

PPT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PPT教学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教学过程】

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总结拓延:

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阅读43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PPT教学3

我也会当家

教学目标:

1、 通过当家实践,懂得勤俭持家是一门学问,学会勤俭节约。

2、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为家长分忧。

3、 愿意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关心家庭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勤俭持家,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难点:品尝当家的滋味,理解父母的辛劳。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一周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父母每天在家所做的各项工作,并做记录。

教学设计:

一、 亲亲我的父母

1、 教师:你知道吗?你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做了一些什么工作?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父母所做的事情,由一名学生做记录并代表小组综合发言,其他学生提供发言资料。

3、 学生代表上台将自己组内父母所做的工作做综合汇报。如:做饭、照顾老人、洗衣等,这些我们是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些工作是我们无法在家里看见的,如上班赚钱、为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等。

4、 教师小结:我们的爸爸、妈妈多辛苦呀,他们除了要做好自己的一份工作,还要不辞辛苦地操持着我们的家庭。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5、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情。

二、 试试我来当家

1、 学生阅读一则日记。

2、 教师:你愿意试一试,当一回家吗?做每件事情都就有个计划,就像父母在支配家庭开支时都有个预算。让我们一起来制订一个当家计划。

3、 确定当家主题。教师可以“餐桌行动”为例,行动内容:制订一份菜谱,上农贸市场买一次菜;回家做一餐午饭或晚饭。

4、 小组合作研究当家计划表。讨论:我打算在本次行动中做些什么工作;哪些工作能独立完成,完成的方式是什么;哪些工作需要父母协助。教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5、 交流当家计划,评出最合理的当家计划。

三、 当家实践,立刻行动

以“餐桌行动”的实践活动为例:

1、 教师根据家庭状况,让学生自带所需的买菜钱,少则5元,多则50元,由学生自己决定。

2、 在农贸市场,经过40分钟的交易,学生或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购买了各种菜,准备好了当天的晚餐。学生在菜市场的'门口,眉飞色舞地说着自己的买菜经验,不时哈哈大笑,像是打了个大胜仗;也有细心的同学在比较、分析之后,发现自己的买价高于其他同学,脸上有了红晕。这种交流没有任何的时空限制,使学生感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学生表达的观点也不会受到打击和嘲笑,在当家活动中,学生验证了自己计划的正确与否。

3、 当晚,学生亲自下厨,一改以往“饭来张口”的局面,引起了家长的极大关注,其中有47位家长以书面形式对该活动进行了热情的反馈,他们深深感到“餐桌行动”提高了学生的理财和生活能力,更促进了家庭的和谐。有的家长被子女的行为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家长还为自己的子女拍照、摄像。

四、 写写当家不易

每个参与当家的学生都写一份主题为“当家的滋味”的材料,题目自定。在这份材料的后面附上家长的评价。

PPT教学4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2、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剖析和对比,懂得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

3、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

1、学生访问、观察、查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信誉卡、保修卡、合同等)。

2、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

3、收集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和格言。

4、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到处存在。板书课题: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学生齐读。

二、社会生活的.各种承诺形式

课件出示20xx年“经洽会”签约场景图(是解说有关事宜)、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诺。

1、分组思考、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和作出承诺,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汇报交流。

3、小结:双方用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作出约定,并依据约定行事。违约要受到惩罚。

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承诺,交流自己的调查情况

1、信誉卡小展示。①将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等展示出来,大家讲讲其中的故事。②说说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

2、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形式?思考:①签订了合同意味着什么?②谁来读读你的合同?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

③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人们得到承诺和没得到承诺的感觉。

3、政府、村镇、街道等有关部门向市民、村民作出承诺,说明了什么?当这些承诺得以兑现,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的承诺,人们因为这些承诺得到兑现而对对方信任着,因没得到承诺而愤怒、失望。

四、总结:现代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信用,社会呼唤诚信

五、作业: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他们。

板书设计:

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合同

协议

措施

……

PPT教学5

教学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施。

2、让学生在社区生活交流中,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从而激发其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的情感。

3、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服务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呈现的是典型的社区娼妓拟稿,旨在协助学生指认社区警务室、超市、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医务室、社区服务中心和早教中心等设施,并引导其寻找、发现社区其他的设施。

通过对设施的寻找,加之自己的社区生活体验,学生能较容易地发现社区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让学生观察课文画面战士的社区生活细节,观察反思自己的双休日生活,让其体悟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劳,进而激发其对社区的热爱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尊敬。“童心岛”就是让学生以自由诗的形式抒发这样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己所住的社区只有初步了解,大致能够说出社区的名称等,对于超市等经常用到的生活设施较为熟悉,对警务室、医务室等较少用到的设施不熟悉。

教学设计:

一、 认识社区。

1、 课件出示学生在社区活动的照片,看图说话。

2、 说说你居住的社区的名称,找找班里哪些小朋友互相之间是邻居。

3、 观察课本上各种社区设施的图片,并说说这些设施的作用是什么。

4、 除了这些设施以外,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设施。

5、 用数码相机拍下学校附近的社区设施图片,请小朋友当当工作人员给其他学生做介绍。

我们的社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态度和情感:培养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情感,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

2、行为和习惯:能爱护社区的设施,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3、过程和方法:通过社区生活交流,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

4、知识和技能: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施。

活动准备:1、发调查表

2、在大人的带领下参观社区,认识社区的一些设施。

教学过程:

一、 认识自己的社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你知道你居住的社区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虽然生活在社区中,但有些可能不知道社区名称,教师可事先通过学生的家庭住址进行了解。根据我们班学生的住址,我知道他们的社区有柳营社区,长庆社区、黄马社区、青春坊社区、吴牙社区等。)

1、 我们居住的社区有很多公共设施,他们的作用可大啦。谁能来介绍一下?(请学生来展示课前的调查,可以是自己画的,也可以是拍的照片。)

调查表:

这是社区的----------------,我知道它的作用是------------------------------。

通过学生的展示,大家认识了社区的设施,了解了他们的作用,教师也可通过课件适当补充学生说得不全的地方。如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社区警务室,计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宣传栏等等。

2、请社区阿姨来讲解他们的作用。特别讲解社区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这应该是离学生生活最近的地方。什么时候可以进去,有哪些适合学生的活动等等。(这时也可以建议老师带着学生跟着社区的阿姨到社区文化活动室参观。)

二、体验社区的服务

社区完善的设施,让我们的生活感到非常方便和舒适,那你知道社区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吗?引导学生去发现社区的保安、车棚的管理人员、社区的清洁工、为民服务点的阿姨,商店的大妈、修车的叔叔,正是因为他们的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1、 向社区的服务员表达谢意:方式自选(小诗、说一句感谢的话、送一张感谢卡等)

2、学生准备,交流。

三、课后实践:在家长的陪同下或以小队活动的方式,参与社区的一项活动并记录在“社区服务卡上”。

( )社区体验卡

日期 姓名

所体验的角色

自己的表现

社区人员的评价

自己的感受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源泉,引导学生观察、关注自己的社区,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通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认识,自己在社区的生活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并引导学生课后(或双休日)去参与社区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PPT教学6

1、上超市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购物前先确定计划,知道购物要根据需要来进行。

2、知道在超市购物的一般程序和常识,能尝试着自主购物。

3、体会超市购物的乐趣,学会文明购物。

教学重点:

学会在购物前先确定计划,知道购物要根据需要来进行。知道在超市购物的一般程序和常识,能尝试着自主购物。

教学难点:

体会超市购物的乐趣,学会文明购物。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购物前要有计划,知道购物要根据需要来进行。

2、能评判购物时的行为是否正确、文明。

教学准备:

学生做一个小调查:家里还需要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我准备买什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点击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

2、谁知道刚才图片里展示的是哪个地方?学生回答。(超市)没错,那你们去过超市吗?什么情况下你们会去超市呢?学生回答。(去过,要买东西的时候。)

3、当我们要买一些东西的时候会去超市,超市里货物齐全,比较方便购买。那今天我们就要讲一讲“上超市”的有关事项。黑板书写课题:上超市。

点击超市的环境图。

二、课文学习

1、昨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做了一个小调查(点击文字),先请小朋友们和小组里的`小伙伴们一起说一说你调查的结果。

2、刚才小朋友们讨论得很热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应该买我们需要用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不应该随心所欲地购买;购买时心中要有家人,除了父母,也要考虑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及客人的需要;购物要有计划,要考虑自己的购物能力和家庭经济条件……

3、小朋友们真不错,知道去超市买东西前要先想好我们需要什么,那么,进了超市后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呢?

点击的三个问题:家里还需要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我准备买什么?

三、体验感悟

1、下面让我们进入“火眼金睛”游戏,比一比谁的小眼睛最尖,找到小明在超市里不正确的行为最多。(点击动画)学生发言时教师适度提问:错在哪里?由此引导学生正确购物的方法。

小明有些地方做得不对,但还有些地方是做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向他学习。学生自由发言。

2、小明在超市里购物的有些行为是对的,有些是需要改进的。小朋友你们回忆一下,平时你们去超市的时候觉得自己哪些地方是做得好的,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呢?

点击动画“小明在超市”。

四、课外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进超市要注意的事项,谁能说说你学到了哪些要注意的事项?学生自由发言。(要有计划;要为大家考虑;购物时要讲文明、懂礼貌……)

2、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逛逛,了解超市的布局。

PPT教学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回顾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以下几点: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PPT教学8

探究:

1、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2、初步感知“大小一定的物体,比水轻的会浮,比水重的会沉”。

知识:

1、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有用简单器材做的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情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点:

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

教学准备:

铁钉、气球、小玻璃杯、石子、灯泡、木棍、四个大小一样的塑料瓶、砂、盐、锯末、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两个大小不同的螺母、装有水的水槽、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玩潜水艇时,我们发现潜水艇里水的多少决定潜水艇的沉浮,一般物体的沉浮又与什么有关呢?

2、推测我们准备的这些材料如铁钉、气球、石子等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3、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把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看看有没有推测错的物体,把水中上浮的物体和水中下沉的物体分成两堆,并在教材上记录。

二、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1、小组讨论:物体在水中浮与沉,可能与哪此因素有关?学生分小组讨论推测,并将推测结果记录在教材上。

2、教师出示并介绍本次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器材及名称。

3、教师演示实验: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放入水中都浮了起来,两个重量不同的螺母放入水中都沉了下去。

教师提问:这和同学们的推测一样吗?有的'同学说大的会浮、小的会沉,可是小木块也浮起来了;有的说重的会沉,轻的会浮,可轻的螺母也沉下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怎样来研究?

4、小组讨论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教师引导各小组商讨,制定尽量完善、有效的观察、测量、记录方法。

5、各小组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可以就学生制订的方案中的不足进行指导。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学生们不容易想到用剩下的一个塑料瓶装水来进行实验,不容易将“水的重量”作为物体沉浮的一个“界线。同时由于塑料瓶有一定重量的关系,有可能会影响实验效结果,在实际数学中,建议尽量用小塑料袋,减小同于容器重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三、观察记录,总结交流.

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一次物体沉浮的实验活动,并做好记录。

2、实验完成后可将实验情况记录通报全班。

3、联系实验中观察到现象,讨论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让学生汇报本课的研究与发现,并做好记录。同时让学生对自己此前的猜测,并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自己认知上的误区,修正自己的思维。

四、拓展与应用.

1、说一说潜水艇沉浮的道理。

2、在水中,铁块会下沉,可万吨巨轮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汇报,看看自己的答案有没有科学道理.

课题:自由研究

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创建性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知识:拓展学生对物体在液体中沉浮规律的认识。

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创建性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体在液体中沉浮规律的认识。

教学方法:

实验与观察。

教学准备:

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死海的故事与事实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不少物体沉浮的秘密。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帮助老师想办法解决。

2、有一个新鲜的马铃薯沉入清水中,想一想,用哪些办法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二、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1、演示:把一个新鲜的马铃薯沉入清水中,想一想,用哪些办法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并且要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寻找与他人不一样的办法。

三、观察记录,总结交流。

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实验活动,并做好记录。

2、实验完成后可将实验情况记录通报全班。

3、联系实验中观察到现象,讨论: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不用工具,不改变马铃薯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4、启发思考,为什么人可以躺在死海中看书看报?

四、拓展于应用。

1、说一说马铃薯沉浮的道理。

2、在水中,铁块会下沉,可万吨巨轮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汇报,看看自己的答案有没有科学道理。

五、总结交流。

PPT教学9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笔算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6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五、全课总结

PPT教学10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

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

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按指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教学准备〗

食物卡片分组——食物卡片,统计表,食品包装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平时都吃些什么食物啊?(适当板书)

2、讨论:人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以小组为单位)

二、自主学习

1、给食物分类

(1)讲述:我们每天吃食物有很多很多,老师这有些食物卡片,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你想按照什么方法来给这些食物分类?

(2)在P77上写下你的分类方式

(3)统计全班每一个人最爱吃的食物

提问:这么多食物中有没有你喜欢吃的'食物?可以放到哪类食物中呢?

把你爱吃的三种食物名称填入表格一(见附录)

小组长把组员的信息收集起来,看看组员最爱吃的三种食物是哪些

小组长汇报“组员最爱吃的三种食物”名称,添入全班每一个人最爱的三种食物“表格

2、了解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1)一看这个统计图表我就知道◎◎是大家最喜欢吃的食物了,有多少人喜欢的?

(2)谈话:我也喜欢吃,那我们回家后天天让妈妈烧这个给我们吃,喜欢吃嘛,每天只吃这个,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我喜欢吃啊,天天就吃这个不行吗?会有什么问题?

(3)讲述:中午我在学校值班,就发现有些同学不吃肉、只吃蔬菜,有的是只吃肉、不吃蔬菜,长时间这样有什么结果呢?缺少维生素,为什么会营养不良?

(4)人体到底需要什么营养呢?一起来看书上P43,看看书上告诉我们什么。

(5)提问:人的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成分?这些营养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老师出示对应填空,帮助学生记忆)

(6)学会看食物营养标签

谈话:你们吃食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包装袋上有食物的营养标签,有什么作用?你们会看吗?

(集体看饼干、燕麦片的标签)

分组看自己带来的包装袋,并全班汇报

3、按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1)谈话:这次你们能按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吗?(很多食物含多种营养,告诉学生分类时按主要成分)

(2)说一说大家分类的结果

(3)讨论:刚才统计了大家爱吃的食物,分析一下营养成分,有什么想法?

(4)强调挑食的害处

(5)小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

三、课外拓展

1、提要求:努力做一个不挑食、偏食的孩子

2、制作宣传标语,号召全校学生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午餐粮食

〖板书设计〗

1、我们吃什么

食物 营养成分

粮食类 碳水化合物

鱼、肉、蛋、奶、豆类 蛋白质

油脂类 脂肪蔬菜

水果 维生素、矿物质不偏食,不挑食

PPT教学11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对话法情境法

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二、默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教师出示生字词)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3、这几只猫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4、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5、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 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 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文章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前两只活泼有趣,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朗读并感悟。

提问: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两只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四、精读赏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案发现场: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

事实真相:鸟被另外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这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1)在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我的过失是什么?

教师小结:根本原因就是“我”对那只丑猫有偏见!

明确:对三只猫,我和家人的感情是有区别的。正因为我的偏见,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难过。

8、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感悟

六:主题:应善待生命、关爱弱小勿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七:板书设计

郑振铎

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

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作者家里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有快乐、有心酸、有愤恨,甚至有无尽的懊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

二、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的语句、抒情的语句、耐人寻味的语句,品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被描写对象的特点,并自然而然地将人物情感蕴抒情:将内在的情感外显化,更利于情感的抒发,感染人,打动人。

耐人寻味:“至此好久不养猫”“永不养猫”,不能忽视的句子,蕴含着作者不愿言表又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2、写法探究: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那些特点?

情节曲折、结构严谨:得猫一一养猫一一亡失一一再得猫一一再养猫一一再亡失一一复得猫一一复养猫一一复亡失一一永不养猫。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首尾呼应、设置伏笔:文章开头交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抛出线索,总领全文,结尾以“我记永不养猫"收篇,开拓新意,照应开头。伏笔的表现: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可谓连珠缀玉、浑然天成。

3、鲜明的对比:之前我们非常喜爱前两只猫,使之和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后者的命运更加悲惨,以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更加突出“我”过失之大,悔恨之深,有力地突出文章中心。

4、第一人称:文中的“我”是猫的主人,喜欢前两只猫。既是目击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便于直接抒情,解释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获得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课外练笔:以“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

郑振铎

语言之妙结构之巧

PPT教学12

一、前言

平时做PPT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哇,你的PPT做的好棒,就是配色稍微差了一点;哦!你的这个PPT配色感觉好专业啊!那么PPT配色好和坏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配色过程又有什么技巧呢?下面就请大家慢慢来往下看吧!马上调出让人舒服的色调?

二、知识储备

颜色涵义

PPT中尽量使用看上去比较淡雅、简洁的色彩;比如背景尽量少用灰暗、深沉的色彩,并依页面的主题来选择主色调:

红色:代表热情、奔放、喜悦、庆典

黑色:代表严肃、夜晚、沉着;

黄色:代表高贵、富有

白色:代表纯洁、简单

蓝色:代表天空、清爽

绿色:代表植物、生命、生机

灰色:代表阴暗、消极

紫色:代表浪漫、爱情

棕色:代表土地

以主题,定主色调!首先在确定主页的题材后,要了解哪些颜色适合哪些站点。比如一个影视的站点,用黑色或其他教深的色彩为主比较好,因为人们看电视、电影一般在黑暗的环境下观看的,使用深色较符合人们的习惯;反之一个介绍医院、医学的就要使用浅色为主色,忖托医学的氛围。

PS:记住黑、白、各色阶的灰是万能的颜色,适当使用。

色彩的选用原则

整个ppt的几种颜色,一定要协调,建议使用同一色调。不要自造颜色,而应使用屏幕取色器(“酷文博”站内有下载),去扒已成功应用的颜色。完成PPT之后,切换到“浏览视图”,整体看看颜色有无突兀的地方

颜色的可读性

根据不同的调查显示,5% 至 8%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色盲,其中红绿色盲为大多数。因此,请尽量避免使用红色绿色的对比来突出显示内容。避免仅依靠颜色来表示信息内容;应做到让所有用户,包括盲人和视觉稍有障碍的人都能获取演示文稿中的所有信息。

三、实战技巧(提升)

变换颜色窗口模式巧妙调出“舒服色系”

PPT内默认的调色方式是RGB,如果通过修改RGB的数值,配出来的颜色是不和谐的。不过,只要你做稍微变化,情况就不同了。

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是在自定义颜色窗口里,把RGB模式改成HSL模式,然后通过固定2个值,调整其中一个值,数值变化在一定的程度内,就可以快速配出“让人舒服的同色系”和“突出内容的对比色”,够简单,够震撼吧!

颜色的应用,颜色是有感情的。

这里要说的是,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意境,看知识储备里面说的,各种颜色代表的含义,所以PPT的色调就意味着了,PPT要表达的`感情。这个时候你需要花点时间去了解各种颜色代表的意思,就可以配出非常专业的PPT配色啦。

收集配色、学习配色

(1)源于浏览:看网页,看杂志,看PPT,只要是有颜色的东西,如果你感到舒服,就思考一下,是由哪几个颜色组成的呢,这里有个小工具共享给大家屏幕拾色器

(2)源于生活,生活的东西很多,商店的VI,海报,建筑物的外墙色,只要你喜欢,也思考一下,记住由哪几个颜色配合的。

(3)源于感觉:通过看所谓的配色宝典,了解一些基本原则,抄下一些色块的值,但是这往往很难应用到自己的PPT,最终还是得学会自己“找感觉”。

注意事项

配色是一个技术活,还靠长期的积累,每一个PPT达人都有失败的作品,所以大家不要泄气,定要坚持!

PPT教学13

  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

1、诚实守信

设计理念:较高质量的传美课堂生活,必须拓展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获得道德认识、道德评判方面的收获,也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学会合作交流等隐性教学目标的追求,那么传美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对道德认识的掌握,而应体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生活环境与空间,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传美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化,生活角色的选择,把时间和空间放手给学生,打破传统观念,让学生到生活中、社会中、网络中去学习,再回到课堂中经过教师的教学有机指导,相信会更加充满活力。

设计特色:乐于参与,主动汇报

教材简析: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小学高年级组的一课。本课列举了古今往来名人们诚实守信的事例,并且对这一美德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阐述,为培养学生的修养提供了很好材料。

教学对象分析: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做事不踏实,缺少责任感,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与人为善,做事情缺少诚信等。针对这些情况,我选择了这一课目。

教学目标:

1、指导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

2、懂得生活中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真正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引导如何真正做到“诚实守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布置同学们到生活中、网络中、社会中去做调查,挖掘同学间、邻里间、商家中的典型事例;

2、从多种渠道(听到、看到书报中、网络中的)古代、近代、现代社会中名人的诚实守信的典型事例;

3、收集反面事例,分析原因及后果,谈感想;

4、收集值得讨论的事例,

(诚实守信与哥们义气的区别是什么?)

5、收集有关公益广告、名言警句、儿歌。

注:以上可自己完成也可小组内完成,自由选择,汇报时可制作课件、图表、表演等方式。

教师准备:

1、 深入到各组中了解收集情况,指导归类整理,

2、 设计汇报环节。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同学们,上次课结束的时候我们布置了本次课的内容那就是“诚实守信”。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四个字的?(可结合资料谈、可查字典、可以从字面、从自身经历谈。)

教师:看看书中是怎样说的?(诚实守信,就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假,说话办事实事求是讲信用。)

教师:那么诚实守信有哪些意义呢?(汇报收集的资料)

PPT教学14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饿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这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还可以指导学生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个性较强,看待事物的主观性也很强,面对学习内容时会因个人的喜好决定学习兴趣度。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已有了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课堂,给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还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更为直观的展示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设计理念】

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重难点】

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警世通言》中伯牙写给子期的挽歌、音乐《高山流水》。

2、学生准备:

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也说几个类似的词(出示:杨柳依依)引导学生说词。

2、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

清风徐徐、明月皎皎、炊烟袅袅、芳草萋萋、……

3、仔细看看,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描写的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4、过渡:

平时如果有意识的`积累这些词语,对提高写作一定有帮助。美丽的景色不但能用语言表现出来,而且古人还能用音乐表现。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咏至今,它记载了两个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

二、整体读文

1、师:同学们把课文自由、大声读几遍,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别读破句子。

教师评价。

2、指名学生读,教师评价、指导、范读。

3、学生齐读。要求:

声音是否响亮、节奏是否抑扬顿挫。

4、师:你们觉得文言文难读吗?

(学生回答。)

师:是啊,文言文之所以难度是因为我们平常接触文言文太少,并且对文意不理解。老师这有划好节奏的课文,你们再来读读看。

(幻灯出示。)

5、指名读,齐读。

三、初解绝弦

1、师: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看看标题吧!“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结合注释、结合上下文、学会变通。)

3、师:除了标题提到了伯牙不再弹琴,还在哪里也提到了?

(生答。)

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答。)

四、再解绝弦

过渡: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弹琴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文章。

1、何为知音:

师: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谢地方没读懂?分别标注出来,我们一起来交流。

(全班交流。)

⑴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

“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

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

⑵师: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

(生答。)

⑶反复朗读“善哉,……若江河”。

PPT教学15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包括照片、文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1、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你的头脑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到课题上(板书课题:从四大发明说起)。

例:有人说到了四大发明或其中的一件,那么教师就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被称之为“四大发明”之一,你还知道其它三项伟大发明是什么吗?

如果没有人说到这一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说:是啊,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我国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呢,你知道分别是哪四种伟大的发明吗?

二、交流话题

1、学生自读课文3-6页:读读文中的插图和文字,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交流:

(1)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

①什么时候有了这项发明?

②这项发明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③这项发明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贡献?

(2)关于这项发明,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3)从刚才自己的学习和与同学的交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现在心里想说的话。

(交流时注意:一项发明一项发明地说,可以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照片等材料,这样可以更直观。)

(4)你知道我国古代还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吗?

三、小结话题

1、学了今天的课,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2、小结:是啊,我们祖国真是太伟大了,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这些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真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