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外语 > 阿拉伯语

最新阿拉伯语概念转换的修辞用法

栏目: 阿拉伯语 / 发布于: / 人气:6.49K

学习阿拉伯语怎么能不知道阿拉伯语概念转换的修辞用法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详解一下吧。

最新阿拉伯语概念转换的修辞用法

语言是人们用以交流的工具,因此它要有约定俗成的各种定律,不然就会造成语言混乱进而影响到交际。但在特定的情景中,语言的变动不但不会阻碍交流,反而能推波助澜,增加情趣。因此,为了符合交际的需要或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可以打破常规语言形式而对言语进行修饰,但我们“首先确定一个语言的零度形式,或称为规范形式,在此基础上,要随时随地注意多种多样的偏离形式。但应注意是否是正偏离。”(王希杰《汉语修辞学》18页)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语言的偏离形式是根据交际的需要而经行变更的,这是有一定章法的,不能随心所欲而脱离交际的原则。如果变动正常词序后,造成了费解或歧义以致阅读和交际困难的话,那就失去了改变的意义。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把握的恰如其分呢?下面我们就以“判断性转换”和“人称、时态”的转化为例,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判断性转换

所谓“判断性转换”指的是把适用于甲种事物或场合的词用于乙种事物或场合,这种用法近似于汉语修辞中的“移就”辞格。有时也会把人的感受移用于事物,从这一点看来,又有一点类似于“比拟”了,但毕竟它们之间还是不一样的。由于汉语与阿拉伯语在字、词的构造和变化上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阿拉伯语中的“判断性转换”仅仅在修辞目的上与汉语的“移就”辞格有雷同之处,而实际运用时,就不能一概以汉语“移就”辞格而论之,这完全是因为语言文字、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传统阿拉伯语修辞学把这种变化称之为“المجاز العقلي”(理性借代),顾名思义,就是说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种转借表面上属于用词不当的句子,而实际上则表达了一定的情趣和修辞效果。

这种修辞方式主要是根据甲乙两者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来完成的。例如:(北京的各街道已拥挤不堪了。)感到拥挤的当然是人,街道怎么能感到拥挤呢?因为在这一例句中,街道是人的感受所触及的位置,凭借这种主体与位置的联系,人的主观感受便转移到了所处了。这样一来,形式上看似矛盾的语句不仅没有因用词不当而阻碍交际,反而还收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生动、简洁、有感情色彩

阿拉伯语修辞学中把甲乙(转借词语和原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为六大类别:“سبب”原因上的联系、“زمان”时间上的联系、“مكان”处所上的联系, “اسم الفاعل”(主动名词)和“أسم المفعول”(被动名词)之间的转换使用,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一个句子中起支配作用的动词词根代替原主语。请看下例:

⑴、“市长建造了这座城市”(原因)

市长自己并不会亲自去建造城市,而是由他颁布命令,下面的人去做,“市长”仅是指挥者。原句应该是:“市长命人修建了城市。”

⑵、“他的白天是斋戒的”(时间)

真正斋戒的是人,而不是“白天”。原句应该是:“他白天里,是斋戒的。”

⑶、“北京的街道已经拥挤不堪了。”(地点)

这一例中所提到的“拥挤”是人的感受,街道只是拥挤的地方。这样描写的特点是突出街道的拥挤。原句是:“在北京的街道中,人已经拥挤不堪了。”

⑷、“雅辛。以智慧的古兰经发誓,你确是众使者之一,你的确是在正路上被派遣的使者之一。”(36:1-4)(主动名词与被动名词间的转换)

事实上,“智慧”一词是形容人的,《古兰经》本是无生物,并无“明智”、“聪明”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既烘托了气氛,又深化了主题。原句应是:“以给人以智慧的.古兰经起誓。”

⑸、“我在你与我之间安置了一道被遮盖的屏障。”(被动名词与主动名词间的转换)

屏障是遮蔽物,不是被遮蔽的物体,应该运用主动名词表达,而这里却恰恰相反,这样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强调了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⑹、جّل جلاله 被译作:“他真伟大啊!”而原字翻译为:“他的伟大已伟大了。”(词根代替原主语)

在这一例句中,本门的词根代替了原主语的语法地位,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

在汉语言中,此类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十分广泛的,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普通的交际中都会碰到。例如:“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司马》)“寂寞”本是人的属性,却移用于富春水了。“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父《满江红》)“怒”的是人,却移用于头发了。此外,如常说的“情书”、“病院”之类,也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修辞方式。

二、人称、时态的转换“التفات”

在阿拉伯语修辞学中,人称、时态的转换使用普遍存在于经典和日常的交际之中,在行文和演说时,人称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语言的呆板、单一,从而能给人以新鲜感。而时态的转换使用则表达了某种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请看《古兰经》中,经转换后的经文:

“在那日,将吹号角,除真主所意欲的外,凡在天上地下的都要恐怖,个个都要卑贱地来到真主那里。”(27:87)

天地万物的恐怖是未来的事情,现在并未来临,而经文却一反时间顺序而运用“过去时动词”来表述这一情景,给人一种好像这中情景已经发生了一样的感觉。乍一看,这种说法是不合逻辑的,但若细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用过去时态转换未来时态的句型为人们说明了这种情景的真实性,并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浑浑噩噩地生活,抓紧时间履行主命、副功等义务。

1、人称转换

使辞章不单色、呆板而富有新鲜感是人称转换的主要目的,因为每件新鲜事物都会引发人的兴趣。当然,除此之外,三种人称的转换使用还可以增加其它修辞意义。请看下例:

⑴、 “他们说:‘至仁主收养儿子。’你们确已犯了一件重大罪行。”(19:88—89)

⑵、“我怎能不崇拜那创造了我,而你们将被召归于他的主宰呢?”(36:22)

⑶、“真主使你们在陆上和海上旅行。当你们坐在船中,而船乘他们顺风航行,并因风而欣喜的时候,暴风向船袭来,波涛从各处滚来,船里的人猜想自己已被包围,他们虔诚地祈祷真主,“如果你使我们脱离这次灾难,我们必定感谢你。”(10:22)

例⑴的句中,通过第三人称向第二人称的转换,句子不但新鲜有趣味,而且“你们”一词的转换就仿佛在当面斥责那些人一样,也同样表明了他们的罪大恶极。这样一经转换就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例⑵句中,按行文的一般逻辑规则,前文跟后文中出现的都应该是第一人称“我”,而文章却故意转换为了第二人称“你们”。这样转换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听众的注意力。例⑶的经文中,从第二人称转为了第三人称,这其中除了具有上述意义外,还暗含了一种由近到远的这样一种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古兰经》中,“人称转换”除了增加辞趣和新鲜感以外还蕴含有其它意义。这需要我们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加深理解。这里不再赘述。这类修辞方式在文学作品中被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2、动词时态转换

时间顺序是行文的要素,这样的叙述起码会让接受者容易理清头绪,不至于混乱。但往往时间顺序经转换后会获得比之以前更好的修辞效果,当然这种转换要在不得妨碍交际的情况下进行。在阿拉伯语中,以动词表现出来的时间概念也可经行转换。真主在《古兰经》中说:

“真主曾派遣风,风将要兴起云,然后,把云赶至一个已死的地方,而借它曾使已死的大地复活。死人的复活就是这样的。”(35:9)

这一节经文叙述本的本是过去地时间概念“أَرْسَلَ”(曾派遣风),而这里却反用未来式动词“فَتُثِيرُ”(将要兴起)叙述过去的动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文章更生动。本来是已经发生的事,在这样的转化后,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这件事情是将要发生的,其目的就是促使人们应该对真主的创造进行参悟,及早回头。再比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

“在那日,将要吹号角,除真主所意欲的外,凡在天上地下的都已恐怖,个个都要卑贱地来到真主那里。”(27:87)

这节经文是从未来时态转换到了过去时态。吹号角本来就是未来复生日所发生的事,然而《古兰经》却一反其道地用过去式动词来表达,这样的转化不但不会造成意义的混乱,反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安排的目的就是对复生日的强调,提醒人们及早作忏悔。前文对此已有所解释,这里不再赘述。

不仅过去式动词与未来式动词可以互换,命令式动词也可经行转换。例如:

“你说:‘我的主,命令人主持公道,在每次礼拜的时候,你们都要专心致志地趋向他,要心悦诚服地祈祷他。你们要像他创造你们的时候那样返本还原。’”(7:29)

这节经文中,我们看到随着人称的转换,过去式动词“أَمَرَ”也转换成命令式动词“أَقِيمُواْ”了。因为这里要求的对象是广大的穆斯林,所以后面的经文从过去式动词转换成了命令式动词,经文以一种非常坚决的命令口吻嘱咐:要恪尽职守地完成自己使命,才能返本还原,高兴地回归到真主的御前。若还是用过去式动词的话,这种制定就会显得软弱无力。

以上我们就几方面内容讨论了一些阿拉伯语语句的变化形式,从这些变化的句子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变化”必须要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提高表达效果。实际上,修辞学的任务就是寻求和建立话语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的联系规则,并探索出能提高表达效果的种种方式,因此,“变化”也是使语言产生新鲜和美的一个基本规律,尽管形式有所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