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节日庆典

回族风俗习惯介绍

栏目: 节日庆典 / 发布于: / 人气:7.85K

回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岁月的沉淀之中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譬如开斋节,尔德节、古尔邦节、茂鲁德节等日子。那么属于回族的民族风俗都有些什么呢?下面就随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回族风俗习惯介绍
  回族的风俗习惯

因为回族居住分散,各地之间在举办婚礼的形式或名称上难免有一些小的差异,但都是大同小异。通常来说,男家看中某家姑娘,先请亲友中的一位长辈或德高望重热心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俗称“下茶”、“拿盒”或“送问包”、“送说茶 ”。经商议,女家若同意这门亲事,即留下礼物,否则当即退还。有时女家无法当场给话,双方就商定延期回答,男家定亲心切而久等无音时,再次请人携带礼物上门催问,叫“送催包”。

待女家同意后,双方共同协商选定媒人各一人,并言定具体日期,准备订婚仪式,俗称“送礼”、“下占茶” 或“下定茶”。男方送女方衣料等物,女方回敬以鞋、绣花袜子等,表示这门亲事己定。男方接到这些回礼后,即分送给所有亲戚共享,客观上将儿子已经定了终身大事的信息告诉他们。在定婚后至结婚前的一段时间里,若遇到节日,男家须按自己的财力,携带时令礼物去女家拜访,女家则也会给予回礼,一般都是点心、牛肉、水果之类的礼品。有的也送钱,这些钱女方会用来购置陪嫁物品,新家庭的大件物品多数是男方出钱,女方购买。但也不一定,看双方家庭经济条件了,如女方条件好,不需要男方出钱女方陪嫁品也会丰盛。女方必备的还有床上用品,居家装饰用品等。订婚以后,双方协商具体日期送彩礼,俗称“送礼”。即带彩礼去女家送礼。彩礼的轻重,一般按女方的意愿和男方的财力多寡磋商而定,有的女方家还开出礼单,彩礼主要有家具、衣料、首饰、现款、羊肉等。

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男女要带上蒸馍、羊肉给女方家送去,叫“催妆礼”。婚礼举行的前一天,男女双方家庭都要各自家中“做乜帖”,祈祷真主、祝福这桩婚事,同时宴请各自家庭的亲友,并进行明天举行婚礼事宜各自的负责事项和分工,如迎娶、做菜、写礼单、招待客人等等事宜都要提前安排妥当。男方家庭和亲友在这一天还要宰牛(一般是一头或两头)、盘锅台、架锅炖肉、借桌椅等,反正事情很多,亲戚朋友不分男女老少齐动员,欢欢喜喜一同备置明天的婚宴。

结婚当天一早,男方派几名亲友带一礼盒、新衣服、新鞋等前往女家娶亲。女方家给新娘开脸(拔汗毛)、洗大净,称“离娘水”。有的地方大热天新娘还要穿红棉袄,取“丰衣”之“意头”。待新娘子梳妆打扮停当后,还要请全可人(即父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预示新郎新娘白头偕老,儿女双全。送亲的人须是双数,送亲宜早不宜迟。再同各位长辈、兄弟、妯娌送亲的一同上车,必须要有一位压车的男孩,一行人组成送亲队伍,迎亲归来时的队伍比较大,大车小车、嫁妆车、媒人、嫂子、小舅子大老哥、三姑六姨等,到了男方家门口都不主动下车,要等送压车钱后才下来,给少了也不行。

邻里乡亲故意把躲躲藏藏的男方父母拉到车前,用一根绳子系在车头上,大家像赶牛一样,大声吆喝,让他们向前拉车,这叫往家里拉扯新媳妇。新郎则围着接亲车跑步转圈,以示热烈欢迎。把这些事情做好后新娘子和送闺女的人才下来允许男方人卸嫁妆,然后进门。贺喜的亲友自动排成两行,夹道欢迎。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子,如没条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以示尊贵。待送亲人全部下车后双方亲属邻里互相高声道“色俩目”。

接着,先请阿訇选诵一段《古兰经》,然后,阿訇当着证婚人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要马上表态:“盖毕尔图”(我愿娶)。再问新娘,新娘表示同意:“达旦”(我愿嫁),阿訇则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诫二位新人要互敬互爱。然后众亲朋好友向他们“晤吧哩克”(祝贺)! “尼卡哈”仪式即结束。接着,阿訇从摆在面前的盘子里抓起一把糖果随手一撒,在座的人飞身抢夺,这是吉利的“意头”,也是婚礼的`高潮。仪式结束后,方能入洞房。

入洞房后,前来闹床的人们蜂涌而至,有些地方的农村,宴席曲唱家们口唱《恭喜歌》前来恭喜闹床,并为东家演唱宴席曲。新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摘掉头上的喜花,互相交换礼物,新郎送给新娘包着钱的红纸包,新娘给新郎小红布蛋蛋式“针扎子”。此外,新郎还要用喜糖、核桃、喜枣撒向前来要喜糖的人,称为“撒喜”。

如果男方辈份很大,那参与逗媳妇的人就很多,甚至其中会有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对新媳妇一边满口婶子或奶奶的叫,一边说些玩笑话。如果男方辈分小人就少多了,因为不管岁数大小,只要是辈小就能参与,辈分相同的人岁数要小才能逗,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三天里头没大小”,婚姻喜事,谁都可以逗。

  回族生活习俗

<1>沐浴

沐浴是回族最重要的风俗之一,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回族的沐浴,可分为大净和小净。“沐”即小净,“浴”即大净。小净的洗法有若干程序:洗两手至腕部;洗两便;漱口;呛鼻;洗脸;洗两手至两肘;抹头、抹耳、抹额;洗脚至两踝骨。大净,就是用清洁的水洗涤全身。沐浴源于宗教活动,《古兰经》中讲到:“信道的人们啊!当你们起身去礼拜的进候,你们当洗脸和手,洗至于两肘,当摩头,当洗脚,洗至两踝。如果你们是不洁的,你们就当洗周身。如果你们害病或旅行,或从厕所来,或与妇女交接,而得不到水,你们就当趋向清洁的地面,而用一部分土摩脸和手。”现在不仅信教的回族群众常洗大小净,就是不信教的回族也洗大小净,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沐浴给身体、身心带来的益处,把沐浴看成是调节精神的方法,是洗涤灵性、修养德性的途径。

<2>洗涤衣服

回族重视人的外表,认为外表可以影响内心,衣服是外表的重要内容。《古兰经》中对衣服有特殊的意义:“阿丹的子孙啊!我确已为你们而创造遮盖阴部的衣服和修饰的衣服,敬畏的衣服尤为优美。”回族的解释是,真主为人类造下的衣服有三种功用,第一个功用是保护身体,第二个功用是增加美观,第三个功用是藉外表美丽人的精神。既然衣服有如此功用,对衣服就应给予相当的重视和严格要求,讲究清洁卫生就必须从衣服着手。《古兰经》上说:“你应当洗涤你的衣服,你应当远离污秽。”在回族群众看来,如果衣服脏了,加之不修边幅,蓬头垢面,既有害身体健康,又影响人的美观,更会影响精神面貌,给人留下精神颓废、人格丑陋的印象。而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即便是旧衣服,也会使人感到舒服、优美,特别是能体现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风貌。回族群众一般都有保持衣服清洁的良好卫生习惯。

<3>搞好家庭卫生

回族人不仅注意自己身体和衣服的清洁干净,还特别注重自己居住环境的清洁。居住环境的好坏,是否清爽整洁,不但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的性情。杂乱无章、肮脏污秽的环境,容易使人心情烦躁、爱发脾气,甚至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而清爽整洁的环境,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有助于人涵养性情,可以使人心情平静愉快,养成良好的性格。回族在很早以前就有洒扫屋堂庭院的习惯。现在回族的多数家庭都喜欢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放得井井有序。回族妇女更是讲究卫生,屋子里窗明几净,门帘洁白,大小物件干净明亮,令人赏心悦目。

4>禁吃污秽食物

讲究清洁卫生的道德要求,还突出地表现在饮食卫生上。伊斯兰教规,以“净洁为相依,污浊的受禁止”为原则。穆罕默德也说过“食一口不洁之物,等于废四十日的功修”。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回族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养成了禁食的习惯。依据《古兰经》中的规定,禁食“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回族群众对所禁食物有详尽的解释,认为“自死物”,一般死于瘟疫,其体内带有大量病菌及其它分泌物,既不鲜美,又缺少营养价值,且易罹致疾病。

回族还有禁酒的要求,认为酒是事端的祸首在现实生活中,回族对犯了饮酒禁律的反映,没有像犯食禁食猪肉那样强烈,但虔诚的穆斯林是禁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