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热点

我国公共行政支出绩效现状及路径选择

栏目: 热点 / 发布于: / 人气:1.35W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财政管理重心也从注重收入管理转到注重支出管理上来,这就要求有切实可行、可操作的方法来对整个公共财政支出进行绩效管理。从财政管理的角度看,在保证行政管理功能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对公共行政支出的绩效管理,来缩减政府的行政支出规模,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提高公共行政支出的使用效率,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行政管理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我国公共行政支出绩效现状及路径选择

公共行政支出绩效,就是指公共行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它反映了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公共行政支出绩效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公共行政活动的财政资金投人与产出效果的比较分析,重点通过考察公共行政支出的合理性和公共行政支出经费使用的有效性以反映公共行政支出耗用的效益性、经济性和效率性的一种管理方式。公共行政支出绩效管理是注重结果而非过程的管理,在管理内容上,它要求财政预算以部门的绩效为主,而不是根据部门人数的多少进行财政拨款,从而有效控制行政支出规模,提高行政支出的使用效果:

一、我国公共行政支出绩效现状及原因分析

公共行政支出的绩效水平取决于其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我国的公共行政支出,大部分费用是用于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吃饭问题。从公共行政支出的绩效看,尽管目前还没有一套合适的绩效指标体系准确地反映出我国公共行政支出的绩效水平,但从行政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利用公款吃喝浪费严重,行政体制僵化,政府缺乏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差,政府不能有效回应社会公共需要等现象中,至少可以反映出目前公共行政支出的效益和效率低下。造成公共行政支出绩效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监督机制的缺乏。对公共行政支出实行

绩效管理的前提是,行政行为必须受到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行政机关对公共行政支出的运用,才会追求成本与效益,从而主动节约开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当前,行政机关的许多活动缺乏透明度,相关监督机关和社会公众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行政机关失去了监督和约束,对公共行政支出的运用自然很少追求效益。

(二)财政预算制度对公共行政支出的软约束。

尽管我国建立了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支三项制度为核心的公共支出体系,但部门预算还存在一些缺陷,对公共行政支出的监督约束作用很弱。

1、以费用论为指导的财政预算观。在预算支出上,我国是以费用论为指导的。在财政预算的分配上,所依据的是部门人员多少而不是根据业绩,财政预算首先是要保障政府部门的人员经费,要求政府预算应当按管理要素如工资、补助费、公务费、购置费等支出项目来编制,实际是一种“投人预算”。以费用论为指导的财政预算只注重财政投人,不关心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也不注重财政支出的产出,财政预算与部门绩效没有任何联系。就公共行政支出资金运用而言,财政预算失去了对其应有的约束作用。

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我国财政预算编制是采用“基数法”,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多少不是取决于其绩效,也不是取决于事业发展的`需要,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这就固定了总的公共行政支出在各部门间的分配格局,财政无法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调整公共行政支出规模。另外,“基数法”实际是增量预算,反映在公共行政支出上就是只能在上年的基数上增加,一般不能比上年基数少。长年使用“基数法”,经过多年积累,基数成了常数,形成支出刚性,不利于控制支出规模增长,也不利于优化支出结构

3、财政预算监督机制退化。我国的政*财政预算,对社会公众而言几乎是封闭的,公众的参与程度低,缺乏意见表达的途径。公众不知道公共行政支出的各个预算项目需要多大费用,不知道政府预算是如何分配的,也不知道政府如何使用公共行政支出。因而公众无法对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我国的预算报告和文件公布制度不健全,某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观念薄弱,预算执行程序不健全,预算编制及执行不严格,预算追加存在随意性,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预算监督不力。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进行审议的时间短,往往流于形式。在预算审计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收支主要是稽查被审计对象违纪情况,很少审核支出的合理性,收入的合法性。

(三)激励制度的缺乏。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能从重视产出、节约成本中获得奖励,由于激励不足,行政事业单位担心因节约开支而被压缩预算、机构被合并或者被撤销,反而使他们处境变得困难。同时,由于激励机制的缺乏,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努力工作的动力受到限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尽其所能,还有“剩余”能力未被充分利用。所以普遍表现为工作拖拉,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四)公共行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的缺失。西方发达国家以绩效为取向的财政支出管理表明,减少浪费,节约公共行政支出,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措施,就是实行公共行政支出的绩效管理制度。我国的公共行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如绩效指标的确立,部门绩效的评估与考核,绩效考评机构的组建等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处于摸索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感受到绩效考评的压力。

(五)行政事业单位的垄断造成公共行政支出的低效。对于一些公共产品如社会保障服务、卫生防疫等等,在一个行政区域只能由一个部门提供,社会公众缺少选择的余地。由于处于垄断地位,缺少竞争的压力,这些部门往往是只收钱不办事,服务质量差。

二、构建公共行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健全时公共行政支出进行有效监督的机制。从世界上已开始实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国家如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的实践来看,这些国家都特别注重发挥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功能,都形成了不经纳税人同意国家不能征税的财政原则,并且纳人了国家宪法。所以,在构建我国公共行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特别是注重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力。要增强监督机制的可操作性,使对公共行政支出的监督落到实处。

(二)改革财政预算制度。

1、用“报酬论”的观念优化财政预算制度。

要对公共行政支出实行绩效管理,首先要求在财政预算上根据报酬论的思想,改革我国的财政预算制度,实行绩效预算制度。报酬论强调政府购买公共产品的价格,注重政府各部门的业绩,它要求根据部门的绩效而不是人数的多少来分配财政预算如果某一机构没有业绩,就意味着该机构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其业绩与政府的购买成本相比是不合算的,那么该机构就应当或改组或撤消,将钱用在其它更有效率的部门,或让其它更有效率的机构所取代、

2、部门预算实行零基预算加权责制的方法

对公共行政支出逐步实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即对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预算年度中所需完成的任务,而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来确定具体收支计划指标。实行权责制预算,按编制部门预算所要达到的目的来审查、确定预算,加强预算的服务和责任功能。通过增强预算管理责任、注人竞争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来保证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有效反映资金投人与所产生的效果的关系。

3、实行财政预算的参与、公开、听证,加大预算程序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要增加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将各部门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财政收支的运行情况,财政预算的执行结果等向社会公布,将行政事业单位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在对预算的编制、执行中,对于数额较大的项目(除国防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外)以及预算追加可以采取听证会制度,请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参加,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在财政内部,通过开展内部审计,专项检查和离任审计等措施将政府预算置于内部的监督之中。从制度上加强监督,形成有较强权威性和实效性的财政管理监督机制

(三)制定公共行政支出的激励制度比如,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中与个人有关的支出量化为个人支出,如会议费、电话费、小车费、招待费等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将节余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奖励给个人。这样可以调动机关工作人员节减支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公共行政支出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公共行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一要建立权威的独立的绩效考核机构。广泛吸收中介机构或社会公众参加,实行年度考核,公正评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二要针对行政事业部门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如部门产出绩效指标和事业发展目标指标;三要在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过程中,增加事业发展目标的内容,将部门事业发展目标与各部门的资金供给联系起来;四要建立部门绩效公示制与责任追究制厂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结果公示,对业绩好的部门负责人给予奖励;对指标完成不好的部门实施处罚或撤消主要负责人。

(五)加快事业*位改革。我国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同行政部门一样,其部门经费也是由财政拨款。但是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不同,政府部门提供的是纯公共产品,如公共秩序、公共安全、产权保护等,其费用应由财政进行拨款、而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只是准公共产品,所需资金可以通过收费的形式解决,应允许私人参与,引人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这些部门的财政供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