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生活经验

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栏目: 生活经验 / 发布于: / 人气:1.81W

阅读必须以识字为基础,反过来,阅读促进了识字。在阅读的过程中,学过的字反复再现,就能得到巩固,防止“回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一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与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

理解力是通过学生认读文字符号的基础上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比较、联想、分析、概括判断等思维活动,领会词句含义,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能力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标准。传统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完全是割裂开的两大板块,两个板块的效率极其低下。阅读课中只有机械的字、词、句、段、层次的分析,真正用于阅读理解的时间无法保障。试想阅读中没有理解,没有思考,学生能掌握多少内容呢?

(二)阅读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口头解词、释句,概括段意及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采用讨论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表达能力着重表现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1.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自觉主动阅读。

口语训练对阅读训练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说词造句等更多的是从阅读中获得的,有时甚至说的内容也从阅读中来(如口头问答,课文复述,读的感想、体会等),所以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不可能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加强口语训练能促使学生有效阅读,调动他们向书本寻求说话材料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意地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是很有效的。教学中,除了要用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如辩论、演讲等方法,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学生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被他们感知,经过情感而储存在记忆的仓库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观察,不断地储存语言材料。这就使得学生在写各类作文时,不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进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另外,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等,也能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阅读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1.摆脱束缚,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师讲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日常阅读、写作中,如果学生遇到疑难词句,就应引导学生通过查相关资料解决。其次,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克服学习困难,应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如查阅描写同类风景的文章、视频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2.观察顺序,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学要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已为语文教师所重视。能力的基础是知识,核心是思维。不经过思维,知识不可能被吸收,更不可能转化为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现实情况是:老师用了大量时间上阅读课,学生也学习了不少课文,可是仍然不会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加以指导。

(一)注重阅读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置换、观察、想象等体验性活动,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学生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丰富人生经历。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获得阅读体验。在身临其境中,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学会多种读法。

在新课程下,倡导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因为阅读的目的、读物内容、体裁及阅读条件均不相同,阅读的方法自然而然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让学生自主选择,对不同年段应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包括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

新课标还建议:“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三)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鲁迅曾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接触面、兴趣爱好等知识结构体系均不相同,所以对作品的理解、感悟和体会也不一样。”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拓宽理论视野,这里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体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级形式,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创造性阅读有不同的层面,能超越作者,超越文本,是创造性阅读的高级层面。

总之,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场所。教师应该通过阅读教学认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一点,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探索、实践的,并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二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三少一多”,即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书更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教师将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过多的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应让学生充分阅读。由于学生读不到位,对课文的感知肤浅,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难以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熏陶,在语言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要解决这一问题,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思想——课文要靠学生自己去读懂,阅读课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求知、读中求智、读中悟道。那么,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握《新课标》及教材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要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正确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教学变成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新课标》及教材是我们施教的根据和主要材料,老师应充分把握基本要求,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精心设计,激发兴趣:第一,设计好导语,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大瀑布的葬礼》一课的导语,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葬礼”的理解,教师借机引出为大瀑布举行“葬礼”,从而激起学生想急于知道其中原因的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通过范读课文对全体学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唤起学生美的感受,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第三、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文中最精彩、最感人的是那部分?”等。使学生读有目的,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2、多鼓励,少批评。“读”后不能忽视读后评议,认真评议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学生喜欢表扬,对读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听的同学来讲,也会努力争取读好书,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的鼓励中,学生会产生更强的成就心里,更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主动阅读。

3、“读”有多种形式。从学习过程来讲,读可分为:初读、熟读、精读三个阶段;从形式来讲,有朗读、轮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可谓形式多样。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采用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

1、阅读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看课文,做到不增字、减字,不错字漏字;“口到”就是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耳到”就是要会听别人读,会听自己读,要有语感;“手到”就是要在读的过程中要有勾勾画画;“心到”就是要边读边思考,不要有口无心,读了什么都不知道。

2、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指导朗读训练。第一、读正确,把握实质性整体。读正确是流利读、有感情地读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利用汉语拼音正音,并要做到不加不漏,不跳不倒。第二、流利地读。流利地读,指读的时候句子清晰,停顿适当,语言流利顺畅,在教学中应注意“上声、轻声、儿化音”等变音现象的指导,注意指导学生克服朗读时形成的习惯性腔调,如“唱读、念读”等。第三、有感情地读。主要指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在指导中,应把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读中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闻其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提高朗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四、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

“书读百遍”“读书破万卷”没有充足的时间怎能做到?朗读也是一项技能,只看、只听、只分析,不反复实践是难以形成技能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一堂课40分钟是一个常数,好比一块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讲解、提问切多了,留给学生的实践的蛋糕就少了。”因此课堂上应精讲多练,以讲促读,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来朗读,真正让学生做到“读”中理解课文、“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五、课后练读

通过课堂上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但课后还应巩固训练。即由课内向课外发展。课后练读重在把课堂上的朗读方法放在课后再做练习。通过课后练读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应把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做到有感情的读,就能凭借语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做到入境动情,进而达到明理。有些讲不清的词句、说不明的感情,用有感情地读的方法可以表现得准确无误,淋漓尽致。

Tags: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