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书信函

关于就业工作设想和合理化建议

栏目: 书信函 / 发布于: / 人气:2.29W

我们在就业的时候,要做好工作设想和听取他人的合理化建议。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就业工作设想和建议书,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关于就业工作设想和合理化建议

  就业工作设想和建议篇一

1、 强化作业指导书学习。一是理清班组关键岗位,确保在岗职工对工艺标准做到“一口清”;二是班组包保干部日常加强对关键岗位职工学习作业指导书情况的抽查与考核,确保会调阅,工艺标准落实到位;

2、 结合AB类问题整改分析,车间干部要面对面对责任工作者进行培训,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使工作者真正认识到自身工作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

3、 适时开展干部职工技术理论知识适应性培训,增强实用性;组织岗位实作练功比武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学习技术业务的积极性;

4、 依托“立标树型”活动,对岗位明星的考核标准不光突出实干,也要兼顾日常理论知识的考核;

5、 做好新段规的学习。由车间技术专职清理出变动的部分,班组包保干部到班组进行培训学习,保证新段规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落实到位。

6、 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培训。各班组包保干部要结合各班组实际工作状况,有针对性的对班组各岗位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源,安全风险源控制措施进行重点传达和讲解,使职工熟知和有效运用本岗位以及与本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其他岗位的安全风险源及控制措施,将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作业岗位、每一个作业环节,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控制。

  就业工作设想和建议篇二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是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结合目前的就业形势,做以下设想。

1 转变观念,提高对解决“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出口”问题,关系到每个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为解决“出口”问题,我们必须抓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是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过去衡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主要看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现在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看其毕业生是否有一技之长、是否受社会欢迎。二是转变就业观念。毕业生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是就业,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也是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同样也是就业。三是转变人才服务观念。职业教育为当地培养“落地式”、“永久牌”的实用人才,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向外地甚至向国外输送人才,同样也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外就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以缓解本地的就业压力,增加收入,而且他们带回的新观念、新技术、新经验、新信息以及资金,都会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转变观念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就是为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就业指导贯穿整个职业教育整的过程

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针对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毕业生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一般介绍。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

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不全,主要是对中职生择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等方面比较缺乏,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客观形势的要求。因此,职业指导课程应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以实用性、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为原则,对学生实行分阶段的职业指导,一年级开设择业指导课,二年级开设创业指导课,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

2.1 一年级“择业指导”内容及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普通中学进入职校,是人生又一次重大转折。此时,大多数学生对职校感到无以适从,不知如何学习,不知如何走好三年职校之路。虽已选定了专业,但并不一定了解它、热爱它。对于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更是一片茫然。因此,职业指导应从学生一进校就抓起。择业指导课内容应首先采取对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找到学生“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由专业级组(部)和职业指导专职教师分别进行指导。一年级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重点应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等问题上,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巩固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观,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做好今后进行社会工作的准备。择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专业,热爱专业;认识职业,寻找职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2.2 二年级“创业指导”内容及分析

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而且还有利于劳动者本身的发展与完善。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创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就业思路,提供了广阔的成才天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和市场已不可能再给学生一个现成、舒服的职业,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职业,谁愿创、敢创、会创,谁就有出路。然而,由于当前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磨炼的机会较少,不愿、不

敢、也不会去创业,对今后就业,更多的是想得到父母、亲戚、学校的帮助,严重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据调查统计,职校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的占62.9%,不知道今后如何创业的占91%。因此,在二年级进行创业教育十分必要。重点应放在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能力的形成上。创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应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克服、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创办小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步骤等。

2.3 三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及分析

职业指导课程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就业,这是当前社会和学校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现实劳动就业制度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既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给学校、家庭和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业指导中必须帮助学生正视这一现实。学生要实现就业,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懂得求职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因此,这一阶段就业指导课主要内容应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手段,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等关系,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摸清当地经济特点和就业市场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职业决策,尽快地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等。

3 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力求丰富多彩

(1)在各科教学和实习中渗进职业指导的内容。 职业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科的教学和实习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讲,学校所有的科任老师都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责任,都要掌握职业指导的基本技能,以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和职业心理素质。

(2)测验和测量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定量分析与研究的客观、科学的依据在就业指导活动中,要把侧重点放在心理测验上。心理测验是就业指导的实际需要,主要有:职业兴趣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职业气质测验等。通过测验使毕业生能

够客观、真实地了解自己,并确定学生个体在整个毕业生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对测试结果的解释,要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就业指导人员负责,并与其他有关老师协商,从而对毕业生进行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和鉴定。

(3)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组织机构,形成一支就业指导的专业队伍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站,从组织上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在师生中深化对就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很多职业学校尽管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和相关人员,但从目前职业学校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认为只要学生招得来、留得住才是根本的根本,因此招生办和就业指导基本上同属一个科室,同属一批人员,学校把招生放在第一位,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上,难以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上,由于学校对他们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搜集信息、占有信息、分析信息等方面,还是在知识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4)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收集整理就业信息,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井热情地指导学生自荐就业,研究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花大力气疏通就业渠道。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

(5)成立就业的中介机构随着就业市场的逐步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由过去的计划分配转向了通过各类就业市场实行供需见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但由于现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学生还不可能完全脱离学校而走向市场,对学校的依赖性只是有所减弱,特别是就业形势不好时,毕业生往往寄希望于学校的就业组织工作,如果学校撒手不管,必将造成就业资源严重浪费。因此,可以尝试学校参与人才劳务的中介工作,为学生创造供需直接见而、双向选择的机会,使毕业生在校内就有机会选择职业、同时,从政策上允许用人单位直接来校选择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供需双方直接沟通的舞台,促进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大幅度提高。

总之,职业学校应该转变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培养观,要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在就业指导的方法手段要注重多样化,灵活性。

  就业工作设想和建议篇三

为认真贯彻促进就业有关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努力实现将我区打造成为“充分就业城区”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的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街道)”为载体,紧紧围绕全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目标,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使全区居民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工作目标。力争在“十二五”前三年,充分就业社区达到100%,充分就业街道8个,实现“充分就业城区”的目标。其中,20xx年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70%、充分就业街道3个;20xx年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85%、充分就业街道6个;20xx年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100%、充分就业街道8个。

二、开展全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一)开展区域特色培训,培育特色产业。结合区域特点,依托青岛农业大学、飞洋学院等区内高校资源,开发适应当地发展特色的实用专业和工种,培育和发展当地“草根经济”。结合东部区域开展的“节会”和旅游开发等特点,开展旅游产品营销、农家餐饮等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结合中部区域商业和临空产业发达的特点,开展营销、物流、服务业等专业的职业培训;结合西部区域临海经济的特点,开展海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海产品餐饮等技能和技术的培训,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二)做好全区劳动力职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要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培训政策,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通过组织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全民技能提升,确保经培训后就业安置率达到90%以上。

(三)完善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发展和整合见习基地,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完善落实各项见习政策,鼓励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见习岗位。设立见习基地的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时,要优先录用在本企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本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在见习期间,享受与企业正式员工“同工同酬”的福利待遇。20xx年全区毕业生见习基地达到30家以上。

三、完善就业援助政策,拓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渠道

(一)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具有本区户籍的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人员中的以下人员:1、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以上的`人员(简称“4050”人员);2、居民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人员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经营性或投资性收入的人员(简称“零就业家庭”人员);3、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5、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有一定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6、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并连续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人员;7、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8、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破产或改制时,已办理协保手续且未再就业的人员。

(二)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本区生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继续贯彻落实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对与以上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限内,以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规定的用人单位缴费比例,给予保险补贴,同时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岗位补贴。

(三)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各街道和社区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多种形式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开发的“居家养老”服务岗位、残疾人托养服务等岗位要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及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辅助性工作岗位(含协管员岗位),同等岗位条件下应优先招用就业困难人员。20xx年区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230个。

(四)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的服务管理。各街道要成立非正规就业组织,负责对辖区内灵活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从事灵活就业的居民,应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进行登记认定,并纳入各街道非正规就业组织管理。非正规就业组织要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及时提供就业指导。对纳入非正规就业组织管理并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由区、街道按5:5的比例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灵活就业补贴。

四、建立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一)加大就业扶持资金投入。坚持“保民生、保重点”原则,加大对充分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并建立逐步增长机制。20xx年区政府促进就业资金在2010年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用于就业配套政策支出。各街道要制定出台促进就业政策,设立每年不低于50万元的就业扶持资金,确保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抓好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要充分整合利用促进创业的各类服务资源,加强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各街道、社区、企业和个人利用各类园区、闲置厂房或场地等适合聚集创业的场所,建设创业示范基地。通过分类别、分层次积极推进,打造各具特色的创业载体。对入住示范基地创业的居民,提供各种优惠措施和服务。年内建设1处市级创业示范基地,2处以上区级创业示范基地。对经评估达标的创业示范基地给予5万元的奖励。

(三)落实小额贷款贴息政策。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随军家属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可根据政策申请不超过20万元的小额贷款贴息,贴息期限累计最长不超过两年。

(四)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对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每人不超过4000元的一次性扶持资金。对创办企业的,给予不超过6000元的创业补贴。

(五)优化创业服务。围绕创建 “充分就业社区”,统筹做好促进就业工作,为不同的创业对象提供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组建创业项目资源库,为有创业意向的居民提供创业项目参考。成立创业专家指导团,为居民提供创业指导。充分利用各类创业培训资源,为居民提供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更好地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五、完善服务平台运行机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一)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平台建设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关键,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是各项政策宣传、落实的重要环节,要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实现“一站式”服务。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要增加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基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实施就业服务平台规范化管理。全区要统一规范“一库七帐”等充分就业社区台帐。各街道劳动保障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便民大厅要严格落实规范化建设,实现全区就业工作档案统一、数据统一、格式统一,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增设室外电子显示屏幕。

(三)规范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发布渠道。整合利用全区人力资源信息发布渠道,加快推进青岛汽车北站职业介绍市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三级信息发布平台,逐步建立统一开放、信息畅通、服务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发布体系,实现全区就业信息资源同步共享。

六、强化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就业是民生之本,各街道、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共同推进充分就业工作的开展。区政府成立充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指导全区就业工作的开展;各责任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充分就业工作;各街道、社区要将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

(二)加大考核力度。区政府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街道)”工作纳入对街道“双千分”考核,与各街道办事处签订《充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创建工作中的优秀街道和社区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

(三)抓好宣传引导。各街道、社区要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街道)”中打造有特色的服务品牌。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创建工作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公示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普及就业政策和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全社会促进就业的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宣传创建工作举措、成效和先进经验,大力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七、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xx年12月31日。对于本意见涉及单位或个人享受的扶持政策,原则上只能享受一次。本意见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