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文学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000字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3.06W

《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是一本美国的经典小说,当时一经出版就风靡了全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000字,希望对您有用。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000字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000字1

人性就像阴阳,不管是多么正直的人,心中也一定有邪念存在,犹如那白中的一点黑。相对的,不管是多么可恶的人,心中也一定有善意共存,犹如那黑中的一抹白。

——题记

《追风筝的人》是一本美国的经典小说,当时一经出版就风靡了全国。它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与他仆人家儿子所经历的一系列曲折的故事,其中他们之间的友谊贯穿了全文,真挚而又无暇的感情令无数作品都黯然失色。

“为你,千千万万遍”每一次当主人公阿米尔和他仆人家的儿子,同时也是他的好朋友哈桑一起放风筝时,无论风筝飞得多远,无论多少次,这位忠诚的伙计都会把风筝给追回来。为了让你开心,仅仅如此。

或许他只是出于对主人最基本的责任感,也有可能是单纯的使命感,但仅仅是这么简单的行为,却让我看出了二人之间的真挚友谊。会有一个仆人心甘情愿地为主人连续做这么多次费力的事吗?我想怕是没有的吧。

一个天上的风筝,两个孩童的赤子之心,一份纯粹的友谊。风筝线连接的,不只是风筝,还有两个孩子的命运。

风筝线似乎就在此时发生了颤动。身为主人公的阿米尔在后来做的一个决定,却让自己后悔了许久;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好友受人欺凌,甚至是肉体上的折磨,可自己却袖手旁观。也许是觉得丢了身为主人的脸,他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给任何人。而作为被害者的哈桑同样没有告诉给任何人,不是因为懦弱,却是怕给主人家丢脸。多么讽刺啊!同样的理由,却是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考虑方式。

有时候,自己的面子和旁人的眼光,真的是要比人的尊严重要得多,即使那人是你最亲近的人。

人性的恶劣和世界的丑恶,足以让一切真相隐匿于尘埃。

哈桑自然知道当他被欺侮时阿米尔在场,也自然知道他目睹了一切,更知道他的行为给自己来了多大的伤害。可他并没有因此憎恨阿米尔,他什么都没有说,什么报复性的行为都没有,相反,还在阿米尔有困难之际伸出了援助之手。

上帝的正直与善良之光照拂到了这个男人,也因此不敢让阿米尔直视这个昔日的好友。因为哈桑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能清晰地照出自己的丑恶。

带着对哈桑的愧疚生活胃许多年的阿米尔,终于决定面对过去,直面过去那个胆小懦弱的自己。可在这时,他却得知了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这是多么的难堪啊!我究竟对我的弟弟做了什么啊!恐惧,愧疚,罪恶,赎罪......萦绕在他的心头,久久不散。

有时,太过在意旁人的目光,就只会看到人性的卑劣而忽略人性的善良。我们能做的,不过是珍惜当下事,不负眼前人罢了。

这是一本充斥着人性光环的书,书中的两个孩子,或许最怀念的还是那时,无忧无虑地放风筝的之际吧。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000字2

这是《追风筝的人》里面的原句,是仆人哈桑对少爷阿米尔的忠诚表白,不是地位阶级下的谄媚阿谀,而是一种奉献,无关压迫——它是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时期的纯真的友谊和信任。

可是,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个歌颂超越阶级的友谊的故事,即使它在开始构设了一个有着炊烟、笑声的烟火人间。或许,这与作者的经历有关。卡勒德`胡塞尼,一个美籍阿富汗人。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个身移民美国的阿富汗男孩的童年往事以及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忏悔和自我救赎。

这部小说似是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在阿富汗,另一部分在美国。而在我心里,它像是阿米尔的灵魂,一部分埋葬在阿富汗,一部分却活在美国。

我尤其喜欢在阿富汗里的故事。那里有一段故事,我印象深刻。那是十二岁的阿米尔和十一岁的哈桑参加喀布尔的风筝大赛的事。

风筝比赛比的不是高度,而是比谁的风筝能在厮杀中留到最后。风筝留到最后才只是胜利的起步,最大的荣耀却是要追到这个最后的风筝,追到这只承载着荣耀的风筝。

哈桑是最出色的追风筝人。而这次,他更为努力,因为他知道阿米尔想要通过这次比赛向父亲证明自己。追,为阿米尔的风筝;追,为阿米尔的心愿;追,为你千千万万遍。在追逐的最后,蓝色风筝在哈桑忠诚的保护下和阿米尔的懦弱和背叛下成了阿米尔的荣耀,阿米尔的“罪证”——对纯真友谊和信任狠狠伤害的证据。

我不禁心酸,想到阿米尔那句“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

人们喜欢忠诚,好比如不会拒绝命令的忠诚。可是在当下,“从未拒绝”算是一种愚忠。如果一味顺从只会让一些无耻之人得寸进尺。在我们的班里,有的人喜欢欺负别人,而却有人愿意顺从。这也算是从未拒绝、一味退让。这样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最终失去自我,逐渐去习惯了自己讨厌的生活。自甘堕落。

类似的,像阿米尔那般性格的人,懦弱而渴望。懦弱的,是一些自己无能为力,一些于自身有威胁而能逃避的事情。渴望的,是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或许是一些本来属于自己却被迫和别人瓜分的东西。

有的人懦弱大于渴望,可能会失去了最初的勇敢。怯怯懦懦的去逃避自我,只会失去“渴望”。

有的人渴望大于懦弱,可能会泯灭了最初的良知,从而失去可以蜕变的机会。如果只会渴望去做,便会变成野心的放纵,将会渴望懦弱。

在追逐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抉择,有的人会是像哈桑那种执着和相信,有的人会是阿米尔懦弱而又真挚的渴望等,而且追到的风筝不一定心中所想。可是,我相信不管是那一种,愚忠和服从终会逐渐变成明智的平等,懦弱和渴望终将会被面对、改变。

我追,我的风筝,像哈桑,也像阿米尔。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000字3

不得不承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经常是拿起一本书--放下。看起来,我与书无缘了。但总会有一个转折点的。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一层层斑斓云彩中有一片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为一个书名,因为一个梦境,我买下了它。

在我看来,第一流的小说必须具备一个特质:情感的真实。

具备这一特质后,一部小说的情节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读起来都不会有堵塞感。

因而,钱钟书的《围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说,因为小说中一些关键情节的推进缺乏情感的真实,譬如"局部的真理"勾引方鸿渐、唐晓芙爱上方鸿渐和方鸿渐爱上孙柔嘉,这几个情节中的情感描绘都缺乏真实感,让我觉得相当突兀。

相比之下,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就具备"情感的真实"这一特质。

这部小说讲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尔是少爷,而小他一岁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仆人,他们都失去了妈妈,阿米尔的妈妈生阿米尔时死于难产,哈桑的妈妈则在哈桑出生几天后跟一群江湖艺人私奔了。这两个男孩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然而,当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人凌辱时,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不仅如此,阿米尔还设计将哈桑驱逐出自己家门。后来,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要他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追风筝的人"既是哈桑,也是阿米尔,更是我们每个人。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样那样的心结,都有一只曾经的风筝。

看完原著之后又去看了同名电影,看到最后在草地上放飞风筝的一幕,最后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真是很有苦尽甘来后的泪点。从阿富汗烽火硝烟的专政暴权的窒息感,到温暖的春天草坪上放风筝,确是精神和物质上共同的圆满。让我想到昨天和室友一起去看的《地心引力》。不过那是真的窒息感(在太空),然后再回到水与土的星球上。有一种相似的感觉,太甜的生活,总需要让我们会知道什么是苦吧。

猜你感兴趣:

1.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范文

2.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

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