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传热比赛》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2.39W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热比赛》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传热比赛》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传热比赛》的教学设计 1

一、教材

教材简析:《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内容,本次活动“勺柄冷热的变化”将帮助学生认识到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从而对物体的热传递有一定的认识。以此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②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③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④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⑤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②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

能理解什么是热的传导。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传导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

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因此,我选择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 2、 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资料5、思考与结论6、表达与交流。

三、教学程序

合理设计教学程序是落实教学、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及目标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

(二)实验探究,交流总结

(三)巩固应用,拓展评价

(四)课外探究 我最优秀

下面我结合教学设计,做具体说明:

(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

科学来源于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

本环节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出本节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

1、首先出示一把小勺,让部分学生亲自摸一摸勺柄,使他们感受到室温状态下的勺柄的冷热感觉,接着把小勺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再让刚才的几位学生摸一摸勺柄,亲自感受一下勺柄的温度变化,由此,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为什么把小勺放入热水中,勺柄也会变热呢?

2、依据此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大胆预测,教师要积极鼓励和表扬。

(二)实验探究,交流总结

本环节,是根据“为什么把小勺放入热水中,勺柄也会变热呢?”这一问题,开始进行科学探究的。

1、首先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几组探究活动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在此要紧密地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引领学生直观的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将四幅图片打开)。

2、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开始实验、观察、记录活动。 第一,教师在此要用课件将活动注意事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在正确的、安全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第二,教师要积极的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指导他们观察现象,填写记录,总结结论,使他们真正快乐的行走在科学探究的大道上,而不是让他们在摆弄活动器材中寻找迷茫的快乐!

第三,各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表达,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活动情景重现,这是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最完美的组合!(教师将四组活动图片演示完)

第四,根据学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得出结论:(课件出示结论)

结论1: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结论2:放在热水中的小勺,勺柄为什么也会变热呢?答案:热在小勺中是这样传递的:热水中的热传递给勺头,然后又传递到勺柄,所以,放在热水中的小勺的勺柄也会变热。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要在学生的探究之路上既要做领路人,有要做守护着,但同时又要避免对学生过分帮扶,哪怕他们在探究的路上偶尔跌倒,我们培养他们的是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巩固应用,拓展评价

本环节重在巩固、拓展学生探究能力。(课件出示)

巩固题:小红帮妈妈熬粥,她用一把铁勺来回的搅动粥,不知不觉中原本不热的勺柄变热了,她请同学们来帮助她解释原因。

拓展题:圆形铁片上距离圆心远近不等处粘有3根火柴棍,用蜡烛在圆心处加热,请你说说火柴棍掉下来的顺序。

两道题的设计一是紧贴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学有所用的成就感;一是更高层次的科学探究知识,容易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有一种“我是英雄,我能行”的自豪感!

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表达,驾驭课堂,使学生交流的气氛象跌宕起伏的动听音乐,教师的评价就应该是这一环节最完美的音符!

(四)课外探究,我最优秀

课件出示:问题:厨房里炒菜的锅多是用铁或铝制成的,而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为什么呢?(1、提出问题 2、 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资料5、思考与结论)

本环节最主要的是通过此题的布置,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继续保持延伸,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起于课堂,而不结束于课堂,让科学真正成为生活的科学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的责任。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对本节课的教学成败至关重要,每一位科学教师都应积极的学习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科学教学。

《传热比赛》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水壶。

2.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铜丝、钢丝、铝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壶把和壶身是两种材料的水壶,倒进一些热水,请生上来摸一下壶身。

师:手有什么感觉?

(追问:水只装了一点,为什么水壶的上面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水壶的上面的?)

(再请同学摸水壶把。)

师:手有什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水壶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请大家观察壶身、壶把。)

2.猜想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性能方面的不同。

师: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传热比赛吧!(师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理解新知

(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师出示一个小勺)启发学生思考。

师: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材料制成的小勺?如果我们做小勺的传热实验,需要什么实验材料呢?(随着学生的回答,师出示塑料、木头、金属材料制成的小勺。)

2.学生预设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并找出自己小组所设计的方案的不足加以改进或补充。)

3.师明确实验要求。

做实验时,注意安全,切不可用手直接触摸杯中的热水,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分工合作,记录员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适时加以指导。

5.哪个小组愿意谈谈你们的实验结果?(生汇报,师适时板书: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同。)

6.教师小结

根据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把传热材料分为两种:像铁勺这种导热比较快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种导热比较慢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

1.启发谈话。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导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要好一些。你们知道的金属材料都有哪些?请同学想一想,这些材料传导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铜丝、铝丝和钢丝这三种材料,根据这几种材料,我们能预设出一个导热比赛实验方案吗?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并找出自己小组所设计的方案的不足加以改进或补充。)

3.明确实验要求。

为了知道哪种金属导热速度快,实验时有的同学可能会选择用手触摸来判断,所以请大家准备好冷水,把加热完的金属丝放到冷水中,避免手被烫伤。

4.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适时加以指导。

5.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6.教师小结:

从实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各种金属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有的导热快,有的导热慢。到底哪种金属的导热速度最快,哪种最慢,不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探个究竟。

(三)演示铜、钢、铝金属导热性能

1.教师在演示台上出示实验装置,生观察。

师:在这些实验装置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2.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

3.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观察到的现象?(生汇报观察结果。)

4.学生概括总结。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本节课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它的精神。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哪些材料制成的小勺?并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大胆进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汇报展示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其次是本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汇报、交流展示。在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再次是在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传热比赛》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活动,了解不同材料的物体它们的导热性能也不相同。

2、通过分类比较,了解哪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的比较实验。

2、用自制教具比较热的良导体的传热性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实验方法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效果产生的影响探究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难点:规范操作实验,感知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自制教具、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赛前引导

为什么许多炊具都用铁等金属制造?而它们的手柄却是用木头、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

学生归纳得出:金属导热快,非金属导热慢

金属的导热性真的`比非金属强吗?让我们来进行一场传热比赛,来具体验证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比赛(一)

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木棒、塑料棒、铁棒、烧杯、热水。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

案,验证金属的导热性真的比非金属强吗?各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实验方案。

老师能不能用这样的实验方案来概括同学们的想法。

1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教师强调学生实验活动的具体步骤要求:

2将三根不同材料的小棒轻轻地同时放入一个烧杯中

3过一会用手分别

摸一摸露出水面的一端。如果感觉到烫手,说明这种材料的导热性能怎么样?如果感觉不到烫手说明这种材料的导热性能又怎么样?

学生回答:烫手说明导热性能好,不烫手说明导热性能弱。现在大家开始做实验,一定要小心热水烫伤手,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哪些材料易传热?哪些材料不易传热呢?(完成试验统计表一)

通过同学们这次传热比赛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不同材料的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的导热性强,非金属的导热性弱。我们把金属等容易传热的材料称为热的良导体,把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三、比赛(二)

金属材料是热的良导体,金属的种类很多,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都一样呢?

我们以铜、铝、铁、三种材料为例,来比一比谁的导热性能更强?你们能把他们的导热性能排一排序吗?各小组先预测一下,将预测结果填到传热比赛实验表(二)中。(教师提问小组的预测,并做出评价。)

1、为了帮助同学们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特意自制了这个教具,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一下。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这个自制教具中,有三根金属丝,那根是铜丝?那根是铝丝?那个是铁丝?

三根金属丝的长短粗细一样吗?

摸摸三根金属丝,在每根上面有几个记号?各个记号之间的距离相等吗?

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牙签、凡士林、酒精灯、和用来点燃酒精灯的火柴这些实验材料?

有些同学可能不了解凡士林,凡士林在常温条件下是固体,可以粘住一些较轻的物体,在加热后他会变成液体,粘住的小物体就会掉下来。

根据老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和提示,同学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比较出它们的导热性能的强弱吗?请各小组讨论?

2、你们的方案和老师的方案一样吗?用等量的凡士林将准备好的九根牙签分别粘在每根金属棒上的记号处;点燃酒精灯同时加热三根金属棒;在加热过程中,凡士林熔化,牙签会掉下来,哪根金属丝上的牙签最先掉完,说明它的传热性能最强。把实验结果记录到传热比赛实验(二)中。

通过这一轮的传热性能比赛,谁得了第一名?谁得了第二名?谁得了第三名?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可以得出,同样是金属,同样是热的良导体,他们的导热性能也是不同的。

四、拓展思考

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五、赛后总结与拓展

课堂总结:通过两轮比赛,我们知道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传热性

能是不同的,有的材料是热的良导体,有的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同材料的热的良导体传热的性能也不相同。

六、作业

我们已经通过实验知道了铁的传热性能没有铜、铝的传热性能好,但为什么人们却广泛使用铁锅呢?(下去以后查一下资料,从身体健康,经济价值、矿石资源、磁的性质等方面来思考并回答)

附:

一、板书设计

金属---- 强

热的良导体

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非金属----弱 热的不良导体

二、传热比赛实验表(一)。

三、传热比赛实验表(二)。

《传热比赛》的教学设计 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传热比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及理论依据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教材思路及编者意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教材这样安排,重点是通过实验巩固热传递的同时,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而同一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相同。教材具有动手操作性强、科学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为了实现编者意图,教材安排了两次比较实验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为继续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分析,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同一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也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设计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比较实验方案,并能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2)教学重点:能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3)教学难点:进行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教材特点,从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出发,我突出了“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动口猜想,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

针对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及小学生心理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整堂课的教学始终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渗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生实验中的操作难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程序

整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我从“联系生活,激趣引入”入手,历经两个层次的“动脑猜想,动手验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然后进行“开启智慧,勇攀高峰”,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的同时将科学知识生活化,通过“盘点收获,升华主题”,最后的“ 奇思妙想,课外延伸”,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为下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教师先以学生熟悉的用手端烫水杯时的感觉入手,自然地引出与物体传热相关的知识,既为学习新知做足铺垫,又顺理成章的引出课题。

(二)动脑猜想,动手验证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得出“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一样“这一结论。

1.我先出示不同材料的小勺,然后让学生猜想谁的传热性能会好,并填写猜想结果,交流汇报。

2.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首先给出明确地实验方法,指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一样“的结论。最后根据学生汇报,得出科学概念。

3.联系生活找一找,说一说。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让学生辨一辨。

此环节的设计,通过猜、做、找、辨等活动,在猜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进行精准地验证,体现“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理念,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渗透尊重科学、用实事说话的科学态度。小结时,知识与方法并重,重知识更重学习方法的积累。

(三)动脑猜想,动手验证

本环节的教学,创设了铜、钢、铝为谁的传热性能好而争吵的情境,再次指导学生参与猜想与实验,得出“同种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一样”的结论。同时,再次渗透由猜想到验证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发散了学生思维,而教师的`导向性实验设计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演示,为学生扫除了操作验证的障碍,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四、开启智慧,勇攀高峰

本环节的设计,以填空、选择、判断和生活现象的解释等不同的题型,将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挑战形式出现,依然抓住本课的一个“赛”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遵循有易到难,有浅到深的原则,由纯知识性的巩固,巧妙过渡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升华到运用阶段。

五、盘点收获,升华主题

引导提问,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及知识要点。精炼的小结,既概括性地指明了本课知识要点,更是把学生的探究思路拓展至广阔的大自然,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热情。

六、奇思妙想,课外延伸

“奇思妙想”这一课外作业的设置,旨在延伸所学,应用知识,同时,为下一课保温杯的制作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良导体 金属

不良导体 木头 塑料

猜想 验证

我的板书简捷、明了,突出了本课的知识要点和主要学习方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体验。始终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分析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同时,本课设计中,不论是开课引入、还是新知的探究,以及巩固升华,始终将科学知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科学教学生活化。

《传热比赛》的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传热比赛》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7课。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这课与后面的《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都是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2、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2、学生猜测后摸摸。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三)实验操作 观察汇报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

3、观察记录

4、汇报交流

(四)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1、分析: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

2、讨论: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3、总结实验结论

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播放课件:热传递。

5、联系生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