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兵临城下》观后感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1.31W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兵临城下》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兵临城下》观后感

《兵临城下》观后感1

让·雅克·阿诺导演《兵临城下》看似是苏德两大王牌狙击手间的生死对决,其超强拍摄手法却是小心翼翼、精益求精,无愧于史诗经典战争力作称号。裘德·洛、约瑟夫·费因斯、艾德·哈里斯等明星大腕表演固然精湛,但编导通过鲜明人物的对照手法,命悬一线的惊悚氛围,以及各种尸骸遍野与流血牺牲,波澜壮阔地还原了斯大林格勒战事的残酷性,让人震撼力十足!

苏军威震部队的神枪手瓦西里,同德军狙击手康尼之间的生死P·K,明显是《兵临城下》扣人心弦的看点,但战争故事视角独特,没过分追求场面,而在写人。敌人没有脸谱化,瓦西里与丹尼洛夫两大英雄人物也绝非高大全,反而各有缺陷。

在开篇不久出现斯大林格勒战场时,德军飞机猛烈袭击列车与船只,逃逸的苏军被自己人背后枪杀,各种中枪倒下的士兵尸体,以及血流成河的画面,颇让人触目惊心。

士兵们生死存亡危机,各种惶恐与窒息感,都让观众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足以与《拯救大兵瑞恩》开篇诺曼底登陆战相提并论。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从政委丹尼洛夫坠车,并假装死人,偶遇神枪手瓦西里。后者在炮火掩护下,凭借超强专业性狙击,弹无虚发干掉数个德军将令士兵,这次“致命”的意外邂逅,注定让两大人物成为惺惺相惜的好战友。

有着修长身材、帅气脸谱、深遂双眼的裘德·洛,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个让人着迷的前苏联狙击手瓦西里。在德军狙击手强逼压力之下,战友与孩童挨个在身边死去,他也会有畏惧、害怕、失败,甚至会沉睡贻误战机。

英国影帝鲍勃·霍斯金斯饰演赫鲁晓夫,则为了宣传战事榜样,激发苏俄全军的士气与高昂斗志,强制要求政委塑造出瓦西里的伟岸英雄榜样,刻意神化与拔高他的狙击战绩,同样见证《黑鹰计划》结尾金句“没有人相当英雄,时势造英雄!”

丹尼洛夫却对他一手塑造出的英雄产生妒意,并且两人竟然同时爱上在战场上和男同袍出生入死的一名女军官坦妮娅,矛盾注定诞生。蕾切尔·薇姿饰演坦妮娅,不仅颜值高漂亮,还有着高学历、精通德语,可当乱世的女英杰。假如按照政委的话,留下她对谍战情报有用!

艾德·哈里斯饰演大反派康尼少校,身为德国“措森狙击学校”的校长,身经百战,弹无虚发,被德军派来对付瓦西里。他励志要与其决一高下并消灭对方,这场斗智斗勇的双雄决斗,逐渐变成敌强我弱的猫鼠游戏。

劲敌狙击枪法入神,这让“地狱男爵”朗·普尔曼牺牲那场戏,变得格外震惊。他已经是苏军狙击手绝顶高手,但派去前线的士兵被人抓了,换上德军电话线人员过来当“人肉靶子”。“地狱男爵”则因为比男主角早跳一步,被人一枪爆头,这就是命!历史永远无法假设,但瓦西里逆天取胜,却有侥幸成分。

虽然是战火厮杀的狙击大片,瓦西里与塔妮娅一见钟情,女方爱慕英雄愿意跟他在战壕里鬼混,那场无声的做爱,拍得很有唯美浪漫的美感。

可纯洁爱情对面是战争的残忍,就像苏军派小朋友去卧底德军狙击手,那么小的孩童出卖康尼少校,却中计被杀,让人唏嘘!或许德军上校那话有道理:“你很勇敢!只是站在敌人那一边!”

而丹尼洛夫舍生取义的牺牲,也不是完全大无畏烈士,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复杂情感与政治因素。或许丹尼洛夫为派小孩卧底,害死他懊悔,或许他想保护心爱女人上船,塔妮娅意外中弹,他以为自己害爱人身亡,萌生死意!

丹尼洛夫发牢骚式吐槽完“我们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社会...总有人会嫉妒”,小伙子用血肉之躯死亡,换来德军上校死前脱帽致敬,包括狙击英雄瓦西里最后的雷霆一击。如果他不是为儿子战死沙俄来复仇,绝世高手不会走向绝路!

阿诺导演并没有去过分拍摄酣畅淋漓的壮观场面,反而站在客观的人物与事件的`角度去支撑起133

分钟的时间。按政治正确角度讲,瓦西里是革命英雄,丹尼洛夫是烈士楷模,《兵临城下》却事无巨细地展示他们的人性化缺陷,不落窠臼,增强了震撼力。

德军上校被击毙,不是为惩恶扬善、正义伸张的快感,当子弹击穿他头颅,观众只会感到这是复仇者的悲壮演出。在凶神恶煞领袖威逼下,曾经有为的政委丹尼洛夫害死了无辜,沦为牺牲品,成全了瓦西里的英雄事迹!

因此,政治需要的鼓吹、人性嫉妒、仇恨、霸占欲成为战争罪恶根源,影片有着总结历史、警醒世人的思想深度。

《兵临城下》观后感2

因为每周四要加班到晚上11点的缘故,所以总爱找些电影来看,以此打发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一个人的难熬时光。可是常常要为看什么电影类型而发愁,喜剧片吧?又不想一个人在办公室傻乐;恐怖片吧?等下还要摸黑回家,算了吧。

问问各位兄弟,回答严重一致:要不来个日式爱情动作片?这个真不用,哥表示很蛋定,谢谢(主要是很早就开始接受熏陶,到现在有点审美疲劳)。忽然想起之前 看过的《谍影重重》系列,渐渐回味起那股神经紧绷,最后忍不住大呼过瘾的感觉。于是百度了一下特工片,又发现大家的回答无非是《碟中谍》之类经典,都看 过。最后又想到那部《生死狙击》照样也非常紧张刺激,于是又百度关于狙击手的电影。先是看有人推荐《双狙人》系列,耐着性子看了半小时之后,恍然发 现,cao,又是以前看过的,我还说嘛,怎么这么眼熟。翻来覆去,发现一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就是《兵临城下》,于是就决定看这部。

这是一部讲述二战时期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俄国狙击手瓦西里和德国顶尖狙击手尼格上校的相互较量的故事,我个人觉得可以看成是狙击手里的《王牌对王牌》。影 片一开场的战争就不禁令我想起了《拯救大兵瑞恩》开头的诺曼底登陆战。源源不断的年轻生命被送上前线,还没来得及真正踏上战场,去经历一番炮火硝烟,就莫 名其妙的死在了去战场的路途上。

战争的残酷毋须多言,电影中对社会主义的偏见或者说诋毁也轮不到我去评论,整部电影所透露出来的关于人性、人生的探讨我也不会去深究。回想起来,最打动我的,还是当中正反两位主要人物的较量,以及男女两位主角那真挚细腻、感人至深的爱情。

回想起来,整部电影令我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男女主角的激情戏。有朋友也许会笑我,好嘛,你小子前面还在装斯文,原来还是对这些片段印象深刻啊。大哥,你是了解我,这么“精彩”的剧情,我是不会错过的。呵呵,开个玩笑。

这场激情戏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不随便,对,很不随便。不像其他好莱坞片子里的老美,刚认识说了不到几句话,下一个镜头一切,就到了两人的旖旎时 刻。在《兵临城下》里,两位角色是从很早就开始相互欣赏,真心相爱的。在电影里有几个镜头,我个人觉得非常好。男主角瓦西里打伤了尼格上校的手,回来后大 家一起喝酒跳舞那一段,瓦西里和女主角塔尼亚坐下交谈,说在战争里,还能活着,回来就值得庆祝,因为说不定明天就再也回不来了。之后二人深情对视,我当时 想,下一步肯定是接吻了。事实证明,我错了,中到了其他太多好莱坞片子的毒。他们只是对视,之后缓缓的移开视线。

什么叫做永恒?我相信在他们对视的那一瞬间,就是永恒。彼此心照不宣,又不肯说破,却又难以抑制这满腔真爱,在内心深处喷薄而出,那一瞬间的爱情才是真正的震撼人心。

因为有了之前二人感情线索的的铺垫,接下来的镜头就是激情戏了(这点倒是比较符合我传统的爱情观,呵呵)。男主角睡在士兵堆里,女主角悄悄地走来,轻轻地 躺在男主角身边。接着就是那样非常自然的,亲吻,相拥,抚摸,脱衣......全然不顾周遭一大帮睡着的士兵。屋外轰隆隆的的炮火、周围士兵的翻身咳嗽、 女主角雪白的身体、男主角通红发烫的脸颊,全然享受着这沉浸在爱里的愉悦。在飞到云端的那一刻,男主角轻轻捂住女主角的嘴,让她不要发出声音。那一个镜 头,女主角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摄人心魄。这一幕,诠释了什么叫做水到渠成,诠释了什么叫爱到忘我,也诠释了男主角之前的那句,活着就得庆祝,因为说不定 明天就再也回不来了。

激情戏这种片段,我看过很多了。可是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电影的激情戏,能令我为之揪着心,摒息静气,甚至脸颊微微发烫,继而由衷为他们感动,这期间,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去想一想其他杂念。

爱情的力量虽然强大,但是在战争面前,又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可正是如此,方能显得其珍贵感人。他们的爱情,就像炮火废墟之间的嫩芽,看起来虽然脆弱,但假 以时日,谁能保证说不可以长成树木参天?就像泰戈尔说的,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我想,爱情也当是如此。

电影的结局,是温暖美好的,瓦西里击毙了德国的狙击手军官,苏联赢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最后一个镜头是瓦西里在医院里和爱人塔尼亚见面。有人说,这 个结局是败笔,因为这样不能体现出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民造成的伤害。也许他说得有道理,但是我觉得,一个温暖的结局,更能抚慰人民的心灵,更能让人们向往 和平,远离战争。

据说,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现实里的瓦西里和塔尼亚,因为阴错阳差,都以为对方死了,没能在一起。塔尼亚终生未嫁,瓦西里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来成为了一个工厂的主人,实现了他的愿望。由此看来,现实,比电影残酷得多。

电影里,赫鲁晓夫说,伏特加这种奢侈的东西,我们有;鱼子酱这种奢侈的东西,我们有;时间,我们没有。这,也许就是人生吧,生命短暂,好好珍惜拥有的一切,珍惜所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