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教案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8.97K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作者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下面一起来看看桃花源记的优秀教案范文吧!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教案

  【教学目标】

1. 文言文知识:初步了解陶渊明和《桃花源记》。

2. 基本阅读技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回忆已学知识,理解课文意思,能翻译全文,理解实词中、缘、鲜美、穷、才、仿佛、俨然等词的含义。背诵全文。

3. 情感目标:理解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并对其进行评价。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可以先背后学。

参照课下注释,粗知大意,查资料,积累文言词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拓展阅读,深入理解《桃花源记》及陶渊明的思想内容。

  【预习导学】

1. 朗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停顿。用红笔画出读不准的字、词、句。

2. 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晋(jìn)太元中 夹(jiā)岸数百步 落英缤(bīn)纷(fēn) 便舍(shě)船 豁(huò)然开朗 屋舍(shè)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交通 黄发垂髫(tiáo) 此中人语(yù)云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 南阳刘子骥(jì)

3.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想想现代汉语里含有该字的词语或成语,比较词义是否相同。

缘溪行(缘:沿着,如“缘木求鱼”)

中无杂树(杂:别的,如“杂乱无章”)

复前行(复:再,又,如“复习”)

悉如外人(悉:都,全,如“悉听尊便”)

咸来问讯(咸:都,全,如“咸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和儿女,如“妻离子散”)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值得,如“不足挂齿”)

既出(既:已经,如“既得利益”)

及郡下(及:到达,如“鞭长莫及”)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遣:派,安排,如“遣词造句”)

欣然规往(规:计划,如“规划”)

4. 在括号里填入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成语,查查词典,弄懂意思,并记记背背。

①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鸡犬相闻:鸡和狗的叫声可以相互听得到,指距离比较近,多表现一种安宁的氛围。)

②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③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④ 后遂无问津者。(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⑤ 渔人无意中发现桃花源的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5. 以上成语出自于《桃花源记》,查资料了解这本书及其影响。

提示: 《桃花源记》 内容?作者?朝代?影响?

6. 网上拜访陶渊明。

点击进入:(1)“爱诗词”网站(2)“中国文学”网站(3)陶渊明的诗词。这些网站中有许多关于陶渊明生平及作品的介绍。写写你对陶渊明的初步了解。

  【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一 、预习检测

(一)读准字音,流畅、节奏准确地朗读课文

(二)填写成语,理解意思。交流查找的成语。

默写你强记下来的成语。

二、走进《桃花源记》

(一)交流查找的资料,谈谈《桃花源记》的作者,朝代,内容

(1)作者:陶渊明

(2)朝代:东晋

(3)内容:这是陶渊明所写《桃花源诗》前面的一篇小序。 文章描绘了一个既无剥削、又无压迫、人人劳动、生活安宁、环境优美的理想社会。通过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本文语言质朴简练,笔调细致流利,描绘逼真,令人如同身历其境,艺术上的成就很高,是一篇传诵至今的名作。

(二)补充介绍:

(1)桃花源考证种种

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历代注家蜂起,诠释接踵。人们非常关切文中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说庐山康王谷者言之凿凿。康王谷,俗称庐山垅。从现在的星子县城乘车至隘口,然后沿着通往庐山的南山公路北行数公里,在一处叫观口的地方弃车步行,即可进入庐山垅。  庐山垅这片幽深而狭长的谷地,史、志上称作康王谷。宋《南康军图记》载:秦灭楚时,楚怀王之子康王避难谷中,秦将王翦追赶甚急,幸而天降大雨,康王得以脱险,从此隐居谷中,“不复出焉”。康王谷即因之而得名。另据《星子县志》亦如是载,至今山谷尽头,尚有一处村落叫“半山康家”,村中还有康氏的人家居住。康王谷中,不但秀丽的风光与《桃花源记》中描述得一模一样,而且楚康王避难的故事与陶令笔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数语正吻合。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庐山山南一带,对谷中的风光和康王避难的掌故一定非常熟悉,所以他以康王谷作为生活原型,构想桃源情境,进行艺术创造,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应该是当信勿疑的。

持江苏连云港者信誓旦旦。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脉的宿城西麓,亦被人们称作陶令笔下的桃花源。那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岭,与外界无路可通;其中,川原坦荡美丽,山畔竺篁摇曳,山脚拐弯处通向高公岛,与《桃花源记》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考查史实,陶渊明确实曾到这个地方。

近年,湖南的桃源洞,也被人们称作桃花源。桃源洞位于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的水溪,它俯临沅江,背倚青山,松竹垂阴,景色绮丽。唐代开始在此建有寺观。清光绪年间,曾重修“渊明祠”,并顺着山势以陶渊明的诗文命名建造了桃花观、水源亭、缆船洲等。

其实,上述种种说法都反映了一个事实,人们都有一种慕名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乡与历史上的名人有点“沾亲带戚”。据统计,在神州大地上,被疑为桃花源原型的地方一共有十余处之多。

(2)《桃花源记并诗》的影响

在中国,素有“山川以人而胜”的传统,所谓“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惟人则名”。王勃之于滕王阁,李白之于敬亭山,崔颢之于黄鹤楼,柳宗元之于永州,范仲淹之于岳阳楼,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苏轼之于黄冈赤壁,莫不如此。但他们写的都是实景,而桃源仙境却是虚构出来的。以一篇诗文虚构一个仙境而令游人神魂颠倒,在中外都是少有的。武陵桃源,原是鲜为人知的荒僻之地,自《桃花源记并诗》问世后,始为文人墨客所重,梁陈之际已有诗人涉足山溪,探寻灵秘。至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桃花源忽名声大噪,甚至引起朝廷的关注。此后,游者日众,成为人皆慕趋的风景胜地。

一千多年来,在中国诗人心中,桃源仙境始终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具有永恒的魅力。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乌托邦的社会学说,而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

(3)《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4)《桃花源记》的艺术魅力

作者写桃源境界并不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而是幽深奥秘,迂回曲折。开始写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溪流,不知有多少里程;沿溪的两岸有一大片桃林,不知有多宽多长;在林尽水绝之处,有一座大山,挡住去路,人世间好像到了尽头。再仔细一看,山有一小口,钻进洞内,刚刚能通过一个人,走数十步,忽然开朗起来。作者所写的溪流、桃林、芳草、落花、高山、洞口,是一个无人区,十分洁净、清新、美好,它隔断了现实社会喧嚣污秽的生活,为桃源的隐蔽幽深作了过渡性的描写;同时,为读者进入桃源境内造成心理上的准备,不致使人感到突兀。

在进入桃源后,作者的描写也极有层次:先写田园风光,辽阔的土地,整齐的房屋。纵横的田间小道,美好的池塘,垂阴的桑竹;然后再写桃源人民的服饰、劳动、情操、意趣。从远到近,从田间风光到社会人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同时,作者以曲折的手法写出渔人的行进过程,一会儿水路,坐船逆水;一会儿山路,钻洞爬山。当乘船沿溪走得忘了远近时,作者用“忽逢桃花林”一转,就把读者带到一个美丽静谧的桃花仙境;再当渔人钻进漆黑狭窄的洞内,感到绝望疑惧时,作者以“豁然开朗”的神来之笔,又把你带到一个开阔、恬静、优美的田园乐土,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这种跌宕起伏的笔触,使读者的感情不由自主地随之而变:当你进入桃花林时,它使你“喜”;当你走到水穷路绝的隘口时,它使你“疑”;当你钻入桃源见到一个和谐安定的理想之国时,它使你“惊”;当你再想去寻访这个境界时,它使你“迷”。这一喜、一疑、一惊、一迷的种种复杂情感变化,正是作品所产生的征服人们心灵的艺术力量。

三、走近陶渊明

(一)谈谈你查找的资料中你所了解的陶渊明

(二)补充介绍

(1)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死后其好友暗赠谥号靖节先生,浔阳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汉族。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谥称靖节居士。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栗里(今星子县境内)。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镇秀溪、故村等处陶姓人皆为陶佟之后裔。历代方志载宜丰境内有南山、柳斋、菊轩、东篱、洗墨池、藏书礅、故里桥、靖节桥、我公桥、舒啸台、赋诗湾、顾渊石、醉卧石、渊明洞、读书堂、靖节祠等陶渊明遣迹及其纪念建筑。

(2) 陶渊明的作品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

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

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3)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的影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在他生活的当时,他只是作为一个合于雅道的隐士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至于他的作品,在玄言文学占统治地位的当时,是与贵族文坛格格不入的。在宋齐山水诗盛行的时代,他的淳朴淡泊的田园风光也不合于贵族欣赏名山大川的口味,而他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同样和当时“富艳难踪”的文风大相径庭,所以仍然得不到重视。到了梁陈时期,钟嵘、萧统才开始重视他,但还是十分有限的。钟嵘《诗品》将他列为中品,萧统《文选》选录他的作品也不过寥寥数篇。可是从唐以后,却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文学史上发生了深广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内容是复杂的。因此不同方面的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的作家,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他诗歌中所表现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教育了后代文人不屈服于权贵,不与庸俗之流为伍。另一方面,陶渊明诗中平静安谧的境界,逃避现实的思想也对一些作家起了消极的作用。

陶渊明的艺术影响同样是广泛的。我国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很少没有表示过对他的创作的企羡和受到他的艺术的熏陶的。李白说:“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白居易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陆游说:“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仅从陶诗对盛唐、中唐一些诗人的影响中,便可以体会到陶诗艺术影响的广泛了。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他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了唐代就已经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四、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一) 学生自由朗读,针对疑难问题质疑。找出自己翻译不准的字词、不顺畅的语句:

字词:

句子:

(二) 质疑交流: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回答,成绩作为全组的得分。

(三) 重点词点拨,翻译全文。

五、有关的文言知识归类(在文本讲解的同时相应插入文言字词的讲解。)

(一)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意动用法)

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形容词作动词)

此中人语云:告诉 (名词作动词)

(二)一词多义:

复:复行数十步::又

不复出焉:再

舍:便舍船:丢下

屋舍俨然:房子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为具言所闻: 给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三)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

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古今意义不同: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要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如此:古义:象这样

今义:这样

间隔:古义:隔离

今义:距离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如:这个孩子俨然像个大人。

缘 古义:沿 ,如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五)通假字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作业布置】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

(1)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án( 咸 )来问讯

B.便yāo( 邀)还家

án( 缘 )溪行

D.xún( 寻 )病终

E.欣然ɡuī( 规 )往

F.后suì( 遂 )无问津者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