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2.56W

篇一:一年级数学评课材料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课标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灵活选择教学素材。教师放弃了课本上的主题图---“买票”这样一个与刚入学不久的儿童距离较远的生活情景,而选择了富有儿童情趣的、与儿童生活接近的“帮动物买食品”这样一个具有故事情节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会如何用序数表示位置。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又根据儿童喜欢动画片、喜欢卡通人物的特点,设计观看森林运动会、玩卡通玩具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对序数含义的扩展和延伸,巩固、强化了序数的运用。

2、改变学习方式。做游戏、看动画、说一说、摆一摆成了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感觉数学课是枯燥的、抽象的,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在丰富多彩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互相介绍家人、共同摆图片,教师成了孩子的大朋友,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

一年级上册《认一认2》教学设计及评课

评课题记:教师的交流令人启智,智慧的碰撞中进发出耀眼的光芒。教师的交流也存在差异,差异蕴藏着巨大的财富。这里没有标准答案,但留下了我们合作探索的足迹。

1.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很好地把握了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关系。如:生字教学完后,能运用多种方法来更好地巩固,让学生动一动、玩一玩。

2.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课外知识引入课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有一个想法是:现在学生知识面较广,有的字,他们已经认识,教学生字时,不要千篇一律都是老师教,可让个别学生来说一说,他认得的字,怎么认识的?这样,也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大胆尝试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创新,对学生能作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如:一个学生尽管读错了,但李老师还是给了他一个鼓励性的评价。

1.合理地重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喜闻乐见的情境,而且情境图是各色彩纸剪、贴、画、折、组合而成,富有艺术感,对于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2.不局限于教材,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学得很轻松,在一个一个的游戏中认识了文中的8个字。

4.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5.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充分表现自己。

这是一篇《认一认》的课文,如果把这8个字分开来一个一个教过去,显得有些重复,但是李老师把这8种动物放到一幅图中,建立了一个动物乐园,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参观动物乐园的过程中识字。例:一进动物乐园,就请“小朋友看看是谁在欢迎我们?”;到教“虫”的时候老师这样说:“还有一个调皮的小家伙在跟我们捉迷藏呢”。这样,学生身临其境,学起来兴致很高;最后到和动物们说再见的时候,学生说:“可爱的小羊再见”,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感觉到了他们今天交到了这么多好朋友的那种高兴劲儿。

张泾中心的王晓老师说:这堂课给了我三点启示:

第一: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例如:拿书的习惯,慢慢渗透读书不指读的习惯。

第二: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你吃过哪些鱼?你见过哪些虫?

第三: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1.这堂课,教师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关注“过程和方法”的习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如:老师把字卡“鹿”贴在图片鹿的下方,学生由于“前期经验”情不自禁地读lù,老师及时追问,你是怎么会读这个“鹿”的?生

1答:我是看图知道的;生2答:我看的是拼音,我会拼l-ù-ùl讧。.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将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巧妙地整合为一体,同时学生体验了借助看图、拼音认读汉字的过程,在“拐棍”的作用下,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我觉得,课堂教学的新“三为主”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探索为主线是否可以这样体现:“认一认”属于识字教学,字的音、形、义是重点,形是难点。“认一认”字形的识记只要求从整体上认读,而不必进行字形的分析。但当学生在整体认读中混淆了鱼——龟、贝——见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索文字本身的规律。如:鱼——龟的区别。老师画“龟”的简笔画让小朋友尝试着“变、变、变”,把图变成字,从而加深对字形的整体识记。如:贝——见的区别,当学生把“贝”读成“见”时,老师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贝壳吐珍珠”中得到启示,把“贝”的一点美化成一颗珍珠,这样抓住了两个字的区别要点。同理,在识记“羊”时,让学生演一演,突出羊的两个角,这样学生看到“羊”也就很快地能从8个生字中辨认出“羊”来。

篇二:一年级数学 评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今天,听了易敏老师的课,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1、本节课上易敏老师先出示口算题,以作复习。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2、在课上,易敏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第二部分加强难度不演示小棒,学生练习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

3、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

4、练习的设计,我觉得钟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了提升,且有梯度,数量上有保证。

5、本节课易敏老师使用的表扬性语言比较少,准备的小奖品如果使用起来的话,效果会更好的。

篇三:一年级数学研磨课评课稿

本次校本教研的主题是《同课异构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我的观课点是教师对学生是如何让评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为了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我认为应该做到:重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开放、和谐、宽松的评价氛围,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需求。纵观本堂课来看,牛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有教师对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语言性评价和物质性评价,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教师对集体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性评价有23次,物质性评价评价有两次,生对生的评价有5次,师对集体的评价有2次,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有1次,教师采用“变现真棒”“很仔细”“第一名”“第二名”“速度快”“最棒”“眼力真好”的语言性评价,本节课还有一个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激励性评价,在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上台数数时,用了“表现不错,方法独特”的语言性评价和物质性评价,以及在学生数数时说“数的非常认真,声音再大点”的心理上的激励性评价,及在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用“嘿嘿,我真棒”,是本节课的亮点,这几处牛老师的评价很到位,总之,在本节课中牛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很到位。

一年级数学研磨课评课稿

本次校本教研的主题是《同课异构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我的观课点是教师对学生是如何让评价的,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应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纵观本堂课来看,黄老师的评价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有2次,其中有语言性评价和物质性评价,语言性评价有12次,物质性评价有12次,教师对集体的评价有2次,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1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用“好”“对”“了不起”的语言性评价,在本节课中的“做一做”和练习中,教师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进行物质性奖励以及在数学游乐宫中,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用幻灯片声音进行鼓掌表扬是本节课的亮点,在本节课中缺乏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语言性评价比较单一,这是本节课中的缺点,总之,黄老师的评价比较到位,物质性评价和多媒体的评价是本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但是语言评价比较单一。

篇四: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5以内的加法

《5 以内的加法》评课

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 3 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 2 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 5 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 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 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 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 和 3 合成 5,所以 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在游戏中拓展、深化。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田 老师设计了算一算、画一画、说一说和送信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既注重实效,又对练习的层次作了科学的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加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当课堂上出现不是自己预设的情况,教师有教学机智,随机应变的能力。

2、认真做好教材解读,准确把握学生,树立良好的目标意识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做到正确解读教材,是教师练内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功夫在诗外”。我们要尽量做到三读三解,一读一解教材蓝本,作自主思考探索;再读再解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作深一层的辅助学习与思考;三读三解课程标准和教学理论,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学定教,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更要特别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状态,解读学生的意图,临场修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从备课到上课,设计和施教都要有良好的目标意识,目标制定切忌急功近利,好大求全。目标要细化、具体化。教学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要在长远规划目标的前提下,脚踏实地实现近期目标。

3、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察习惯,思考习惯,乃至心算习惯,草稿习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 先 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 “想——说——做” 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篇五: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评课稿 苏教版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评课稿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欣赏了《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一课,真的非常精彩,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的感觉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超市的标价牌)→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拿一拿(1元钱的不同拿法)→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商场,使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看物品的价格,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然后,在购物的情境中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最后在购物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人民币”等教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课中许多看似是教师“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例如,认识完人民币后的提示“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欣赏完《一分钱》后教师一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钱”。歌曲欣赏《一分钱》,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调节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又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还有,通过“一元钱可以怎样付?”这一开放性问题,引出各种各样的付钱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排列组合的思想,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为下面元、角之间关系的发现作了充分准备。

所以,这是一堂好课。

篇六:一年级数学评课议课稿

一年级《竖式计算》评课议课稿杨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杨慧斌老师课堂上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同时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体会到了竖式计算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的理念,运用多种方法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下获取新知。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独立思考等新的学习方式,独立探索出简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于教材难点的处理。教师首先让学生试一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计算出简单的计算题目,然后介绍了两种方法:分成法和竖式计算,并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说一说。这样的处理,对于班级基础较差的班级,确实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解决两个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3、层次清晰。本节课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楚,由易到难,先从整数到整数,这样的设计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同时我也想提出几个建议:

1、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都是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的,可能教师没有完全理解学生的意思,当一位学生说出了这样的方法后,没有作任何评价,只是介绍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涉及到算法多样化的问题,即学生没想到的方法是否要提,书上介绍的方法是否一定要讲。我的观点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最好的方法。

2、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由于教学时间较紧,那么最后一题是否可以不讲,而直接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一节课的时间,这样的处理是否更好。另外,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认真倾听,抓了其中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控好教学环节。

本课紧扣教材教学目标,充分调动了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比较优秀的一节课。

篇七: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评课

首先,王红慧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处理是非常恰当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之上教学,达到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学习的迁移能力。让学生从1根1根的.数到10根,进而理解一个十就是10根,就是10个一,非常顺利的过渡到新课十几的教学。在教学中环环紧扣,让学生用习惯性摆法认识十几,观察发现这种办法比较繁琐且不容易一眼看出是多少,慢慢导入10根一捆的摆法,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感受十几的大小和摆法了。在学生明白的基础上加强各数的摆一摆,这样也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的心里,在活动中感知。当20的教学时让学生自己独立摆一摆,19过后添一根是多少,20根就是2捆了,即2个十就是20。

教学中运用视频图片就更形象的将各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对形象的数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准确的将各数摆出来了并将数与各数的摆法结合。最后,教师出示尺子,火车图片对11到20各数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数的顺序的理解,训练中理解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含义教学,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在学生的引导方面做得好,如让学生1根1根的摆,2根2根的摆,3根3根的摆,5根5根的,10根摆一起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怎样摆让别人一眼看出是十几,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感知各数的多少,认识11到20各数。还有让学生先摆11,再摆12,

13,14等发现其中的规律,自己完成后面的摆一摆,这样学生就积极主动性就调动起来。

不足之处,我认为就是语速要慢一点,语气稍微柔和一点就更好了。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篇八:一年级数学集体评课记录

评课记录:

苏慧敏:方老师对概念剖析清晰,注重学生体验。方老师对重点词“间隔”的解释到位,不同方法画图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对植树规律的得出了实践性的体验,加深了对这个间隔概念的理解。

张阳:本节课由观察图片、植树、栏杆、学生团体操队列、路灯、课中举例生活中哪里有间隔及创造间隔。所有的学习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了学生认知的起点,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于丹:学生方面,老师能适时利用精准的课堂语言和表扬方式调控学生上课热情,使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

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课堂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课堂,蔡老师注重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如: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

苏丽霞;听了苏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节课,这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好基础。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日后提高对多位数计算的速度与能力。

方华:“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李老师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李老师在教学时注意了平时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时间。在课题的引入时,李老师用了谜语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说自己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话题,来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李老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挂图,通过看钟面上的阴

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1时=60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三、在体验中理解知识

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做一做, 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练习穿插在新授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新知。

王校长:几位老师讲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整堂课节奏紧凑,层层深入,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发了乐学的动机,在开放的课堂中提供了乐学条件,在活动的氛围中增加了乐学的体验。

篇九:《数数 数的组成》评课

《数数 数的组成》评课

一、成功处:

1、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施老师在本节课第一个活动中,先让学生在全班一条龙报数中数一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了一个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机会。

2、充分重视数数,教师设计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数。

在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时,创设让学生数数、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口、动脑去数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3、把握难点巧突破。

施老师在多种形式数数之后,挑战让学生接着数出老师给出数后面的一个数,老师的多次呈现几十九的例子,帮助学生突破数数难点。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在数的组成教学环节,教师也能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二、几点建议:

1、数100个豆子,可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学具,可以是豆子、小棒卡片等。在课前准备时学生就可以经历一个数的过程,感知数是数出来的,初步建立一个一百有多大的数感。课上交流时,让同桌互数对方学具,看谁拿的是100。而且能正确数出来。既激发兴趣人人参与还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喜欢学数学。

2、在学法指导上,大胆放手给学生。如在数泡泡时请学生预设数数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自主积累学习经验。

3、在呈现10个10个数,即演示一捆一捆数到100时,课件在每捆小棒下依次呈现10、20、30、40、50?100不够科学合理。几十应呈现在几捆小棒下,建议这里用大括弧。

篇十:一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月××日,听了常老师执教的《用数学解决问题》。常老师联系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动手操作,举例等方法,顺利地为学生建立了表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确式子的由来,教学效果良好。

一、常老师能够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认知占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常老师首先应用课件的直观性,让学生观察问题情境,明白怎么列出式子,然后利用学生动手摆学具,举例等方法,更加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把两个数量合并在一起,减法是去掉一部分,以建立表象为基础,学生掌握很好。

二、作为一年级学生,能够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摆学具,明白题意,列出正确算式,确实令人吃惊,这可以反应出常老师的平时的引导有方。

三、奖励有效,有价值。课堂教学中,常老师利用奖励星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的激励不是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要通过学生的动脑思考,正确解答才能得到,显出星星的价值,更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的兴趣。

四、常老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低段学生习惯的形成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常老师从细微的习惯培养抓起,注意倾听的习惯,大声回答问题的习惯,正确的坐姿等等,常老师善于运用儿童化语言,以和蔼的语气提示学生的习惯,如沐春风,感觉特别亲切,学生的表现当然令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