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写他乡情感的经典抒情散文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4.67K

编者按:我们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对他乡你会有什么样的情意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吧!

写他乡情感的经典抒情散文

原标题:他乡情意

那年夏天的一个晴日,文友杰球邀我去他老家做客,而友人的老家在攸县渌田镇渌田村。

渌田,在我的印象中,它就是攸县的一个少数民族。与梅城隔河相望,位于攸河南岸,离县城不过三十华里,但它的语言与大部分攸县人不同,有点叽哩呱啦,语速快、语调高,在攸县人众多的方言中渌田语最特别。攸县方言之于外省外县是很难懂的一种方言,而渌田方言之于攸县也是一种难懂的方言,后听说渌田人的祖先是河南人,河南人说“中”,渌田人说“是喽”,没有一点河南人的腔调。虽然渌田话难懂,但我很愿意听这种方言,也原意与渌田人打交道做朋友。

我与渌田的渊源还是缘于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同宿舍的一位同事就是渌田人。刚在一起的时候,我是难以听懂他的话语,后来慢慢地与他相处久了,听得多了,交流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感觉渌田语言是一种很不错的语言,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跟他学了不少。

从县城到渌田,只有几十分钟的车程。那天出发迟到达友人家,已快到中午时分。下车后,友人的妻子赶快进门去准备中饭,而我下车后,却在友人的陪同下在他家的屋前屋后,左瞧瞧右看看。友人说,这栋房子是二000年建的,也有十几年了。但不用朋友多解释,房子建在这里真是个好地方,绿水青山,屋后翠竹葱郁,鸟啾,啴鸣。屋门前有一池塘,池塘边有几棵杨柳,随风揺曳,多姿多态。左边是青青的菜园。一条水泥浇筑的.公路穿村而过。放眼望去,大片的苗圃、田畴、屋宇错落有致。田里的禾苗已是沉甸甸金灿灿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见过友人的父亲母亲,感觉时光的美好,他们同庚同岁,八十有六,却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也很健谈。他们过了金婚,也过了金钢钻婚。他们在一起相濡以沬,牵手到老。

友人的父母和妻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为了这顿午饭,友人的妻子还特意杀了一只自家喂养的土鸡。望着满桌的佳肴,我却钟情那些许久不曾吃的农家蔬莱和那碗香甜可口的米酒。一碗米酒下肚,话就多起来,和友人的父亲谈起过往,他谈兴正浓,当他说起曾在县人民铁厂工作过的时候,我提起了我父亲的名字。他说,你父亲我是记得的,我们在一起工作过,你父亲是个有能力的人,也是个好人。但我想起父亲心里就有一种揪心的痛,就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父亲是好人,好人却不长命,四十岁就离开了我们。

饭桌上,我努力掩饰心中的那份伤痛,望着友人的父母那样健康高岁,像他们这样活着多好。在乡村,有青山拥着,有老伴陪着,有亲人候着,有山水看着,还有何求?孟子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都会老去,但我们不一定能像友人的父母老得好,如此泰然自若,知足常乐。

回来的时候,友人的母亲非得要在她亲手栽种和精心侍弄的菜园子里摘些果蔬让我带回家尝尝鲜,我盛情难却,只能收下。

其实,我也是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母亲健在的时候,我常常抽空回家和母亲聊聊家常,谈谈乡野趣事。那时我认为母亲在那里,家就在那里。母亲不肯在城里长住,她说,我的家在乡下,乡下才是我的家园。如今母亲离开了我们,我的家园又在哪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友人是幸福的,父母还健在,还有时间去孝敬老人。

感谢友人的这次相邀,时隔经年,让我回到了家园,感受到像亲人一般的温暖和难以忘却的情意。

(作者简介)李方明 ,湖南省攸县人,株洲市作协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攸县作协理事。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文学创作,有小说、散文、纪实文学散见于《湖南文学》《解放日报》《湖南散文》《湖南工人报》《长沙晚报》《株洲日报》《文艺窗》《作家园地》等省市各类报刊,著有长篇小说《生存》等。

作者|李方明

公众号:梅州艺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