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夏感教案2篇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1.49W

引导语:《夏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详细的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读者带进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感》教案两篇,欢迎阅读!

夏感教案2篇

教案一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思路。

(3)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三、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四、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提问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送走骄阳似火的夏,又迎来落叶纷飞的秋。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照片,看看照片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致?(学生发言)这就是我国北方夏季麦收的繁忙景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梁衡的美文《夏感》,去欣赏北方夏天的美景,去感受北方夏季里的激情。板书课题:夏感 梁衡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读准加点字字音

芊芊(qiān qiān)细草 黛(dài)色 磅礴(páng bó)

贮(zhù)满 匍匐(pú fú) 秋波澹澹(dàn dàn)

(2)说出下列词语词义

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磅礴:气势盛大。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2、学生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采取了怎样的结构方式?各层分别写了什么?

(2)夏天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描绘夏天的?各是怎样的?

(4)文章抒发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情感?

三、 再读课文,探究欣赏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完成:

1、 文章首段和末段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2、 作者是如何描写夏天的景致的?

3、 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紧张、急促的夏天呢?

4、 品味语言

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示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示例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潜”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四、拓展延伸

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古诗《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今天学习的《夏》,表达的却是一种紧张、急促的旋律,表现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2。 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演示多媒体画面(春、冬、秋、夏)。正如当代作家梁衡所言: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但作者却敢于履新涉奇,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夏》。

(二)初读课文:

1、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部分(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第二部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第三部分(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3、这几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总-分-总(首段总领全文,末段总结上文。)

(三)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它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

A、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的自然景观?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热风,麦香。)

B、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体了。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地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拟人句: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对比手法:(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万物都在向上)

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A、这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 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色的?

B、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写出了夏之热烈。)

C、品味语言: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句话中“挑”,似乎让人听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举”似乎看到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生动地表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这三句都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同时三句又构成了排比,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夏天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夏天的热烈。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②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找出文中的句子。

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②作者为什么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四)师生归纳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三的仿句练习。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黄的暖,如麦浪,如玉米,象征着丰收的稀奇。冬之色为梦的白,如银霜,如飞雪,昭示着生命之安静。

2、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3、课下搜集写夏的诗词,整理到摘抄本上。

历代文人写夏季,唐代李绅《悯农二首》,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就是描写农民夏天劳作情景的。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宋代苏轼《鹧鸪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Tags:夏感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