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校园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点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1.85W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点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点1

一、通假字

1、合从缔交

2、威振四海

3、倔起阡陌之中

4、 赢粮而景从

5、距关,毋内诸侯

6、张良出,要项伯

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9、令将军与臣有卻

10、因击沛公于坐

11、虽趣舍万殊

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或师焉,或不焉

14、振之以威怒

15、既然已

16、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

二、古今异义

1、以为桂林、象郡

2、山东豪俊遂起而亡秦族矣/沛公居山东时

3、约为婚姻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亦将有感于斯文

6、古之学者必有师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吾从而师之

9、小学而大遗

10、师不必贤于弟子

11、今之众人

12、韩魏之经营

13、齐楚之精英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1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8、不抑耗其实而已

三、一词多义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秦无亡知遗镞之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吞二周而亡诸侯

河曲智叟亡以应

内立法度

亡去不义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其意学在沛公也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弟子不必不如师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沛公起如厕

公屦促之,必如约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沛公不、胜杯杓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乃令张良留谢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使君谢罗敷

此时无声胜有声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以致天下之士 振长策而御宇内

致万乘之势

策扶老以流憩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蒙故业,因遗策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因遗策

西举巴、蜀

因利乘便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因河为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孙叔敖举举于海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杀人如不能举

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乎

置之坐上

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郑人有且置履者

卮酒安足辞/不足与谋

乃置酒大会宾客

使子婴为相

皆为龙虎/客何为者/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击破沛公军/臣为韩王送沛公/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君为我呼入/沛公奉卮酒为寿/若入前为寿/公为我献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且为之奈何

窃为大王不取也

何辞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蒙故业,因遗策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利乘便

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

致万乘之势

赢粮而景从/张良是时从沛公/毋从俱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从郦山下/从此道至吾军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沛公军霸上

为击破沛公军/还军霸上/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未尝不临文嗟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据亿丈之城,监不测之渊,以为固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

所之既倦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极视听之娱/悦亲戚之情话

舟遥遥以轻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夫人之相与

引壶觞以自酌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请息交以绝游

既自以心为形役

问征夫以前路

惑而不从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或师焉,或不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术语有专攻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念居安思危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则思知止以安人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塞源而欲流长也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崤函之固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养孤长幼在其中

管仲固谏不听

克终者盖寡

杳不知其所之也

克已复礼以为仁

思国之安者

操遂能克绍

代百司之职役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故不我若也

则又爱之太恩

其土欲故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

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序八州而朝同列

3沛公军霸上

4范增数目项王

5刑人如恐不胜

6道芷阳间行

7履至尊而制六合

8将数百之众

9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10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11南取汉中

12天下云集响应

13赢粮而景从

1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5吾得兄事之

16日夜望将军至

17常以身翼蔽沛公

18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19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20园日涉以成趣

2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2则思江海下百川

23辇来于秦

24以地事秦

25名我固当

26骊山北构而西折

27吾从而师之

2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9驼业种树

2、 动词活用

1此亡秦之续耳

2争割地而赂秦

3策扶老以流憩

4外连衡而斗诸侯

5流血漂橹

6吞二周而亡诸侯

7却匈奴七百余里

8序八州而朝同列

9项伯杀人,臣活之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2燕赵之收藏

13诚能见可欲

14后人哀之鉴之

15东盘游

3、 形容词活用

1尊贤而重士

2此其志不在小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大行不顾细谨

5倚南窗以寄傲

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7素善留侯张良

8齐彭殇为妄作

9足以极视听之娱

10会盟而谋弱秦

11庭柯以怡颜

12拔剑撞而破之

1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14圣益圣,愚益愚

15惧谗邪

16居域中之大

17择善而从之

18奈何取之尽锱铢

19欲流之远者/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0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21必固其根本

22则思知止以安人

23宏兹九德

24非有能硕茂之也

25耻学于师

4、 数词活用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五、文言句式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天子气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4、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5、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 余威震于殊俗

7、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8、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9、 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樊哙覆其盾于地

10、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1、将有事于西畴

12、籍何以至此/今日之事何如/客何为者/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13、复驾言兮焉求

1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5、乐夫天命复奚疑

17、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四君)约从离衡/(九国之师)叩关而攻秦/(溃败之军)伏尸百万/(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18、以(百越之地)为桂林、象郡/收天下之兵······铸以(兵器)为金人十二

19、威振(于)四海/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身死(于)人手/子孙帝王(于)万世之业也/聚之(于)咸阳/委命(于)下吏/沛公欲王(于)关中/沛公居(于)山东时/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还军(于)霸上/置之(于)坐上/置之(于)地上/僮仆欢迎,稚子候(于)门/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20、欲呼张良与(项伯)俱去/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项羽)饮/毋从(刘邦)俱死也/君为我呼声项伯)入/沛公奉卮酒为(项伯)寿/谓(项庄)曰:“······”/若入前为(刘邦)寿/庄则入为(刘邦)寿/急击勿失(时机)/具告(张良)以事/为(我,代项羽)击破沛公军

21、(左右)则与(樊哙)斗酒

22、旦日不可蚤自来谢(于)项王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能)胜

23、引(清流激湍)以为流觞曲水

24、为天下笑者,何也?

2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今为之虏矣

26、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27、且为之奈何

28、孰与君少长

29、秋毫不敢有所近

30、籍何以至此

31、军中无以为乐

32、今日之事何如

33、项王未有以应

34、何辞为

3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8、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0、秦人不暇自哀

41、不拘于时,学于余

42、师不必贤于弟子

43、辇来于秦

44、戒奢以俭

4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46、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47、谁得而族灭(秦)也

48、终苟免(刑罚)而不怀仁

49、不拘于时

50、虑壅蔽

5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2、犹且从师而问焉

53、奈何取之尽锱铢

54、则思三驱以为度

六、文学常识

1、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生,或贾太傅、贾长沙。西汉洛阳人(今河南)人。政论家、文学家。代表赋作有《吊屈原赋》《鸟赋》,后人辑有《贾长沙集》。

2、 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今陕西)人。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太史公书》,后世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居“二十四史”之首。

3、 王曦之(303~361),字逸少,人称“王右军”。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古人评价他的运笔气势“飘忽如浮云,矫健如惊龙”。代表用有《兰亭集序》。

4、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渊明、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少九江市西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歌、散文、辞赋兼善。代表诗作: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5、 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吏部。河阳(今河南)人。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文集》。

6、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杜樊川”。唐代文学家,多有讽咏时事之作,善绝句。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有《赤壁赋》《过华清宫绝句》《江南春绝句》等。

7、 魏徵(580~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有《魏郑公文集》。他提出“做良臣,不做忠臣”,有胆有识,敢于直谏。

8、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等。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点2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点3

重点难点:

1、了解白居易

2、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本文知识点精析:

1、白居易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七十一卷。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逝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坊间流传“白居易诗,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邓肖达曾说:“正是因为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就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南宋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他是日本人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他的诗文被引用,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坛的风云人物。

晚年与“诗豪”刘禹锡交谊深厚,并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的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2、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歌行体”为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体”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以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等。

3、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点4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

(一)虚词“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二)实词“道”

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三)实词“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四)实词“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

(五)实词“然”

1、至于,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六)虚词“其”

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指示代词,译作“这”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

2、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是之谓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3、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