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电脑 医学 资格证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书香门第 > 范文 > 职场

赴云南贵州关于民族经济发展考察情况的报告

栏目: 职场 / 发布于: / 人气:1.39W

民宗委按照市政协2014年工作计划,3月上旬,组织部分委员就“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专题赴云南省、贵州省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一行受到云、贵两省政协及云南德宏州、贵州黔东南州等少数民族地区政协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云南省政协民宗委主任郭秀文分别会见考察团一行并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团先后深入云南XX州的傣族村寨和景颇族村寨,贵州XX州的苗族村寨,走访少数民族农户,详细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和宗教活动情况,还与州县民委和政协民宗委同志座谈了解两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保护传承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赴云南贵州关于民族经济发展考察情况的报告

  一、两省在发展民族经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主要做法

1、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地区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有26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3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3.37%。云南省近年来牢固树立“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工作思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该省自2013年开始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示范区“3121工程”建设。考察团前往考察的XX州在开展此项工程建设中,将示范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兴边富民、扶贫整村推进、对口帮扶等工程结合起来,整合项目资金,制定措施,分解细化任务。为发挥人大政协民主监督作用,成立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主的综合督查组,定期对全州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并专题向州委、州政府汇报。

2、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因地制宜,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云南省在稳步推进“3121”工程的同时,还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的扶持。如德宏州XX县“十二五”期间将景颇族纳为扶持对象,2011年—2012年该县民宗局共投入扶持资金5919万元,实施项目291个,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勐约栋村是该县景颇族移民新村,该村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优美的庭院,标准的生猪、竹鼠养殖基地和竹笋加工厂都给考察团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贵州省的少数民族地区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2个民族乡,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1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7.7%民族自治地区占全省地域面积的55.4%,全省52.4%的农村贫困人口在民族自治地区。贵州省近年来加大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力度,采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扶持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实行财政和金融倾斜等多种措施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考察团一行深入的黔东南州XX市苗族村寨南花村,州市两级政府近年来逐年递增加大投入,改善电力和通讯设施,修路建桥,支持发展民族特色经济。2013年南华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远远高出该地区人均纯收入水平。

3、多措并举,传承、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云南和贵州两省都是多民族的省份。近年来,两省在抢救、整理、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两省相继出台了《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健康发展,推出了像《云南印象》、《印象丽江》等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型实景演出和民族舞台剧目,在国内外得到相当大的反响,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强化素质提升,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云、贵两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和充分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少数民族群众素质提升。云南省几年前就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少数民族干部采取倾斜政策,按照“六个优先”进行选用。贵州省按照“只有干部自身素质和管理技能不断提升才有可能带动民族经济和文化的长足进步”的工作思路,近年来与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

  二、几点启示

1、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经济发展应形成良性互动。云、贵两省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以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依托,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以此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将发展成果反哺民族文化的保护。对于可开发的文化资源想方设法促成文化产业,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路子;对于不能作为产业开发部分,政府纳入公共事业进行有效保护传承,并引导和鼓励民间组织和文化企业参与其中。这些对于我市发展民族经济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都有重要借鉴和启示。

2、云、贵两省民族地区的宗教场所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起着积极作用。我们考察前往的德宏州地区傣族村寨几乎村村都有佛寺。考察团深入的瑞丽勐卯镇喊沙奘寺,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寺庙,场所既无门票也无僧侣劝捐,信众捐赠的绝大部分是米、油、肉、蛋和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僧侣只留下生活所需,其它的捐献再以慈善的形式分发给生活困难群众。再如贵州XX市的苗族村寨南花村,虽然全村只有199户人,但在村寨里却有一座基督教南花福音堂,供村民进行宗教和集会等活动。宗教场所在联系和团结村民,引导信教群众扶危济困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3、进一步加大对我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云、贵两省的学习考察,委员们感触颇多,对我市民族乡村的建设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对我市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实行政策倾斜。如对孙各庄满族乡、天穆村等民族乡村和民族聚居区的发展,各级政府要 “重点关心”,要“高看一眼”。二是要在政府“供血”的同时,帮助民族乡村增强“造血”能力,民族乡村的发展,内功是关键。要更加重视智力的扶持,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挖掘开发诸如民俗活动、民族节庆、民族歌舞及服饰饮食等民族文化资源,通过策划、包装、开发引入市场,使其得以传承、保护和发展。

20**年11月29日至12月19日笔者参加了由国家林业局种苗工作总站组织的赴美国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林木良种选育培训团,在美期间,培训团先后在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美国林务局国家种子实验室和美国南方林业试验站密西西比州林木遗传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学习培训,并对美国旧金山红杉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惠好公司北卡林区ghw苗圃、乔治亚州林业委员会flint river 苗圃和南方林业试验站试验室、种子园、harrison试验林和良种繁殖圃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对美国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林木良种选育工作有了比较直观、深入的了解。下面主要介绍美国的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的发展现状、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及相关扶持政策及其主要特点,并联系我省工作实际,提出改进我省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培训考察基本情况

(一)美国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

美国开展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已超过百年,现已在全国组织建立了引种驯化试验站、种质资源保存库,形成了完善的国家植物种质系统(npgs)。该系统由政府机构和私立机构共同组成,主要由植物种质资源收集贮存系统、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和种质资源信息网构成,其中国家种质资源收集贮存系统由分布在全国的31个机构组成,包括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国家植物检疫办公室、国家植物种质资源贮存库和地方引种站等。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隶属于美国农业部,其主要任务是协助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组织开展国家种质系统(npgs)进行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保存与评价,提高和扩散种质资源,开展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并负责国家种质资源信息网络(grin)的更新和维护。迄今,美国国家植物种质系统已收集保存了植物种质材料48万份,覆盖了2006个属的12379种植物,其中主要农作物的品种资源已基本齐备,林木树种主要包括火炬松、湿地松、长叶松、短叶松等主要用材树种。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主要方法有:①种子保存(备份库)。中期保存在0~5℃条件下;长期保存在-18℃以下低温中。②体胚保存。如苹果、葡萄等。③原地保存。如美国旧金山红杉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④异地保存。按照育种目标以种植形式建立异地保存林。

主要收集保存对象是:①早期选择的优树;②优良种源,包括有益于森林健康种质资源;③材质较好的珍贵阔叶树种,如黑核桃等;④高海拔地区、干旱、火灾发生区等易丢失遗传资源的一些小群体资源;⑤特殊种质种质资源,即处于濒危、生态敏感树种遗传资源。

(二)美国林木种苗生产管理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造林用种也属是种就采、有种就用,种源不清,造林质量不高,曾造成过大面积造林失败,损失严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在全国统一划分种子区,按种子区建设种子生产基地,经过40多年的努力,所有种子园都已生产种子,实现了按种子区定向供种。目前美国的造林良种化率已达80%,其中美国林务局所属的国有林和各大私营企业的造林已全部使用种子园种子。

1、造林实现了良种生产基地化。美国现在大约有40个树种建立了种子园,其中美国林务局直属的种子园有55个。美国南方松已开始建设第三代种子园,遗传增益在30%以上。种子园生产的种子完全能够满足国有林区造林的需要。国有林用种实行统一调拨,种子园根据用种量采种,一般不出售种子。为了保证歉年供种,种子的贮备量可供一年之用。

州林务局及大的私营林业公司都有自己的种子园,如美国惠好公司拥有9个种子园,生产的良种不仅满足了本公司林地更新造林的需要,而且还为美国西部地区提供了50%的良种苗,为南部造林地区提供了85%的良种苗。目前惠好公司已逐渐用第二代种子园种子育苗造林,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立的第三代种子园也将生产良种。现在美国已完全杜绝了漫山遍野采种,千家万户加工的局面,实现了林木良种生产基地化。

2、种子园经营实现了标准化管理。从灌溉、施肥、疏根、病虫害防治到采收、档案管理、作业时间、质量要求等整个种子园经营过程都有严格的标准规定,机械化作业程度相当高。美国在种苗方面的发展战略是进行高世代育种,保证世代连续改良;研究林木遗传品质的早期测定技术,进一步提高材积增益,在高世代林木改良中十分注重材性、材质的改良。

3、苗圃管理实现了全过程作业机械化。美国有各类苗圃3000多个,其中美国林务局直属苗圃13个,年产苗4000多万株,主要用于国有林区造林;各州林务局有直属苗圃1~3个,一般面积为20~30公顷;私营苗圃很多,经营树种多样,面积为1~200公顷,每年总产苗几十亿株。美国苗圃的经营管理水平很高,从整地、作床、播种、苗期管理到起苗、包装、运输实现了全过程作业机械化。美国育苗的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较高,苗木的生产量与本企业年造林任务量、市场供需订单有直接关系,基本上是按订单生产苗木。电脑在苗圃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从气候观测、灌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设施的自动化控制,到苗圃的技术档案管理等都已实现电子化管理,并与上级电脑联网,大大提高了苗圃的经营管理水平。

4、扶持种苗生产实行了长期而稳定的投入。美国林务局每年用于营林经费约有5千万美元,其中1.6~1.7千万美元直接用于林木良种技术的研究,占营林科研经费的30%以上,良种生产的经费基本上是按实支报的;私营大公司的良种经费投入比例更高。美国在营林生产中把主要力量放在林木种苗生产上,他们认为抓种苗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因此,国有林、州有林及大林业公司的种苗生产自成系统,都建有自己的种苗生产基地,在生产建设和资金投入上实行计划管理。国有林、州有林系统对林木改良和种子园建设所需费用都实行无偿投入,苗木生产也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本系统造林提供苗木,其人员经费和生产经费均由政府投入,建设一亩种子园的费用高达1500~2000美元。美国用于种苗投入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国有林部分由国家林务局投入,州立苗圃和种子园由州林务局投入,大林业公司由企业自己投入,小企业则根据市场需要考虑投入,但也能从国家、州林务局获得技术援助。

(三)美国在高新技术繁育新品种方面的最新成果

美国在分子遗传和育种等林业高新技术领域已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了实用阶段。如美国南方林木遗传和育种中心在湿地松的分子抗病育种方面是世界领先的。最近几年又在rapd分子标记分析、dna测序、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和应用分子标记在抗病育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育出了抗病的果实、木材兼用型板栗新品种,使原来要花20~30年时间育成的一个新品种缩短到7~8年,提高了育种效率。美国在运用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等高新技术繁育新品种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惠好公司进行的黑云杉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体细胞的胚诱导率已达到80%~90%,目前正在扩大规模进行工厂化生产试验。现在这一技术已经扩展到火炬松、白云杉、湿地松等树种的良种繁育上。研究人员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以杂交育种和优良杂交种子体细胞胚培养方法生产的人工种子将实用化。

  二、美国种质资源保护和林木良种选育的主要特点

1、高度重视,投入稳定。美国联邦政府对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历来给予重视。早在1898年美国政府即开始了植物种质资源搜集计划(plant germplasm exploration program),提出了构建国家植物种质系统计划,以合作名义在国内和世界范围内开展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搜集,组织开展跨地区、跨国界的种质搜集工作,并鼓励和号召个人、社会团体等广泛参与种质搜集工作,坚持长期稳定地开展。联邦政府负担了全部种质资源研究的费用,包括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繁殖等费用,并且部分种质资源的国内外共享费用也由政府买单。迄今已开展了多达600余次的种质资源搜集工作,平均每年开展近6项。2007年还与中国合作开展了白蜡树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

2、统一布局,合理规划。为确保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长期保存,美国对全国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地点进行了长期规划,由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委员会,根据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确定收集保存的重点,建立了全国区域性的种质资源贮存库、试验站。同时,为确保遗传材料长期保存的安全,集中建立了种质资源安全中心库(国家遗传资源保存中心),各贮存库收集保存的种质材料在该库中具有备份,既保证了各种植物材料的区域适应性,使每种植物材料能在较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得以保存,又可以保证每种材料长期保存的安全性,不致因一个点的不可预见风险导致的损失造成某一保存材料的流失。

3、机构人员稳定,运作效率高。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林木良种选育作为公益性的工作,美国联邦政府给予了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确保了相关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的运作经费和研究与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不仅保证了研究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人员精简、机构稳定、运作高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国家林木种子实验室的主任在该实验室工作已经超过30年,其他几位工作人员也都长达十几年,而负责种子检验的科室只有3个人,每年所作的种子检验达到5000~6000份,而且要保证检验结果及时反馈和上网以供客户查询;惠好公司北卡ghw苗圃面积达到80公顷,每年育苗4500万株,仅有固定职工9人,苗木生产仅有30%提供造林,其余均要苗圃自己寻求销路,且能够保持常年盈利。

4、广泛参与,协作共进。在美国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不仅得到联邦政府、州县及地方政府的广泛支持,而且也得到许多个人、团体的热情参与,美国公民对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具有很强的全民责任意识,以多种形式对国家种质资源系统进行了捐助,如在美国植物种质资源系统中收集的许多种质资源是由国民免费赠送的,部分保存机构是私人机构所有等。同时,美国研究机构在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开发上的协作也非常成功,美国南方松的协作育种就是一个范例。美国南方松的协作育种始于1956年的全分布区选优,涉及范围广,参加单位包括联邦政府研究机构、州一级研究机构或大学以及企业单位等,组织构成了三个育种协作组,分别从事区域内的试验研究工作,所有的种质资源和研究成果实行共享,从而极快地推进了南方松的育种工作,提高了遗传增益。

5、林木育种投入大,成效高。美国林业公司对于林木育种极为重视,真正将林木种苗作为营林生产的第一车间,长期稳定地投入资金开展林木遗传改良,已取得显著成效。如进入世界五百强的美国惠好公司自1955年开始即进行了火炬松的遗传改良和种子园建设,并且每年都保证林木改良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不断建设新的种子园,保证了公司造林良种化。目前该公司火炬松造林主要使用第二代种子园单系良种,第三代种子园良种也已开始用于造林,而且控制授粉得到的全同胞家系种子造林已达到全部造林的1/4,第四代试验性种子园也进入建设阶段,火炬松人工种子即将于2009年投入造林生产。良种造林给该公司的林分带来了巨大的增益,公司人工林轮伐期缩短了一半,产量却提高了3倍,伐期总收获量达到1000m3/hm2。

6、科研、教学、生产紧密结合,实现一体化。美国林木种子生产、管理水平高,技术发展快,关键因素之一是非常重视科技力量的投入和科研生产一体化。除各大公司的研究中心和美国林务局的少数研究中心外,美国林务局系统10个区域性试验站的研究中心都分设在各州立大学,与大学形成一体化。美国高等院校主要侧重高新技术的研究;联邦林务局所属的试验站和州立的'研究机构主要是解决生产上急需的实用技术;各大公司的研究中心也根据自身需要开展研究。同时美国林务局研究机构每年组织一次科研项目审定会,教学、生产单位也参加。首先由生产单位提出项目要求,再共同研究确定,必要时三方共同承担课题研究。各州林务局都有3~5人负责研究成果推广,向私有林主提供咨询服务、病虫害防治技术、寻找木材市场等。

  三、几点建议

通过培训和考察,笔者认为美国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林木良种选育研究工作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国家高度重视,投入稳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持之以恒,持续稳定的开展,并充分发挥协作精神。我省虽然在管理体制等很多方面与美国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但是美国的林业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尤其是在种质资源保护和林木良种选育等方面的经济政策及经营管理措施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专项资金。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属于基础性工作,是林木良种选育和实现良种化的前提,对国家经济和生态安全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国家和省应高度重视,增加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并保持相对稳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林木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和长期保存。

2、研究制定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总体方案。目前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充分利用普查成果,有效保护种质资源,应尽快制定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总体方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和异地保存库,有条件的还要进行设施保存。

3、建立国家对林木良种选育工作的长期投资机制。林木良种选育工作是一项投资大、时间长、经济效益不显著,但社会效益极大的一项工作,其性质决定了它既是一项科技型事业,又是一项公益型事业,理应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林木良种选育工作不是靠一两次投资就能解决问题的,国家应当制定林木种苗长期发展规划,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

4、加强林木良种培育与推广,提高造林良种使用率。针对目前我省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较低的现实情况,应进一步加强良种基地建设,加快良种选育步伐,提高良种生产能力,逐步达到林木良种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

5、坚持“生产、科研、管理”相结合。以生产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良种基地为载体和平台,组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生产管理单位,在良种选育技术和管理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攻关,共同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达到项目建设和经济效益双提高。

6、苗圃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实行集约经营,建立种子加工、育苗生产控制和起苗、包装、贮藏、运输等一整套操作流程和管理体制,积极采用新技术,逐渐推行机械化作业,实行微机化管理,促进苗木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为进一步推动发展,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精细化管理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20**年2月19日至24日,管理区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岳挺率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改局、巴音胡硕镇等示范单位有关负责人一行6人,赴江苏省XX市和浙江省XX县实地考察基层党建、组织、人事和发改部门机关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考察组一行先后赴昆山科技博物馆、社保中心、发改局、人力资源市场、XX市党校、千灯镇炎武社区和浙江省XX县姚庄镇桃源村新社区、姚庄村、发改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嘉联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非公企业)等地实地考察,并与组织部、发改局、人力资源等部门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

  一、关于精细化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是着眼于精益求精,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贯穿到各个领域。在实地观摩中,无论是机关单位、服务窗口还是社区、农村,这些参观点都让我们感受到精细化管理的高标准水平。如2011年,XX县被列为权力公开透明全国试点,以厘清职权、规范程序、公开运行、强化监督为主要手段,建立完善规范职权类、阳光施政类、监督评估类等三大类制度。各单位和部门结合实际工作,对自身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服务事项进行完善和规范,嘉善党委、政府也对自身职责和议事程序、规则、范围等进一步明确,并在嘉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昆山的精细化管理整体水平很高,通过到人力资源市场和经济信息研究中心的参观考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从设施配备、工作流程、运行机制到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等各个环节,都达到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二是着眼于规范高效,把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应用到工作中。此次考察的参观点类型较多且特色明显,但是最终的共性做法还是体现在规范高效工作模式上。如昆山成立了经济信息研究中心,投入4个亿,利用10年的时间,建立起涵盖政务、医疗、保障、防汛、土地、档案、机关效能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督体系,实现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还达到了利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再如嘉善姚庄镇姚庄村,针对居民、党员和流动人口等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人群,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通过完善制度流程、培养专业化人员、推行一厅式服务、需求化服务等方式,每周对网格责任区和工作进展动态跟踪,形成了一整套全方位服务管理体系,做到环环相扣,规范高效。

三是着眼于管理创新,把精细化管理的成效体现在推动发展上。在学习考察中,我们发现昆山和嘉善在精细化管理方面都有一套自己的特色做法,在操作中注重创新拓展,打出了昆山做法和嘉善品牌。如XX县注重品牌效应,整体包装意识强,培树了一批各个领域不同类别的全国示范典型,特别是姚庄镇桃源村新社区和姚庄村活动场所建设,硬件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配套,软件配套高效能管理、高水平运行、高质量服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习考察组来学习“取经”。再如昆山千灯镇炎武社区,多数居民都是农民动迁户,是昆山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试点社区,该社区通过政策引导、完善机制、规范流程、专业服务等措施,建立了一套精细化管理、多元化参与、人性化服务、信息化支持、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成为昆山“城乡一体化样板社区”,为昆山实现由“镇”到“城”的跨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模式。

  二、几点建议

通过带着思考学习,带着问题考察,带着比较分析,带着理性反思,对管理区实施精细化管理建议如下:

一是要顺应形势,把握好精细化管理的定位。昆山和嘉善属于人口密集、区位优势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快速、业务人员意识超前、职责分工精细化程度高的先进地区,而管理区人员少、任务重,一人多岗现象很普遍,所以推行精细化管理不能照抄照搬昆山和嘉善的做法,关键在于学习他们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因此,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培养和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要通过学习座谈、宣传培训等形式,引导管理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不要把精细化与繁琐化混为一谈,也不要有精细化管理就是制订一套制度、编写一个工作流程这样的狭隘意识,要把精细化管理与建立高效务实的机关管理运行机制相结合,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相结合,与推动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其次,要切合实际,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精细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系了一种专业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水平。通过昆山和嘉善地区的考察学习,我们在基础设施等硬件设备建设上,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上都与其无法比拟,所以,我们的精细化管理一定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一定要在现有的人力物力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探索一套符合我们自身实际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二是从规范化入手,把握好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昆山和嘉善,虽然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方法都有各具特色,但从整体来看,都有一个共性的要素,就是对“人”和“事”精准、精确、细致、细化的管理,突出实用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这样几个关键环节。第一,把“事”精细化。对“事”进行分解和整理,把“事”分解到一个人能够完全完成的地步。第二,培养职业化的“人”。也就是以岗定人,对照所要完成的事,安排培养在工作意识、工作思想、工作语言、工作动作、工作技能都达到规范化、专业化程度的职业人,实现精细化管理“人”准备。第三,编写精细的管理制度,梳理完善精细化的流程,打造适合的信息系统,做到制度与制度之间、流程与流程之间无缝连接。第四,用制度、流程、信息系统将“人”“事”结合,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事事完成的情况有人检查,事事完成的步骤、结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三是实现务实高效,把握好精细化管理的实质。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搞“繁琐哲学”,本质是实现行政机关管理上的一种务实高效。因此我们在明确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把握好精细化管理“人”和“事”这些共性要素的同时,一定要立足实际,注重吸取昆山和嘉善的个性做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使“事”更有针对性,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因此,我们在制定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确定发展目标上,一定要符合自身发展的实际,一定要精准明了,用最简化的程序,实现最好的效果。同时,要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在昆山和嘉善考察期间,我们切实地感受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遍性,无论是政府还是各部门甚至到私营企业,信息化普及率很广泛,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便民高效的电子工作服务网络体系。目前管理区虽然一直提倡信息化、无纸化办公,但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上仍然十分落后。所以,我们要借鉴昆山和嘉善模式,把电子信息化作为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平台,而不是单纯的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要依托技术进步,带动政府管理创新,依托流程优化带动体制创新,树立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部门形象,让公众和企业办事时“少过几个门槛,少跑几趟弯路,少转几道环节”。因此,从管理区党委、管委会到场镇、机关单位、嘎查村、社区都应探索建立一套精细化管理的电子信息系统,开辟群众与政府交流的平台,提高工作的透明度,真正把精细化管理的实质体现在为民务实高效上。

四是体现推动发展,把握好精细化管理的落实。通过学习考察,昆山和嘉善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模式最终体现在推动地区发展上。近年来,管理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很强劲,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综合素质以及工作的粗放式已经不能适应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但如何抓好落实推动发展,关键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嘉善权力公开透明活动做法,从管理区到场镇机关单位层层建立完善一套精细化管理的考核、评议、奖惩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精细化管理活动不走过场,落到实处。同时,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也要鼓励各单位部门打造个性化模式,针对自己工作职能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特色和品牌做法。比如,在干部培养和管理上,也可借鉴嘉善的一些做法,围绕本地区的中心工作,针对一些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推进,有计划的选派干部到省或中央相应的处室和部委挂职锻炼,达到推进工作的目的。

  三、对组织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索

在学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总结反思,立足管理区及本部门工作实际,组织部在精细化管方面的一些初步构想:以建立务实高效的机关运行管理机制为目标,构建“职能职责、工作流程、政策法规、管理制度、考核奖惩、信息化管理”等六大体系为主体的精细化管理框架,按照科学、合理、严谨、细致的要求,在具体的操作和管理上,推行“岗位定位化、工作流程化、考核标准化、制度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五化”模式。

一是岗位定位化。所谓岗位定位化,就是要全面清理职能职责、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实现岗位精确定位到人,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因此,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明晰职能职责、科学设置岗位、按岗定位到人”这三个关键环节建设,从组织部职能职责的清理入手,对组织工作总体职能和考核办、机关工委、编办、老干局等内设机构职能全部进行梳理完善,做到大项工作不缺、小项工作不漏。根据工作任务、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等要素,科学设置每个岗位,再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填充岗位,实现岗位精确定位到人。同时,在明确组织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内设机构实际设立具体的工作指标,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总体目标中肩负的责任和所处的位置,做到“事事有人管、岗岗工作量相当”,进而形成合力,通过一个个具体工作指标的完成,实现总体目标。这里面要把握的最重要一点是,切合实际,量力而行。要以管理区的“三定”方案为依据,科学合理的摆布好人和事,找准人和事的最佳结合点,使岗位设置与人力资源优化组合达到最佳状态,使部门的运行也达到最佳状态。

二是工作流程化。精细化的工作流程是量化机关政务程序、精化行政事务办理过程、细化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的重要形式,是实行精细化考核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本着依法制定、简单明了的原则,规范组织工作各项工作流程,在统一便准的基础上,做到每一个工作流程都有主体、有内容、有要求、有说明、有关键点、有流向,脉络清晰,过程齐备,一目了然,力争达到既便于管理层实施全程监控,又便于工作人员具体操作,更便于新的工作人员学习培训这样一个目标。

三是考核标准化。这是精细化管理能否落到实处的一个具体的体现。我们将探索制定包括考评实施办法、考核细则(包括内设机构与个人、直属单位)、考核结果整理、奖惩办法等为一体的精细化考核体系。在这个考核体系中,我们要明确考评内容,考评主体、考核分值、考评方式以及创新性或实绩突出工作的加分项、重大失误造成损失或影响的否决项等内容;在考评方式上,采取日整理、周小结、月考评、年总评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每项职能、每个科室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最终体现在工作实绩上,体现在推动部门工作发展上来。在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探索研制一个便于计算和整理的考核结果统计办法,让考核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在强化考核的基础上,最终的落脚点还要体现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也就是说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运用好考核结果。所以,考核结果要和各种评优评先挂钩,和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做到奖惩分明,从而树立精细化管理考核的权威性。在完善考核与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标准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制度规范化。实施精细化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基础是依据。也就是说,我们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摒弃行政机关管理“以人管人”模式,建立一种“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制度管理体系,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把各个工作环节有机联合起来,使大家有章可循。因此,我们将对组织部的各项制度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初步构想,制定建立包括队伍建设类(党务工作制度、廉政建设制度、机关会议制度、机关学习制度、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制度等)、政务管理类(机关办文制度、信访值班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机要保密制度等)、后勤保障类(财务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依法行政类(服务承诺制度、行政效能告诫制度等)等四大类制度,并将其汇编成册。

五是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效率的平台,这项工作,我们将结合全盟大组工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研发一套组织部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并指定专人负责应用系统对每天工作进行整理、每周工作进行小结。通过这个系统,组织部的各领导、科室负责人随时可查询掌握工作进度,每周进行工作评价。办公室也可通过这个系统,按照精细化管理体系相关内容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分,并逐月排名,充分发挥了网络在精细化管理中快捷、便利、高效的优势。